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三章 表面现象(合)

第三章 表面现象(合)


从能量角度推导曲界面两侧压差公式:
对于液体下的一个气泡,半径为r,我们 试图使其半径增加dr,则 dV=4r2dr , 体积增加 表面积增加 dA= 8rdr , 此过程作功: W=pdV=p 4r2dr
膨胀功
曲界面两侧压差公式推导 按照表面能的概念,表面能增加 dA= 8rdr 因此 p 4r2dr= 8rdr
沿气液固三相交点对液滴表面所作
切线与液固界面所夹的角。
1、接触角
空气
空气
玻璃表面
玻璃表面
1、接触角
定义:接触角(润湿角)
沿气液固三相交点对液滴表面所作 切线与液固界面所夹的角。 <90°,润湿好
>90°,润湿不好 =0°,完全润湿 =180°,完全不润湿
空气 空气
玻璃表面
玻璃表面
找接触角步骤
主要内容



一、气液界面上的吸附 二、液液界面上的吸附 三、固体从溶液中吸附
一、气液界面上的吸附

吸附量:单位面积上吸附的物质的量。 脂肪酸的吸附规律 甲酸 HCOOH 乙酸 CH3COOH 丙酸 丁酸 CH3CH2COOH
CH3CH2CH2COOH
一、气液界面上的吸附
HCOOH
第三章

表面现象
界面与表面:


密切接触的两相的过渡区,称为界面,如果其中 一相为气相,称为表面。 气液、气固、液液、液固、固固界面

界面现象: 指发生在界面上的一切物理现象(如吸附、 润湿) 和化学现象(如在固体催化剂表面上 发生催化反应)。
本章内容
1 表面张力
2 曲界面两侧的压力差
3 吸附
4 润湿
W粘= Us =气液(1+cos)
说 明

1、粘附功意义 2、改变粘附功的方式 3、第三相也可以指液相
W粘= 气液(1+cos)
从粘附功分析驱油效率(洗油效率)

W粘= 油水(1+cos)

油滴 砂粒
三、润湿程度的决定因素与润湿反转现象
1、液体和固体的性质是润湿程度的决定 因素 2、第三种物质的物质加入(表面活性物 质)
c
1 n
1 lg lg c lg n
1、经验公式

(2)Langmuir吸附等温式
饱和吸附 量

bc 1 bc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Г -每千克固体所吸附溶质的物质的量, mol/kg C-溶液中溶质的浓度,mol/l b-吸附系数,mol/l,与温度、溶质、溶剂和固 体性质有关的常数
1、液体和固体的性质是润湿程度的 决定因素

液体的分类

极性液体 非极性液体 极性固体,硅酸盐、碳酸盐、硫酸盐 非极性固体,有机固体、硫化物

固体的分类



液体与固体的润湿性关系
2、表面活性物质对润湿性的影 响与润湿反转


亲水表面反转为亲油表面
2、表面活性物质对润湿性的影 响与润湿反转
固液
固体
σ 气固 σ液固 arc cos σ 气液
2 粘附功
液 固
做功
液 固
将单位面积(如1m2)固液界面在第三相 中拉开所作之功。
液 固
做功
液 固
Us= 气液 1m2 + 气固 1m2 - 液固 1m2 =( 气液+ 气固-液固) 1m2 W粘= Us
σ气固 σ液固 σ气液 cosθ
例2
2 pa p1 r 2 pa p 2 R
上两式相减 2 2 p2 p1 r R 由 于p2 p1 gh
2 2 gh r R 2 R r h gRr
练 习

104页7题
3
1 2
练 习:推导肥皂泡内外压差计算公式
R2


单位表面所具有的表面能(能量) 增加单位表面所需要做的功(功) 作用在单位长度表面的力(力)
从力角度理解表面(界面)张力
(1)作用在表面的边界线上; (2)垂直于边界线; (3)指向表面的中心并与表面相切
二、影响表面张力大小的因素
表 面 张 力
净 吸 引 力
二、影响表面张力大小的因素
(2)极性固体从非极性溶剂中吸附带烃链的表
面活性物质时,烃链越长,吸附量越小; 非极性固体从极性溶剂中吸附带烃链的表面 活性物质时,烃链越长,吸附量越大
代表脂肪酸
(3)若溶质在不同的溶剂 中有不同的溶解度,则
溶解度越小的溶质在固
体表面的吸附量越大。 苯甲酸在四氯化碳和苯 中的溶解度之比为 4.18:12.43,若用硅胶
第四节 润湿
一、润湿概念
二、润湿程度的衡量标准
三、润湿程度的决定因素与润湿 反转现象
一、润湿概念

