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趣味对联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趣味对联

《有趣的对联》教学设计人教版课标实验语文教科书四年级下册《有趣的对联》教学设计教材教学简析:本次习作要求学生搜集民风民俗后进行习作。

学生对在电脑上搜集的民风民俗,不能写出有血有肉的文字。

本单元也没有布置综合性学习。

曾曦教授在上完这个单元作文课《老师,您好!》后,说:“讲啥习俗?中秋?国庆?…… 想来想去,总觉得这些话题离孩子们挺远的。

” 受此启发,我设计了《有趣的对联》,在课堂上生成习作素材,再以本节课内容为对象进行习作。

这样,习作内容就发生在学生眼前,学生习作兴趣浓。

教学目标:1、知识:了解对联的来历、作用,了解有趣的对联及背后的故事,为习作做准备。

2、情感态度价值观:对对联产生喜爱的感情,乐于习作。

3、过程与方法:展示自己收集的有趣的对联,交流对联背后的故事。

进行习作,修改自己的作文。

教学重难点:了解有趣的对联及背后的故事。

进行习作。

修改作文。

教学准备:学生课前搜集有趣的对联。

教师准备有趣的对联、PPT。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一、古诗导入。

元日(宋)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这首诗中写到,正月初一这天,人们要放鞭炮,还要干什么?(贴春联)板书:春联二、对联的来历。

1、对联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你知道它的来历吗?板书:来历2、学生交流。

3、幻灯片出示幻灯片的来历。

古代盛传山林里住著“神荼”、“郁垒”两位神仙专门吃鬼怪,人们就把桃枝刻成这两个神的模样悬挂在门上,期能永久平安,这就是所谓的桃符。

后来桃符渐渐简化,以方形红纸画个桃形,再写上神荼、郁垒的名字代替。

到五代以后,又在这红纸写些吉祥话,再修饰对仗,慢慢就形成今天的春联。

五代后蜀主孟昶写的:“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这是我国最早出现的一副春联。

4、有些春联很有趣,如上联:一枪戳出穷鬼去下联:双钩搭进富神来。

你搜集了哪些有趣春联,和同学一起交流交流。

5、教师出示有趣的春联。

有一年新年,东晋书法家王羲之连贴了三次对联,都被喜爱他字的人暗地揭走了。

临近除夕,他不得不又写了一副。

他怕再被人揭去,就上下剪开,各先贴上一头。

上联是“福无双至”,下联是:“祸不单行”。

这招果然奏效,人们见他写的不是吉庆的内容,也就不再揭了。

到了新年黎明之际,王羲之又各贴了下一半,对联就成了:(出示)上联:福无双至今朝至下联:祸不单行昨夜行三、有趣的对联故事。

这副对联怎么样?其实有趣的对联不仅仅只有春联,还有寿联、挽联、装饰联、行业联、交际联和杂联(包括谐趣联....)等。

这些我们统称为“对联”板书:对联。

你搜集了哪些有趣的对联?你能讲讲对联背后的故事吗?板书:故事学生交流。

预设:1、寿联。

(写给过生日的老人的对联)清朝乾隆年间,宰相刘墉陪同乾隆南下微服私访。

两个人走了一天,又饥又渴。

当来到柳庄子村时,正赶上村里的一个老头过寿日。

刘罗锅灵机一动,对乾隆说:“皇上,咱们也上一份礼吧,这样咱们就有饭吃了。

”乾隆点头表示同意。

房东老头一看他两个的装束,就知道不是一般的人物,便热情地邀请他们一同就餐。

吃饭的时候,老头说:“今天是我141岁大寿,活到我这个年龄的不算多。

你们都是文人,给我留副对子做个纪念吧!”边说边让人准备文房四宝。

乾隆皇帝略略思索了一会儿,提笔写了上句:花甲重逢,又增三七岁月;然后把笔交给刘墉,刘罗锅接过笔,马上写出了下联:古稀双庆,再添一度春秋。

人们起初没有弄明白其中含义,后仔细一琢磨,发现上下联均道出了老“寿星”的年龄:古时,花甲指60岁,花甲重逢则是120岁,再加上21岁,当然是141岁;古稀指70岁,古稀双庆无疑是140岁,再添1岁也是141岁。

2、挽联。

(哀悼死者的对联)袁世凯去世时,有人为他提写了一幅对联,上联是“袁世凯千古”,下联是“中华人民万岁”,从规则上来看,上联五个字,下联六个字,这是不规范的,可是这幅对联的不规范恰好暗含了一种寓意,你能看出来吗?这其实是暗示了对袁世凯的批评,妄图称帝的袁世凯,对不齐(起)中国人民,是中国人民的罪人。

