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答案(1245齐3不齐)新型城镇化实践与发展
答案(1245齐3不齐)新型城镇化实践与发展
广东省城镇化的重心应转移至( )地区。
b
7
马克思和(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卷第一章《费尔巴哈》中,以“交往”的起源和扩大为主线,全景式的阐述了城镇化进程的全貌。
d
8
世界“城镇化”进程进入了“工业化”,推动“城镇化”新阶段的标志是( )形成。
c
9
田园城市理论是由( )提出。
c
10
以人为本的城镇化才是有质量的城镇化表述正确的是( )。
《新型城镇化实践与发展》(一)
单选题:
1
“大都市区”是在( )时期出现在美国、英国。
a
2
17世纪中叶之后,“商业和工场手工业地集中于( )国家。
a
3
城市化是西班牙城市规划师依勒德本索•塞尔达于( )年提出。
b
4
发达国家城市化的动力机制是( )的集聚与扩散。
d
5
关于三种“磁力”表述正确的是( )。
b
6
√
13
我国城镇化发展由速度型向质量型转型势在必行。
√
14
粤东西北各市城区的人均公共管理与服务设施用地面积均高于5平方米/人。
×
15
在旧城改造中要注重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民族文化风格和传统风貌,促进功能提升与文化文物保护相结合。
√
16
珠三角地区城镇化率达八成,已进入城镇化发展的成熟阶段。
√
《新型城镇化实践与发展》(五)
a
6
社会户籍制度改革就是要建立( )。
a
7
深化农村流通体制目的是要建立具有以下特点的现代流通体制( )。
c
8
现阶段农民工的平均受教育年限比较适应( )。
b
9
医疗保险报销比例较低的是( )。
a
10
以下“五个统筹”统筹中与城乡一体化发展最为密切的( )。
a
11
以下关于城乡一体化要处理的城乡关系正确的是( )。
×
《新型城镇化实践与发展》(二)
单选题:
1
“多予、少取、放活”中的“放活”是指( )。
a
2
把城市和农村严格地分裂开来,强化了城乡二元结构的制度是( )。
a
3
城乡生产要素配置一体化是指土地、资本、劳动、管理四大生产要素在( )合理配置。
d
4
加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需要( )。
a
5
农村留守人员主要包括( )。
b
2
城市流动人口不是“盲流”,其产生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a
3
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是一种行政组织。
b
4
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我国耕地面积比过去掌握数据多出了2亿亩,所以,今后不必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
b
5
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全面放开建制镇和小城市落户限制,完全放开中等城市落户限制,合理确定大城市落户条件,严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规模。
c
12
在推进城乡一体发展中,要建立具有以下特点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
d
多选题:
1
城乡空间布局不合理的表现是( )。
abc
2
城乡一体化以下属于城乡一体化战略意义的表述是( )。
abcd
3
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应包括以下环节( )。
abcde
4
以下属于目前我国农业生产经营特点的是( )。
abc
5
以下属于农业“四补贴”的是( )。
b
6
健全人口信息管理制度是加强城市流动人口管理的一项重要举措。
a
7
全面推行流动人口暂住证制度,也是加强城市流动人口管理的一项重要举措。
b
8
食为政先,地为粮本。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
a
9
我国城市街道办事处,只是市辖区人民政府的派出机关,而不是市人民政府的派出机关。
b
10
转变城市管理职能,必须深化城市管理机构改革,优化城市政府机构设置。特别是要坚持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
×
4
2011年8月住建部、财政部和改革委员会联合发布了《绿色低碳重点小城镇建设评价指标(试行)》并正式启动了7个绿色小城镇和绿色村庄试点项目。标志着低碳生态向小城镇和乡村延伸。
√
5
产城互动,就是要让公共服务、产业、人三个要素走向良性循环。
√
6
城市扩容意味着房地产开发建设可蔓延发展。
×
7
改革和开放释放出的两股力量,推动着广东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
b
7
恰林基指出可持续城市社会特性包括两方面,其中( ),应使公众、社团、政府机构等所有的人积极参与城市问题讨论以及城市决策。
c
8
人均GDP超过( )美元,即标志着进入中等收入阶段。
c
9
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城市可持续发展应在资源最小利用的前提下,使城市经济朝更富( )方向演进。
