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绿地景观我们现在所生活的大城市中,城市道路是构成优美居住环境和城市功能的基础,是城市社会活动与经济活动的纽带与脉搏,是人们了解一个城市、感受城市景观特色与城市风情的重要窗口。
时代车轮将人类带入一个汽车时代、一个崇尚速度与效率的信息社会时,城市道路在城市规划中开始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担负着城市疏散交通的重要功能,是现代化城市必备的重要基础设施。
现代化的城市道路,在满足交通等道路使用功能外,搞好道路的绿化美化,能起到防眩光、缓解驾车疲劳、调节心情稳定情绪等作用。
因此,调和人与城市发展之间的矛盾,重要的是在于如何把握日益增加的道路景观的关系,并使之更趋于合理化,人性化。
特别是近几十年来由于工业的高速发展,汽车尾气的肆意排放,白色垃圾无处不在,引起城市环境日益恶化,各种疾病产生蔓延,改善城市环境刻不容缓,城市道路绿化建设是其中很重要一点。
1.道路绿化的历史与发展在我国,最早的道路植物造景出现于公元前5世纪的周期,有沿道路种植行道树的做法了。
《周礼》中有“列树”之称,是指周朝由首都至洛阳的街道两侧列植树木供来往的过客遮阳休息。
到了秦朝,开始大规模的出现行道树种植,《汉书》中就记载着“秦为驰道于天下,东穷燕齐、南及吴楚,江湖之上滨海之观毕至,道广五十步,三丈而树,树以青松”。
以后随着各个朝代的发展以及西方文化逐渐影响,出现了很多不同的道路植物造景形式,而且植物的种类也开始出现多样化及个性化的倾向在中国的道路环境景观建设中,虽然不断发展前进,也考虑了美学上的因素,但在整体上并未有机的与多方位因素相结合,而只是单纯的行道树种植绿化。
到了现代,随着城市面貌的日新月异,道路环境景观建设才得以全面发展。
同时,在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下,新技术新材料的运用也大大风富了道路环境景观建设的形势与手段,多元化的景观因素不断充实着道路景观的建设。
城市道路绿化在强调自身的艺术观赏性的同时,也在不断考虑着与周围环境的和谐性以及对环境的影响和治愈。
2. 道路绿地系统景观规划应考虑整合性:地理、水文、自然及人文系统的时空连续性、完整性。
多样性:物种景观建筑文化系统的多样化和异质性进化性:随自然和社会环境的变化以及人的需求及社会经济地位变化的进化适应能力及自组织、自调节能力自然性:水、气的自净循环能力、环境安静度、土地和土壤自然度、生命活力畅达性:水的流动、风的流通、物能的流通、滞竭、再生及与人交流程度标识性:自然系统与人文系统特性的显示度和谐性:内与外、形与神、标与本、虚与实、近与远的对立统一经济性:资源利用效率、成本、市场竞争力3. 道路景观规划的原则3.1 功能原则道路绿地是构成城市生态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城市道路绿化主要功能是庇荫、降温、滤尘、减弱噪声、改善道路沿线的环境质量和美化城市。
道路空间是提供人们生活、工作、休息、相互往来与货物流通的通道。
在交通空间里,有各种不同出行目的人群,在动态的过程中观赏道路两旁的景观,产生了不同行为规律下的不同视觉特点。
在设计道路时,应充分考虑行车,行人的进度和视觉特点,不同速度,不同栽植方式,将路线作为视觉线形设计的对象。
在具体的设计中,应以不遮挡视线为标准,同时又能给人以赏心悦目之感。
道路的作用主要在于行人行车,而道路绿地作为陪衬,在提高视觉效果的同时,不能影响到道路本身,比如行道树长得过于茂盛,枝条延伸到道路上阻碍行车,就有些得不偿失了。
