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移动图书馆现状分析1情报规划1.1需求评估◆高层访谈:对决策者的关键信息需求进行评估与调研。
任务主题决策者意图以某高校图书馆实施移动图书馆为背景,进行情报需求分析以及情报服务过程设计设计情报服务流程,用此流程完成“通过对其他高校图书馆建设移动图书馆的情报搜集与分析,为某高校图书馆实施移动图书馆提供策决依据”的任务。
1.2界定情报需求◆需要搜集的情报:高校移动图书馆建设、发展现状及应用调查关键词:高校图书馆,移动图书馆建设,调查分析,个性化服务2情报搜集2.1情报搜集的渠道◆个人关系网络:本科、研究生阶段的同学间曾做过的相关调查研究等◆公开资料搜集:郑大图书馆“中文搜递”(数据库、期刊报刊、论文等)◆实地调查法:问卷调查、高校移动图书馆试用法,询问法2.2情报搜集的手段通过网络获取,以手动信息采集为主。
3情报分析3.1背景分析:开展移动图书馆的必要性及条件首先,外部环境的变化。
移动信息技术促进着图书馆服务方式的改变,国内外一些高校已逐渐开始探索将移动网络技术应用于图书馆的信息服务。
移动网络的发展催生了图书馆的移动信息服务,也促进了读者阅读方式的变化。
我们将应用于图书馆的移动信息服务称之为“移动图书馆服务”,详细地说,所谓移动图书馆服务,是指移动用户通过移动终端设备(如手机、iPad)等,以无线接入方式接受图书馆提供的服务。
其次,图书馆基本条件的具备,如数字资源拥有×××,藏书×××,拥有数据库资源×××,是否形成多种载体的综合性馆藏体系,是否已全面实现计算机现代化管理,是否配置有较为完善的数字化服务设备。
例如郑大图书馆现有各类图书资料713.9万册,拥有国内外重要网络、光盘数据库138个,包括世界著名科技文献检索工具以及在全球享有盛誉、学术价值很高的电子期刊全文库、博硕士学位论文数据库、电子图书等。
全校师生通过校园网可以检索、利用的中外电子图书约249万册,中外文电子期刊共计1.8万种。
另外还有Dialog国际联机检索系统,可提供600多个大型专业数据库的使用。
最后,目前无论是2G还是3G网络,套餐使用费在一般读者的经济承受范围之内,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弥补无wifi地区的使用。
2013年12月26日,市场研究公司尼尔森发布的《2013移动消费者报告》显示,中国智能手机普及率达66%,已经超越美国和英国的普及率,但居于韩国之后。
因为目前国内智能手机价格实惠,促进了高校大学生的智能手机普及率,很多学生拥有两个以上的智能手机。
同时,有一定经济条件的大学生往往是高端智能手机的追捧者,而且为了追逐更好的性能和服务,手机更换频率比较高。
目前,高校大学生的智能终端的覆盖率应该在95%以上(如果需要,可以对本校的智能终端普及情况做一调查),这说明高校开展移动图书馆服务具有良好的受众市场。
3.1.1国外高校移动图书馆表125所国外高校馆移动服务开展方式国外高校馆移动服务方式主要有短信服务、WAP网页服务、客户端程序和移动设备借阅四种。
与国内将短信用于消息提醒不同,国外高校馆的短信服务通常用于参考咨询,图书馆不规定发送短信的编码或格式,由读者和图书馆之间自由交流。
WAP网页服务保持了移动页面与传统页面的一致性,只需接人无线网络,便可进行各种页面操作。
其中部分图书馆还提供平板电脑、电纸书等设备的借阅,读者可阅读其中预装的电子书或自行下载。
同时,国外高校馆积极与数据库商合作,提供IEEE Mobile、ACSMobile、RSC Mobile等多个数据库的客户端程序及文字处理等辅助程序。
