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分数乘法教案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分数乘法教案

数学课时计划(每人吃了整个蛋糕的92)确定标准量(单位“1”)和比较量。

每人吃了整个蛋糕的92,是把整个蛋糕看作标准量 (单位“1”);把每人吃的份数看作比较量。

借助示意图理解题意?个(2)根据题意列出加法算式 92+92+92观察引导: (3)这道题3个加数有什么特点?使学生看到3个加数的分数相同。

教师问:求三个相同分数的和怎样列式比较简便呢?引导学生列出乘法算式。

教师板书:392⨯。

再启发学生说出392⨯表示求3个92相加的和。

(4)比较392⨯和12×5两种算式异同:提示:从两算式表示的意义和两算式的特点进行比较。

(让学生展开讨论)。

通过讨论使学生得出: 相同点:两个算式表示的意义相同。

不同点:392⨯是分数乘整数,12×5是整数乘整数。

(5)概括总结: 教师明确:两个算式表示的意义相同,谁能用一句话概括出两算式的意义?(引导学生说出都是表示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

) 2.教学分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法则。

(1)推导算理: 由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导入。

从吃蛋糕的实际问题出发,借 助圆形直观图帮助学生理解题意。

通过比较,探究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板 书 设 计分数乘以整数【例1】答:3人一共吃了2/3个。

数 学 课 时 计 划主备教师 黄卫萍使用教师六年级老师授课时间2014年 月 日 学习内容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 第 2 课时课 型新 授 课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通过直观操作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迁移、类推、归纳、交流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类推、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分数乘分数的应用的广泛事例,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设计意图 一、复习导入: 1、计算2417×42 32×1615 65×9×7通过复习分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数学课时计划一、复习导入:(1)先说说下面算式的意义,再计算110×5= 79×5= 2×37= 25×750= (2)同学们每小时清理草坪20平方米,照这样计算,14小时清理草坪多少平方米?二、引入新课。

1、创设情境:李伯伯家有一块12 公顷的地。

种土豆的面积占这块地的15 ,种玉米的面积占35. 根据题目所给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预设:种土豆的面积是多少公顷? 种玉米的面积是多少公顷? (1)理解题意:这块地共有12 公顷,种土豆的面积占这块地的15,应把这块地的面积看作单位“1”。

(2)求种土豆的面积就是求12 公顷的15 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列式为12 ×15 2、揭示课题:请你观察12 ×15 这个算式,它有什么特点?板书课题:分数乘分数三、操作探究算理。

1、提问:12 ×15 究竟等于多少呢?2、提出操作要求:这张纸代表面积是1公顷菜地。

请你们小组合作用量一量、分一分、涂一涂的方法,说明12 ×15 =110。

3、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4、小组汇报研究成果。

先把整张纸对折,纸就被平均分成两份,每一份是这张纸的12 ,再把这12部分平均分成5份,涂出其中的1份,这1份就占整张纸的110 。

说明12 ×15 =110 。

5、结合课件演示进行归纳。

利用两个小 题,由简单到复杂,结合直观操作,使学生在探索和理解分数乘分数算理的基础上,一步一步总结出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用课件演示涂色过程:我们先把这张纸平均分成2份,1份是这张纸的12,又把这12平均分成5份,也就是把这张纸平均分成了2×5=10份,1份是这张纸的110。

由此可以得到:12×15=5211⨯⨯=110(板书算式)迁移延伸,归纳法则。

1、理解题意:与解决问题(1)的方法相同,种玉米的面积占这块地(12公顷)的35,也是把这块地的面积看作单位“1”。

求种玉米的面积就是求12公顷的35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列式为12×35。

2、小组讨论并操作:怎样列式?涂色表示12的35。

怎样计算?3、交流计算方法和思路。

预设:与刚才一样,也是把这张纸分成2×5=10份,不同的是取其中的3份,可以得到:10352315321=⨯⨯=⨯(板书算式)4、提问:观察黑板上的这两个算式,你能说一说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吗?5、通过学生讨论交流得到:分数乘分数,用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

四、练习。

1、教材第4页“做一做”的第1、2题。

2、计算下面各题五、全课小结力。

作业布置《口算本》《数学作业》《同步》分数乘分数(一)【例3】计算方法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用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

板 书 设 计12 ×15 =5211⨯⨯=110 10352315321=⨯⨯=⨯数 学 课 时 计 划主备教师 黄卫萍 使用教师6年级教师授课时间2014年 月 日 学习内容分数乘分数(二)第 4 课时课 型新授课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分数乘法计算过程中的约分方法,能正确熟练进行分数乘法计算,提高学生计算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能解答生活中简单的分数乘法问题,了解分数乘法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历分数乘分数计算过程中的约分方法,感受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掌握分数乘法计算过程中的约分方法。

