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界面接触热阻影响因素的实验研究

界面接触热阻影响因素的实验研究


?57<A@ :J F5@ E4D@?F4:< :J F5@ 5@7F JG:P P4GG ?57<A@ F5@ #OK 4< B:I@ E@AD@@! F5@ Q7G6@ :J F5@ #OK 4B BI7GG@D P5@<
两个物体表面在机械载荷作用下相互接触的情况 随处可见,然而热流从两个物体的接触界面通过的行 为还没有被完全了解。在过去二三十年中, 接触界面传 热一直是传热学中的一个活跃问题,对于它产生的机 理, 广大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理论与实验研究, 普遍认为 界面热阻的产生是由于粗糙表面间不完全接触所造成 的热流线收缩而导致的 T%U。
!"!
试件的制取及相关物性参数的测定 试件的材料: (试件 !) , 纯铝棒 (试件 %) 。 "#$ 钢棒 试件的尺寸:所有试件被加工成直径为 !#&" ’’,
长分别为 () ’’ 和 *) ’’ 两种情况。两试件接触表面 分别采用不同的加工工艺,以获得不同的接触表面形 貌。利用 +,-%. 表面粗糙度测试仪分别对所有试件接
’()*+,-*./ 0*1*2+34 56+ /4* 7./*+523,28 94*+-28 :6./23/ 0*1,1/2.3*
01+2 34-567! 38 947:-;47<! 1= >54-?5@<A
;:*./+28 <6=/4 >.,?*+1,/@" :42.A142 #!$$%&" :4,.2B CD1/+23/E #54B C7C@D ?7DD4@E :6F E@F74G@E @HC@D4I@<F7G D@B@7D?5 :< F5@ I74< 4<JG6@<?4<A J7?F:DB! +F F5@ B7I@ F4I@! B6?5 7B 4<F@DJ7?47G
参 考 文 献:
[/]
0&12345 6 78 09:9;%35<=349 >=341&% $?*5&<5 $?*@’<5&*<3 ?A :B=34)<&% C?’+= 635&%(DEF9 E?’4*&% ?A G3&5 >4&*(A348 H?%9//I8 J?K9 /II-8 ,."L,IM9
触表面进行测量,共测了三组不同接触表面形貌的情 况。/ 系列的等效 (混合) 均方根表面粗糙度为
0&"0& ’; , 系列的等效粗糙度为 %1&*#& ’; . 系列的等
效粗糙度为 %!&)#& ’。 铝棒材料的布氏硬度在 23%*(&# 型布洛维硬度计 上测得。 所用钢球直径 !4# ’’, 载荷 "4)!&# 567, 8 点压 痕直径 # 分别为 %&0"19 %&0(19 %&0#! ’’9 得 到 8 点 布 氏硬度分别为: 平均后得到所测铸造铝 *%&8, *1&", (*&(, 棒材料布氏硬度为 *1&%。
图$
接触热导随接触表面温度的变化曲线
/—加热; ,- 冷却
( !)接触压力对接触热导的影响 接触压力对接触热导的影响如图 " 所示。图 " 示 出了接触热导与接触压力之间的变化关系,从图 " 中 可以看出改变接触压力会明显地改变接触热导,随着
图! 接触热阻实验系统
压力增大而增加。由于载荷的大小直接影响接触界面 处相互接触的两微凸体的变形程度, 载荷越大, 变形程 度越大,实际接触面积也越大,从而导致接触热导增 大。同时, 卸载过程中的接触热导大于加载过程时的接 触热导,说明在加载过程中试件发生了不可恢复的塑 性变形, 导致卸载过程中的接触热导值增大 :";。 (8)均方根表面粗糙度对接触热导的影响 均方根表面粗糙度对接触热导的影响如图 # 所示。
F@IC@D7F6D@! ?:<F7?F CD@BB6D@ 7<E F5@ KL>MD::F I@7< B;67D@N @F 7G! :J F5@ #OKMF5@DI7G ?:<F7?F D@B4BF7<?@N P4F5 7 B@F :J B@GJ-E@Q@G:C@E #OK @HC@D4I@<F7G BRBF@I’ F5@ 4<JG6@<?@B :J F5@ ?57<A@ :J F5@ E4D@?F4:< :J F5@ SHC@D4I@<F7G D@B6GFB B5:P F57F F5@ 5@7F JG:P 7<E F5@ I@E46I 4< F5@ 4<F@DJ7?@ :< F5@ #OK 7D@ 7GB: ?:<B4E@D@E’ 5@7F JG:P JD:I BF@@G F: 7G6I4<6I F57< JD:I 7G6I4<6I F: BF@@G’ F*@ G6+H1E F5@DI7G ?:<F7?F D@B4BF7<?@ M#OKN" 4<JG6@<?4<A J7?F:DB" @HC@D4I@<F7G D@B@7D?5
NMMN,H?%9 !M8 a I