部分图书馆还提供平板电脑、电纸书等设备的借阅,读者可阅读其中预装的电子书或自行下载。
总体来说,国外高校馆灵活运用多种移动服务方式,注重读者体验,给读者提供更多选择。
同时,考虑到移动设备显示屏大小、支持格式的问题,其移动页面设计简洁美观,易于操作,且具个性化,不同图书馆皆有其标志性色彩和结构。
3.1.2国内移动图书馆在针对国家图书馆移动服务的用户调查中,用户对各项服务的预期需求如下:面对多种服务类型,用户最期望使用的分别是:通过WAP进行图书预约与续借,通过WAP进行用户信息查询,通过手机或电子阅读器进行电子书的在线阅读及借阅,通过手机在线收看或收听国图精品讲座,将读者卡与手机结合并直接用手机进行刷卡和短信支付。
在解决方案方面,在正式开通移动图书馆服务的24所985高校图书馆中,采用超星解决方案的14家,书生解决方案的5家,汇文解决方案的3家,订制开发的2家。
由此可见,国内985高校图书馆中超过90%的选择购买主流产品方式建设移动图书馆,南京大学与吉林大学两所高校图书馆采用的是定制开发方式。
在主流移动图书馆产品中,超星占58.33%、书生占20.83%、汇文占12.5%。
系统模式方面,在正式开通移动图书馆服务的24所985高校图书馆中,采用WAP模式与APP模式相结合方式的22家,采用纯APP模式的2家。
服务内容方面,当前主流移动图书馆系统功能包括书目检索、数字资源检索、全文阅读、图书馆公告、我的图书馆等内容,基本上是整合检索、我的图书馆以及图书馆新闻三项传统业务功能。
3.2用户需求分析①移动终端,即移动设备,移动图书馆的载体,如手机、笔记本/上网本、MP3/4/5、电子阅读器、平板电脑等。
调查用户移动设备的使用情况,避免或是积极消除不同硬件设备给移动服务平台带来的不利影响,尽量使多种移动设备发挥其作用,丰富用户的体验。
②用户阅读习惯。
调查用户对于移动阅读的接受程度,区别于纸质阅读方式,用户是否愿意接受手机、电子书阅读器和有声读物;调查用户对于移动图书馆服务形式的了解程度,倾向于传统阅读的用户是否愿意改变阅读习惯,选择借助移动设备进行阅读;调查读者阅读后的第一反应,读者是否愿意第一时间回味、做笔记,是否抵触与其他人进行交流。
③对移动图书馆的支持度。
面对全新形式的移动图书馆服务,用户是否赞同,用户对于手机短信移动服务、移动阅读客户端的支持度,尤其用户的不同层次对图书馆的要求不同(如研究生比较注重针对性和实用性),支持、拒绝、中立态度分明。
④开放问题。
调查用户对于所需资源的快速查找、图书分类、手机流量费用、手机电量支持、在线阅读、电子图书阅读环境和科研交流分享力度看法。
3.3功能需求分析①读者功能需求分析。
移动图书馆服务平台的主要服务对象应包括学生读者、教师科研读者、普通图书馆管理员、高级图书馆管理员、图书馆高层决策人、供应商。
将读者划分为本科生读者、硕士研究生读者、博士研究生读者、教师科研读者、图书馆内人员读者。
不同层次的用户,对移动图书馆的需求层次也不一样,但是针对主要的用户,基本功能(图书馆移动借阅、移动阅读、移动检索、移动参考咨询等)都应该涉及,至于特色化的服务功能也要有针对性的开展。
②图书馆工作人员功能需求分析图书馆工作人员是移动服务的主要维护者,有普通管理员、高级管理员、高层决策者之分,任务各不相同。
③供应商功能需求分析。
供应商主要为图书馆提供资源,希望得到图书馆内部或是读者的深层信息,从而评估向图书馆供应资源的具体行为。
二移动图书馆项目建设过程分析1技术支撑及受众分析技术层面:GPRS、WIFI、3G等。
手持设备: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
