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9科技英语的语篇功能与翻译

9科技英语的语篇功能与翻译

科技英语的语篇功能与翻译张志强 一、语有变体多年来,译界对翻译的实质、标准等问题一直存有分歧,究其原因,除了翻译活动的复杂性以及论者观察分析的角度、方法、侧重点不同外,还有所译语料的多样性。

人们在谈翻译时,实际上常常是在谈各自心中、笔下的文学作品或是产品说明的翻译。

随着现代语言研究的深入,人们越来越感到了把一种语言按语域或语体来加以区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卡特福德在其《翻译的语言学理论》一书中指出,“一种语言”是一个太过宽泛、纷杂的概念,它对于语言描述、比较或教学等的研究都不实用,必须划分出一种语言的若干变体分别加以探讨才行。

刘宓庆先生在其《文体与翻译》一书中,将英语划分成六种文体:新闻报刊、论述、公文、描述与叙述、科技和应用文体,在按语体对翻译进行分类研究方面,做了极有意义的尝试。

彼特・纽马克在其《翻译教程》中,按照一些语言学家对语言功能的划分,将文本划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用来表达情感的,主要有抒情诗、小说、戏剧、政治演讲、自传、散文、私人信函等;第二类是用来传递信息的,其中有教材,科技报告、报刊文章、科研论文等;第三类是具有呼唤祈使功能的,包括通知、说明书、广告、宣传册、劝导性文章及通俗小说等。

纽马克同时指出,一个文本的功能很少是单一的,甚至多数文本是三种功能皆有的,但其中必有一种是最为突出的。

如果按话题(top ic )来分类的话,那么所有的文本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类:(1)文学,(2)公文,(3)科技。

当然,纽马克的分类不尽合理,其他学者还有不同的分类,这里不一一提及。

总而言之,英语已不再是“一种英语”,而是English 2es 。

英语随着话语范围或曰语场(field of dis 2cou rse )话语方式或曰语式(m ode of dis 2cou rse )和话语用意或曰语旨(teno r of dis 2cou rse )的不同,产生出了不同的语域和与之相对应的语言变体,这些语体各有其语言特征,翻译时必须对这些特征有所认识和把握,才能更好地实现语际意义转换,达到功能对等,更好地发挥译文的作用。

二、科技英语科技英语,En lish fo r Science and T ech 2no logy ,A .J .H erbert 谓之techn ical En 2hglish ,G .C .T ho rn ley 谓之Scien tific Eng 2lish ,它是英语的科技语体,普遍认为它是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而诞生于本世纪50年代。

但什么是科技英语呢?《中国翻译》在1994年以前,还将一些研讨经贸翻译的文章置于“科技翻译”栏目下,而以后又将经贸翻译另列专栏,可见对它的界定我们并非一直很清楚。

刘宓庆先生在谈到科技英语的文体范畴时指出,它可以泛指一切论及科学和技术的书面语和口语,包括科技著述、论文、报告、各类科技情报、科技实用手段的结构描述和操作描述,有关科技问题的会谈、会议、交谈的用语以及有关科技的影片、录相等有声资料的解说词等等。

笔者认为,这种界定似乎仍显宽泛,还是将“论及”改为“专论”的好。

此外,让我们将注意力集中在书面语上,因为书面语与我们这里所谈的笔译关系最为密切。

那么,科技英语书面语有何特点呢?或者按照韩礼德所说,有何语域标志(register m arker )呢?从词汇、语法和修辞方面对科技英语加以分析,其特点可概括如下:(1)专业术语较・8・上海科技翻译S hang hai J ou rnal of T ranslators f or S cience and T echnology 1997N o .3多。

说术语多,是相对于其它文体而言的。

其实,普通词汇或曰共核词汇据统计占整个词量的85%左右,纽马克认为,术语通常只占文章的5~10%。

(2)单词或词组的意义常有别于日常生活中的意义,且在不同学科中含意有时也会有所不同。

如w o rk在日常生活语中一般指“工作”,而在物理学上则指“功”; fram e一词在机械原理中可作“机架”解,而在电讯技术中则又作“帧”或“镜头”等。

(3)词形一般较长,且多源于希腊或拉丁语词汇。

据美国科技专家O.E.N ybaken统计,一万个普遍语汇中,约有46%源于拉丁语,7.2%源于希腊语,在科技英语中,专业性越强,这种比率越高。

此外,源于希腊或拉丁语的前、后缀,尤其是源于拉丁语的,有极强的构词能力,以sem i2,au to2,2ab le,2m en t,2i on等构成的词随处可见。

(4)多复合词。

如radi opho2 tograp hy无线电传真、an ti2ar m ou red2figh t2 ing2veh icle2m issile反装甲车导弹等。

(5)多缩略词。

如cp d(com pound)化合物,FM(fre2 quency m odu lati on)调频,T EL ESA T (telecomm un icati on s Satellite)通讯卫星等等。

(6)多名词化结构。

为使行文简洁,表述客观、精确,科技英语中有显著的名词化倾向,即多用能表示动作或状态的抽象名词或起名词功用的V2ing形式。

如the tran s m is2 si on and recep ti on of i m ages of m oving ob2 jects by radi o w aves通过无线电波发射和接收活动物体的图像,illum inati on in ten sity deter m inati on照明强度测定,com pu ter p ro2 gramm ing teach ing device m anual计算机程序编制教学装置手册。

