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汽车底盘总体设计规范

汽车底盘总体设计规范

汽车底盘总体设计规范某公司产品研究院二○一九年六月1 总布置设计注意事项1、1从技术先进性、生产合理性和使用要求出发。

正确选择性能指标,重量及主要尺寸,提出整车设想(总体设计方案),为各部件设计提供整车参数和设计要求。

1、2对各部件进行合理布置及运动校核。

1、3对汽车性能进行精确计算及控制,保证主要性能指标的实现。

1、4正确处理好整车与部件、部件与部件的设计、使用和制造之间的矛盾,使产品符合好用、好修、好造和好看的原则。

2 总布置设计的一般步骤2、1收集资料和整车设想:在明确所开发车型的主要使用用途,主要技术经济要求、生产方式、生产纲领以及此类车型的使用环境,道路条件的前提下,广泛收集国内外同类车型的技术情况以及该类车型配套的各大总成生产厂家的产品、性能、价格等情况,另外需了解相关的标准、法规等情况。

通过对以上资料进行分析整理,确定整车的初步方案。

2、2编制设计任务书:总体方案经过讨论后,可以确定车型的主要参数,初步确定各总成的位置,编制出设计任务书。

2、3设计任务书批准后,通过总布置计算、校核、准确地计算出各总成尺寸和主要性能参数,下发联系单。

2、4协调各总成间的关系,绘制总布置图,避免各总成间的干涉情况。

2、5试制、试验、修改和定型:设计完成后,总体设计人员应参加试制、试验、记录并解决试制和试验中暴露的问题,同时还应测定车辆的整体质量、满载质量以及轴荷分配,并进行修改设计。

3 总布置设计应进行的主要计算3、1轴荷分配。

3、2稳定性。

3、3最小转弯半径。

3、4动力性计算。

3、5燃料经济性计算。

3、6成本预算。

4 总布置设计中的几种校核图4、1转向轮跳动图。

4、2转向垂臂和转向节臂运动图。

4、3传动轴跳动图。

4、4钢板弹簧与纵拉杆运动轨迹校核图。

5 总布置设计应注意的一些问题5、1应尽量考虑与我厂原有车型的通用性,尽量少投入胎膜具。

5、2应考虑系列化问题,如多种动力总成、空调等。

5、3各总成布置时尽量均布,防止车体因载荷不均而偏斜。

5、4产品应符合国际GB7258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等有关法规的规定。

5、5应协调好车身与底盘各部件之间有无干涉现象,如拖车钩、备胎、油箱等。

二、发动机总成改制(1000)1 设计原则使发动机各接口,附件和我厂车型部件正确连接,确使相关各组方便,准确设计,发挥出发动机的性能,提高、优化整车性能。

2 设计程序包括要求发动机厂改制和我厂自行改制,因此发动机入厂前后的改制都需要设计员同其他相关各组设计院协商,同时也要和发动机厂家技术人员协商,要去有发动机厂家以最大限度满足我厂需要状态,由于批量和其他原因满足不了的,由我厂自行改制。

