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高考地理试题分类汇编26-图表分类(1)景观图一、单选题(2013高考题广东卷)图1为某地实景图。
其所示地质构造的形成原因主要是图1A.搬运作用B.地壳运动 C.变质作用 D.风化作用【答案】1.B。
【命题立意】本题从知识点角度来看是考查“引起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作用”,从能力角度来看,是考查“地理景观图表的判读”。
试题难度:易。
【解题思路】通过景观图的岩层弯曲判读此处为典型褶皱山地,而形成褶皱的力量主要来自于地壳运动的水平挤压。
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内外力作用的基本概念。
A、D项为外力作用,C项为内力作用,但图中信息体现不出高温、压之后的变质作用。
【试题延伸】地质作用是广东高考的高频考点:(2010(7)流水作用;2011(1)地质构造;2011(2)流水作用;2012第41题(1)流水作用),应该在教学中引起足够的重视。
(2013高考题四川卷 )是亚洲中纬度地区一种适应环境、别具地方特色的民居,称为土拱。
这种民居较高大,屋顶为拱顶或平顶,墙体由土坯砌成,厚度很大。
据此回答9~10题。
图5.这种民居所处环境的突出特点有A.昼夜温差大B.秋雨绵绵C.气候湿热D.台风频繁. 6月8日当地地方时15时,照射土拱的太阳光来自A.东北方向B.东南方向C.西北方向D.西南方向【答案】9.A 10.D【命题立意】本组题通过景观图片考查环境特征,同时考查某一个时刻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
从此题可看出地球运动部分的考查难度在降低。
此题难度较低。
【解题思路】由“屋顶为平顶”可知该地降水较少,“厚度很大的墙体”可以保温,可推知该地昼夜温差大,故第9题选A。
北半球中纬度地区正午太阳应位于正南方天空,正午前后应位于偏南方天空,地方时15时,太阳应位于偏西方天空,故选D。
当然,此题也可根据学生日常生活的经验进行直接选择。
图4所示照片是摄影师在夜晚采用连续曝光技术拍摄的,照片中的弧线为恒星视运动轨迹。
读图回答8~9题。
.据图4判断,摄影师拍摄的地点位于A.低纬度地区B.中纬度地区C.北极附近D.南极附近【答案】8.A【试题立意】本题考查的是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相关内容。
【解题思路】由北极星位置可以判断答案,由于地轴向北指向北极星附近,故极地地区北极星仰角接近90°低纬地区在地平线附近,南半球看不到北极星,而图中北极星位置接近于地平面,故摄影师地点位于低纬度地区。
故选A选项。
.图4中a恒星视运动准过的角度约为50°,据此判断摄影师连续拍摄的时间为A.1个多小时B.3个多小时C.5个多小时D.7个多小时【答案】9.B【试题立意】地球自转角速度的相关内容。
【解题思路】由a恒星视运动参照物是以地球为参照物,恒星转过50°,实际是地球自转50°。
由地球自转角速度15°/h可得出50°即三个多小时。
图2(013高考题新课标I卷为45ºN附近某区域的遥感影像,其中深色部分为植被覆盖区,浅色部分为高原荒漠区;终年冰雪覆盖的山峰海拔3424米,距海约180千米.读图2,完成4~6题。
导致图示区域内降水差异的主导因素是A.大气环流B.地形C.纬度位置D.洋流【答案】B【命题立意】本题考查降水的影响因素,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读图判断分析问题的能力,难度较大。
【解题思路】由题干可知该区域位于45°N,并且距海(180km)较近,读图可知西侧有山脉且有植被覆盖,东侧为高原荒漠。
有纬度位置可知该区应当受西风带影响,西侧为西风迎风坡,降水量大,植被覆盖好,东侧为西风背风坡雨影地区,降水少,形成高原荒漠,所以导致图示区域内降水差异的主导因素是是地形,而不是大气环流、纬度位置、洋流。
