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西医结合健康教育-痔疮.pdf

中西医结合健康教育-痔疮.pdf

痔疮
痔疮是指直肠末端黏膜下和肛管皮下的静脉血管发生曲张扩大所形成的静
脉团。

根据痔的发生部位不同可分为内痔、外痔及混合痔三种类型。

许多不良生活习惯如久坐、久站、久泻、长期便秘、饮酒过量、嗜食辛辣等都是造成痔疮的
重要因素。

常出现便血、疼痛、肿物脱出、坠胀、瘙痒、流黏液等症状。

痔疮的诊断要点:根据临床表现及肛门局部检查和采用肛门镜下观察,直接看到痔的改变。

也可配合乙状结肠镜检查。

痔疮的并发症:①贫血;②痔核内血栓;③反射性排尿困难;④肛周湿疹。

痔疮如不注意健康生活方式,会加重疾病,且影响生活和工作。

因此,学习
疾病知识、了解饮食调护重要性,对减少疾病发生和预后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护理指导】
1.观察痔核大小、形态(单个形如杨梅,环状形如梅花)、颜色(呈紫暗或暗红)、质地(柔软或纤维化)以及疼痛坠胀程度(持续性或间歇性),是否伴有水肿、脱出、表面糜烂等症状。

2.观察出血量和颜色,与粪便是否相混(如便中带血、排便前后滴血或射
血等),长期严重便血,可产生继发性贫血。

3.注意排便情况。

发现痔核脱出,每次便后和临睡前及时用温水坐浴,洗
净后送回肛门,以防水肿发生嵌顿。

4.及时治疗肠道急、慢性炎症。

如慢性结肠炎患者避免因腹泻长期刺激直
肠肛门部而诱发痔疮。

5.中医辨证分型:
(1)风伤血络:大便滴血、射血或带血,血色鲜红,大便干结,肛门瘙痒,
口干咽燥、小便短赤。

舌质红,苔黄,脉浮数。

(2)湿热下注:便血色鲜红,肛门肿物外脱、肿胀、灼热疼痛或有滋水。

便
干或溏,小便短赤。

舌质红,苔黄腻,脉浮数。

(3)气滞血瘀:肿物脱出肛外、水肿、内有血栓形成,或有嵌顿,表面紫暗、
糜烂、渗液,疼痛剧烈,触痛明显,肛管紧缩。

大便秘结,小便不利。

舌质紫暗
或有瘀斑,脉弦或涩。

(4)脾虚气陷瘀:肿物脱出肛外,不易复位,肛门坠胀,排便乏力,便血色
淡。

面色少华,头晕神疲,食少乏力,少气懒言。

舌淡胖,苔薄白,脉细弱。

【用药指导】
1.润肠缓泻药在晚上睡前服,次日晨排便效果较好。

2.使用栓剂的时间应在早、晚大便后,洗净患处,将栓剂轻轻塞入肛门内
约2 cm处,使药物充分发挥作用。

如栓剂稍有变形变软,可冷却后使用,不影
响疗效。

3.中药汤剂宜温服,分早晚二次服用。

风伤血络型患者,应服清热泻火药,
服药温度不宜过热。

气滞血瘀型患者服药后可适当活动,有助气血通畅。

【检查项目和注意事项】
1.局部视诊:了解痔核的位置、大小、形态、软硬度。

2.肛门指诊:对于诊断和鉴别诊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了解齿线附近
痔核大小、软硬、触痛反应、肛门括约肌的松紧程度。

作直肠指诊时,当检查者
手指或用器械进入肛门产生不适感时,要指导患者放松,不要紧张挣扎,可做深而慢的腹式呼吸,这样有了患者的共同配合,医生的检查也会很快完成。

3.肛镜检:是诊断痔的主要方法,可看清内痔的部位、大小、形态和出血
情况。

4.乙状结肠镜检查:以便血就诊者,有消化道肿瘤家族史,本人有息肉史,
年龄偏大者,建议结肠镜检查以明确诊断。

5.全身检查:若选择手术治疗,全身检查不可少。

了解患者心、肝、肾功
能及血常规、血糖等情况。

【中医特色治疗】
1.目的:利用药物、水温等理化作用对局部创面起到清洁、防止感染,缓
解肛门括约肌痉挛,减轻疼痛,预防水肿、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的作用,并能为术
后更好地换药提供充分的条件,从而加快创面的愈合。