3.2 生态原则生态是物种与物种之间的协调关系,是景观的灵魂。
它要求植物的多层次配置,乔灌花、乔灌草的结合,分隔竖向的空间,错落有致,创造植物群落的整体美。
植物配置讲求层次美、季相美,从而达到最佳的滞尘、降温、增加湿度、净化空气、吸收噪音,美化环境的作用。
对于同一地域植物搭配要考虑如叶色,花期,植物之间生长的相互影响等等很多因素。
设计中这生态原则的运用是尤为重要的,因为这切实的关系到人们的生活质量,道路的环境,而且因为道路一般的长久性,也需要考虑植物的持久性,应当易存活,生命力顽强,是的它们不需经常更换。
3.3 科学性与艺术性原则艺术性即通过艺术的构图原理体现植物个体及群体的形式美,符合绘画艺术和造园艺术的统一,调和,均衡和韵律的四大原则,使道路边的植物产生艺术美感。
因此在植物配置上应考虑道路长度,不同道路形式,同一条道路以不同的区块重复,以一种复现的节奏感来形成一种韵律,达到心境的平和,符合道路的景观要求。
道路绿化设计与一般的绿地设计有所不同,它是动态绿化景观,要求花纹简洁明快、层次分明,作为街景它更要求色彩丰富,与周围环境协调一致。
3.4 因地制宜原则不同的地区气候以及所适宜种植而植物不同,因此根据本地区气候、栽植地的小气候和地下环境条件选择适于在该地生长的树木,以利于树木的正常生长发育,抗御自然灾害,保持较稳定的绿化成果是很重要的。
公路绿化带采用大手笔、大色块手法,植观花、观果、观叶植物,适应不同车速的不同绿化带,空间上采用层次种植,平面上简洁有序,线条流畅,强调整体性、导向性和图案性,形成舒展、开敞、明快的风貌。
3.5其他原则古树和名木具有历史纪念价值或十分稀有,珍贵,在设计中应于保留。
道路绿化还要立足于环保,在环境保护渐渐被当今世界列入重要日程,这一环节逐渐被人们所重视。
4. 道路绿化的类型根据不同的种植目的,道路绿地绿化分为景观种植和使用功能种植两大类型:4.1景观栽植主要是从绿地的景观艺术角度进行栽植,其形式可分为:4.1.1行道树式所谓行道树式,即沿着道路两侧各种一行乔木或灌木,形成“一条路,两行树”的简单形式。
4.1.2自然式这种道路绿地的规划种植方式,主要是用于道路有较大的空间(空地),采用自然式的种植方式配置的种植各种乔木、灌木、花草、地被植物、植物的品种。
种植时一定要注意植物的高低、比例、疏密度、树木形状、色彩的搭配,形成生动、活泼的自然气氛。
4.1.3丛状式沿道路两侧的绿地配置主要以乔木为主,再加上灌木,在南方以常绿树和地被植物作封闭式的种植。
突出道路的开宽视线和人行道的安全感,特别是在道路的交汇处,城乡结合入口处,应用此方式进行配置种值。
但要注意成行成排的整齐种植,才能反映出整齐的美感,切忌杂乱无章。
重点在交替变化中掌握,才能显示出植物群落的美感意境。
4.1.4规划式按道路的走向线条,按道路两侧的绿地空间,进行整齐、对称的排列配置种植。
同时,注意乔木灌木的选取要同一高度,同一胸径,形状整齐的规格。
显示出整齐划一的美感,规律性强的韵律,便于路上高速行车,有好的视线感觉。
4.1.5立体式先在道路两侧绿地边缘种植高度5mm以上,胸径10—15cm的大乔木作第一层布置,第二层种植高度在3m,胸径在5~6cm的小乔木,第三层种植经过修剪整形灌木,第四层即最后一层,分别种植地被植物。
形成层次分明,立体性的布置。
4.1.6中间绿地带中间绿化带指在开阔的主干道中间绿地,采用在中间中轴线配置种1~2种高度在3~5m,胸径10~12cm的乔木,乔木要有一定形状和景观要整齐一致,然后在乔木树下种植形状整齐的灌木,一定要修剪好。
最后种上地被植物,显示出分道式安全绿色通道的作用。
4.2功能的栽植通过绿化栽植达到遮蔽、装饰、防噪音、防风、防火、防暴雨、减少尘埃的目的。