3、行业联。

(以各行业为对象写的对联)(1)有一座大杂院,住的全是工匠。

他们一个不服一个,总想显示自己有能耐、有地位。

有一年,铁匠开张,在大门上贴出了一副行业联:虽住两间火烤烟熏屋,却是一位千锤百炼人。

木匠看了嗤之以鼻:“千锤百炼”哪里比得上我造就栋梁?他很快贴出了自己的门联:一把曲尺,能成方圆器;几根直线,造就栋梁材。

制乐器的见了,心想:什么“造就栋梁”?哪里比得上我,职业最高雅,知音处处有。

他也贴出了副门联:白雪阳春传雅曲,高山流水有知音。

这一贴,刻字匠又不服了:你的雅曲能传多远?能比得上我吗?于是他也贴出了门联:六书传四海,一刻值千金。

剃头匠在大杂院一向地位低下,被人瞧不起,他见了众人贴出的门联,一个个豪气冲天,有心要将他们都压下去,于是写了一副对联:做天下头等事业,用世间顶上功夫。

(2)从前有个财主,他打算开个酒店,就出了三分银子征求新店对联。

有个秀才去应征。

财主说:“对联要称赞我的酒好、醋酸、猪肥、人丁旺,店里又没有老鼠。

”那个秀才人笔一挥,很快就写成了:上联是:养猪大如山老鼠头头死。

下联是:酿酒缸缸好造醋坛坛酸。

横批是:人多病少财富。

对联贴出后,人们无不笑话财主被人骂了还不知道。

4、装饰联(贴于屋内作装饰)据说苏东坡年轻时候,仗着自己聪明机敏,又常被人夸奖,便渐渐骄傲起来。

作了副对联贴在中堂上: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

瞧这口气,真有“天下第一”的样子。

过往行人看了,有的夸这家出了能人,也有的摇摇头,觉得海口夸得太大了。

有一天,一位白发老者登门拜访,见了苏东坡,老人说:“听说苏才子学问盖世,老朽特来请教。

”苏东坡见这么大岁数的人都找自己问问题,心中十分得意。

出于尊敬,他为老人让了坐,问:“老先生可有什么疑难?”老人没有说话,笑吟吟捧过一本书来。

苏东坡接过书来,翻开第一页,头一行就读不下去了。

为什么呢?有两个字不认识。

越往下看,生字越多。

立刻脸上红一阵,白一阵,脑门上汗涔涔的。

老人说:“怎么,这些字连苏才子也不认识呀?”说完笑吟吟地走了。

苏东坡呆若木鸡,一时都忘了送客,等缓过神来,才恍然大悟。

赶忙添了几个字,用以自勉。

这副门联成了: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5、交际联。

(在交往中产生的对联)有一次,苏东坡到山上游玩,来到一座寺庙。

庙里方丈看见苏东坡穿得很朴素,态度就很冷淡。

他指着一张椅子,冷冷的说:“坐!”又对小和尚说:“茶!”在随便交谈了几句话以后,方丈发现这个人不像普通人,为了表示尊敬,他亲自摆下一张椅子,说:“请坐!”接着又叫道:“敬茶!”苏东坡一点也不生气,继续和方丈说话。

方丈又问苏东坡的名子,苏东坡说:“我是杭州通判苏轼。

”方丈听后大吃一惊,连忙站起身来,请苏东坡到他的客厅去,十分恭敬地说:“请上座!”又吩咐小和尚:“敬香茶!”临走前,方丈让苏东坡写字留念,苏东坡想也不想,提笔写了一副对联:坐请坐请上座茶敬茶敬香茶看了这副对联,方丈的脸“腾”的一下红了。

6、杂联(各种对联)(1)1901年9月,英、美、俄、德、法等八国联军,强迫腐朽的清政府签定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

在签约仪式上,八国联军的四个代表,故意以轻蔑的口吻对中方官员说:“我们想起一副对联,但只有上联,没有下联,你们能对的上吗?”说着就亮出了他们的上联:琵琶琴瑟,八大王在上。

他们想利用这上联进一步侮辱中国人,要中国人永远屈服于他们八大王。

这时,中方有个有学问的正直官员,他满腔悲愤地想:与其这样过屈辱的日子,不如与他们拼个鱼死网破,也不至于屈了气节。

于是,他不卑不亢地上前对出了下联:魑魅魍魉,四小鬼靠边。

这下联义正词严地指出中华民族是不可侵犯的,既维护了中国人的尊严,又给帝国主义列强提出了警告。

八国联军的四个代表听了,不得不佩服中国确有人才,只好吞下晦气。

(2)郑板桥任县令时,常微服私访,体察民情。

一次,走到一农家门口,只见大门上故意新写着这样一副对联,上联“二三四五”;下联“六七八九”;横批“南北”。

郑板桥看后,让差役回去取些衣服、粮食和银两来。

差役取来后,郑板桥把这些交与这一农家,农户的主人感激不尽,连连磕头。

郑板桥为什么要给农户主人送东西呢?(3)抗日战争胜利之后,在一次国民党举行的庆祝会上,主持者出一上联:中国捷克日本.意思是中国经过八年抗战,很快速战胜日本侵略者.”捷”在这里应该是”快”的意思.”克”是”战胜”的意思.很快有人对出了下联:南京重庆成都.南京本来是国民政府的首都,沦陷前夕蒋介石政府被迫迁都.下联的意思是:抗战胜利了,再次庆祝南京成为都城.”重”在这是”又”的意思.此联由六个地名组成,非常工整,意思也表达的上下呼应,欢庆之情溢于言表,乃一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