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城市交通规划四阶段法课程设计

城市交通规划四阶段法课程设计

河南城建学院《城市交通规划》课程设计说明书课程名称:________________ 城市交通规划______________________题目:城市交通规划四阶段法课程设计专业:交通工程学生姓名:学号:0指导教师:.李爱增、吴冰花、张蕾设计教室:.10#B504、505幵始时间:2016年06月工日完成时间:型⑥年也月3 B课程设计成绩:指导教师签名:年一月一日1 •交通生成预测 (1)1.1交通生成总量的预测 (1)1.1.1理论知识 (1)1.1.2分部计算过程 (1)1.2发生与吸引预测 (5)1.2.1理论知识 (5)1.2.2分部计算过程 (6)2 .......................................................................................................................................................................... 交通分布预测.. (9)2.1理论知识 (9)22计算过程 (10)3. 交通方式划分 (13)3.1换算基础资料 (13)3.2分部计算过程 (16)4. 交通分配 (16)4.1理论知识 (16)4.2分布计算过程 (17)4.3预测结果 (18)5. 设计小结 (18)5.1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19)5.2对城市交通规划及交通需求预测的认识及看法 (19)5.3设计收获及感想体会 (19)1 •交通生成预测交通生成预测是交通需求四阶段中的第一阶段,是交通需求分析工作中最基本的部分之一,目标是求得各个对象地区的交通需求总量,即交通生成量,进而在总量的约束下,求出个交通小区的发生与吸引量O交通生成预测与土地利用、家庭规模和家庭成员构成、年龄和f生别、汽车保有率、自由时间、职业工种、家庭收入等因素存在着密切的尖系,因此,在进行预测时,必须充分考虑影响因素的作用。

发生与吸引交通量预测精准度将直接影响后续预测乃至整个预测过程的精度。

1.1交通生成总量的预测1.1.1理论知识交通生成总量的预测方法主要有原单位法、增长率法、交叉分类法和函数法。

除此之外还有利用研究对象地区过去的交通量或经济指标等的趋势法和回归分析等方法。

本报告中采用原单位法对交通生成总量进行预测,根据人口属性,用居住人口每人平均交通生成量来预测未来的居民出行量。

单位出行次数为人均或家庭平均每天的出行次数,由规划基年一一2011年的居民出行调查结果统计得出预测不同出行目的交通生成量可采用如下方法:T k a: N E式中:T——研究对象地区总的交通生成量;「一一出行目的为k时的交通生成量;k岀行目的;I——人口属性(常住人口、就业人口、工作人口、流动人口);决——某出行目的和人口属性的平均出行生成量;N E——某属性的人口。

1.1.2分部计算过程此次规划的对象为某地区,划分为5个交通小区,如图1 -1所示设定此次交通规划为中长期规划,规划年限为 15年,规划基年为2016年,即规划期为2017年到2031年。

表1是规划区域人口历史数据,表仁2是各小 区现状的OD 调查结果。

在常住人口原单位不变的情况下采用原单位法预测其将来的出行生成量。

表1-1规划区域人口历史数据(万人)年份小区A 書区3小区C小区D 小区E 2006 71.28 62.6460.664.6862.16 2007 71.88 68.2866.668.16 72.72 2008 71.3 62.660.664.7 62.2 2009 71.9 68.366.668.272.7 2010 78 77.474.377.9 79 2011 89.3 8085.182.1 83.9 2012 91.2 86.394.887.1 88.7 2013 90.8 98.59190.495.2 2014 106 106.710696.1105 2015 108.8 110.9102.2108 105.1 2016129130136131132表 1-2 2015年现状OD 调查结果(万 人)D小区A 小区B 小区C小区D 小区E 合计 小区A 0 65 789859 300 小区B 78 0 7178 119 346 小区C 95 110 011089 404 小区D 108 63 860 72 329 小区E 54 113 98590 324 合计3353513333453391703由表数据,通过运用线性回归方程法对小区A~E在2030年的区域人口进行预测。

根据图中所得方程对小区A在2030的人口数量进行预测:根据图中所得方程对小区B在2030的人口数量进行预测: Y R 6.444 2031 12873 214.764 (万人)140小区E根据图中所得方程对小区E 在2030的人口数量进行预测:Y E 6.016 203112012206.496 (万人)整理的各区现在的出行发生量与吸引量如表1・3所示:表1-3各区现行出发交通量与吸引量ODA B C D E合计 现状人口 未来人口A300 129 196.656 B346130 214.764 C404 136 217.29 D329131 199.986 E324132 206.496 合计 33535133334533917036581035.192现状出行生成量:T 300 346 404329 324335351 333 345339 1703)(万次/现状常住人口:N 129 130 136 131 132 658 (万人)将来常住人口:M 196.66 214.76 217.29 199.99 266.50 1035.30 (万人)常住人口原单位:V=6.01fix-12012R a = O.B92♦小区E ——线性(小小区E 区域人口数量满足方程140T N 1703 6582.588 (次/ (日?人))2679.34 (万次/日)因此,将来的生成交通量X M (TN ) 1035.30 22.5881.2发生与吸引预测 1.2.1理论知识与交通生成总量的预测方法相同,发生与吸引交通量的预测方法也分原单位法、增长率法、交叉分类法和函数法。

