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油水井动态分析讲义

油水井动态分析讲义


三、产水指标与注采比
产水指标用来衡量注水开发油田的开发效果,注采比是衡量地下 能量的指标。
1、含水率
日产液量中水所占的重量百分数
2、含水上升速度和含水上升率
二者均表示油井含水上升快慢的指标,反映注水开发效果。
• 含水上升速度是指单位时间内含水率的上升值
• 含水上升率是指每采1%地质储量,含水率的上升值。
线关系,产量倒数与时间倒数直线关系。 • 二、压力指标
1、原始地层压力 从第一批探井中测得的油层中部压力。用于衡量油田 驱动能力的大小。
2、总压差 是为了对比消耗与补充二者之间的平衡状况,反映地 下亏盈。
依靠天然能量时=原始地层压力-目前地层压力 注水开发时=目前地层压力-原始地层压力
3、抽油井的静液面和动液面

实际注入水量
• 采油量×体积系数÷原油密度+产水量
四、油田储量
储存在地下的石油数量。以地面条件的重量单位表 示。是制定开发方案的物质基础。石油深埋地下,
由于地质、技术、经济等各种原因,不能全部采出。
1、地质储量 和可采储量 地质储量--在地层原始条件下,具有产油能力的储集层 中石油和天然气的总量。
• 从内容上分为:生产动态分析和油藏动态分析。
• 动态分析是指通过大量的油水井第一性资料,认识 油层中油气水运动规律,并利用这些规律提出相应 措施,深入挖潜,确保油田高产稳产的工作。
• 油田动态分析的实质是透过现象看本质。 现象是指我们生产中收集到的各项资料数 据的变化,本质则是引起这些资料数据变 化的原因。
• 认识、分析油层内的变化是建立在大量资 料数据之上的,这些资料数据包括:
• 静态资料
• 动态资料
• 工程资料
第二部分 油田动态类型
• 地下流体在各种驱动力作用下,运动类型 有:
1、局部舌进 2、底水锥进 3、层中指进 4、单层突进 5、单向突进
第三部分 动态有关指标分析、计算
油水井动态分析中,经常采用许多开发指标来说明油 田生产各方面的情况和规律。
一、产油指标
1、生产能力与生产水平 单位时间内的产油量叫生产能力;单位时间内的实际 产油量叫生产水平。
2、采油速度和采出程度 采油速度=实际年产油量/地质储量
折算采油速度=折算年产油量/地质储量,用于测算不同时期 的采油速度是否能达到开发要求,以便及时分析原因采取 相应地措施。
采出程度=累计采油量/地质储量
油水井动态分析讲义
2020年7月14日星期二
让我们一起学习,共同提高
欢迎述 • 第二部分 动态有关指标分析、计算 • 第三部分 动态分析方法、步骤 • 第四部分 单井动态分析及实例 • 第五部分 井组动态分析及实例
第一部分 概 述
• 油田投入开发后,油层中的流体在压力的作用下流 动和重新分布,并处于不停地变化之中。影响流动 状态的因素有:地质条件、流体性质、人为因素等 。动态变化体现在: 储量、压力、驱油能量、油气水 分布状况、流体性质变化等方面。油层里的各种动 态通过同一口井不同时间,同一地区不同井上的生 产变化(即生产中收集到的资料数据)表现出来。
• 自然递减率:是指减去新井和老井措施增产量后同工同 层对比,产量的递减率。
年自然递减率=去年12月标定日产水平*当年日历天数-(当年产 量-当年老井措施增产量-新井产量)/去年12月标定日产水平*当 年日历天数
或=上阶段产量-(下阶段产量-本阶段新井产量-措施增产量 )/上阶段产量
• 综合递减率:除新井外的所有老井产油量的递减率
• 含水率的变化规律大致呈S型曲线(含水率---采出程度)。含水和含水上升速 度,通过产液结构、增加储量动用程度、注采系统调整、井网加密和三次采 油等方法调整,能够主观能动地加以控制。
3、注采比
衡量地下能量的补充及亏空程度
• 注水强度:单位有效厚度油层的日注水量。它直接影响到油层压力及含水的变化
• 注采比:注入剂在地下所占体积与采出物在地下所占体积之比。
利用动液面可以分析深井泵的工作状况和油层供液能力。 根据油井液面变化,判断油井是否见到注水效果,为调整 注水层段的注水量及抽油井的抽汲参数提供依据。
与压力关系为:P=(H油层-H液面)γ液 反映流压与静压的 大小
其中H---米,γ---牛/立方米,P---牛/平方米(帕)
例:某井生产层段为1992~2010米,原始地层压力20.1MPa ,目前测得该井静液面47米,井中液体重度9711.8牛/立方 米,求该井总压差。
解: P=((1992+2010)/2-47)×9711.8=18.98(Mpa)
总压差=18.98-20.1= -1.12(Mpa)
为保稳产、防地层内脱气,地层压力保持在原始压力附近 ;流压只要不低于饱和压力过多造成气体影响太大,则越 低越好;水井流压应不高于油层中部破裂压力,既不致于 损坏套管,又能保证合理的注采比。
年综合递减率=去年12月标定日产水平*当年日历天数-(当年产 量-新井产量)/去年12月标定日产水平*当年日历天数
或=上阶段产量-(下阶段产量-本阶段新井产量)/上阶段产量
产量与递减率的关系式为:Q/Qi=(D/Di)n。n为递 减指数,用来判断递减类型。n=∞时为指数递减规律, 产量的对数与时间呈一直线关系;1<n<∞时为双曲线 递减规律,直角坐标系下产量与时间呈双曲线形态; n=1为调和递减,半对数坐标中产量与累积产量存在直
反映油田储量采出的情况,也可说是不同开发阶段所达到 的采收率。影响因素:地质条件、井网完善程度、开采方 式等。
3、递减率
油田进入产量递减阶段后,产量按一定的规律逐渐递减, 其递减速度通常用递减率表示,即单位时间内产量变化率或是 单位时间内产量递减的百分数,反映的是油田稳产形势好坏。 油田计算通常分为:自然递减率、综合递减率。
可采储量—在现代工艺和经济条件下,从储油层中可 采出的油气总量。可采储量与地质储量之比为采收率 ,其值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可经过人们的主观努力来加 以改善。故此反映油田开发水平的一个综合性指标。
2 、石油储量的计算 对砂岩油层多采用容积法,其公式化为:
Q=Ahmsγ/B
五、油藏驱动类型
指油层开采过程中主要依靠那一种能量来驱油。驱油方 式不同,生产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开采特点及开发效果也 不同。我们研究的目的:一是判断驱油类型变化,充分 利用天然能量;二是为了建立高效的驱动方式。据基本 动力可分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