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市实验中学2009年高考综合测试物理试题第一部分 选择题(40分)一、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有的小题有多个正确选项。
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下列各种叙述中,符合物理学史事实的是 [ ] (A )托马斯·杨通过对光的干涉的研究证实了光具有波动性. (B )普朗克为了解释光电效应的规律,提出了光子说. (C )赫兹首先通过实验证明了电磁波的存在. (D )光电效应现象是爱因斯坦首先发现的.2.钍核(Th 23490)具有β放射性,它能放出一个电子变成镤核(Pa 23491),伴随该过程会放出光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光线可能是红外线,是钍原子跃迁产生的B .光线可能是X 射线,是镤原子跃迁产生的C .光线一定是γ射线,是钍核跃迁产生的D .光线一定是γ射线,是镤核跃迁产生的3.图中竖直方向的平行线表示匀强电场的电场线,但未标明方向.电场中有一个带电微粒,仅受电场力的作用,从A 点运动到B 点,E A 、 E B 表示该带电微粒在A 、B 两点的动能,U A 、 U B 表示A 、B 两点的电势,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 )若U A <U B .则该电荷一定是负电荷. (B )若E A > E B ,则U A 一定小于U B .(C )若E A > E B ,则该电荷的运动轨迹不可能是虚线a . (D )若该电荷的运动轨迹是虚线b 且微粒带正电荷,则U A 一定小于U B .4.一匀强电场的电场强度E 随时间t 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在该匀强电场中,有一个带电粒子于t =0时刻由静止释放,若带电粒子只受电场力作用,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带电粒子只向一个方向运动B .0s ~2s 内,电场力的功等于0C .4s 末带电粒子回到原出发点D .2.5s ~4s ,电场力冲量等于0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游泳运动员仰卧在水面静止不动的时候处于失重状态。
B.体操运动员双手握住单杠吊在空中不动时处于失重状态。
C.举重运动员在举起杠铃后不动的那段时间内处于失重状态。
D.蹦床运动员在空中上升和下落过程中处于失重状态。
6.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池的电动势为E ,内阻为r ,电路中的电阻R 1、R 2和R 3的阻值都相同.在电键S 处于闭合状态下,若将电键S 1由位置1切换到位置2,则[ ](A )电压表的示数变大. (B )电阻R 2两端的电压变大. (C )电池内阻消耗的功率变大 . (D )电源的总功率变大 .abA B317.一个小物块从斜面底端冲上足够长的斜面后又返回到斜面底端,已知小物块的初动能为E ,它返回到斜面底端的速度为V ,克服摩擦力所做功为E/2,若小物块以2E 的初动能冲上斜面,则有[ ](A )返回到斜面底端时的动能为3E /2 . (B )返回斜面底端时的动能为E . (C )返回斜面底端时的速度大小为 V .(D )小物块在两次往返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的功相同.8.如图所示小球沿水平面通过O 点进入半径为R 的半圆弧轨道后恰能通过最高点P ,然后落回水平面.不计一切阻力.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小球落地点离O 点的水平距离为2R .(B)小球落地点时的动能为5mgR/2. (C )小球运动到半圆弧最高点P 时向心力恰好为零.(D )若将半圆弧轨道上部的1/4圆弧截去,其他条件不变,则小球能达到的最大高度比P 点高0.5R . 9. 如图所示中实线是一列简谐波在t 时刻的波形图,虚线是(t+0.5)s 时该波的波形图.则这列波可能的频率和传播速度是(A )6.5Hz26m/s . (B )8.5Hz 34m/s . (C )9.5Hz 36m/s . (D )11.5Hz 46m/s .10.如图所示,同种玻璃制成的两个直角三棱镜,顶角分别为α、β(α略大于β),两束单色光A 和B 分别垂直于直角三棱镜的斜边射入,出射光线与出射界面的夹角均为θ。
