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精神分析心理学术语

精神分析心理学术语

精神分析学术语速查索引A:阿德勒:(1870—1937)奥地利精神病学家。

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先驱,现代自我心理学之父;他的个体心理学,是对弗洛伊德学说进行了改造而产生的,由生物学定向的本我转向社会文化定向的自我心理学,对后来西方心理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主要著作有:《自卑与超越》、《人性的研究》、《个体心理学的理论与实践》、《自卑与生活》等。

安全感:人在摆脱危险情境或受到保护时所体验到的情感,是维持个体与社会生存不了缺少的因素。

爱情:一种人际吸引的最强烈的形式,一般是指男女之间产生的互相吸引、互相依恋的一种具有浪漫色彩的强烈情感。

爱童症:亦称恋童癖,性变态的一种。

特征是专以未成年的同性或异性作为性幻想、性冲动、性行为的对象,通常是对青春发育前或更早的孩子(一般十二三岁或更小)。

恋童的表现为窥视、抚摸裸童的生殖器,有恋童意象和冲动等,少数有性交行为。

暗示疗法:是指利用语言或非语言的手段,也可结合其他治疗方法,引导求治者顺从、被动地接受医生的意见,从而解除心理压力,达到某种治疗目的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

暗适应:当环境从强光向弱光转变时,眼睛对光刺激的感觉下降,光敏感度提高,逐渐适应低强度照明的过程。

B:白日梦:在意识轻度模糊、非睡眠状态下产生的超越现实、打破时空界限、高度自我卷入的幻想活动。

本能:动物在进行过程中形成并由遗传固定下来的、不学就会的能力,它实际上是由一系列无条件反射构成的。

比较分析法:在各种心理学的观点、思想、学说和理论之间进行比较研究,确定它们的异同点和关系。

主要有四种方法:纵向比较、横向比较、同类比较和异类比较。

暴露疗法:亦称内攻疗法,是冲击法的变式。

将患者置于最大刺激的情境中直至其刺激反应渐趋平缓。

包容需要:一种社会性需要,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舒茨的人际行为三维理论中的基本人际需要之一,指个体想要和他人接触、交往,建立并维持满意的关系的需要。

背景效应:亦称上下文效应。

周围物体、时间或信息对机体如何反应刺激尤其是在知觉和认知方面的影响作用,如语言的上下文所形成的环境对阅读或听说的影响。

被害妄想:最常见的妄想之一。

病人无中生有地坚信周围某些人或某些集团对他进行诽谤、监视、跟踪、迫害等不利活动。

比较心理学:心理学的一门分支学科,是一门研究并比较各类动物的内在机制及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毕生发展观:一种生物遗传与后天经验共同塑造个人毕生发展的理论。

用上述观点研究个人毕生发展各阶段(出生前—从受孕到出生;婴儿期—出生到约18个月;儿童早期—从约18个月到约6岁;儿童晚期—从6岁到约13岁;青春期—从约13岁到约20岁;成年早期—从约20岁到约30岁;成年中期—从约30岁到65岁;成年后期—从约65岁以后)在生理、心理和行为上发展的特点与规律。

