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爬梯、护栏、平台标准及压力管道标识规定
爬梯、护栏、平台标准及压力管道标识规定
涂色 红 红 红 暗红 深蓝 深绿 黄 黄 黄 草绿 草绿 灰 红 紫 银白 红
管道注字 低压蒸汽 中压蒸汽 高压蒸汽 过热蒸汽 压缩空气 氢气 氮气 氨气 液氨 氯气 纯氯 盐酸 硫酸 煤气(可燃气体) 油类(可燃液体) 按管道介质注字
注字颜 色 白 白 白 白 白 红 黑 黑 黑 绿 白 黄 白 白 黑 黄
踏板要求:
2、踏板的前后深度应≥80mm,相邻两踏板的前后方向重叠应 ≥10mm,≤35mm。在同一梯段所有踏板间距应相同。踏板 间距宜为225~255mm。
≥80mm
10~35mm
踏步宽g
踏步高 r
踏板要求:
3、顶部踏板的上表面应与平台平面一致,踏板与平 台应无间隙。 4、踏板应采用防滑材料或至少有不小于25mm宽的防 滑突缘。应采用厚度不小于4mm的花纹钢板,或经 防滑处理的普通钢板,或采用25×4mm扁钢和小角 钢组焊成的格板或其他等效的结构。 5、底部踏板处的梯梁应自踏板突缘向前突出不小于 50mm
子,且每一部分的梯框平行于另一部分的梯框。 其长度可以通过一次升降一个梯级来改变。
人字梯:一种自行支撑的便携式梯子,形状
类似人字,长度不能调节。
固定式钢直梯技术标准
1、梯梁:用来安装踏棍或其他横向承载
件的梯子侧边构件。
2、踏棍:使用者上下梯子时脚踩踏的梯
子构件。
3、护笼笼箍 4、护笼立杆 5、栏杆 H、梯段高:梯子上端基准面至 基准面
一、爬梯、护栏、平台标准
爬梯分类
固 定 式 钢 梯
钢直梯:永久性安装在建筑物或设备
上,与水平面呈75°~90°倾角,主要构 件为钢材制造的直梯
钢斜梯:永久性安装在建筑物或设备上,
与水平面成30°~75°倾角的踏板钢梯
盘梯
爬梯
直梯:梯长不可调的非自支撑的梯子 移 动 扶 梯 伸缩梯:由两部分或三部分组成的便携式梯
扶手高度h2 封闭边:860≤h2≤960 敞开边:执行GB4053.3
盘梯的技术标准
盘梯的最小净宽度为650mm 盘梯的最大升角为50度,一般宜取45度;同一罐 区内盘梯升角宜相同; 踏步的最小宽度为200mm; 相邻两踏步的水平距离与两踏步之间高度的两倍 之和,不应小于600mm,且不大于660mm;整个 盘梯踏步之间的高度应一致; 踏步应用栅格板或防滑板;
平台技术标准
平台地面到上方障碍物的垂直距离应不小于
2000mm。对于仅限于单人偶尔使用的平台, 上方障碍物的垂直距离可适当减少,但不应 少于1900mm。 平台地板宜采用不小于4mm厚的花纹钢或经 防滑处理的钢板铺装,相邻钢板不应搭接。 相邻钢板上表面的高度差应不大于4mm。 工作平台和梯间平台(休息平台)的地板应 水平设置。通行平台地板与水平面的倾角应 不大于10°,倾斜的地板应采取防滑措施。
5、护笼底部距梯段下端基准面应≥2100 mm,≤3000 mm。
固定式钢斜梯技术标准
中间栏杆
立柱 扶手 踏步宽 踏板 梯梁(梯框) 踏步高 梯跨 梯高
总体要求
1、梯高宜≤5m,单梯段的梯高应≤6m,梯级数宜 ≤16。大于5m时宜设梯间平台(休息平台),分 段设梯。
2、与水平面的倾角应在30°~75°范围内,优选 倾角为30°~35°。偶尔性进入的最大倾角宜为 42°。经常性双向通行的最大倾角宜为38°。
连续性表面
梯段高度及防护要求
1、单段梯高宜≤10m,攀登高度大于 10m时宜采用多段梯,梯段水平交错 布置,并设梯间平台,平台垂直间距 宜为6m。单段梯及多段梯的梯高均应 ≤15m。 2、单梯段高度大于3m时宜设置安全护 笼。单梯段高度大于7m时,应设置安 全护笼。当攀登高度小于7m,但梯子 顶部在地面、地板或屋顶之上高度 (坠落高度)大于7m时,也应设安全 护笼。 3、当护笼用于多段梯时,每个梯段应与 相邻的梯段水平交错并由足够的间距, 设有适当空间的安全进、出引导平台, 以保护使用者的安全。
扶手要求:
★两边封闭:应至少一侧有扶手,宜设在下梯方 向的右侧。 梯宽≤1100mm ★一侧敞开:应至少在敞开一侧装有梯子扶手。
★两边敞开:两侧均应安装梯子扶手。
梯宽:>1100mm
无论是否封闭,两侧均应安装扶手。
梯宽:>2200mm
在梯子两侧及宽度中线处均应安装扶手。
扶手要求:
1、梯子扶手中心线应与梯子的倾角线平行。 2、梯子封闭边扶手的高度应为860~960mm。 3、斜梯敞开边的扶手高度应不低于GB4053.3规定。
二、压力管道标识规定
为规范公司压力管道标识,根据GB 7231-2003 《工业管道的基本识别色、识别 符号和安全标识》,现对压力管道标识进行 统一,便于各分厂整改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介质名称 低压蒸汽 中压蒸汽 高压蒸汽 过热蒸汽 压缩空气 氢气 氮气 氨气 液氨 氯气 液氯 盐酸 硫酸 煤气等可燃气 体 可燃液体 物料管道
