从烟草的巨大危害看国家的控烟责任李恩昌1,彭 松1王 飞2,(11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中国医学伦理学编辑部,陕西西安710061;21陕西中医学院人文科学系) [摘要] 通过对烟草导致中国国民健康危害的现实情况,以及对国民经济、公民健康和环境带来损失的分析,来说明国家在控烟过程中应承担的责任,以及控烟面临的挑战和难题,建议强化决策者对烟草危害的认识,在国家的主导下,通过立法、调整产业政策和开展健康促进和健康教育,使控烟工作取得成效。
[关键词] 烟草控制;烟草危害;造成的损失;政策;国家责任 [中图分类号] R 163;R 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24663(2009)10-652-02 Discussing the G overnmental R esponsibility of Tob acco Control I n View of Tob acco ’s Serious H arm fulness 1/Li E nch ang ,et al 1∥The Chinese H ealth Service Management 1 Abstract The reality of tobacco causing harm fulness to Chinese and loss of economy ,health and environmental quality was ana 2lyzed ,by which the g overnmental responsibility and difficulty in controlling tobacco was explained 1S ome suggestions had been put for 2ward to effectively control tobacco ,such as im proving the decision 2maker ’s cognition of the harm fulness ,strengthening legislation ,ad 2justing industry policy and carrying out health education and health prom otion 1 Author ’s address C ollege of Medicine ,X i ’an Jiaotong University ,X i ’an ,P 1R 1China 1 K ey w ord T obacco C ontrol ;Harm fulness of T obacco ;Loss ;P olicy ;G overnmental Responsibility 1 我国是世界上烟草生产和消费量最大的国家,目前有烟民315亿,被动烟民514亿,约占世界吸烟总数的1/3,并以每年300万的速度增长。
我国每年约有100多万人死于吸烟相关的疾病,预计到2025年,归因于烟草的疾病的死亡率将达到33%。
为什么吸烟者看到这样的事实和数据却没有感觉到其危害呢?除了人们对烟草危害的认识不足外,最主要的原因在于烟草使用带来的危害具有迟延效应和累计效应[1],其危害是逐渐显现的,而烟民对此的认识带有明显的滞后性。
1 烟草带来的经济损失———一张隐藏赤字的账单 烟草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而国家之所以不能决心禁烟,最主要的原因莫过于烟草业对税收的巨大贡献。
正如世界卫生组织驻中国代表贝汉卫所指出的,在中国烟草控制的论战中,钱是举足轻重的[2]。
既然如此,那我们就来算一下这笔经济账。
烟草行业确实对国民经济和税收做出了巨大贡献,比如1949~2000年,我国烟草业共为国家提供了9000多亿元税利[3],2007年烟草产业上缴税收3880亿元,占总税收的718%;同时对吸收劳动力就业起了很大作用。
但换一个视角剖析,与烟草带来的税利相比,其造成的损失更大,烟草业所需要的国家投入和造成的经济损失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111 烟草种植、生产、销售所需的地力、人力、物力的投入 据不完全资料数据显示,2007年我国用于烟草种植的耕地面积达2000多万亩(而实际种植农作物的总面积为235808185万亩)[4],而且每年从事烟草种植、生产、销售及相关行业劳动者达6000万人(烟农3200多万,零售800多万,烟草行业职工250多万,以及相关辅助产业的大量人员),烟草企业50多家。
烟草行业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地力,将本来就稀缺的土地资源用于烟草生产,而放弃种植粮食作物和经济等作物,由此付出的机会成本远大于收益。
112 吸烟引发的疾病导致医疗费用增加 每年有百万人死于吸烟引起的相关疾病,而这些疾病又会导致医疗费用的增长。
以2007年中国卫生总费用10966亿元来计算,如果其中85%用于医疗费用,男女医疗费用之比2∶1,而现阶段男性“烟民”归因于烟草死亡率12%来算(不包括女性吸烟者),那么约有746亿多元被吸烟耗费掉了。
事实上,疾病和死亡所致的其他间接费用还很多,以2000年世界银行的估算来看,中国每年烟草所致损失占我国G DP 的115%~210%[5],那么总损失约为37421952499016亿元(2007年G DP 为249530亿元),与2007年烟草行业所创税收3880亿元相比,吸烟所带来损失足已抵消甚至超出了其所创的利税收入。
目前医疗费用上涨速度远大于烟草行业税收增长速度。
113 烟草使用导致的劳动力损失 我国每年吸烟导致死亡135万多人,其中有70290万人是具备良好的劳动能力和劳动经验的中青年人,以2005年国内人均G DP1703美元来计算,经济上损失达到200多亿元。