变态反应:对某种物质的不正常的极度敏感,出现紧张、焦虑,甚至休克等反应,一般由心理因素引起。

变态心理学:亦称病理心理学或异常心理学,为研究行为异常的心理学分支。

致力于研究人的认知、情感、意志和个性心理方面的异常表现及其发生、发展、变化的原因和规律,探索将这些科学知识应用于实际。

C:参照群体理论:美国心理学家海曼提出的关于人的社会心理、态度和行为如何受群体参照力影响的社会心理学理论。

操作行为主义:新行为主义学派的主要特征之一。

用操作分析的方法和科学操作使心理学术语客观化,摆脱那些不能进行观察或科学论证的问题。

差异心理学:以个体和群体的心理与行为差异的性质、特征及其原因为研究内容的心理学分支。

成就需要:一种内化了的优越标准的追求成功,实现目标的需要,即争取成功,希望做得最好的需要。

程序性记忆:程序性知识的记忆系统。

即关于如何让做事的记忆,贮存在其中的信息是通过一种比较慢的、需要反复尝试的学习方式获得,个体常常并非有意去意识或理解所学的事物。

冲动型人格障碍:亦称攻击型人格障碍。

特征为情感阵发性爆发,反复无常,易于他人发生争吵和冲突,不计后果冲动行事,特别在冲动行为受阻或受到批评时,易出现自杀、自伤行为。

刺激:对有机体的反应发生影响的所有东西,包括自然刺激和社会刺激、具体刺激和抽象刺激、外部刺激和内部刺激等。

触觉:刺激物直接接触皮肤表面所产生的一种感觉。

从众:在任何形式下的群体压力下,个人放弃自己的观点、态度和行为,采取与多数人相一致的观点、态度或行为的现象。

错觉:对刺激物、图像、事件、经验或问题的一种扭曲的知觉。

其出现并不是由于心理异常,而是在一定条件下必然产生的。

存在心理学:亦称存在主义心理学,指以存在主义作为理论基础的心理学研究取向。

催眠治疗:一种有效的心理治疗技术。

在催眠状态下,对暗示性较高的治疗对象运用心理分析、疏导或采取暗示、模拟、想象、年龄倒退、临摹等方法进行心理治疗。

D:达利:萨尔瓦多·达利,超现实主义绘画大师级人物。

于1904年5月11日出生于西班牙东北部的加泰隆尼亚省的菲格拉斯城,1989年1月23日逝世。

西班牙超现实主义画家和版画家,以探索潜意识的意象著称,与毕加索、马蒂斯一起被认为是20世纪最有代表性的三个画家。

大小错觉:亦称大小对比错觉。

同样大的事物,在一些更大事物组成的环境中看起来觉得更小,反之,显得越大。

道德:伦理学的研究对象。

一种社会意识形式,指以善恶评价的方式调整人与人、个人与社会之间互相关系的标准、原则和规范的总和,也指那些与此相应的行为、活动等。

道德习惯:亦称道德行为习惯。

是品德的结构中的一种成分。

指个体经过长期的练习与实践所形成的非常巩固的、自动化的、无需任何意志努力而自然表现出来的道德行为方式。

电痉挛疗法:让电流通过大脑引起癫痫样抽搐发作以治疗精神疾病的方法。

1937年问世以后,广泛用于临床,是治疗精神病的一种主要手段。

50年代以后,由于精神药物广泛应用,电痉挛疗法的应用已大为减少,但因其对某些严重的,甚至危及病人生命的精神症状,疗效显著,奏效迅速,所以被临床运用,是一种不应缺少的,有时甚至是挽救生命的措施。

动觉:亦称运动觉,由于身体或身体的一部分的活动引起的一种感觉,其感受器位肌肉、肌腱和关节中。

动机:一种能激发和维持个体活动,并促使该活动朝向某一目标进行的心理倾向。

动物的合群行为:动物的群体活动倾向。

多重人格症:是心理疾病的一种,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DCM)中归类于第一轴的解离症的一种。

