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长处 难处 好处

长处 难处 好处

长处难处好处今天在这里我们一起讨论学习一下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方式以及态度,曾经有人问一位百岁老人,人的一生应该怎样度过?人与人究竟如何相处?老人平静而淡定地说,其实最管用最简单的态度就是多看人长处、多帮人难处、多想人好处。

静静想一想,这不失为人生之真谛,也不失为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之道、相安之术。

一、多看人长处多看人长处,既是一种角度,更是一种态度。

1、要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

《列子·说符》中有一个故事,讲的是有个人丢了一把斧子,以为是邻居家的儿子偷走了,于是,处处注意那个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觉得那个人无论是走路的样子,还是脸色,抑或是说话的样子,都像是偷斧的人。

后来,他找到了斧子,又遇到邻居的儿子,再留心看,觉得他走路的样子、脸色、说话都不像是偷斧的人。

现实中,有的人或先入为主看人,或戴着有色眼镜看人,或干脆门缝里看人,等等,结果不是把人看歪了,就是把人看扁了,或者把人看坏了。

延安时期,陈云同志在担任中组部部长时,曾一再告诫,要树立一个观念,要看干部的长处,你要光看他的短处,没有一个可用之人了,必须发现他的长处,这样我们才能使用每个人的长处。

全面而不是片面、动态而不是僵化、具体而不是抽象、发展而不是静止地看待他人,就能看到一个生动鲜活的人、一个丰富多彩的人和一个可用有益的人。

2、要善于学习别人的长处。

人各有长短。

要看到别人的长处,学习别人的长处,对照检查自己,从而纠正自己的短处。

不能拿自己的长处同别人的短处比,越比越优越,越比越骄傲,最终害了自己。

多看别人的长处有助于自己的进步。

每个人的长处不一样,有的人这方面有长处,在另一方面就不一定是长处。

要善于发现人的长处,学习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短处,自己就会有进步。

人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不要轻易瞧不起别人。

有一位朋友,他不善穿着,经常搞得衣服皱巴巴,脏兮兮,让人第一印象不好。

不是了解他的人,很少能想到他是一位历史大师。

你别看他其貌不扬,甚至不愿与他接触,当你听他一段话,就会让你刮目相看,开始肃然起敬。

他不善穿着,但他善言辞,说起话来滔滔不绝,很有品位,让你听不厌,听不够。

你与他接触一段,你自然就不愿离开他。

因为你和他在一起,能够知道许多你不知道的东西,能从他脑子里学到许多你未曾发现的问题。

这就是人各有所长,不要放不到眼里去,也许他就是你未来的老师。

要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学习别人的长处,自己就能丰富知识面,增长自己的综合素质。

多看别人的长处有助于搞好关系。

有的人不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老去观察别人的缺点,一张口张三不是,李四不对。

而且,还一套一套的,说的有模有样,让你不信就不可能。

说的多了,时间长了,自然就认为这人就不行,慢慢就会和他拉开距离,关系也就淡了。

听的多了,印象中就会产生一个坏的形象,心理上也会疏远这一个人,关系也会平淡了。

如果,善于发现周围的人长处,老觉得别人身上有自己学不完的东西,自然就会主动地靠拢他,关系也会密切起来。

即使有时出现一两句不爱听的话,也会原谅他,也不至于影响到关系的恶化。

有许多矛盾来自视角观察不对,来自心理上的影响。

不是他不能接受,而是早有一种坏的形象存在于脑中。

如果我们谦虚一点,多看到别人的长处,哪还有那么多的矛盾出现。

一家人爱生气,周围的人爱吵架,多是只看到短处。

越看这人越不行,越看他的坏处越多,就像古寓言中讲到的“人有妄斧者,疑其邻之子。

”因为有一个坏的印象,所以观其貌,看其行都像偷斧子的人。

待到斧子找到后,再看他又不象偷斧子的人。

因此,有许多的事情,有许多的情况下,发生那些不愉快,多是不必要和不应该的,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如果,我们多看别人的长处,印象好了,不就会化干戈为玉帛了吗?3、要善于利用别人的长处。