d
10
随着内外部环境和条件的深刻变化,城镇化必须进入以提升( )为主的转型发展新阶段。
单选题:
1
( )地区需按照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理念实施中心城区扩容提质的开发建设,结合本地实际打造低碳生态示范城区。
a
2
构建科学合理的低碳规划建设统计考核指标体系,需要从( )四大方面考量。
c
3
广州、深圳、佛山、东莞等市开展了“三旧”改造试点工作,探索行之有效的“三旧”改造模式和运行机制。这里的“三旧”是指( )。
√
9
经济中心对经济网络与经济腹地的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
×
10
目前已成型大都市连绵区有纽约、波士顿、华盛顿特区。
√
11
十八大报告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要“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
a
4
跨过诺瑟姆曲线的第二个拐点( ),即标志着城镇化迈入成熟阶段。
b
5
美国经济学家皮尔思(Pearce)的( ),主要根据城市发展的不同阶段所出现的资源环境问题,采取相对适宜的环境策略,特别应加强环境规划和土地规划控制。
b
6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教授( )指出城市可持续发展必须合理地利用其本身的资源,寻求一个友好的使用过程,并注重其中的使用效率,不仅为当代人着想同时也为后代人着想。
bcd
7
我国新型城镇化面临着( )的内部挑战
abcd
8
制约粤东西北地区发展的核心问题是( )。
abc
判断题:
1
《京都协议书》是解决温室气体排放问题,发展中国家从2005年开始承担减排义务。
×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乡村的的土地属于农民所有。
×
3
2010年1月住建部与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海市共建首个国家低碳生态示范市。
b
11
推动( )建设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率先实现一体化发展。
a
11
12
13
《新型城镇化实践与发展》(四)
单选题:
1
( )步入后工业化时期,是世界上最大的都会区和大都市区之一。
a
2
( )规划是落实十八大精神和《城乡规划法》的规定,优化空间资源配置、加强自然生态环境和不可再生资源的保护、加强城乡建设活动管理的重要手段。
d
3
( )是导致农业根基不稳、城乡区域差距过大、产业结构不合理等突出问题的产生。
b
4
“空间像其它商品一样既能被生产也能被消费空间也成了消费的对象”是由( )提出的,率先开启了城市理论的空间转向。
b
5
1929年大伦敦规划中,( )首次提出要在伦敦外围建设“绿色腰带”,以让城市人更便利地享受自然。
a
6
1937年,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逊提出( )是经济增长的动机与源泉。
c
7
2009年的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中国向世界做出了负责任的承诺:到2020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 )。
bc
2
对历史文化空间的保护,有( )方面的作用。
abcd
3
关于碳排放权问题的国际重大事件叙述,下列正确的是( )。
abcd
4
广东省城镇化发展面临的普遍问题是( )。
abcd
5
广东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的决定》,把( )确定为振兴粤东西北的“三大抓手。
bcd
6
上世纪90年代开始的( )改革推动中国城市模式的变革。
√
4
城市是一个“五位一体”的复杂系统。
√
5
城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种必然规律,也是人类走向现代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
√
6
高德步认为:城市运动,比任何其他中世纪运动更明显地标志着中世纪时代的消逝和近代的开端。
×
7
古代城镇化的起点是城市及其狭小的领域,中世纪的起点则是城市。
×
8
经济系统由社会分工与经济联系构成的各类经济网络构成。
√
12
所谓“新型城镇化”,是相对于“传统城镇化”而言。
√
13
新型城镇化“三个地带“理论是指灰色地带、绿色地带、城市地带。
×
14
在老城区的改造上可以不必考虑保留老城区的特色文化、特色建筑等。
×
15
在中心城区以建设成片绿地,推进生态基础设施与环境的再造,这与现代城市发展规律内在要求是不谋而合。
√
16
中世纪的“城镇化”发展道路比较平坦顺畅。
c
8
奥姆斯特德(fredericklawolmsted,1822-1903)被誉为“美国景观设计学之父,波士顿的( )是他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对国家公园运动乃至整个职业的发展都产生了无法估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