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报材料
荥经县劳动人事争议仲委员会
(2015年6月)
尊敬的各位领导及兄弟区县同仁:
2015年以来,在省市主管部门和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坚持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执行《劳动合同法》、《社会保险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及相关法律法规,以完善组织建设为保障,以健全制度为基础,以争议调解为重点,进一步规范争议案件处理,有效维护了当事人合法权益,构建了和谐的劳动人事关系。
现将效能建设有关情况作简要汇报。
一、基本工作情况
一是完成实体化建设。
2011年,我们将原县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进行整合,组建荥经县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
仲裁院由分管领导任院长,下设办公室,设在人社局,负责日常各类劳动人事争议案件的处理。
二是扎实做好案件处理。
截止今年6月以来,我们共受理各类案件40件,调解成功30件,成功率为75%,涉案金额385万元;其中,工伤待遇38件,经济补偿2件。
在2008年,《劳动合同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实施以后,仲裁申请时效延长,加之职工维权意识增强、零收费等政策开始实施,使得劳动争议案件数量在2009年出现上升趋势。
二、有效做法
(一)防调并举,努力化解劳动争议。
从数据统计看,我县近几年的劳动争议案件调解结案率和案前调解数量均呈现稳步上升趋势。
其原因主要在于:一是通过宣传落实《劳动合同法》规范劳动合同。
在2008年,《劳动合同法》出台以后,很多企业对此表示不理解,采取观望的态势,不主动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
我们印发了大量的宣传单、宣传手册并与监察大队密切配合,每周都抽出时间都深入企业进行耐心的宣传与讲解,与企业员工召开座谈会。
经过宣传与讲解,使企业主明白它的目的,合同法的出台不是直接地或者简单地保护劳动者,而是在保护劳动者的基础上,构建一个和谐的企业劳动关系,促进企业和员工共同发展。
一位企业业主曾和我们说“通过你们的宣传,我们懂得职工满意是我们企业存在的前提,另一方面我们希望通过各种各样的方法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通过协商方式化解劳资纠纷,最大限度的推动我们企业的发展。
”在我们的努力下,煤炭、水电、建材、化工、纺织等企业先后主动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
由于我委加强对用人单位贯彻执行《劳动合同法》、《社会保险法》的监督检查和处理劳动争议案件通过案前、庭前、裁前得以妥善解决,有效缓和了劳动纠纷,使劳动争议案件数量在今年以来呈下降趋势;为职工和企业营造了和谐的劳动环境。
二是通过寻找突破点提高调解成功率。
这几年的调解结案率和案前调解数量均呈现稳步上升趋势。
这几年我院处理劳动争议案件的结案
率为100%。
对于疑难案件,仲裁院领导亲自参与案件的调解,确保重大疑难案件得到及时处理。
我们要求仲裁员在接到案件后,要先熟悉案情,梳理脉络,摸清企业的实际情况,在开庭前有针对性地寻找案件双方当事人都容易接受的调解突破点,增加调解成功的可能性。
对于双方矛盾较为激烈的情况,我们一定程度地增加调解的时间,用真诚的态度对待双方当事人,寻求取得当事人同意合作的机会,促进矛盾平稳化解。
适时借助当事人律师,当事人信任的人,或者相关科室的同志的引导,借助他人的力量完成调解。
(二)完善机制,规范争议处理程序。
加强制度建设,完善案件的登记、受理、处理、信息汇总统计等程序。
制定劳动人事争议案件受理、处理工作规范,实现一般案件45天结案,复杂案件不超过60天结案。
安排专人负责审核裁决(调解)文书,斟酌文书中语言的运用,减少可能存在歧义的地方。
加强沟通协调。
加强与局内其他相关科室沟通,统一口径,统一思想,确保案件处理一致性;每月召开一次的仲裁员例会,分析阶段性劳动人事争议(调解)案件的情况,同时对疑难复杂争议较多的案件集体会诊,研究案件具体情况,制定应对措施,保证案件处理公平、公正、适度。
全面落实调解工作的各项任务。
定期向市劳动人事仲裁院汇报工作,分析仲裁(调解)工作的存在的困难、矛盾和问题。
遇有特殊情况及时与法院协调,统一仲裁案件审理的口径。