.该区域位于A.亚欧大陆太平洋沿岸地区B.亚欧大陆大西洋沿岸地区C.北美洲大西洋沿岸地区D.北美洲太平洋沿岸地区【答案】D【命题立意】本题考查世界区域知识,考查学生提取有用信息进行区域定位的能力,难度居中。
【解题思路】该地区位于西风带,并且距海较近,西侧有山脉,并且有植被覆盖,山脉东侧为高原,高原上为荒漠景观,结合世界地理欧洲西部和美国所学知识,很容易判断该项地区为北美洲太平洋沿岸地区。
.该区域中山脉西坡山麓的自然植被属于A.常绿阔叶林B.常绿硬叶林C.针阔叶混交林D.草原【答案】C【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地域分异规律,考查学生运用所学规律、原理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居中。
【解题思路】常绿阔叶林为亚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对应的植被,常绿硬叶林为地中海气候对应的植被,而该地区为45°N,不可能有这两种植被,故A、B项错误;针阔叶混交林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中高纬度地区,图示地区为45°N,且为山区,故为针阔叶混交林,C项正确;草原一般为降水量较少的半干旱地区对应的植被,而图示地区西侧受西风带和地形抬升作用的影响,降水较多,故不可能是草原,D项错误;(2013高考题福建卷)图4为雅鲁藏布江中游宽谷的爬升沙丘,读图完成9~10题。
图4.该沙丘位于A.冲积扇B.洪积平原C.三角洲D.河漫滩【答案】9.D【命题立意】本题以河流景观图为切入点,考查河流地貌发育知识,旨在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地理知识,并学以致用。
【命题立意】首先注意审题干,“中游宽谷”关键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冲积扇一般位于河流流出山口处,而洪积平原是指干旱地区山前地带由一系列洪积扇不断扩大伸展组合而成的平原。
三角洲位于河流入海口,再结合题干“爬升沙丘”考虑,因此选项A、B、C都可排除,河漫滩一般位于河流中下游,河流中下游河道宽阔,水流速较慢,以流水沉积为主,多发育沙洲和河漫滩等沉积地貌。
.正确示意沙丘剖面及其外力作用主要方向的是A.①B.②C.③D.④【答案】10.C【命题立意】本题考查河漫滩中沙丘形态发展及外力作用情况的分析能力。
本题难度大。
题目情景设计不错,题干没有其它的相关文字材料,直接考查学生读图能力和解读信息能力,考生只有熟练掌握与理解课本知识,并进行迁移转化,才能作出正确回答。
【命题立意】结合题干“爬升”关键词,说明沙丘前行方向应与外力作用的方向相一致,排除②、④,再结合景观图的沙丘分布特征,沿河岸一侧的沙丘更缓,另一侧坡度更陡,可以排除①选项。
该沙丘前后河床上因枯水期而露头的河沙,经年复一年地吹送搬运并堆积,位于迎风坡一侧坡度更缓,背风坡一侧更陡。
(可借助流动沙丘形成的原理来分析,如下图)【知识拓展】冲积平原一般是由洪积一冲积平原、河漫滩平原和三角洲平原三部分组成。
1.洪积一冲积平原一般是由于季节性的洪水或河流在山区流动时,由于山区内地势陡峭,水流速度快,携带了大量砾石和泥沙。
可是,当水流流出谷口时,由于地势突然趋于平缓、水道变得开阔,水流速度放慢,河流搬运的物质逐渐堆积下来,形成洪积扇或冲积扇。
多个洪积扇或冲积扇连接最终形成洪积一冲积平原。
2.河漫滩平原一般是在中下游地区,河流下蚀作用较弱,侧蚀作用较强。
河流往往在凹岸侵蚀,在凸岸堆积形成水下堆积体。
堆积体的面积逐步扩大,在枯水季节露出水面,形成河漫滩。
洪水季节,河漫滩被河水淹没,继续接受沉积。
如果河流改道,河漫滩被废弃。
多个被废弃的河漫滩连接在一起,最终形成了宽广的河漫滩平原。
3.三角洲平原一般是当携带着大量泥沙的河流进入海洋时,如果河流入海处水下坡度平缓,河水流速减慢,河流所携带的泥沙便会堆积在河口前方,形成三角洲。
若干个三角洲连在一起,便形成了广阔的三角洲平原。
4、该图来自雅鲁藏布江著名的旅游景点“佛掌沙丘”,位于雅鲁藏布江北岸,近雅鲁藏布大峡谷,因形如双手合十的佛掌而得名。
