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苏轼《浣溪沙》小学语文PPT教学课件
苏轼《浣溪沙》小学语文PPT教学课件
苏 轼
浣 溪 沙
•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 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 仲,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 为“苏东坡”。汉族,眉州人, 祖籍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 画家、词人、诗人、美食家,唐 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词人代表。 其诗,词,赋,散文,均成就极 高,且善书法和绘画,是中国文 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也是中 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文学艺术 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其书法 名列“苏、黄、米、蔡”北宋四 大书法家之一;其画则开创了湖 州画派。
这首词,上片以淡疏的笔墨写 景,景色自然明丽,雅淡凄美; 下片既以形象的语言抒情,又 即景抒慨中融入哲理,启人心 智,令人振奋。词人以顺处逆 的豪迈情怀,政治上失意后积 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催人奋 进,激动人心。
这首诗是不服老的宣言,是对青 春活力的召唤,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它指引 我们积极乐观,奋发向上, 对人生充满信心。尤其当我们遇到困 难的时候,应该保持一个平和的心 态,勇往直前。我们还应抓紧 时间努力学习,同学们, 你们说对吗?”
请同学们根据课下注释翻译本文
山脚下兰草嫩芽入小溪, 松林间小路清沙净无泥,
傍晚细雨中杜鹃阵阵啼。
谁说人老不可再年少?
门前流水还能执著奔向西!
不必烦恼叹白发,多愁唱黄鸡 。
• 上阕写了什么样的风光和环境?有什么效 果?
• 上阕写暮春三月兰溪幽雅的风光和环境:山 下小溪潺湲,岸边的兰草刚刚萌生娇嫩的幼芽。 松林间的沙路,仿佛经过清泉冲刷,一尘不染, 异常洁净。傍晚细雨潇潇,寺外传来了杜鹃的啼 声。作者选取几种富有特征的景物,描绘出一幅 明丽、清新的风景画,令人身临其境,心旷神怡, 表现出词人爱悦自然、执着人生的情怀。
这首词写于元丰五年(1082) 春,当时时苏轼因"乌台诗案", 被贬任黄州(今湖北黄冈)团 练副使。这在苏轼的政治生涯 中,是一个重大的打击,然而 这首词却在逆境中表现出一种 乐观向上的精神。
浣溪山下兰芽短浸溪, 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 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 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 白发唱黄鸡。
• 下阕用了什么表达方式? • 表达了什么?
下阕迸发出使人感奋的议论。 这种议论不是抽象的,概念化的, 而是即景取喻,以富有情韵的语言, 表达有关人生的哲理。“谁道”两 句,以反诘唤起,以借喻回答。结 尾两句以溪水西流的个别现象,即 景生感,借端抒怀,自我勉励,表 达出词人虽处困境而老当益壮、自 强不息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