使用对象:以年轻人为主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对象是大学生和教师,服务受众中对智能手机中各用应用都相对精通容易上手,这也为移动图书馆应用程序的开发带来方便。
2服务模式选择分析2.1短(彩)信方式短信服务,是图书馆界最早利用移动技术为读者提供服务的方式。
2003年北京理工大学图书馆首个开通国内最早的手机图书馆短信服务平台,拉开了移动图书馆在国内应用的帷幕。
一直到2009年开通的手机图书馆服务主要以手机短信服务为主,占开通服务的73.3%,提供移动图书馆服务的方式和内容较单一,绝大多数图书馆仅以短信形式为读者提供基本的图书借阅服务。
短信服务主要为读者提供基础服务项口,(优点)在目前移动通信资费中,也是最便宜及时的一种服务渠道。
图书馆需要申请特服号码用来接收和发送短信,并根据业务类别自行设定短信指令代码。
(缺点)消息格式简单,仅支持简单文本,无法传输图像、音频、视频等信息,因消息长度受限,难以实现复杂信息检索,交互性能较差。
可以把短信的部分信息提示的功能融合到客户端方式中,当用户帐户登录时立即能看到系统推送的还书提醒等其他用户最为关注的信息。
2.2基于WAP浏览器的服务方式WAP(Wireless Application Protocol)即无线应用协议,是一项全球性的网络通信协议。
WAP网站服务是基于现代化WAP网站技术,将手机网站与图书馆服务相结合。
基于WAP协议的手机网站可实现多种功能,并且在操作界面上为读者提供方便快捷的使用模式。
虽然在2006年就有高校图书馆开通了WAP网站手机图书馆服务,但发展缓慢,在2009年前“211”院校中仅有6所开通此服务,而现在此方式却是增长最快的一种,有57所高校图书馆开通此服务,占开通移动图书馆服务的51.8%,已超过SMS模式,成为主流服务模式。
它是移动通信技术和图书馆融合的产物,不仅将图书馆原有服务和功能移植到移动互联网上,而且对其进行了一定的扩展和延伸,可以说是另一种形式的数字图书馆。
WAP支持绝大多数无线网络,用户只要开通流量,就可通过手机、PDA和亚马逊Kindle等手持阅读器不受IP限制就可以随时随地查询、获取所需要的任何知识。
2.3客户端(移动应用程序)手机客户端模式,手机客户端软件可安装在读者智能手机中,作为独立的应用程序使用,不仅可实现WAP网站能实现的功能,而且随着智能手机性能的强大,其自身强大的移动计算能力可改善上网带宽限制而导致的响应速度慢和稳定性差等问题。
由于手机客户端能将需要反复在浏览器中加载的操作简化为网络数据连接和传递,从而明显地降低上网数据流量,提高操作成功率%通过缓存方式还可把用户浏览和使用的通信成本有效控制在较低水平,而且用户在无网络连接时也可使用部分服务和功能,即降低了网络通信成本,这对于无经济收入的高校学子是极大的优势。
110所高校中仅有8所高校有基于Iphone和Android系统的手机客户端服务。
优点:1.贴近读者,不受地点限制,随时随地服务,真正成为读者身边的图书馆和手边的电子书,准备定位与每一个人,精准服务每一名读者。
2.服务方便快捷,手机图书馆可以不受物理障碍限制的每天24小时开放,只要读者需求就会有服务。
根据读者问卷调查和书评反馈进一步提高图书馆信息服务。
3.服务手段多样化和个性化,根据读者借阅喜好给予一些图书推荐、信息推送等深层次服务;用户可以根据需要定制服务。
缺点:1.经济上费用问题,手机图书馆服务需要读者购买手机等接收信号的终端设备,运营商根据读者服务请求收取的月租费、流量费、信息费等等,这些软硬件都需要读者有一定的经济承受力,这是手机图书馆普及的最大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