霍去病是汉朝大将卫青的外甥,他十八岁时,在同匈奴军的一次遭遇战中,指挥800轻骑兵,突入敌军中央,斩杀匈奴军2000多骑。

霍去病个性粗犷,让汉武帝十分欣赏。

一次,武帝训示他:“为了将来有大成,你要好好学习孙吴兵法。

”不料这个年轻人却以一种傲然的态度说:“战争可不是什么理论问题,最重要的是临场决断。

”他就是这样旁若无人的对待皇上。

汉武帝善于观察人的长处,善于看到人的长处。

霍去病虽然顶撞了他,但他并不介意。

他看重霍去病能灵活运用卫青的战法,又能身先士卒,发挥不逊于李广的无比豪勇的个人武艺。

他看重霍去病的这些长处,当然不是为了丰富自己,也不是为了搞好关系,而是利用他的这一长处,让霍去病坐镇漠西,来制止匈奴兵的入侵,利用霍去病的威慑力来牵制匈奴兵的蠢蠢欲动。

这样汉武帝就可缩减前线将士,减少政府开支。

由此可见,用人所长,也是帮助自己。

二、多帮人难处多帮人难处,既是一种胸怀,更是一种情怀。

1、要树立助人为乐的理念。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人与人之间就应当互相帮助、携手前行。

所谓“跌倒的老人扶不扶”“陌生人的求助帮不帮”,说到底都是一些“伪命题”。

现实中就曾发生过让人唏嘘和感慨的故事。

某人路过河边,见一小孩落水没有立即下水救援,当他回家没有找到儿子后,方才返回出事河道,发现溺水的正是自己的儿子,再将儿子从水中救起,为时已晚,小孩已溺水身亡。

从根本上说,帮人就是帮己,我为人人就是人人为我。

今天我帮人,等于明天人帮我。

一个好汉三个帮,众人拾柴火焰高。

我们的社会还有很多人有各种各样的难处、有各式各类的苦痛,特别是,就全国而言,我国还有很多生活在山高水冷、地僻天远的贫困人口,不少人都眼巴巴渴望着得到帮助。

就我们身边而言,也有许多需要帮助之人,他们有的经济状况不是太好,生活较为困难;有的年龄较大,行动不便,子女又不在身边,需要照应,等等,都需要我们援之以手。

因此,常怀惦记之心,常抱揪心之情,尽己所能,帮人所难,解人燃眉之急,助人成功之臂,可以说是积德行善,更是提升做人的境界。

2、多多走进居民中间了解其需求。

有记者走访社区居委会时,听到居委工作人员说,居委会为促进社区和谐搞了多少场活动,为居民解决了多少困难,社区建设因此取得了显著成绩。

而当记者和社区居民聊天时,听到最多的则是群众的抱怨和苦恼:私家车没地方停、小区的垃圾没有及时清运、小区闲杂人等越来越多……当我们自认为做了许多工作时居民却一点都不买账,两者之间的认同为何会产生如此大的反差呢?究其原因,我们的服务是否有“想当然”,可真是居民心里所想、所盼的,如果我们所有的工作、所有的服务都能做到居民心坎上,居民又怎么可能不欢迎呢。

因此,我们社区的工作,只有真正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真正以居民的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才能真正做到服务为民,才能产生好的积极的效果。

社区工作涉及面广、内涵丰富,要把社区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就要在服务上下工夫。

只有与居民的切身利益有关,才会让居民产生认同感。

那么如何知道哪些才是居民真正所需要的呢?这就需要我们的社区工作者潜下心思、下接地气、换位思考,各部门同志及网格的同志们要经常入户了解居民的难处,并把居民所思所盼当做自己个人的事或者家庭的事去处理,如政策允许,居民肯定感激,如政策不符,经过解释,居民也能理解。