润湿定义
固体表面上一种流体被另一种流体取代 引起表面能下降的过程。
可理解为: 固体表面的A流体能自发取代B流体,认 为A在固体表面是润湿的。
二、润湿程度的衡量标准


1、接触角
2、粘附功
1、接触角 定义
1、经验公式

(2) Langmuir吸附等温式
bc 1 bc
1 1 1 bc
2、经验规律

(1)溶质为非电解质或弱电解质,固 液界面的吸附规律 (2)溶质为电解质时的吸附规律 (法扬斯法则,Fajans' rule)

(1)极性固体易于吸附极性溶质,非 极性固体易于吸附非极性溶质 (极性相近规则)
说 明
1、注意单位的使用 2、d/dc的含义及求法 3、d/dc与吸附量的符号 4、由热力学导出,适应于气液界面和液液 界面(稀溶液)
c d 1 d RT dc RT d ln c
c d 1 d RT dc RT d ln c
练 习


苯内部
气体内部
水内部
水内部
二、影响表面张力大小的因素

3 相界面性质
(1) 液气与液液
(2) 界面上吸附的物质 表面活性物质
表面活性剂
三、表面能自动趋于减少的规律

在净吸引力的作用下,表面有自动收缩 的倾向(液体表面就如同一层绷紧了的富于 弹性的橡皮膜,不是很贴切的类比)。 在等温条件下,表面能自动趋于减少。 曲界面压力差、吸附、润湿和毛细管现 象都是该规律起作用的表现。
吸附苯甲酸,则在四氯
化碳的吸附量大。
(4)温度对吸附量的影响
温度升高,固体对溶质的吸引力减
少;
温度升高,溶质在溶剂中的溶解度 会发生变化(增加或减少).
溶质为电解质时的吸附规律 (法扬斯法则,Fajans' rule)
当离子键固体从溶液中吸附离子时, 若溶液中的离子能和固体中的异号离子形 成难溶盐,则该离子优先被吸附。
1、温度越高,表面张力越低
二、影响表面张力大小的因素
2 压力变高,表面张力变低; 压力对液液界面 张力影响小
二、影响表面张力大小的因素

3 相界面性质 (1) 取决于物质本性
二、影响表面张力大小的因素

3 相界面性质 (2) 取决于相界面性质 (水-空气)=72.0mN/m (水-苯)=32.6mN/m

在25C时,乙醇的水溶液的表面张力与其浓 度的关系为(Cb为乙醇的浓度): σ=72 – 0.5Cb + 0.2 Cb2 式中,σ的单位为mN· -1,Cb的单位为 m mol· -1。计算乙醇的浓度在0.5 mol· -1的 L L 吸附量。
二、液液界面上的吸附

液液界面与气液界面的相同点:


亲水表面反转为亲油表面
第五节
毛细管现象
一、毛细管上升或下降现象
6 1
r
5

h 4 2
球型曲 界面
3
表面物理化学,谈慕华
6 1
r
r
2 p6 p1 r
5

p3 p4 p2
p5 p6
p2 p1 w gh p4 p5 o gh p5 p1 ( w o ) gh

第二节 曲界面两侧的压力差
曲界面压差的实验证明
p2 p1
p2
P1> P2
p1
p2
从能量的角度阐述曲界面两侧压差产生原因: 气泡能否自发形成? 不会
内侧压力
外侧压力
气泡形成的过程,是表面能增大的过程。 要形成气泡,必须对体系做功。 保持p = p1 – p2 ,使气泡膨胀——膨胀功
最终膨胀功 等于表面能的变化 表面能自动趋于减少的规律起作用的结果
· ·· C
B
R1
· A
练 习:推导肥皂泡内外压差计算公式
4 P大内 P0 R大 4 P小内 P0 R小
第三节
吸 附
基本概念

吸附:相表面浓度与相内部浓度不同的现象。 正吸附:相表面浓度大于相内部浓度的现象。 负吸附:相表面浓度小于相内部浓度的现象。
基本概念


表面活性物质:产生正吸附从而使表面张力 降低的现象。有机酸、醇、 醛、酮等。 表面惰性物质:产生负吸附从而使表面张力 升高的现象。无机酸、碱、 盐等。
5 毛细管现象
第一节 表面能与表面张力
一、表面张力
1 净吸引力。 2 净吸引力指向液体 内部。 3 克服净吸引力做功。 4 表面能。
Us A U s A U s A Us U s 比表面能 A A J Nm N 单 位 2 2 m m m 因 此 , 比 表 面 能 又 叫面 张 力 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