4.2.1遮蔽式栽种用绿色植物遮挡住一个方向,避免暴露全貌。
如:在道路某一地段有冒烟的工厂,垃圾场或破旧的建筑需要遮挡:因此设计种植一些比较高大的植物或攀援植物达到遮挡的目的。
4. 2.2遮荫式栽种在我国南方地区,由于夏天季节比较炎热,道路上的温度比较高,栽种遮荫植物十分重要。
因此,在南方地区必须选种覆盖面大、遮荫度大、常绿的遮荫树种。
4.2.3装饰栽种利用有颜色的植物,如红叶李、一品红、红枫、红继木、大红油铁、黄榕、花叶榕、花叶垂榕、三色勒杜鹃等作为道路绿化带、分隔带作局部的隔离和装饰美化的作用。
4. 2. 4地被植物利用地被植物如:小埠兰、吉祥草、蒲草、花生藤、马缨丹、黄金叶、铺地锦、银边草及台湾草,假剑草、大叶油草等,栽种在道路两侧的空地,起着防尘、防雨、防暴雨冲刷、减少噪音及覆盖地表面上黄土裸露的作用。
5. 城市道路绿化的植物配置5.1城市道路绿化植物的选择城市道路绿化植物的选择,主要考虑艺术效果和功能效果。
5.1.1乔木的选择乔木主要作为行道树。
其作用主要是夏季为行人遮荫、美化街景,选择树种时应注意:(1)株形整齐,观赏价值较高,最好是树叶秋季变色,冬季可观树形、赏枝干。
(2)生命力强健,病虫害少,便于管理,管理费用低,花、果、枝叶无不良气味。
(3)树木发芽早、落叶晚,适合当地正常生长,晚秋落叶期在短时间内树叶即能落光,便于集中清扫。
(4)行道树树冠整齐分枝点足够高,主枝伸张角度与地面不小于30度,叶片紧密有浓荫。
(5)容易繁殖,移植后易于成活和恢复生长,适宜大树移植。
(6)有一定耐污染、抗烟尘的能力。
(7)树木寿命较长,生长速度不太缓慢。
目前应用较多的有法桐、雪松、垂柳、国槐、合欢、栾树、馒头柳、杜仲、白蜡等。
5.1.2灌木的选择灌木多应用于分车带或人行道绿带,可遮挡视线、减弱噪声等,选择时应注意:(1)枝叶丰满、株形完美,花期长,萌蘖少。
(2)植株无刺或少刺,叶色有变耐修剪,在一定年限内人工修剪可控制它的树形和高矮。
(3)容易繁殖.易于管理,能耐灰尘和路面辐射。
应用较多的有大叶黄杨、金叶女贞、紫叶小檗、月季、紫薇、丁香、紫荆、连翘、榆叶梅等。
5.1.3地被植物的选择根据气候、温度、湿度、土壤等条件选择适宜的草坪草种。
目前,北方大多数城市主要选择冷季型草坪作为地被植物。
5.1.4草本花卉的选择一般露地花卉以宿根花卉为主,与乔灌草巧妙搭配,合理配置1也生草本花卉只在重点部位点缀,不宜多用。
5.2城市道路的植物配置5.2.1城市环城快速路的植物配置根据树木的间距、高度与司机视线高度与前大灯照射角度的关系种植,使道路亮度逐渐变化,并防止眩光。
出人口有作为指示性的种植,转弯处种植成行的乔木以指引行车方向为主,使司机有安全感。
在匝道和主次干道汇合处,不易种植遮挡视线的树木。
立体交叉中的大片绿地即绿岛,不允许种植过高的绿篱和大量的乔木,应以草坪为主,点缀常绿树和花灌木,适当种植宿根花卉。
5.2.2分车绿带的植物配置分车绿带宽度因道路的不同而各有差异,窄者仅1m,宽可l0m余。
在隔离绿带上的植物配置除考虑到增添街景外,首先要满足交通安全的要求,以不妨碍司机及行人的视线为原则。
一般窄的分隔绿带上应栽植高度不超过70cm低矮的灌木及草皮或成枝较高的乔木。
随着宽度的增加,分隔绿带上的植物配置形式多样,可规则,也可自然。
利用植物不同的姿态线条色彩,将常绿、落叶的乔、灌、花及草坪地被配置成高低错落有致。
北方宿根花卉丰富,如孔雀草、波斯菊、二月兰等可点缀草地;秋色叶树种如紫叶李、银杏、紫叶小檗、栾树、五角枫、黄栌等可配置在分隔绿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