建立重大案件情况通报制度、集体争议、重点案子、行业、区域倾向性问题,并及时向乡镇、工会等有关
部门通报情况。
(三)夯实基础,提升服务工作水平。
我们定期组织开展学习培训活动,主要以业务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度规范和典型案例分析为内容,着重提高仲裁员、调解员的业务素质和政治理论水平,端正行风政风,改善服务质量,提高工作水平。
组织法律宣讲活动,并经常到企业员工中去,召开座谈会,发放宣传单,将相关的法律法规、仲裁活动须知、仲裁流程等内容进行长期宣传介绍,还利用排庭安排、仲裁公告等内容,进一步增强了工作服务的透明度。
总结近一时期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工作,我们主要坚持做到“四个注重”:一是注重以人为本,将“以和为先”的理念贯穿到调解仲裁工作全过程。
二是注重健全制度,以制度建设规范工作运行。
三是注重突破难点,以点带面推动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
四是注重聚集合力,形成调解仲裁工作共进的局面。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仲裁员业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机构改革后,仲裁人员有所更新,一部分经过培训,目前掌握了一定的劳动人事争议处理技能,但尚不成熟。
今年又新成员加入,尚未参加过业务培训,工作经验和业务水平有待提高。
在今后的工作中需加大培养力度,多提供锻炼机会,争取早日成熟。
二是办公场所和办公条件需进一步改善。
仲裁庭建设实施差,没有单独的仲裁庭。
仲裁庭和公办室同在一处,在开庭审理做调解工作时,如需给当事人分别做工作时都没有地方做工作。
而且
开庭时很多人围在窗前,至使开庭审理无法正常进行。
仲裁庭的专用现代化设备缺乏。
三是仲裁委下设机构---仲裁院只有2名工作人员,面对每年繁琐的仲裁案件,工作量比较大。
由于从2008年5月开始仲裁不再收费,而办公经费改由财政按每人每年2000元划拨,办案经费紧张,着装不统一。
四、下步工作打算
我们将按照各位领导提出的意见和要求,有针对性地进行整改,进一步改进和加强我县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工作,为创新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和谐做出更大的贡献。
(一)强化基础,优化服务,规范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工作。
严格按照新时期标准化要求建设仲裁(调解)庭,根据证据展示需要配置现代化设备,落实仲裁庭专用电脑、打印机、录像机、照相机等设备。
规范受理窗口接待行为,落实相应岗位职责,制定受理接待窗口工作准则。
建立案件受理的庭内(调解受理庭)复审制度,严把案件受理关。
群体性争议及有重大影响的案件建立绿色通道,实行优先接待,了解清楚情况后及时向有关领导汇报,为妥善解决争议打下良好基础。
规范案件调解仲裁过程,落实庭前案情熟悉制度,严格按照法律流程办案,探索仲裁审理委员会制度,实现案件集体讨论制度。
(二)明确职责,提升技能,加强劳动人事仲裁队伍建设。
进一步完善仲裁机构内部管理,明确岗位职责与工作要求,一切
为了提高仲裁案件的审理质量和办案效率服务。
坚持每月开展一次学习活动,根据情况,每季度制定学习计划安排,日常工作安排尽量不和学习计划冲突。
在积极参加省、市有关部门组织的培训之外,加强与先进地区和本地兄弟县区联系,主动上门学习成功经验和做法,增强对政风行风以及业务等知识的理解,提高仲裁员工作能力。
(三)健全组织,完善机制,推进调解工作有序开展。
扩大基层劳动争议调解组织的覆盖面,在企业建立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
根据县域经济和争议特点,充分利用劳动保障、司法、工会、工商联、企业等各类资源,推进企业劳动争议调解组织的建立。
规范基层调解组织工作,明确基层调解组织的组织建设、工作职责和工作机制,规范受理范围、工作流程和法律文书等,统一着装、统一办公室铭牌、印章,打造让老百姓信服的调解员队伍。
建立群体性争议预警机制,一方面通过每月仲裁数据分析,加强对区域内企业用工行为的掌握;另一方面借助各基层调解组织力量,加强与相关部门沟通,力争做到早发现,早介入,早解决。
荥经县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
二〇一五年六月十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