则( ) A .A 光的频率比B 光的低B .在棱镜中A 光的波长比B 光的短C .在棱镜中B 光的传播速度比A 光的大D .两束光由水射向空气发生全反射时,B 光的临界角比A 光的小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110分)二、本题共8小题,是所有考生都必须作答的必做题。
按题目要求作答。
解答题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
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
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1.(13分)(1)在做“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时,某同学得到一条用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纸带如图所示,并在其上取A 、 B 、 C 、 D 、 E 、F 等6个计数点,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图中没有画出,打点计时器接周期为T=0.02s 的交流电源。
经测量,AB 、AC 、AD 、AE 、AF 之间的距离分别是d 1、d 2、d 3、d 4、d 5,①计算V E 的公式为V E = ;(用题中给出的条件直接表示V E )②如果当时电网中交变电流的频率是f=51Hz ,而做实验的同学并不知道,那么加速度的测量值与实际值相比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2p OV(2)某兴趣小组为了测一遥控电动小车的功率,进行了如下的实验: (1)用天平测出电动小车的质量为0.5kg(2) 接通电动小车的电源,使小车在水平桌面上从位移传感器处(O 点)开始远离传感器,小车在接通电源时电动机的输出功率保持恒定不变;(3)小车在运动过程中,接通位移传感器,测量小车与位移传感器之间的距离,每隔0.04s 用位移传感器测量小车与传感器之间的距离一次,小车与位移传感器之间的距离分别是OA 、OB 、OC ……(4)使小车加速运动,达到最大速度一段时间后关闭小车电源,待小车停止运动后再切断传感器的电源,(在运动过程中,小车所受的阻力f 恒定不变),通过实验测得的数据如下表:通过对上述实验数据的分析,可知:①该电动小车运动的最大速度为_________m/s ; ②小车所受的恒定阻力为_________N ; ③该电动小车的功率为_________W ;④接通位移传感器之前,小车已经运动了_________s 。
12.(11分)测量一块量程已知的电压表的内阻,器材如下: A .待测电压表(量程3V ,内阻未知)一块 B .电流表(量程3A ,内阻0.01Ω)一块C .定值电阻(阻值5kΩ,额定电流0.5A )一个D .电池组(电动势小于3V ,内阻不计)一E .多用电表一块F .开关两只G .导线若干 有一同学利用上面所给器材,进行如下实验操作:(1) 用多用电表进行粗测:多用电表电阻档有3种倍率,分别是×100Ω、×10Ω和×1Ω。
该同学选择×10Ω倍率,用正确的操作方法测量时,发现指针偏转角度太小。
为了较准确地进行测量,应重新选择 倍率。
重新选择倍率后,刻度盘上的指针位置如图所示,那么测量结果大约是 Ω。
(2)为了更准确的测出该电压表内阻的大小,该同学设计了如图甲、乙两个实验电路。
你认为其中较合理的是 (填“甲”或“乙”)电路。
其理由是:。
(3)用你选择的电路进行实验时,需要直接测量的物理量 ;用上述所测各量表示电压表内阻,其表达式应为R v = 。