三、多想人好处多想人好处,既是一种修为,更是一种修养。

有一个孩子从小就被父母送去学习如何鉴定宝石,学成回乡后,果然成了一个宝石鉴定的理论派大师。

有一次,友人送给他家里一块钻石,他事后拿起来看了看,觉得颇为满意,但一会儿之后,却又突然眉头一皱,顺手把钻石给扔到了窗外!家人见此又气又急,那可是颗又大又美的钻石啊!只见他淡淡地回答说:“我后来忽然看见那块钻石边上有一道细裂痕,一颗好的钻石怎么可以有裂痕呢?所以我把它给扔了!”家人们怒道:“虽是如此,但以它的大小、光泽和重量.却足以让我们后半辈子享用不尽了!你为什么不看这些,单因为那一道小小的裂痕就否定了那颗钻石其他所有的价值呢?”想一想,我们待人时,不也常常像那个扔掉钻石的年轻宝石鉴赏家吗?我们常会在看到一个人的某个缺点之后,就情绪化地否定了他整个人其他方面的价值和优点:常会在别人做了某件对不起我们的事之后,就全然忘记了他过去曾付出的功劳和用心。

甚至事后还自以为识人有道,但实际却是非常武断、非常愚鲁。

多想想人的好处,少计较人的短处,不要仅仅因为一道小裂痕就扔了整颗钻石:不要因为仅仅一个人的某项缺点就情绪化地否定了他其他方面的价值和优点:不要因为一个人仅仅做错了一件事就全然忘记了他过去曾经付出的功劳和用心。

不然,最终损失的反而会是自己!与人相处,一方面要多想人好处,另一方面还要自身有一颗宽容之心。

曾经微博上有一句话,“心大了,事就小了。

”细细想想,此话虽简单朴实,但却不无道理。

心小则事大,心大则事小。

世界不是一个人的世界,也不是真空和纯净水,众生芸芸,心目参差,看问题的立场和角度不同,为满足个体需要和诉求所选择的方法和路径也不一致,但总归要遵循一些起码的公序良俗和公德道义。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之所欲,也应顾及他人,而对人与人之间相处难免发生的磕碰和纠结,古代先贤就给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方式。

事实上,宽容别人,也是善待自己。

一个人假如因为他人的一点过错而心存芥蒂,为自己遭受的不平而耿耿于怀,“权不下”,“挥不去”,伤害更多的可能是自己的心。

人生在世,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

追求幸福是权利,心想事成是希望。

但想时时幸福、事事遂心显然不可能。

我们应该认识到尽管谁都不情愿,但“被添堵”,“被躺枪”的事还是存在,并且它本身就是生活的一部分。

你以什么样的心态面对世界,世界就会以什么样的心态对你。

置身其中,与其牢骚抱怨,于事无补,不如笑脸相迎,云淡风轻,于己于人于社会,大有裨益。

再者,一个人要懂得知恩、感恩、报恩。

这是一种修养,也是做人的美德和本色,对于那些在危难时、关键处、重要事帮助过自己的人,不可、也不该更不能忘却。

一个人的成长进步是个人努力和组织关心、友人帮衬、家人支持的共同结果。

然而,现在有的人取得了一些成功,满脑子想到的都是自己的不容易,一开口就是自己多么努力、多么艰辛,充其量再夸上几句自己的家人,他们看不到也想不起组织和他人在这个过程中的作用和好处,有的甚至还会反过来念念不忘谁谁谁刁难、排挤、打压过自己,耿耿于怀某某某妒忌、诬陷、诽谤过自己,等等。

于是总是愤愤不平,委屈难消。

事实上,有这种心态的人也难以走远。

反之,心存感恩,于人,其乐融融,于己,心安理得。

讲了这些,无非是我们大家一道共勉,在人生的道路上,多看人长处、多帮人难处、多想人好处,则多一种祥和、多一份快乐、多一片天地,健康良性的“朋友圈”就会越扩越大,人生的道路就会越走越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