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小麦生产历史现状及趋势一、国际情况近年来,世界粮食作物产量增长幅度正常,但落后于需求增长幅度,总体上产不足消,供需缺口依靠库存弥补. 2008年末,全球粮食库存量降至30 年来的最低点,仅只够消费53 d,这不仅直接带来了粮食安全隐患,而且也导致粮食价格飙升,仅2007年全球粮价就上涨了40%。
当前,世界正经历着60年以来最严重的一次粮食危机,超过1亿人陷入饥荒, 30多个国家爆发粮食危机.1.世界主要生产国的小麦产消格局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总耕地面积稳定,约为14. 15亿hm2 .在美国、印度、中国、俄罗斯、巴西、澳大利亚等耕地面积较大的国家中,约有1/3~3/4的耕地用于发展谷物生产,主要产麦国10% ~40%的耕地用于发展小麦生产.中国耕地面积约为1. 4亿hm2,其中57%用于发展谷物生产, 16%用于发展小麦生产. 就世界小麦收获面积而言,20世纪60年代以来,一直稳定在2. 1亿~2. 3亿hm2之间, 21世纪最初几年的平均数和20世纪60年代基本相当.中国小麦生产和世界小麦发展趋势一致,所不同的是,中国小麦总产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后有所减少,不同年代的平均单产提高幅度更大,约是世界平均单产提高幅度的2倍.有关资料还表明,从1949—2007年,中国小麦生产取得长足进步,其中1997年前,小麦生产稳步向前发展,1998年后由于农业结构调整,种植面积减少,总产呈下滑趋势, 2004年后由于国内粮食供求偏紧、粮食直补政策与免农业税等,播种面积有所恢复,到2007年约为2 298万hm2,单产和总产分别达到4 781 kg·hm-2和1.098 6亿t。
(世界小麦产消与贸易形势动态分析及小麦生产发展战略研究贺德先河南农业大学学报V o.l 43 No. 2 2009)全球小麦总产200040006000800010000120001400019611964196719701973197619791982198519881991199419972000200320062009年份万吨年份澳大利亚加拿大中国法国印度俄罗斯俄罗斯(中粮期货报告2009—国际小麦市场现状与展望)1.1影响世界小麦消费量变化趋势的主要因素影响世界小麦消费量的最主要因素是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
人口的刚性增长是推动世界小麦消费量长期增长的主要因素。
一般认为,随着经济的增长和居民收人水平的提高,人均小麦消费量会经历一个先增长后趋稳甚至略有降低的过程。
除此之外,小麦价格变化、政策及小麦产量也是影响世界小麦消费量的重要因素。
这些因素往往会导致世界小麦消费量在年度间出现波动,但并不是决定小麦消费量长期趋势的主要因素。
自1960年以来,世界人口基本呈线性增长趋势。
年均人口增长相对稳定,除个别年份外,年均增长7300万一8700万人。
与人口增长不同,经济发展对小麦消费量的影响并不是线性的。
世界经济增长率年度间变化非常大,表现出一定的周期性。
经济增长对小麦消费量的影响在不同的国家或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的表现有明显不同:对低收人国家而言,温饱问题的解决会推动人均面粉消费量的增加;对中等收人国家而言,随着居民饮食结构中动物性食品比重的提高,人均面粉消费量将有所减少;对高收人国家而言,居民饮食结构已相对稳定,人均面粉消费量趋于稳定,小麦食用消费量的增长更多取决于人口增长。
当然,这只是粗略的判断,世界各国饮食习惯差异很大,并不全部遵循这一规律。
此外,经济增长对小麦工业消费量并没有明显的推动作用,至少从历史上看是如此,这一点与玉米有明显不同。
1.2世界小麦消费量与产量的关系前面的分析主要强调了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对世界小麦消费量的推动作用。
事实上,这两个因素在进行短期分析时并不是关键因素,价格对小麦消费量也有一定影响。
小麦的价格需求弹性虽然较低,但并不等于零。
价格是由供给和需求决定的。
小麦消费总量通过价格与供应量(主要是产量)产生相互影响,是分析短期内世界小麦价格变化的重要因素。
世界小麦产量与消费量的关系不断转换,是小麦价格年际间波动的主要动力,如2000/01一2003/04年度,世界小麦消费量一直高于产量,库存降低,价格随即在2003年下半年迅速上涨。
受此刺激,2004/05年度世界小麦播种面积迅速增加,产量大幅提高并超过消费量,小麦价格随之回落,这种局面持续了两年。
因价格回落导致播种面积减少,2006/07和2007/08年度世界小麦产量再次降至消费总量之下,从而孕育了2007/08年度小麦价格大幅上涨行情。
价格大幅上涨再次刺激世界主要小麦出口国大幅提高小麦播种面积,其中欧盟甚至释放了大量的休耕地用于播种小麦。
这导致世界小麦产量在2008/09年度再次超过消费总量,且超过幅度远高于历史最高水平。
受此影响,自2008年上半年开始,世界小麦价格大幅下跌。
对世界小麦消费量的初步预测根据以上分析,未来十年世界小麦人均消费量将基本稳定,消费总量变化将主要取决于世界总人口的增长。
考虑到历史上耕地面积从未对小麦消费量构成限制,在预测世界小麦总消费量变化趋势的过程中,并未考虑产量对消费量的影响。
世界总人口在过去近五十年保持了几乎完美的线性增长趋势,年均增长约7600万人。