(7)多使用第三人称,尽量避免使用第一或第二人称,如要用第一人称的话,也是用复数w e u s,尤其是在一些科技教程里,这样可使叙述更显客观,更少主观色彩。

(8)动词时态多用一般现在时和完成时,因为前者可较好地表现文章内容的无时间性,说明那些科学定义、定理、公式不受时间限制,任何时候都成立;后者则多用来表述有发现或已获成果。

(9)多被动语态。

总的来讲,英语使用被动语态比汉语多,在各种文体中都是如此。

学者们通常认为被动态的使用在科技英语中比在其它文体中还要多。

如据John Sw ales统计,其谓语动词的至少三分之一是被动态。

Q u irk也说在科技英语中被动态的使用率要比主动态高出十多倍。

当然,统计材料和范围的不同,得出的数据也就不同,但被动态能较好地服务于科技英语的表述则是无疑的,因为被描述的主体通常是客观事物或现象。

李照国先生曾在《也谈科技英语的新趋势》一文中,指出科技英语中主动态正逐步取代被动态,但不管是否确实如此,从另一方面看,它却恰恰印证了传统上科技英语中被动态多这一特点。

(10)多动词非谓语形式作状语或定语。

这一特点与名词化一样,可以将句子压缩为短语,使句子更为简洁紧凑。

(11)多长句。

虽然有大量的分词短语、不定式短语或悬重结构等来压缩句子长度,但为了将事理充分说明,论者常不得不写出一些很长的句子,多达五六十个单词的句子在科技文章中并不稀奇。

(12)很少用暗喻。

科技英语一般不用暗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即使用,也是一些普通读者都很熟悉且深明其义的,因为科技英语重在说理和传递信息,所以描述愈清晰愈好。

总之,科技英语崇尚严谨、客观和清晰,行文追求简练,说理逻辑严密,用词平易精确,长句长而不乱,叙述反对晦涩浮华,避免个人情感的渲染,修辞也以平实为范。

虽然有人力主摆脱科技文体的所谓因袭之风,虽然它在发展中也在文风上表现出了一些变化,但其基本特征没变。

纯粹的科技文体是没有的,正如纽马克所说,文本的功能很少是单一的。

科技文章也有某些表情功能,甚至有人不再回避主观色彩,表述有某些文学化倾向,但从整体上看,它是以传递信息为其主要功能的。

文学是以情感为中心的,所谓em o ti on2 cen tred,而科技文章却是以客观事物为中心・9・的,是ob ject2cen tred,concep t2cen tred.三、科技英语的翻译科技英语翻译的难点,一般人都认为是术语的翻译。

科技英语在语法上与其它语体无甚差异,即使有长句,仔细分析仍能理解句构,让译者为难的常常是专业知识的欠缺和术语译名的定夺。

一般来说,术语有以下译法;一是沿用约定俗成的译名。

但若这种约定俗成有明显错误或不合适处,译者可抛开重译,并加注以说明。

这种例子已有许多。

如base在化学中旧译“盐基”,新译“碱”; ladanum有些词典上译作“劳丹酊”,而事实上却应是“岩蔷薇树脂”或“岩蔷薇胶”。

二是新术语的翻译。

译者常苦于找不到对等译名,而最终选择了音译。

其实音译,单纯音译,是下下之策,有些学者认为音译等于不译。

如定要采取音译,则务必在译文外加注解释。

纽马克认为,对于某些新术语,译者可用一个描述性的术语代替,即对原语中的术语加以描述解释,使译语看上去不太象一个正式术语但又译出了原术语的基本意义。

他举例说如果要将dis m icrob is m o m u rino译成英语,译语可以是“acu te infestati on by m icrobes,due to rat fleas”(由鼠蚤引发的急性细菌传染)。

纽马克的建议不失为一种办法,但如能根据一词的专业所属,新创一个能够达意的较为正式的术语则为上佳。

其次,也可采取音意兼顾的译法。

如将reserp ine译作“利血平”。

术语的使用原则是一名一指,尤其是在同一学科里,但事实上,就连B S I(B ritish Standards In stitu ti on)所制定的术语在一个领域里就可能有多个所指,在不同的领域里其所指也许更多。

虽然原语中就存有一名多指现象,汉译时还是要遵循一名一译原则,必须搞清楚一个术语在某一特定专业中的意思和上下文中的意思,考虑术语所在的大语境和小语境,给出一个恰当的译名。

对于一些生活中常用的词或词组,则应格外小心,注意它们在科技英语中的特殊意义。

源于希腊或拉丁语的词汇,一般都较为正式,所以原则上都应译为同样正式的语汇,如p h legm on就译“蜂窝织炎”,p h lebo logy 就译“静脉学”。

事实上,因为科技英语中大都为专业人员所写,阅读对象也多为专业人员,所以译语的正式程度应是较高的,一般情况下A I D S应译“获得性免疫缺乏综合症”,ny2 lon应译“聚酰胺纤维”,而po li om yelitis应译“脊髓灰质炎”。

但是,原文的正式程度也是有差别的,纽马克就将科技英语词汇分成三个层级:(1)学术性,主要用于学术论文中;(2)专业性,专业人员使用的较为正式的词汇;(3)通俗性,非专业人员、普通人等熟悉的词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