多重人格具有超过一个(若是2个则称为双重人格)的人格存在,就有如“在一个身体里住着好几个灵魂”。

多重人格患者的每个人格都是稳定的、发展完整、拥有各别思考模式和记忆的。

多血质:一种表现出热情、感情丰富、抱有希望等特点的气质类型。

E:儿童恐惧症:一种情绪障碍。

学龄前儿童对黑暗、雷电、动物、登高临下等特定的对象和特殊情境产生持久而强烈的恐惧反应,会影响到儿童的适应性行为。

儿童多动症:儿童早期(5岁前)出现的一种不良症状。

其特征是持续的注意力不集中、动作缺乏连贯性、过度无序的身体运动,患者常常易于冲动、轻率、粗心,易犯错。

儿童社会心理学:以儿童群体为研究对象的一个社会心理学分支。

它与儿童心理学的研究领域有交叉,不同于儿童心理学的地方在于:更重视儿童在互动、人际关系背景中的社会性发展。

其研究课题包括儿童的社会交往、攻击和亲社会行为,同辈群体对个体的影响,儿童的社会认知与归因。

二重心理学:19世纪末德国心理学家屈尔佩和麦赛尔同时提出的把意动和内容都作为心理学研究对象的新观点。

F:弗洛姆:(1900—1980)美籍德国犹太人,人本主义哲学家和精神分析心理学家。

毕生旨在修改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以切合发生两次世界大战后的西方人精神处境,被尊为“精神分析社会学”的奠基人之一。

主要著作有《逃避自由》、《寻找自我》、《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使命》、《马克思关于人的概念》、《对人的破坏性之研究》等。

发散思维:从不同方向进行思考,观念发散到多个相关领域,追求多样性答案的一种思维方式,常与创造性相联系。

发泄法:情绪能量的释放,其结果通常导致宣泄。

发泄可以自然的发生,也可以见之于心理治疗期间,既是精神分析心理治疗中的一个重要成分,也是格式塔疗法、心理和行为治疗中的一个重要的治疗形式。

发展心理学:心理学分支学科之一,是研究种系心理发展过程和个体心理发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的科学。

弗洛伊德主义: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创始人是奥地利的精神病学家弗洛伊德。

什么事弗洛伊德主义,按照弗洛伊德自己的说法,弗洛伊德主义是他“研究和治疗”癔病(神经病)的方法。

弗洛伊德心理学包含两个不可分割的内容:第一部分是精神病的治疗方法及其理论;第二部分是关于人的,心理过程的理解。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心理领域是一个深不可测的巨大的世界,它最深层有着神奇的不能被人意识到的东西,这是个充满魅力的领域。

烦恼:烦闷而苦恼的情绪体验。

在各个年龄阶段都会出现,成年中期个体对于烦恼的体验要超过其他年龄阶段。

泛性论: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提出的关于性的学说,亦称泛性主义。

认为性欲是一种追求快感的本能和驱动力,是心理性欲(爱欲)和生理性欲(体欲)的统一体,是人的身心发展和精神疾病成因的决定者,是人类社会发展和文化成就的原动力。

服从:个体遵守规则,或屈从于权威组织、权威人士发出的明确的指示、命令而行动。

冯特:德国心理学家,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的创立者。

他的《生理心理学原理》是近代心理学史上第一部最重要的著作。

冯特认为,心理与生理是相互关联的。

他的认识论决定结合了斯宾诺莎、莱布尼茨、康德和黑格尔的理论,自称他的心理学为内容心理学,他的某些观点由铁钦纳继承,发展成为构造心理学。

他他的主要贡献是使心理学转变成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独立学科。

这种实验方法就是在他所创立的第一个心理实验室中采用的内省实验法。

冯特晚年发表了他的十卷巨著《民族心理学》。

分析心理学:(1)由瑞士精神病学家荣格创立的一种新精神分析理论。

(2)任何将心理现象分解为基本元素来进行分析解释的力量和方法。

复演论:(1)美国心理学家霍尔所倡导的一种解释个体发展的理论。

这一理论认为个体的发展重演了种系进化的过程。

(2)指霍尔提倡的游戏理论。

该理论认为游戏是幼儿重演远古时代人类祖先的一些本能活动。

反省认知:亦称元认知。

个体对自己的认知过程和结果的意识,包括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三个成分,三者互相关联、密不可分。

妇女心理学:心理学的一门分支学科。

通过与男子的比较研究,揭示妇女独特的心理特征和规律。

G:过失:指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会发生危害社会的后果,因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虽有预见但轻信可以避免,以致发生了危害后果的心理状态。

改造心理学:司法心理学的分支,研究罪犯在服刑或劳改期间接受改造的心理特点与规律的科学。

改造性记忆:亦称重构的记忆。

是在提取记忆信息时,使用某种策略对记忆内容进行了重新建构的记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