教学难点 熟练掌握约分方法,提高计算的能力。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教学过程设计意图一、复习导入 1、算一算53×30= 12×32= 3152⨯= 4387⨯=交流时让学生说一说:复习分数的乘法意义和算理后,转入(1)分数乘整数的约分方法。

(2)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二、探索新知1、出示例题4:无脊椎动物中游泳最快的是乌贼,它的速度是109千米/分。

2、解决问题一:李叔叔的游泳速度是乌贼的454。

李叔叔每分钟游多少千米? (1)阅读理解。

学生阅读题目,理解题意。

组织交流对题意的理解,得出: ①乌贼的速度是109千米/分。

②李叔叔的游泳速度是109千米/分的454。

(2)列式解答。

让学生根据已掌握的计算方法独立解答,交流解答过程。

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25245036451049454109==⨯⨯=⨯(㎞) (3)启发思考。

在分数乘整数时,我们在计算过程中先约分,可以使计算简便。

在这里,我们是否也可以进行先约分呢?该怎样进行约分呢?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计算。

(4)交流讨论。

组织全班交流,通过交流得出:分数乘分数,为了计算简便,可以先约分再乘。

约分时,分子的两个因数和分母的两个因数进行约分,即: 252451049454109=⨯⨯=⨯(㎞) 3、解决问题二:乌贼30分钟可以游多少千米?理解题意:提取题中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已知条件 速度:乌贼的速度是910千米/分时间:30分钟所求问题:乌贼30分钟可以游多少千米? 已知速度和时间,求路程,用乘法计算,列式为910×30 (1)学生独立解答,约分:271030930109=⨯=⨯(㎞)(2)教师指导:分数乘法也可以这样直接约分。

板书:寻求便捷的算法创设情境,让学生依据“速度×时间 == 距离”列式。

通过计算,通过比较,让学生明白先约分后,再计算的好处是又快又准确。

强调:分数和整数相乘,整数可以和分数的分母进行约分。

4、试一试。

454109 还可以怎样进行约分呢?(强调:分数和分数相乘,可以采用分子和分母交约分。

) 5、小结。

在分数乘法计算过程中,能约分的,先约分再乘,这样可以使计算简便。

三、巩固练习 1、教材第5页“做一做”第1题。

这道题是分数乘法计算的练习,三个小题可以在计算过程中进行约分的。

先让学生独立练习,再组织学生交流汇报,汇报时重点交流约分的方法。

2、教材第5页“做一做”第2题。

问题1:先让学生阅读题目,理解题意,根据“速度×时间=路程”的数量关系列出算式,再让学生独立计算,最后组织交流。

强调能约分的要先约分再乘。

3、教材第5页“做一做”第3题。

四、课堂小结通过检测,让学生在计算时做到:先化繁为简,再计算。

作业布置《口算本》 《数学作业》 《同步》 板 书 设 计分数乘分数(二) 先化繁为简好方法再计算【例4】无脊椎动物中游泳最快的是乌贼,它的速度是109千米/分。

(1)李叔叔的游泳速度是乌贼的454。

李叔叔每分钟游多少千米?252451049454109=⨯⨯=⨯(千米)答:李叔叔每分钟游 2/25 千米(2)乌贼30分钟可以游多少千米?答:乌贼30分钟可以游27千米.数学课时计划主备教师黄卫萍使用教师6年级教师授课时间2014年月日学习内容分数乘分数(练习)第 5 课时课型练习课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提高计算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教学过程设计意图数学课时计划数学课时计划一、复习导入。

1、提问:整数混全运算顺序是怎么样的?预设: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2、追问:遇到有括号的题该怎么来计算?预设:有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3、出示计算题并提出要求:观察下面各题,先说说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

21×3+25 6×8-5×4 21×(36-14)二、探索新知1、向学生说明: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

按照此规则,学生仔细确定运算顺序后计算下面各题。

13×35+1 1-57×2125学生独立完成,小组内订正。

2、分数混合运算出示例题6:一个画框,长54米,宽21米,做这个画框要多长的木条?3、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已知长方形画框的长是45m,宽是12m,求做这个画框所需要的木条的长度,就是求这个长方形画框的周长。

4、学生独立列式。

2)2154(⨯+或221254⨯+⨯启发自学,交流收获。

教师启发:两个算式都是分数混合运算,那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呢?(1)请学生自学教材第9页的内容。

(2)指名交流汇报。

引导学生发现: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整数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

5、学生独立完成计算过程,交流汇报。

交流时,指名说说整数混合运算的顺序是什么?(在一个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含有同一级运算,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如果含有两级运算,要先算第二级运算,再算第一级运算。

在一个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括号里的运算,再算括号外的运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