2.方法:坐浴在排便以后或早晚2次换药前进行。

常用痔疾宁洗剂40ml 或中药汤剂1包(160 ml)加水至总容量 3 000 ml,水温40~45℃,把肛门部位浸入药液中,时间~般每次15~20 min。

3.注意事项:
(1)药液浓度适宜,过低会降低治疗作用,过高可产生过度刺激,引起局部
过敏反应。

(2)坐浴盆专人专用。

坐浴时患部与盆底之间留有空隙,使药液与之充分接
触。

(3)坐浴过程中可配合提肛运动,使肛管充分扩张,增加坐浴效果。

(4)手术患者坐浴时不可牵拉外露的结扎线头,防止发生出血。

坐浴结束前
用手拍打水面形成浪花冲洗创面残余粪渣1~2 min,避免直接擦洗所引起的创面疼痛和出血。

坐浴时间根据创面情况有所不同,到了敛口期,随着新生上皮组织不断爬升,创面开始缩小,要求坐浴时间也随之缩短。

【生活起居】
1.劳逸结合。

工作时要注意经常换体位,不宜久坐、久蹲、久站。

以免过
度劳累后肛门血管扩张瘀血,加重病情。

2.排便时忌努责、久蹲,不看报,使用柔软卫生纸,便后可用温水或中药
坐浴,保持局部肛门的清洁。

3.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防止便秘。

(1)排便无规律者,可有意识地在每日晨起后蹲厕几分钟,逐渐建立正常的
排便习惯。

血络受伤肠燥便秘者,平日注意多饮水。

气血两虚患者排便困难时。

可用手在左下腹按摩,使粪便向下运行以利排便。

亦可每日早、晚饮蜂蜜水的方法通便。

(2)手术患者术后可根据病情控制1--2 d不排便,每日换药2次。

在伤口愈合期适当活动,避免伤口周围因用力摩擦形成水肿,而影响愈合的时间。

术后7~10 d为结扎线脱线阶段,患者应减少活动,便时勿努责,以减少术后大出血:采
用内痔结扎法治疗的患者,术后尤其应注意保持大便的通畅,防止因便秘造成结扎线滑脱产生出血。

【饮食指导】
1.饮食原则: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富有营养,多吃新鲜及含较多纤维素
的蔬菜和水果,忌辛辣、刺激、油腻及使肠胀气的食物,戒烟酒。

2.根据不同证型指导饮食:
(1)湿热型:忌食肥甘厚味(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以免生热生湿加重
病以绿豆、薏苡仁、粳米等煮粥食疗。

用芦根、野菊花煎汤代茶饮,有通利湿热
之功。

(2)血瘀型:多饮水,以蜂蜜、果汁为好。

可用柠檬皮或佛手水煎代茶或以
桃仁、粳米煮粥食疗,以理气通络、活血化瘀。

(3)气血两虚型:应偏重滋阴、补气血,可多食富营养的肉、蛋、乳品,多
进汤类。

多食补中益气之品,如莲子、白扁豆、红枣等可用红枣加黄芪煎汤代茶。

3.常用食疗方:
(1)白糖炖鱼肚:
[处方]白砂糖50g、鱼肚50g。

[用法]将鱼肚和白砂糖一同放在沙锅内加水适量,炖熟即可。

每日1次,连续服用。

[功效]止血消肿。

(2)黑木耳煲红枣:
[处方]黑木耳15g、红枣20枚。

[用法]将黑木耳、红枣放入锅内加适量水煎汤,每日1次,连续服用。

[功效]养血止血和血。

(3)阿胶糯米粥:
[处方] 阿胶30 g、糯米100g、红糖50g。

[用法] 先煮糯米粥,粥将成时放入阿胶、红糖,边煮边搅至阿胶融化、即可。

每日1次,连续5 d。

[功效] 益气养血止血。

(4)菜头煲猪大肠:
[处方]鲜菜头100g,猪大肠50g。

[用法]将大肠洗净,菜头分别切段,加清水适量,煎煮2h,去菜头加盐少量调味,吃大肠饮汤。

[功效] 清热凉血、解毒消肿。

【情志调护】
人的情志活动,对肠道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与治疗都有很大的影响。

不同的情志变化,可直接影响或导致脏腑功能失调而加重病情。

如情绪紧张、抑郁焦虑,
都会使便意消失,形成习惯性便秘。

而且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患者思虑过多,
可伤及脾胃,脾失运化,湿邪内伤,郁久化热,湿热相搏,气血纵横,结滞不散
而诱发或加重痔疮发生。

1.应向患者介绍痔疮的形成原因、治疗方法、术后一些正常反应及其表现
特点,并耐心细致地给予解释和鼓励,以消除其顾虑,增强其信心。

2.保持良好的精神情志,调整好心理情绪,采取有效的治疗手段。

【运动疗法】
1.自我按摩法:有明显的疏通经络、活血散瘀的作用。

具体步骤为:侧卧
或俯卧在床上,用整个手掌自行按摩会阴部、肛门周围及尾骶部,来回50次,使局部皮肤微微发热,整个过程约10 min。

如在局部温水坐浴后进行按摩则效果
更佳。

2.提肛运动疗法:可增强肛门直肠括约肌的功能,增加静脉血液的回流,
有效减低静脉血压,改善肛门直肠血液循环,还可以促进肠道蠕动,预防便秘。

如在手术以后运用,更能促进创面的引流,加速伤口的愈合。

具体方法是:吸气
时,向上提收肛门,然后屏气3s不动,最后呼气,缓慢地放下肛门,全身放松,此方法无论何种体位(站、坐、卧)均可进行,坚持早晚每天2次,每次20遍。

痔疮属多发病、常见病,成人患痔疮者达60%~70%,俗称“十人九痔”。

痔疮虽然较少危及生命,但病情轻者也会不时受到疾病的困扰,影响生活和工作。

但只要注意在日常生活中认真去做,不仅可以预防和减少痔疮的发生,对于已经患有痔疮的患者,也可以使其症状减轻,减少和防止痔疮的发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