"!
接触表面粗糙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验研究,分别见 图 !、 "、 #。 (!)进行了关于热流方向与接触热导关系的实验 研究, 通过实验发现, 当热流方向由钢到铝时的接触热 导值较热流方向由铝到钢时的接触热导值大一些。这
与 $%&’()*+ 的关于热流方向对接触热导影响宏观接触 模型的理论分析相吻合, 见图 ,、 -。 (")就 中 间 介 质(石 墨 )对 接 触 热 导 的 影 响 进 行 了实验研究, 见图 .。
% 界面接触热阻产生机理及其影响因素
当一定的热流通过接触界面时,两接触表面之间 会出现一个间断的温差 ! !! 如图 % 所示。接触热阻 " 定义为 ! ! 和接触面上平均热流密度 # 之比 T(U:
图! 接触界面热阻产生机理
"$ ! ! #
从而接触热导可以表示为:
(%)
当热量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传递时,主要通过 以下几个途径:
观模型的理论分析结果相吻合。 (,) 中间介质对接触热导的影响 接触热导随接 图 + 示出了有中间介质(石墨)时, 触压力之间的变化关系, 并与无中间介质时的情况进行 了对比, 从图中可以看出存在中间介质(石墨)时的接
>


())设计完成了一套界面接触热阻实验系统。 (.)对界面接触热导与接触表面温度、 接触压力、
!
!"#
接触热阻实验研究
接触热阻实验系统 由电压调节器来控制输 接触热阻实验系统见图 !。
出的电压值, 以获得不同的接触界面温度, 热电偶输出 信号通过温度变送器送入数采仪,经数采仪将采集到 的信号保存在笔记本电脑中,从而获得在不同界面接 触温度条件下试件上各点的温度分布情况;调节液压 式压力装置, 使压力值改变, 当温度达到稳定状态时, 进行数据采集,从而获得在不同界面接触压力的条件 下试件上各点的温度分布情况。
’.







.**.,?49& >*@ A %
图"
接触热导随接触压力的变化曲线
!—加载; # —卸载
图$
热流方向改变时接触热导与接触表面温度的关系
!" 热流方向铝到钢; #" 热流方向钢到铝
图#
接触热导与均方根表面粗糙度之间的关系
图%
热流方向改变时接触热导与接触压力的关系
!" 热流方向铝到钢; #" 热流方向钢到铝
%&V % V # " !!
收稿日期: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大部分的热量以热传导的形式从两固体的真实
(() 接触面进行传递;
作者简介: 湛利华(%.*W-) , 女, 湖南常德人, 博士研究生。
!11!,<=>& 819 ? 0







"%
以热传导、 对流换 ! 还有一少部分热流通过间隙, 热、 辐射换热的形式传递。 但对于大部分的接触情况,间隙的高度相对于它 的接触尺寸而言要小得多,同时,由于间隙处或为真 空, 或为某种气体, 其热导率相当低, 因而在这种情况 下, 忽略间隙流体热传导和对流换热是合理的, 辐射换 热也可以忽略, 但在极高温的情况下, 辐射换热可以通 过对间隙中流体的导热系数取一个修正值加以考虑。 界面传热的影响因素很多, 且多为非线性因素, 工 况及使用条件多样化, 热变形、 接触状况等相互交替影 响, 产生耦合作用, 使问题变得更为复杂。 两固体材料接触时, 影响其界面传热的因素有: " 接触界 面 几 何 形 貌 : 表面粗糙度, 表面波度, 接触表 面斜度, 接触粗糙体的形状、 尺寸大小以及数量的多 少; 加 载 历 史 ; #温 度 条 件 : ! 载荷情况: 接 触 压 力 , 接触表面平均温度, 热流密度及方向, 温度变化历史; 接触材料的热物理特性, 间隙媒质的热物 $ 材料特性: 接触界面有无相对滑动,接 理特性; % 界面接触情况: 触表面有无其他介质。
!"$
实验结果及分析 通过分别对接触热阻影响因素进行实验研究, 并
在已有的实验数据的基础上, 利用参数估计方法, 同时 引 进 考 虑 热 流 损 失 时 的 平 均 换 热 系 数 修 正 法 :8; 对 实 验 数据进行处理。 (%) 接触表面温度对接触热导的影响 图 8 示出了接触热导与接触表面温度之间的变化 关系,从图 8 中可以看出接触热导随接触表面温度的 升高而增大。由于温度的改变, 两接触材料的导热系数 和固体材料的弹性模量、 硬度等热物性特性发生变化, 从而引起接触界面情况发生变化,导致界面接触热导 的改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