据此,预计到2020年,世界总人口将达到76.1亿一76.2亿人。
世界小麦人均食用、工业用和种用消费量近年来已非常稳定,但人均小麦消费总量年际间仍有一定的波动,其原因是饲料用消费量会因小麦价格的波动而变化。
基于此,对世界小麦消费总量给出了预测区间,对世界小麦食用、工业用和种用消费量做出了直接预测,二者之差做为世界小麦饲料用消费量的预测区间(下表)(世界及中国小麦消费量变化初探王利文张浩然农业展望2009年第六期)2.小麦进出口形势据统计资料,世界出口小麦的国家和地区有152个,年出口量一直呈增长趋势,但近年由于重要出口国澳大利亚连年遭受干旱而减少.小麦年出口量在200万t以上的国家分别是美国、法国、澳大利亚、加拿大、阿根廷、俄罗斯等,该11国的出口量合计为1. 11亿,t约占世界小麦出口总量1. 16亿t的95%.而中国、西班牙、叙利亚、丹麦、土耳其、希腊等传统产麦国的出口量则较小,其中中国的出口量不到世界总出口量的1%,表明未来的出口空间较大与出口国比较集中的情形明显不同,小麦进口国比较分散,总数多达194个.年进口量在200万t以上的国家有19个,其中主要有意大利、巴西、日本、阿尔及利亚、西班牙、埃及等,该19国的小麦进口量约为0. 79亿,t约占世界小麦总进口量的68%.还表明,美国、德国、埃塞俄比亚、英国、土耳其、乌克兰等传统产麦国的小麦进口量则较小.中国近年的小麦进口量约为世界进口量的3%.从历史上看,中国小麦进口量基本均占小麦、大米和玉米3大谷物品种总进口量的2/3以上(世界小麦产消与贸易形势动态分析及小麦生产发展战略研究贺德先河南农业大学学报V o.l 43 No. 2 2009)2.1影响国际市场小麦价格的主要因素包括:小麦的供给层面的产量、新的出口国、运输价格;需求方面的小麦消费量和进口量的变化,汇率因素以及中国因素等。
(1)小麦产量变化。
在加拿大,小麦种植面积基本稳定,在美国和阿根廷则略有减少。
从1998/1999年度起,欧盟小麦种植面积出现下降。
从2000年起,独联体国家种植面积有所增长。
在最近的10年里,全世界用于小麦种植的面积总体有所减少。
由于小麦技术的发展,单产平稳增长,近20年来总计增长约23%,由1988年的2.27吨/公顷上升到2007年的2.79吨/公顷。
综合小麦种植面积和单产情况,世界小麦生产基本保持增长的态势。
(2)新的出口国。
印度、巴西和独联体国家作为新的小麦出口国,但小麦生产中严重不稳定影响了世界市场的稳定性。
印度和巴西等国国内需求的增长很难保持长期出口,而且其生产潜力已到了极限。
独联体潜力较大,但受气候的影响也较大。
(3)小麦库存。
近20年来,小麦库存经历了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过程。
在上世纪90年代初,世界小麦贮存量相当于4个月的消费量。
如今的贮存量只略多于2.5个月的消费量。
库存的减少直接影响了市场的稳定。
(4)运输价格。
成品油价格迅速增长及剧烈波动以及物流设施在价格计算中占有很大比重。
导致很多消费者只满足短期的需求。
而且,运输价格的变化明显扩大了不同产地小麦的价格差距,并可能使小麦市场出现分化。
消费者首先要从距离近的产区购进小麦。
(5)小麦进口需求变化。
中国和独联体一直是重要的小麦进口国。
但从上世纪90年代以后,独联体成为了小麦出口国。
2003年,中国开始重新进口小麦。
亚洲、非洲、南美洲和中美洲对小麦的需求比较稳定。
埃及作为小麦进口大国,将继续保持主要进口国的地位。
独联体将只进口高质量小麦。
而且欧盟也一直长期进口高质量小麦。
中东地区需求每年变化较大。
(6)美元汇率变化。
美元价值的变化是影响世界小麦价格波动的一个附加因素。
在近3年里,美元与欧元之间的比价下降了约40%。
而美元对加拿大元和澳大利亚元的比价下降较小,外汇比价每天的变化对价格波动产生了明显的影响。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得到结论:世界小麦产量增加,消费也在增长,但消费增长快于产量增长(如图1所示),导致库存下降,贸易量难以增长,运费上涨、美元贬值使市场分化,进出口国的国内部确定性因素加剧了市场的不稳定性。
(小麦市场国际化对国内小麦供求发展趋势分析张辰利赵邦宏农业经济2009/3 90-92)2.2国际麦价大幅上涨的原因有:(1)全球粮食及小麦供需紧张奠定牛市基础(2)全球气候恶化背景下,天气对农产品供给的影响(3)在高油价背景下,生物能源对农产品需求的结构性改变,作为主要农产品的小麦来说农产品的大环境对其影响显著(4)在全球通胀背景下,投机资金对农产品期货的追捧(中粮期货报告2009—国际小麦市场现状与展望)到2019年,前苏联将取代美国成为第一大小麦出口国,俄罗斯、乌克兰、乌兹别克斯坦的出口总量将超出美国出口的两倍。
前苏联谷物生产的增长将缓解全球的粮食安全问题。
美国生产者将把重心转移到竞争力优势较好的玉米及大豆上。
(USDA)二、国内情况中国自改革开放至20世纪90年代初期,高度依赖小麦进口填补国内产销缺口,90年代后期对小麦进口依赖度逐步下降,目前小麦进口以调节消费结构不平衡为主。
中国通过稳定并提高国内小麦生产来减少国际小麦市场动荡带来的影响,把小麦进出口和库存调节作为平衡中国小麦市场的重要辅助手段。
1.国内小麦市场的产销变化第一阶段:1978/79—1992/93年度为小麦消费快速增长期,小麦消费从1978/79年度的5 290万t增加到1992/93年度的1.04亿t,年均消费8 892万t,年均增幅为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