13.( 11分)如图所示,水平桌面AB 长L =1.5m ,B 端连接一个光滑斜面.使一个质量为m =0.5kg 的小木块在F =1.5N 的水平拉力作用下,从桌面上A 端由静止开始向右运动,木块到达B 端时撤去拉力F ,木块由于惯性冲上斜面,而后又沿斜面滑下,最后停在AB 的中点.忽略在连接处由于碰撞损失的能量,取g =10m/s 2.求:(1)木块与水平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µ; (2)木块沿斜面上升的最大高度h .14.( 12分)飞机以恒定的速度沿水平方向飞行,距地面的高度为H =500m ,在飞行过程中释放一个炸弹,炸弹着地即刻爆炸,爆炸声向各个方向传播的速度都是v 0=31km/s ,炸弹受到的空气阻力忽略不计。
已知从释放炸弹到飞行员听到爆炸声经过的时间t =13s 。
求: (1)炸弹在空中的飞行时间t (2)飞机的飞行速度V 为了求解飞机飞行的速度,小明同学建立了如下的方程: 其中,V 为飞机的飞行速度,t 为炸弹在空中飞行的时间试分析,小明的理解是否正确?如果正确,请求解出飞机的飞行速度;如果有问题,请指出问题出在哪里?并给出你认为正确的结果。
15.(14分)已知某行星半径为R ,以其第一宇宙速度运行的卫星绕行星的周期为T ,该行星上发射的同步卫星的运行速度为v ,则同步卫星距行星表面高度为多高?求该行星的自转周期?222)13(31)5.0()13(⎥⎦⎤⎢⎣⎡-=+⋅t V16. (16分) 如图所示,光滑的平行水平金属导轨MN 、PQ 相距l ,在M 点和P 点间连接一个阻值为R 的电阻,在两导轨间cdfe 矩形区域内有垂直导轨平面竖直向上、宽为d 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为B 。
一质量为m 、电阻为r 、长度也刚好为l 的导体棒ab 垂直搁在导轨上,与磁场左边界相距d 0。
现用一个水平向右的力F 拉棒ab ,使它由静止开始运动,棒ab 离开磁场前已做匀速直线运动,棒ab 与导轨始终保持良好接触,导轨电阻不计,F 随ab 与初始位置的距离x 变化的情况如图,F 0已知。
求: (1)棒ab 离开磁场右边界时的速度(2)棒ab 通过磁场区域的过程中整个回路所消耗的电能 (3)d 0满足什么条件时,棒ab 进入磁场后一直做匀速运动NQF 2F 017.(16分)如图所示,在xy 平面上,一个以原点O 为中心、半径为R 的圆形区域内存在着一匀强磁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为B ,方向垂直于xy 平面向内。
在O 处原来静止着一个具有放射性的原子核Ne 137(氮),某时刻该核发生衰变,放出一个正电子和一个反冲核。
已知正电子从O 点射出时沿x 轴正方向,而反冲核刚好不会离开磁场区域,正电子电荷量为e 。
不计重力影响和粒子间的相互作用。
(1)试写出N 137的衰变方程;(2)求正电子离开磁场区域时的位置。
18.(17分)如图所示,质量M=10kg,上表面光滑的足够长木板在水平拉力F=50N作用下,以v0=5m/s 初速度沿水平地面向右匀速运动,现有足够多的小铁块,它们质量均为m=1kg,将一铁块无初速地放在木板最右端,当木板运动了L=1m时。
又无初速地在木板最右端放上第二个铁块,只要木板运动了L 就在木板最右端无初速放一铁块。
求:(1)第一个铁块放上后,木板运动lm时,木板的速度多大?(2)最终有几个铁块能留在木板上?(3)最后一个铁块与木板右端距离多大?(g=10m/s2)潮州市实验中学2009年高考综合测试参考答案11.(1)(1)5310ETV= (2)偏小(2)1.5m/s 、1N 、1.5W 、0.875s12.(1)×100Ω; 3.0 KΩ(2)乙 ; 因为甲图中流过电流表的电流太小,读数误差比较大 (3)K 2闭合前后电压表的读数U 1、U 2 ; 121U U RU -13.( 10分)解:(1) 由0 1.5L f -FL =⨯ (2分)及mg N f μμ== (2分) 得2.0=μ (2分)(2)由FL -fL -mgh =0 (2分) 得105.0)0.15.1(5.1⨯-⨯=-=mg fL FL h m=0.15m (3分)14.(1) t=s g h 101010002==(3分) (2)该同学的理解是错误的(2分)问题出在:他未考虑物体的惯性,投弹10秒钟后炸弹在飞机的正下方爆炸,发出的爆炸声在3秒钟后被飞行员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