其中包括一下几个方面:(1)皮带轮:带、不带,直径,位置、槽宽。

(2)进排气口:位置、直径、朝向。

(3)进排水口:位置、直径、朝向。

(4)各种感应塞:位置、接口螺纹形式、大小。

(5)放水开关:油路街头;油门摇臂;位置,加速方向。

(6)制动空压机接口:位置、螺纹孔大小。

(7)转速表传感器接口:位置、螺纹孔大小。

(8)转向油泵。

(9)发电机。

(10)启动机。

将厂家能够做到的改制协调好,签属技术协议,各种要求须表达清楚,必要可附图纸说明。

我厂自行改制的出改制图,改制单件图。

给相关的组下联系单。

3 注意事项有关发动机性能的重要部分,如喷油泵及管路等,我厂严禁改制。

其他部分的改制也不许带来其他变化。

三、发动机悬架安装总成(1001)1 设计原则本总成确使发动机能按总布置要求合理装配,并选择合适的缓冲软垫隔振,满足乘座舒适性的要求。

2 设计注意事项2、1根据发动机离合器、变速器等件的质心重量,算出各软垫上承受的压力,考虑该力下软垫的压缩量是不可忽略的环节。

2、2要注意与车架,附件及其他相关各组的协调,有进一步情况协商解决。

2、3设计发动机上支架尽量小而强度可靠,因发动机外外围附件多而实际尺寸难以获得,设计时要仔细查看发动机外形图,便面产生干涉,难以装车。

2、4应考虑发动机的拆装可行性,尤其以后维修性。

四、低压油路设计程序和注意事项(1001,1004)1 低压油路设计程序1、1了解油路系统的有关参数,主要是发动机的百公里燃油消耗率。

1、2根据发动机的百公里燃油消耗率及客车的实用性能确定该车所需油箱的容积。

1、3根据总布置给定的布置位置设计油箱的安装形式。

1、4计算固定油箱支承的零部件尺寸及强度计算。

1、5计算油路的长度及固定位置。

1、6设计低压油路安装的总成图及零件图。

1、7需将与车身及车架有关的联系单下发给相应室、组。

需经常联系的有油箱加油口门,进回油管地板上开维修口,油量传感器安装尺寸等。

2 低压油路设计注意事项2、1油箱位置的确定:油箱安装不允许太低,保证油箱上吸油口与发动机输油泵之间最大高度差不大于1m。

2、2油箱要放在不受辐射或不会由于表面接触而直接被加热的地方,还要符合GB7258的有关规定。

3 油管设计注意事项3、1油管设计要尽量平直,不要有太急的弯,以减轻油路的阻力。

3、2油箱上吸油管路应插入到油箱里,吸油口距油箱地面的距离大约是35mm,以防止将油箱底部燃油杂质及积水吸入吸油管内。

3、3油箱上的回油管也应插入到油箱里,保证插入深度与吸油管插入深度相同,以防止发动机停止工作时空气经回油管进入发动机高压油泵,导致启动困难。

3、4油管如采用软管时,材质应符合国家油管标准规定的耐油管。

五、加速操纵总成(1108)1 设计原则加速操纵总成设计力求达到操纵省力(也要有一定较感)。

加速度平稳。

能充分发挥发动机的动力性。

避免操纵费力,滞后,复位发卡等现象。

2 注意事项2、1油门踏板力,踏板形成要符合国家标准。

2、2本总成件与其它件是否存在干涉现象。

2、3有怠速操纵的,应与车身协调好位置,安装方式。

六、进气系统设计过程中的注意事项(1109)1 空滤器进气口与整车的空气进口,出气口与发动机的进气口连接要保证方便、顺畅、尽可能地减小管件形状的突变,降低空气流动阻力。