距下方相邻地板或地面1.2m及以上的平台、通道或 工作面得所有敞开边缘应设置防护栏杆。 在平台、通道或工作面上可能使用工具、机器部件 或物品场合;在酸洗或电镀、脱脂等危险设备上方 或附近的平台;应在所有敞开边缘设置带踢脚板的 防护栏杆。 防护栏杆及钢平台不应有歪斜、扭曲、变形及其他 缺陷。
扁钢,立杆采用不小于40×5 mm 的扁钢。水平笼箍应固定到梯梁上,立
杆应在水平笼箍内侧并间距相等,与其
牢固连接。 3、护笼内侧深度由踏棍中心线起应≥650 mm,≤800 mm。圆形护笼的直径应 为650 ~800 mm,其他形式的护笼内侧宽度应≥650 mm,≤800 mm。护笼 内侧应无任何突出物。 4、水平笼箍垂直间距应≤1500 mm。立杆间距应≤ 300 mm,均匀分布。护笼 各构件形成的最大空隙应≤0.4㎡。
4、无基础的钢直梯,至少焊接两对支撑,将梯梁固定在结 构、建筑物或设备上。(当梯梁采用60×10mm的扁钢, 梯子内侧净宽度为400mm时,相邻两对支撑的竖向间距 应≤3m。)
空间环境要求
1、对未设防护笼的梯子,由踏棍中心线到攀登 面最近的连续性表面的垂直距离应≥760mm。 对于非连续性障碍物,垂直距离应≥600mm。
的垂直距离,简称梯高。
h、栏杆高 s、踏棍间距;
总体要求:
1、钢直梯应与固定的结构表面平行并尽可能垂直水平面设 置。当条件限制不能垂直水平面时,两梯梁中心线所在 平面与水平面倾角应在75°~90°范围内。 2、制造安装工艺应确保梯子及其所有部件的表面光滑、无 锐边、尖角、毛刺或其他可能对梯子使用者造成伤害或 妨碍其通过的外部缺陷。 3、在室外安装的钢直梯和连接部分的雷电保护,连接和接 地附件应符合GB50057的要求。
30≤φ≤50mm圆钢; 外接圆φ≤57mm
平台防护栏杆技术标准
中间栏杆
25×4mm扁铁; Φ16mm圆钢
在扶手和踢脚板之间, 应至少设置一道中间栏 杆。中间栏杆与上下构 件间距≤500mm。 中间栏杆宜采用 ≥25×4mm扁钢或直径 16mm的圆钢。
平台防护栏杆技术标准
立柱
防护栏杆端部应设置立柱或确保与建筑物或其他 固定结构牢固连接,立柱间距应≤1000mm。 立柱应采用≥50×50×4mm角钢或外径30~50mm 钢管。 立柱不应在踢脚板上安装,除非踢脚板为承载的 构件。
总体要求
3、斜梯内侧净宽度应≥450mm,宜≤1100mm。单 向通行:宜600mm, 经常性单向通行及偶尔双向通行:宜800mm, 经常性双向通行:宜1000mm。
总体要求
4、在斜梯使用者上方,由 踏板突缘前端到上方障 碍物沿梯梁中心线垂直 测量距离不小于1200mm。 由踏板突缘前端到上方 障碍物的垂直方向距离 应不小于2000mm。
踏棍及梯梁要求
1、踏棍长度应为400~600mm,同一梯段
上应相同。由于工作面所限,攀登高度 在5m以下时,梯子内侧净宽度可小于 400mm,但不应小于300mm。
向上延伸1050
2、相邻踏棍垂直距离应为225~300mm, 且应相等。最下端踏棍距基准面距离应 ≤450mm。
3、圆形踏棍直径应≥20mm,≤35mm(便 于抓握)。若采用其他截面形状的踏棍, 其水平方向深度不应小于20 mm。 4、梯梁应采用不小于60 ×10 mm的扁钢, 或具有等效强度的其他实心或空心型材。
5、前向进出式梯子的顶部踏棍不应省略。 梯梁延长段宜为喇叭型扩大,以使梯梁 顶部内侧水平间距≥600 mm,≤760 mm。 (成人肩宽约600mm)
400~600mm
225~300mm
≤450mm
护笼要求
1、护笼宜采用圆形结构,应包括一张水平 笼箍和至少5根立杆。
2、水平笼箍采用不小于50 ×6 mm的
2、由踏棍中心线到梯子后侧建构筑物或设备的 连续性表面垂直距离应≥180mm。对非连续 性障碍物,垂直距离应≥ 150mm 。 (成人鞋子长度300mm左右) 3、对未设防护笼的梯子,梯子中心线到侧面最 近的永久性物体的距离应≥ 380mm。
非连续性表面
非连续性表面
连续性表面
4、对前向的进出式梯子,顶端踏棍上表面与到 达平台或屋面平齐,由踏棍中心线到前面最 近的结构、建筑物或设备边缘的距离应为 180mm~300mm,必要时应提供引导平台使 通过距离减少至180mm~300mm。
平台防护栏杆技术标准
踢脚板(挡板)
踢脚板顶部在平台地面之上高度应不小于100mm, 其底部距地面应不大于10mm。踢脚板宜采用不 小于100×2mm的钢板制造。 在室内的平台、通道或地面,如果没有排水或排 除有害液体要求,踢脚板下端可不留空隙。
踢脚板
h≥100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