本报告中仍采用原单位法对发生与吸引交通量进行预测。

利用原单位法预测发生与吸引交通量时,首先需要分别计算发生原单位和吸引原单位,然后根据发生原单位和吸引原单位与人口、面积等属性的乘积预测得到发生与吸引交通量的值,可用下式表示。

Oi bxDjcXj式中:o——小区i的发生交通量;b——某出行目的的单位出行发生次数(次/ (日•人));x——常住人口、白天人口、从业人口、土地利用类别、面积等属性变量;Dj——小区j的吸引交通量;c——某出行目的的单位出行吸引次数(次/ (日•人));;i,j——交通小区。

当个小区的发生交通量与吸引交通量之和不相等,且各小区的发生交通量或吸引交通量之和均不等于交通生成总量时,需要对其进行调整,根据区域的交通生成总量对推算到各小区的发生量进行校正。

假设交通生成总量T是由全人口P与生成原单位p而得到的,贝Tp Pn如果交通生成总量T与总发生交通量O Oi有明显的误差,则可以将Oi修正为:“OiO Oi i 1,2,,nn为了保证T与总吸引交通量D Dj也相等,这样发生交通量之和、吸引交通量之和以及交通生成总量三者才能全|部相等,为此,需将Dj修正为:DjD Dj j 1,2, ,n1.2.2分部计算过程假设各小区的发生与吸引原单位不变,由表仁3中计算得到的结果对将来的发生交通量与吸引交通量进行预测。

(1)求现状发生与吸引原单位。

小区A的发生原单位:300/129=2.326 (次/日•人)小区A的吸引原单位:335/129=2.597 (次/日•人)小区B的发生原单位:346/130=2.662 (次/日•人)小区C 的发生原单位: 小区D 的发生原单位: 小区E 的发生原单位:如下所示:的原单位(单位:次/小区E 合计小区A 小区B 小区C小区D(2)计算各交通量小区的将来发生与吸引交通量小区A 的发生交通量: 小区A 的吸引交通 小区B 的发生交通 小区B 的吸引交通 小区C 的发生交通 小区C 的吸引交通 小区D 的发生交通 小区D 的吸引交通 小区E 的发生交通 小区E 的吸引交通整理数据,并绘制表格如下所示:表1・5各小区未来的出行发生与吸引交通量(单位:万次小区A351/130=2.700 (次 日404/136=2.971 (次日333/136=2.449 (次日 329/131=2.551 (次日 345/131=2.634 (次日 324/132=2.455(次日 339/132=2.568(次 日 小区C小区D2.326 2.662 2.971 2.511 小区E 合计2.5972.7002.449 2.634 2.4552.568 196.656 2.326=457.340196.6562.597=510.696 214.764 2.662=571.603 214.764 2.700=579.863 217.290 2.971=645.479217.290 2.449=532.041199.986 2.511=502.255 199.986 2.634=526.681 206.4962.455=506.854206.496 2.568=530.319(万次/ (万次/ 万次/ 万次/万次/ T万次/ n、(万次/n 、(万次/I/日)、、小区B 小区B 的吸引原单位: 小区C 的吸引原单位: 小区D 的吸引原单位: 小区E 的吸引原单位: 整理数据,并绘制表格 表1・4现状小区发生与吸引 日•人)日 日日 日日日 日 日 日且OD 小区A 小区B 小区C 小区D 小区E 合计小区A 457.340 小区B 571.603小区C 645.479 小区D 502.255小区E 506.854 合计510.696 579.863 532.041 526.681 530.319(3)调整计算。

由上面结果可知:小区A~E总的吸引交通量:D D A D B D C D D D E 2762.491小区A~E总的发生交通量:O O A O B O C O D O E 2758.231各小区发生交通量之和不等于其吸收交通量之和,所以,需要进行调整计算。

调整的目标是使得上述两者相等,即满足下式:DjO调整方法可以采用总量控制法,即使各小区发生交通量之和等于其吸收交通量之和,且都等于将来的交通生成总量2770.808万次/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