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出版印后装订加工技术扫描(上)
我国书藉装订技术历史悠久,是世界是最早有书藉装订成册技术的。
早在公元前1600年的殷商时期,我国就利用乌龟壳的腹甲和牛羊的肩胛
骨作为书籍材料,经刻写文字(甲骨文)后扎缀成册。
历经三千多年的漫长岁月,改革了10多种装订形式,沿续到现在,使书籍的装订技术基本
完整。
进入90年代以后,我国的印后装订技术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一个全面向国际标准靠拢,力求在短期内达到先进水平的变革时期。
一、工艺技术
90年代以后,短版书刊、精装书、异形特殊加工出版物和采用新材
料的精致出版物逐渐增多,印后装订工艺技术正向高、精、尖方向发展。
高指高档书藉加工增多;精指精细材料使用增多;尖指新型产品加工增多。
1、精装书装订加工数量增大
据不完全统计,90年代以后精装书的加工量比过去增加了将近40
倍。
原来一些没有精装加工的边远地区,现在也作精装,而且增长速度很快。
各地区随着精装书加工量的增多和工艺技术的提高,几乎都有自己的珍品与代表作。
比较典型的有北京装订的“二十四史”、“中国美术全集”
等,江苏出版、深圳装订的“敦煌石窟艺术”和南京印装的“圣经”,上
海的”世界绘画珍藏大系”、山东等地的“四库全书”及云南即将要出版
的“东巴经”等等,都是用了较精细的技术加工而成的精装书。
有迹象表
明,学生课本在近几年内有可能部分改为精装或简易精装,与平装共用。
2、书藉本册用纸克重增大
专注下一代成长,为了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