中国的烟民数量在迅速膨胀,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也将急剧增加。
这些劳动力的损失有一半发生在35269岁的人群里,导致的减寿年数将增加到10年/人,而且随着吸烟人群低龄化和吸烟人数的大量增加,这一数字将还会更大。
死亡的危险越大,寿命损失越多,这些劳动力损失将是无法用经济指标来衡量的。
114 烟草使用引发疾病导致国民健康素质和健康质量下降 烟草对健康的危害是多方面的。
吸烟易致使男性精子质量下降,影响生殖健康,尤其女性吸烟或吸二手烟易造成婴儿冠心病、糖尿病,而且孕妇吸烟越多,其胎・256・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09年第10期(总第256期)【探索与改革】儿畸形、流产、早产和死亡率越高。
如果在家中或公共场所吸烟,烟中释放的有毒物质不但影响自身健康,同时还会对周围人的健康造成一定损害,这无疑剥夺了其他人享有健康的权利。
总之,烟草使用会造成整个国民的健康素质和健康质量的下降,是一个严重影响国民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
2 烟草控制中的国家责任 “烟草控制”系指通过消除或减少人群消费烟草制品和接触烟草烟雾,促进健康的一系列减少烟草供应、需求和危害的战略[6]。
吸烟是一项个人行为,烟草危害却是一个社会问题,而烟草控制则是国家不可推脱的责任。
许多吸烟者也深知吸烟之害而想戒烟,但因烟瘾和国家允许烟草生产、销售而下不了戒烟的决心。
当人们向吸烟者宣传烟草的危害时,“那国家为什么还允许生产烟?”成为他们几乎一致的回答。
他们也或多或少的知道吸烟有害,自己也是受害者,而国家允许烟草生产、销售成为他们吸烟的心理支持。
可见,国家在戒烟方面负有主要的、决定性的责任[7]。
为此,国家应通过立法和公共政策等方式负起社会道德责任[5],出台有力的政策和法律控烟,把公共健康永久性地制度化,使各个部门共同联动、互相协作,尽可能把烟草造成的对于公共健康的危害减至最低程度,而不是单纯依靠卫生部门。
具体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努力:211 决策者应充分认识到烟草的危害 首先是决策者应充分认识到烟草对人民健康和国民经济的危害,并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科学健康观,而不能以牺牲人民健康、浪费资源来换取所谓的经济增长。
如前所述,认为烟草可以为国家增加财政收入其实是一种误解。
从烟草种植、生产、销售所需要的地力、人力、物力和吸烟所引发疾病的治疗费用以及劳动力早逝所引起的寿命损失来算,其带来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危害远远超过每年三千多亿的烟草税收[8]。
由此可见,烟草经济是一种不良经济、破坏性经济,它危害巨大却带有很强的隐蔽性,而烟草业贡献税收的表象却往往让决策者欲罢不能。
所以欲实现烟草控制,决策者必须对其危害有清醒的认识,尽量减少税收对烟草业的依赖,然后才能决心戒烟,形成自上而下的戒烟氛围,逐步控制烟草的出现率,如在公共场所、工作场所减少烟草的出现率和使用率,人们逐渐地就会真正认识和感受到吸烟是有害而且是不文明的行为,也只有以这样的心态才能真正实现戒烟。
2003年5月21日第56届世界卫生大会通过了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以下简称《公约》),我国全国人大常委会于2005年批准了该《公约》,并于2006年生效。
这说明国家最高决策层已下决心控烟、戒烟,是令人鼓舞的。
现在需要有关方面的具体行动。
212 通过立法实现烟草控制 法律政策对于禁烟有很强的监督和导向作用,只有将烟草控制提升到法律化的高度才能切实有效地实现控烟乃至无烟。
例如,1996年8月28日,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出台了降低青少年对于烟草使用的规定,这些规定包括对烟草买卖的控制,禁止把烟制品出售给18岁以下的青少年,零售商与顾客必须面对面的直接交易,除了少数情况之外,禁止用自动售货机出售烟制品等,很多国家也是通过在法律上禁止和限制等相关措施进行禁烟。
从各国禁烟的立法实践来看,烟草控制必须从国家层面加强法律法规建设,使禁烟工作有法可依,从而保证禁烟工作有效、顺利地进行。
作为对《公约》承诺的践行,我国必须用法律手段强制实施控烟、禁烟,如制定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禁止向未成年人出售香烟和禁止烟草广告、促销及赞助,在国家法律和政策的支持下,尽快落实相关法规和措施,加大其执法力度和实际约束力。
213 积极调整产业政策 产业政策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对一个产业的兴衰成败有决定性的影响。
在我国政府履行FCT C(《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的背景下,基本的取向应该是逐步收缩烟草产业[9]。
因此,国家应积极制定有关政策,逐步调整和转变烟草产业结构,积极引导烟草企业及相关行业向其他替代行业转产,鼓励多种经营,帮助广大烟农种植花生、油菜等油料作物和棉花、蔬菜、水果、草药等经济和粮食作物,加大对烟农的产业转移的优惠政策和支持力度,必要时给予他们一定的财政补贴,确保烟草企业和烟农不会因转产而破产和失业。
在此背景下,烟农和烟草企业国家会在产业政策指导下不断作出调整,适当地进行减产和转产,逐年减少烟草的生产量、供应量,直至让烟草行业逐渐退出市场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