实际情况:该沙丘位于雅鲁藏布江中下游强风口地段,秋末至春末期间劲风如飓,该沙丘前后河床上因枯水期而露头的河沙,经年复一年地吹送搬运并堆积,便形成了这一特兀的地貌景观。
雅鲁藏布江米林县境内,这一沙丘的规模仅次于卧龙大沙丘。
(2013高考题江苏卷)图4是甘肃省敦煌市地貌类型图。
高大的鸣沙山环抱着月牙形洼地,泉水在洼地汇聚形成月牙泉(见图4右下角照片),素以“千年不干”著名,但近年来日趋干涸,当地政府发出“拯救千年月牙泉”的呼吁。
读图回答9~10题。
.月牙形聚水洼地的成因是A.大湖萎缩而成B.古河道残遗而成C.人工挖掘而成D.风力侵蚀而成【答案】B【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地理图像阅读和地理信息获取的能力。
【解题思路】根据图4信息,月牙泉为图中古河道的一部分,因此选择B项。
.泉水日趋干涸的主要原因是A.气候变暖,蒸发增强B.降水变少,雨水补给减少C.风沙沉积,古河道淤塞D.地下水补给量不断减少【答案】D【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图像阅读和地理信息获取和分析的能力,以及关于水体之间相互补给的知识点。
【解题思路】单从月牙泉水面萎缩而言,A、C、D均有可能。
B选项,该地地处非季风区,年平均降水量少,故排除,但是,本题关键词在于“泉水”,而A、C两项与泉水补给无关,故选择D。
【知识拓展】月牙泉是敦煌盆地区域地下水在地面的自然露头,是整个地下水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
月牙泉接受盆地区域地下水的补给。
造成月牙泉水环境退化的原因,主要是地下水补给量的不断减少。
(2013高考题福建卷)福建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可调节窗户遮阳板,实现教室良好的遮阳与采光。
图5示意遮阳板设计原理,据此回答11~12题。
图5.遮阳板收起,室内正午太阳光照面积达一年最大值时A.全球昼夜平分B.北半球为夏季C.太阳直射20°S D.南极圈以南地区极昼【答案】11.D【命题立意】本题以遮阳板为切入点考查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及应用,考查学生分析生活中的地理知识。
【解题思路】本题注意关键词“正午”和“一年最大值”,结合太阳高度角越大,照射到室内的面积越小,反之,照射面积就越大。
该地位于福建省(北半球),该地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小值是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此时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因此选D,该题要注意正午太阳高度与照射面积关系,学生可能会容易选择B,认为北半球夏季,昼更长,照射面积就更大,该题考查正午时刻,不是一天。
.济南某中学生借鉴这一设计,若两地窗户大小形状相同,则应做的调整是①安装高度不变,加长遮阳板②安装高度不变,缩短遮阳板③遮阳板长度不变,降低安装高度④遮阳板长度不变,升高安装高度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12.A【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知识,重在考查学生自主探究能力,体现新课标理念。
【解题思路】济南的纬度比福建纬度更高,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值和最小值都比福建更小,正午太阳照射室内面积的最大值会更大,因此为了让遮阳板达到更好的效果,如果安装高度不变,正午太阳高度变小,太阳光线更斜,那么遮阳板必须要加长,如图1红色虚线,第2种情况,如果遮阳板长度不变,那么安装高度应该降低,如图2红色二、综合题.(2013高考题山东卷) (2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