2 正常情况下,空滤器有立式和卧式两种安装方式,具体为哪一种按使用说明规定。

立式安装应考虑整车离去角,同时考虑滤芯拆装方便、易于保养,集尘杯易于拆卸和重装。

3 空滤器及管路应远离热源,利用提高进气密度。

4 管件在安装过郑重,应保证内壁的清洁干净、光滑及无泄漏,以保证完全密封和减少空气流动阻力。

5 管件两端应有滚筋结构以保证连接牢固,防脱落。

6 应及时下发与车身室的联系单,确定地板处的开口位置及胶管口径及长度,并提供联接钢管与通风道的胶管及管夹。

7 产品设计中要考虑发动机的具体要求。

如有时需在进气管上留出接打气泵的联接钢管,或有时装冷气装置,视具体情况定。

8 空滤器发动机之间的管路联接一定要保证密封和可靠性。

七、排气管及消声器悬挂总成设计注意事项(1203)1 正确计算包括发动机排气口座标及消声器等。

2 规格材质选用尽量靠现有标准,尽量减少排气管的拐弯,以减少排气阻力,使排气背压降低。

八、车架设计注意事项(2800、2801)1 纵梁设计注意事项1、1纵梁材质的选择:按CB3273《汽车大梁轧钢板》选择,我厂现有的车型大梁用钢板为16MnL。

矩形管结构车间纵梁为KQJ20号钢。

1、2纵梁的结构尺寸按总布置的要求确定,尽量使用现有模具。

1、3纵梁上其他总成固定用件和用孔的设计一定严格按照其它总成给定的位置标注。

纵梁材质胃16MnL的车间,其他总成固定用件,不得采用焊接结构,矩形管纵梁可采用焊接结构。

1、4纵梁的形状要严格控制,以利于车间总成件及其他总成固定的准确。

1、5开孔位置应躲开拆完圆角,且孔距离上、下翼面不应太近,应大于30mm。

2 横梁设计注意事项2、1横梁材质的选择:我厂现有车型横梁用钢板为16Mn。

矩形管结构车间横梁同纵梁。

2、2开孔位置应躲开圆角。

3 支撑梁设计注意事项3、1支撑梁材质的选择:一般情况下可选用Q235—A,若成形有困难时,可考虑采用20#钢板。

3、2主要总成如油箱、空调机、暖风机、电瓶等固定在支撑梁时,此处支撑梁应考虑加强。

需要装配孔时,应总成钻孔,防止焊接变形。

3、3支撑梁固定板在结构允许的情况下,不能采用低于梁高度的固定板,以避免纵梁在此处受交变应力,特别在板簧支架处应禁止。

4 车架总成设计注意问题4、1横梁布置应满足总布置的要求并结合支撑梁位置确定。

4、2板簧支架处必须有横梁。

4、3支撑梁的布置应满足车身的要求和其他总成如空调。

油箱等要求。

4、4设计时应注意校对主要总成如悬挂、油箱、发动机悬置、空调、冷却系统等主要总成所给联系单尺寸。

4、5校核、横梁、支撑梁位置尺寸。

4、6支撑梁、横梁尽量设计在宜个座标线上。

4、7应给出车间总成中前簧钱吊耳与后簧前吊耳对角线误差值,发动机前悬置孔的对角线误差值。

九、冷却系统设计程序和注意事项(1300)1 冷却系统设计程序1、1了解发动机参数,主要是与冷却系统那个有关的参数。

1、2冷却系统需要的散热能力计算。

1、3根据总布置给的空间和位置确定散热器的位置和传动方式。

1、4选择散热器和风扇,并校核散热量。

1、5确定风扇转数、传动比,并计算风扇消耗功率。

1、6根据空间结构和风扇消耗的功率选择胶带。

1、7确定风扇皮带轮总成结构及中间调节轮总成。

1、8确定中间调节轮调节范围及胶带长度。

由于有些参数和数据无法得到,因此在设计过程中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可以把对比发和经验运用到实际设计中。

2 冷却系统设计注意事项2、1散热器是保证发动机正常工作的重要总成,应尽量避免散热器改制,以免破坏散热器的性能。

2、2各管路应连接平顺,减少管路的拐弯次数,并应尽可能地加大拐弯角度,不得和其他物体干涉。

2、3风扇和护风圈的间隙在保证装配的情况下应尽可能小,并使风扇2/3的宽度在护风圈里,1/3的宽度在护风圈外。

2、4在连接胶带时不要和其他物体干涉。

2、5在冷却系统中应有放水阀,其他所处位置应能保证冷却水全部放出。

2、6在后置客车中应有付水箱、膨胀空间容积为系统那个总容积的6%(康明斯公司推荐),并应有补液管、补液管应接到离水泵口近的地方。

2、7付水箱的安装应使高于散热器上水室上平面。

2、8付水箱应具有排气功能。

2、9冷却系统加水需要和车身室联系,以便开加水口。

2、10付水箱悬挂需要与车身室协调。

2、11散热器位置及外形尺寸需要有联系单给车身室。

2、12散热器支撑梁位置组要有联系单给车身室,以便车身室考虑侧围内架与支撑梁的连接。

2、13散热器支撑如需和车身配焊的应与车身室协调。

2、14散热器悬挂及调节需要在车架上开孔的,应与车架组联系,并校核是否与其他部件干涉。

2、15在设计过程中应注意发动机溢气管接头,并和发动机组联系,并校核是否与其他部件干涉。

2、16了解发动机放水开关是否放水方便,不方便应加放水手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