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优劣势分析来源:宣讲家网站报告发布时间:2011-03-15 03:12增强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十七届五中全会公报指出,我国的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
国际金融危机以后,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不是下降了而是上升了。
在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全世界经济、政治格局重新洗牌,中国要集中精力把经济发展好,把社会建设好,进一步在国际舞台上寻找更大的发展机会。
现在我们到美国或欧洲去考察,会发现和30年前大不一样,和10年前都大不一样。
我们到法国凡尔赛宫都有中文说明书, 10年前就没有,这说明中国到国外旅游的游客越来越多。
上个世纪90年代以后,特别是21世纪以来,中国经济在发展,中国的各种文化、政治、经济的交流也在加强,中国到国外去的人越来越多。
外国人也要为中国服务,重要的旅游景点、场所都要补上中文说明书,他们欢迎我们去学习、考察,说明中国的力量越来越大。
国际金融危机给中国提供一个重要的战略机遇期。
国际经济格局、政治格局在调整,中国应该在这个伟大的历史性转折中抓住机会,有所作为。
一是2010年我们经济总量已经超过日本,虽然人均GDP还很少,撵上美国还要好多年的历史。
但是总的GDP能在全世界由过去的几十位上升到世界第二,这本身就是一件很大的事件。
中国的地位也在上升,政治、经济、文化地位都在上升,给我们提供了大的机会。
二是西方强势国家现在面临大的挑战,进入缓慢发展时期,这也给我们提供了发展机遇。
三是亚非拉国家、非洲的发展中国家非常希望跟中国建立友好的关系,这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长远稳定,包括我们和这些国家进行资源等方面的交流合作也创造一个好的条件,为我们争夺了更多的发展空间和战略空间。
四是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很深远,整个全球经济出现大调整,围绕着市场、资源、人才、技术、标准等方面的竞争越来越激烈。
大家也注意到,气侯问题、能源问题、环境问题、粮食安全问题等这几年在国际上都被热炒。
中国面对这样一种局势,既有很多战略机遇,同时面临着很大的压力。
中央领导也反复讲,越是这个时候,越要稳住阵脚,要冷静观察、沉着应付。
中国过去改革开放所取得的经验,对我们很有帮助,只要我们自己别乱,集中精力搞经济建设、社会建设,这个国家肯定错不了。
我们说机会很难得,中国人自己在关键时候,也要把握住历史性的机会,这次机会对我们中国非常重要。
如果到2049年我们建国100年的时候,我们经济总量超过了美国,我们各个方面的质量都有一个大的提升,那时候中国在世界上应该更加强大,我们处理各种问题应该更加从容。
这三十年甚至四十年是我们国家非常难得的战略机遇期,稳住国家别出大乱子,别出大事,别出现大规模的暴动,国家稳定非常重要。
今后的发展对中国意义非常大,“十二五”时期非常关键,是关键时期、攻坚时期,我们要争取再上一个新台阶。
从长远来看,中国经济发展仍然有很多比较优势,主要有六个方面。
第一,良好的国际形象是中国成为世界经济发展中的亮点。
如果没有好的国际形象,世界500强就不会到中国来投资。
第二,我们有世界上最大的市场需求潜力和资本技术吸纳能力。
这一点是我们能够继续保持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
随着中国战略地位的提升,跨国公司需要我们这个市场,为什么这两年高铁发展速度这么快?过去是分着跟跨国公司谈判,跨国公司技术不转让给我们。
后来中央领导、铁道系统经过反复研究,下定决心把全国市场当成一盘棋,跟外国公司谈判。
要干你就进来,就转让技术,不干你永远出局,没有第二轮谈判了。
后来在这种大市场的压力下,外国公司终于同意进入中国,同意转让技术。
这就是利用了我们大市场的优势,利用了我们国家可以集中力量和他们谈判的优势,这种优势今后还需要保持。
第三,体系完整的制造业能够产生良性配套和创新的功效。
我们在建国初期,在非常困难的条件下,采取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这个战略有得有失。
失的方面,优先发展重工业牺牲了农民、农村。
我们城乡二元化,农村过的日子很苦跟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有关。
但是也有好的一方面,由于我们优先发展了重工业,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制造业体系,这个制造业体系在改革开放以后派上了大用场,今天中国能够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包括将来能成为世界创造业中心,得益于我们这种重工业积累的基础。
现在,美国人已经不屑于制造业了,日本制造业在全世界称霸了很长时间,现在也到了江郎才尽的程度了。
中国制造业在崛起,而且中国制造业能够配套,这是一个大国所具有的特点。
第四,在生产要素上特别是劳动力成本上有优势。
这句话可从正反两方面来看,过去30年一直有优势,在中国雇100个劳动力的工资,可能不如在美国雇10个人的工资。
从政治学经济学角度来看,长期工资太低不利于社会收入分配,不利于调整经济结构,将来可能是我们的经济劣势。
但是单从经济学意义上讲,这种优势可能还要保持一段时间,即使将来我们在逐渐提高劳动力价格的情况下,仍然能保持一段时间。
这是一个历史的过程,需要我们各方面重视,让更多的一线劳动者提高劳动报酬,这也是中央在“十二五”中很重要的指导思想。
第五,海外华人华侨有强大的网络,提供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支持。
我们现在在海外有五六千万人,相当于英国一个国家的人口,全世界200多个地区都有中国人的身影。
他们创造了很多就业机会,也创造了很多中华文明,这是很大的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支持。
第六,大中华区的经贸互动加强,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大中华区除了我们大陆本土之外,加上香港、澳门、台湾。
中国大陆和台湾之间,农产品交易、旅游都没有太多障碍。
澳门回归以后,内陆给澳门很多支持,水、肉、蛋、蔬菜全从我们这过去。
新加坡也有很多华人,说华语的人们在世界上的圈子越来越大,影响越来越大,有利于我们国家对外的交流和发展,是我们今后继续搞好国家的重要基础。
