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六章微生物的生长及其控制PPT课件

第六章微生物的生长及其控制PPT课件


比浊法 测含碳量
生理指标法 测含氮量 其它(P 、 DNA)
计繁殖数
直接法 间接法
比例计数法 血球计数法 液体稀释法 平板菌落计数法
第二节 微生物的生长规律
㏒ 细 胞 数
延滞期 指数期
稳定期 衰亡期
单细胞微生物的典型生长曲线
延滞期的特点
• 生长速度为零 • 细胞体积急剧增大 • 细胞内的RNA尤其是rRNA含量增高,细
主要的生长参数
• 迟缓时间:实际达到对数生长期所需时间与理想条
件下达到对数期所需时间之差。延缓生长量反映了迟 缓期给细胞物质的工业化生产造成的损失。
• 比生长率:表示生长速度与生长基质浓度之间的关
系,当营养物质浓度很低时,比生长率与营养物质浓 度成正比。
• 总生长量:通过培养获得的微生物总量与原来接种
第六章 微生物的生长及其控制
• 个体生长 • 群体生长
个体繁殖
群体生长
个体生长+个体繁殖
由于微生物的个体极小,所以常用群体 生长来反映个体生长的状况
第一节 微生物纯培养的生长
一、获得微生物纯培养的方法
• 纯培养的概念:微生物学中将从一个细胞得到的后
代称为纯培养
• 获得微生物纯培养的方法:
稀释倒平板法 划线法 单细胞挑取法 利用选择培养基培养法
胞呈嗜碱性 • 合成代谢活跃,易产生诱导酶 • 对外界不良环境条件敏感
• 接种龄 • 接种量 • 培养基成分
发酵工业上需尽量缩短该期,以降低生 产成本 在食品工业上,尽量在此期进行消毒或 灭菌
指数期的特点
• 生长速度常数R最大 • 细胞进行平衡生长 • 酶系活跃,代谢旺盛
影响指数期微生物增代时间的因素
二、 微生物的同步生长
• 同步生长的概念:采用一定的方法使细胞群体处于分 裂步调一致的状态,称为同步生长
通过环境条件诱导同步生长群体
• 获得同步生长的方法 (温度、培养基成分等)
通过物理方法选择同步生长群体
(离心方法、过滤分离、硝酸纤维素滤膜)
三、测定生长繁殖的方法
测生长量
测体积 直接法
称干重
间接法
干热灭菌法 火焰灭菌法
高温灭菌
湿热灭菌法
干燥加热空气灭菌法 巴氏消毒法(2)
常压下 煮沸消毒法 间歇灭菌法 常规加压灭菌法
加压下 (高压蒸汽灭菌法) 连续加压灭菌法
影响加压蒸汽灭菌效果的因素
• 灭菌物体的含菌量 • 灭菌锅内空气的排除程度 • 灭菌物体的pH值 • 灭菌对象的体积 • 加热与散热的速度
• 影响微生物对热抵抗力的因素: 菌种的遗传特性 菌龄 微生物的数量 基质的特性(组成、浓度、理化条件) 加热的时间与温度
• 灭菌与消毒的概念:
灭菌是指采用强烈的理化因素使任何物体内外部的一 切微生物永远丧失其生长繁殖能力的措施;消毒是一 种采用较温和的理化因素,仅杀死物体中病原微生物 的措施
• 加热灭菌和加热消毒的方法:
胞内酶耐低温;细胞膜中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高。
• 低于冰点的温度对微生物的影响:
的微生物量之差值。
• 产量常数:总生长量与消耗基质总量之比。
第三节 影响微生物生长的主要因素
物理因素 化学因素
温度
氧气 辐射 干燥 渗透压 超声波与微波
酸、碱与pH
表面消毒剂 化学治疗剂
重金属及其化合物
有机化合物(酚类、醇类、醛类) 卤族元素及其化合物 表面活性剂(新洁尔灭、杜灭芬) 染料 抗代谢药物:磺胺类等 抗生素 中草药有效成分
温度
不同的微生物生长的温度范围不同,根据生长与温度的
关系,微生物的生长有三个温度基点,即最适、 最高、最低生长温度,根据微生物的最适生长温 度的不同,可将微生物分为:低温微生物、中 温微生物和高温微生物,它们的生长温度如
下表
最适生长温度 最低生长温度 最高生长温度
低温菌 10-20 -10-5 25-30
中温菌 25-30,37-40 10-20,10-20
40-45
高温菌 50-55 25-45 70-80
高温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 嗜热微生物的生长特性
高温菌在高温下生长的原因:
抗热的酶,膜中的高饱和脂肪酸
高温菌的生长特性:
生长曲线的各个时期均短暂,因此常会在腐败食品中 检测不到,这在食品检验中要特别注意
• 微生物耐热性大小的几种表示方法:
热力致死时间:在特定的温度及其它条件下, 杀死一定数量的微生物所需要的时间
F值:在一定的基质中,温度为121.1℃,加热 杀死一定数量微生物所需的时间
D 值:利用一定温度进行加热,活菌数减少一 个对数周期(即90%活菌被杀死)所需的时间
Z值:在加热致死曲线中,时间降低一个对数 周期(即缩短90%的加热时间)所需要升高的 温度
高温对培养基的影响及其防止措施
• 高温对培养基的不利影响: 形成沉淀物(有机沉淀物如多肽类,无机沉淀物如磷 酸盐);破坏营养;提高色泽(褐变如产生氨基糖 等);改变培养基的pH值;降低培养基的浓度
• 消除有害影响的措施 采用特殊的加热灭菌法 过滤除菌法 加入螯合剂
低温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 低温微生物耐低温的原因:
➢ 菌种 ➢ 营养成分 ➢ 营养物的浓度
发酵工业上尽量延长该期,以达到较高的菌体密度 食品工业上尽量使有害微生物不能进入此期
细菌研究中常用的三个参数
• 繁殖代数(n) 指数生长方式: 1 2 4 8… …2n
设接种时细胞数为x1, 时间为t1, 到时间t2后,繁殖n代, 细胞数为x2,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为:
x2 = x1*2nFra bibliotek以对数表示:㏒ x2 = ㏒ x1 + n㏒2
㏒ x2 - ㏒ x1
∴n=
= 3.322(㏒ x2 - ㏒ x1 )
㏒2
n
R=
=
t2 – t1
㏒ x2 - ㏒ x1 t2 – t1
• 代时(G) 1
G= = R
t2 – t1 3.322(㏒ x2 - ㏒ x1)
• 特点:
1 生长速率常数R等于0 2 菌体产量达到了最高值 3 合成次生代谢产物 4 细胞内出现储藏物质,芽孢菌内开始 产生芽孢
• 产生原因:
营养物尤其是生长限制因子的耗尽 营养物的比例失调,如碳氮比不合适 有害代谢废物的积累(酸、醇、毒素等) 物化条件(pH、氧化还原势等)不合适
衰亡期
• 特点:
1 R为负值 2 细胞的形态发生变化,出现不规则的衰退形 3 释放次生代谢产物,芽孢等 4 菌体开始自溶
• 产生原因:
生长条件的进一步恶化,使细胞内的分解代谢大大超 过合成代谢,继而导致菌体的死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