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情感与态度的做法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情感与态度的做法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情感与态度的做法
摘要:长期以来,教师的职责是尽可能多的传授知识,”师者。

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但着工业社会的出现,人们意识到单纯只有知识是不够的,从而更多地关注到人能力的发展。

到了20
世纪末,国际教育界普遍认为人的知识和技能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一个学生只有具备良好的情感和态度,才能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方面得到充分的发展。

关键词:学生;教学;情感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4-0176-01
长期以来,教师的职责是尽可能多的传授知识,”师者。

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但着工业社会的出现,人们意识到单纯只有知识是不够的,从而更多地关注到人能力的发展。

到了20世纪末,国际教育界普遍认为人的知识和技能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一个学生只有具备良好的情感和态度,才能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方面得到充分的发展。

因此,数学教学应将学生对数学的情感和态度作为一个重要方面来培养。

下面是我常用的几点做法。

1.”王婆卖瓜”.激发学习兴趣与动机
我在教学的过程中,经常对数学的”好”大做广告。

常常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身边的事物出发,说明数学在现实中的地位、作用,使学生对获得有用的知识本身发生兴趣。

常指出,数学具有广
泛的应用性,就中学数学而言,一方面它是学习中学物理、化学等课程以及进一步学习现代科学技术的工具,另一方面它又是今后参加工作必需的,体现着”数学是一切科学得力的助手和工具”。

我经常传给学生这样的信息:日新月异的计算机技术,扑面而来的数字化经济,使人的数学素质与个人的幸福和集体的利益甚至国家的安全和民族的兴衰成败都息息相关!学生今天的学习是为了明天的升学与就业,因此,当他们正确认识到数学的作用和学习的意义后,就会从内心产生对数学的需求,从而激发起学习数学的动机和兴趣。

2.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让学生体验到数学情感
数学活动是数学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可以丰富学生的生活,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励学生情感的发展。

教师在教学中应精心设计数学活动,化静态抽象的数学知识为动态探索性的数学活动。

以趣味性、直观性来吸引学生,鼓励学生去亲近数学、体验感知数学。

从而达到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情感的目的。

3.丰富自身的教学素养,诱发学生的情感
平淡的课堂教学,是枯燥乏味的事。

所以,作为教师要不断的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在课堂上能幽默风趣的讲解,去吸引学生的眼球。

只有丰富的语言和多彩的讲解。

才能更好的使学生专心听讲。

幽默的讲解能使课堂活跃起来,学生的学习气氛活跃起来。

这样学生才能心甘情愿的认真听讲。

数学教学过程,既是学生认知发展的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

情感是学生学习动力的催化剂。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重视情感教育。

4.发挥情感的积极作用,强化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

在课堂教学中,学习氛围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师生关系,”亲其师而信其道”。

我们知道,情感具有感染性。

情感教育的关键在教师。

教师的情感、态度会影响全体学生,教师要注重以自己的情绪、态度去调动、调节学生良好的情感,教师对学生的爱有多深,学生对教师所教学科的爱也就有多深。

师生情感融洽使学生敢想、敢说,从而诱发创新意识。

我们平时的教学中,教师用亲切的、和蔼的语言鼓励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有意识地点拨引导,他们就能走过这个”坎”,从而充满了信心,教师一句赞赏的话,就能缓和学生的心理压力,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可见,教师要善于用放大镜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以表扬和鼓励为主,肯定每一学生的每一进步,使他们情绪饱满地投入数学学习的活动中。

平时在课间、在课外,教师与他们交朋友,平等对待每个学生,把热情带给学生,把信任、鼓励、赞许带给学生,可使学生敢想、敢说、敢做,主动获取知识。

在数学学习中,个性得到健康的发展,积极向上的学习情感得到强化。

5.和谐教育
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气氛,能够使学生产生自觉参与的欲望。

无顾忌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情,为创造性活动开展提供必要的条件。

因此,(1)教师要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多几分微笑,把亲切、信任、尊重的情感信息传递给学生,并把富有情感、生动、风趣、幽默的语言带入神圣的课堂中去。

(2)教师要尽可能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及时表扬鼓励。

(3)教师对学生学习中遇到的疑问要及时有效地给予引导,使之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心;发言权不为少数人垄断,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即使回答错误也要从不同方面进行表扬,尽量做到不
批评.以免挫伤他们学习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这样,整个课堂教学到处有发言、有争议、有讨论、有发现,学生热情洋溢,情绪高涨,师生的思维处于一种和谐同步状态。

在这种氛围中,学生始终保持着积极向上的乐观情绪,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激发他们探索未知领域的欲望。

6.用学习的成功感,让学生受到情感体验
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是在自身的学习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

学习成功得到快乐的情绪体验是巨大的,它能使学生产生学好数学的强烈欲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用统一标准去度量所有的学生,而要照顾每个学习层次的学生,要注重因材施教,因势利导。

当学生想独立探讨某个新知时,教师注意设”跳板”引渡,使他们成功地达到知识彼岸,”你一定能成功”、”你一定能自己解决这个问题”,情绪的鼓舞,使学生思维进入”竞技”状态,自己走向成功,
有了一次成功的体验,往往能调动起他们学习的兴趣,就会得到一种心理的满足,就会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中,培养出学生自觉学好数学的意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