前面讲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比较优势,同时,我们也看到了还有很多缺点和不利的地方,还有很多制约我们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
“十二五”建议中也提出来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
主要是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约束强化,投资与消费关系失衡,投资多消费少,收入分配差距大,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假冒伪劣产品多;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基础差,三农问题很多,告状上访的很多,社会维稳成本很高;城乡不发展不协调,就业压力大,结构矛盾并存等。
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仍然很多。
具体说来,中国经济发展的比较劣势同样存在六个方面。
一是资源产出率低、物资消耗大。
我们国家的能源、钢铁、淡水资源消耗都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2006年我国单位国内资源总值能耗为8.9吨标准油,为世界平均水平的3倍,石油消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3倍,煤消耗为世界平均水平的7.1倍。
2000年到2007年,七年间单位国民生产总值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倍,水资源消耗为世界平均水平的3.9倍,而且连巴西、俄罗斯都不如,浪费很多。
总体衡量,我们消耗了世界上1/3甚至1/2的主要基础原材料,创造了6%一7%的GDP。
现在在国际上,我们买什么什么涨价,我们卖什么什么跌价,大众商品上我们没有控制权、定价权,很大程度上制约我国经济。
从某种意义上讲,国家经济安全面临着很大威胁。
二是主要污染物的排放强度大,环境污染严重。
整个七大水系都污染,有的问题还很严重。
三是大量使用廉价劳动力,劳动生产率比较低。
这是我们经济发展中的劣势所在。
四是规模经济和全球化影响,我们产品大进大出,把很大的市场放在西方,放在美国。
我在美国考察过一个小城市,里面有些一美元店全是中国产品,用竹子做的圣诞火把、拖鞋、拖布、塑料盆、文具、小贺卡等。
这些东西需要浪费很多资源,而价格却很低。
中国现在外汇储备这么多,那也是千千万万个企业多少年水滴石穿的成果,但是也浪费了大量的中国资源。
五是消费率低,对投资依赖过大。
中国老百姓本身就挺穷,又不怎么消费,我们要改变投资偏高的情况,要扩大内需,扩大我们自己的消费,这样有助于改变我们国家整个的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
长期以来政府投资占整个国家投资量很大,政府投资量太大挤压民营经济,挤压中小投资者,在经济学上叫挤出效应。
六是现在中国经济发展主要以工业为主,服务业比重比较低。
中国服务业比重占GDP的 42%,这几年没有增长,西方国家一般在70%以上,有的占80%,我们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今后把服务业做大做强,也是解决更多就业的重要内容。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在“九五”时期就提出来了,一直转不了的原因之一是有些产业的市场发展还有一定空间,不转还能活下去,转的话要很多投入,可能眼前还不一定得利,所以就一直按照粗放式在做,没有进展。
这次全会提出,在“十二五”时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要取得实质性进展。
经济发展方式怎么转变呢?十七大的时候就提出三个转变:一是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二是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
三是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物资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转变。
我在网上看到一个学者写的一篇文章,他所理解的转变是:第一由“经济发展观”向“科学发展观”转变。
这个不一定准确但有一定的道理,他说过去我们是经济发展观,就是说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到今天,现在要向科学发展观转变。
第二以“资”为本向以“人”为本转变。
过去以资本为本,而不是尊重人,现在是向以人为本转变。
第三是由“丛林社会”向“和谐社会”转变。
第四是由权贵、富豪独享发展成果向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转变。
当前,有人说警惕中国出现权贵资本主义、权贵市场经济。
就是警惕有权的和有钱的结合起来的社会。
我们毕竟是共产党的天下,是社会主义社会,首先得保证社会公平、公正。
第五由“断子绝孙”的发展道路向“可持续发展”转变。
意思就是我们现在为了眼前的发展,可能把儿子、孙子的东西都给用了。
第六是由“纵欲主义”向“理想主义”转变。
过去30年就是想挣钱就挣钱,想干啥就干啥,不仅商人包二奶,有些官员也敢包二奶。
这个社会已经到了道德沦丧的程度了,今后要讲点理想,得向理想主义转变。
这是我从网上看的,他有些地方说得有点绝对,但是有些地方也有一定道理,值得我们思考。
中央提出来要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要通过发展方式转变,使我们国家的经济能够走得更平稳,提出了五个坚持。
一是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
二是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
三是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四是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
五是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
这五个坚持分别是主攻方向、重要支撑、出发点、落脚点、着力点、强大动力,是我们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五个非常重要的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