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
1.影响因素:产业活动所具有的区位特征,与产业部门特点与科技发展水平密切相关。
2.部门差异
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及选择受产业的特点及科学技术的影响,各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差异较大。
主要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及区位选择目的分析如下表所示:
1.产生原因
资源分布的地域差异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2.方式
1.自然条件
光照、热量、地形、土地与水分等。
2.技术经济因素
劳动力、技术装备、生产技术、种植方式与耕作制度等。
3.社会经济因素
市场、交通运输、农产品消费状况等。
【重点分析】
1.自然因素对农业生产区位选择的影响
2.社会经济因素、农业技术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4.进行农业区位选择的基本思路
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很多,在进行区位选择时应抓住主导区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
一般说来,自然因素中的气候与地形,人文因素中的市场与交通,往往成为农业区位选择中的主要因素。
(1)从宏观角度对大范围地区进行区位分析与选择
(2)小地域范围的农业区位选择思路
农业地域类型
常见类型⎩⎪⎨⎪⎧
热带种植园农业
地中海式农业混合型农业
商品谷物农业
大牧场放牧业乳畜业
1.美国商品谷物农业区位因素分析与评价
美国就是世界上最大的商品谷物生产国与出口国,这与其优越的自然条件与社会经济条件密不可分,现分析如下:
3.中美商品谷物农业的比较
美国的商品谷物农业与我国东北商品粮基地相比,既有相似区位条件,也有不同之处。
(1)相似之处:地形、气候、土壤等自然区位条件。
(2)不同之处:①经营方式不同——美国农场由家庭经营,我国的农场一般就是国营的;②美国特殊区位条件——高度发达的工业基础、先进的农业科技、农工商一体化(即经营专业化)等;③我国东北商品粮基地的区位优势:大面积可垦荒地、肥沃的黑土等。
(3)借鉴之处:大规模经营在国际市场中更具竞争力;先进的科技与一流的服务体系;加强农业一体化经营,延长生产链,提高综合效益。
工业区位因素
主要区位因素
企业与政府在进行厂址选择时,为获得最佳效益,需要考虑土地、原料、动力、水源、交通运输、劳动力、市场、政策、技术、信息、环境等多种因素,具体如下:
1.主导因素决定工业区位选择类型
(1)评价某工业区位布局就是否合理。
评价判读某工业区位布局就是否合理,除了考虑经济效益外,还需考虑环境、社会因素等。
例如,自来水厂,要求水源清洁,应布局在河流上游;高新技术产业区,需要高技术人才,应布局在高等院校与科研机构附近。
(2)分析影响工业区位的有利条件或限制性因素。
在某地建厂,总要考虑当地的有利条件,或有丰富的资源,或劳动力廉价,或交通便利,或市场广阔,或科技发达等。
当然也有限制性因素,比如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不足,在山区交通不便等。
3.工业主导区位因素的判断
影响工业生产的区位因素很多,一般情况下,主导因素决定了工业的区位选择,对其主导区位因素的判断可从以下方面进行:
(1)根据生产要素的投入比重
(2)根据工业生产中原料及产品的性质
①在生产过程中,所需原料易腐烂变质或易燃、易爆、易碎,可运性差的,属于原料导向型工业。
②生产的产品易腐烂变质或易燃、易爆、易碎,可运性差的,属于市场导向型工业。
(3)根据某地发展工业的比较优势
在确定工业生产的区位因素时要结合具体工业地区进行分析,如:
①普通家具厂因其产品不便于长途运输需接近市场,但伊春家具厂布局的主导因素则就是原料。
②南京、北京的石化工业属于市场导向型,而大庆、辽阳的石化工业则属于原料导向型。
③新疆的棉纺织工业属于原料导向型,而上海的棉纺织工业则属于市场导向型。
④伊利集团呼与浩特乳品生产基地属于原料导向型,而北京、大庆液态奶基地属于市场导向型。
环境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1)环境要求
对环境十分敏感的工业,应建在空气比较洁净的地区,远离烟尘污染严重的工厂,如电子厂、感光器材厂。
(2)污染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