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龚晓兵肝功能

龚晓兵肝功能


空腹采静脉血2ml,不抗凝, 空腹采静脉血2ml,不抗凝,分离血清 2ml 进行测定。 进行测定。 总胆汁酸是胆甾醇在肝脏分解产生的, 总胆汁酸是胆甾醇在肝脏分解产生的, 随胆汁排入肠腔,大部分又被肠道吸收,经 随胆汁排入肠腔,大部分又被肠道吸收, 门静脉回到肝脏,形成肠肝循环。 门静脉回到肝脏,形成肠肝循环。
【异常结果分析】 异常结果分析】 ★肝癌患者有时在白蛋白和α1球蛋白 肝癌患者有时在白蛋白和α1球蛋白 α1 之间出现一条新区带即甲胎蛋白区带。 之间出现一条新区带即甲胎蛋白区带。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在β 之间或γ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在β、γ之间或γ 区可见M蛋白区带。 区可见M蛋白区带。
血氨( ammonia;BA) 血氨(Blood ammonia;BA) 采静脉血2ml 肝素抗凝,隔绝空气, 2ml, 采静脉血2ml,肝素抗凝,隔绝空气,立即送检 正常人蛋白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氨,90% 正常人蛋白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氨,90%在肝脏通过 鸟氨酸循环形成尿素从尿中排出。肝功能严重受损时, 鸟氨酸循环形成尿素从尿中排出。肝功能严重受损时,肝 脏清除氨的能力下降,血氨升高,达到一定程度, 脏清除氨的能力下降,血氨升高,达到一定程度,可引起 肝性脑病,因此肝昏迷时测定血氨有助于诊断和疗效观察。 肝性脑病,因此肝昏迷时测定血氨有助于诊断和疗效观察。 血氨的来源和去路】 【血氨的来源和去路】 蛋白质代谢aa aa脱氨 蛋白质代谢aa脱氨 肝合成尿素 → 氨→ 转氨基 谷氨酰氨脱氨 酸中和生成 消化道细菌产氨 铵盐
肝脏病常用的实验室检查 ★蛋白质代谢功能检查 ★脂类代谢功能检查 ★胆红素代谢检查 ★胆汁酸代谢检查 ★血清酶及同工酶检查
蛋白质代谢功能检查
蛋白质的生理功能 ◆维持血液渗透压 ◆运输载体 ◆组织修复与合成蛋白质的营养来源 PH缓冲系统的一部分 ◆PH缓冲系统的一部分 ◆组成体液免疫系统 ◆凝血与纤维蛋白溶解 ◆作为酶催化化学反应
前白蛋白( 前白蛋白( Prealbumin ,PA) 前白蛋白是一种肝合成载体蛋白, 前白蛋白是一种肝合成载体蛋白,分 子量为六万,电泳时处在白蛋白前方, 子量为六万,电泳时处在白蛋白前方,半 衰期为1.9 1.9天 衰期为1.9天。 参考值】 【参考值】 0.1~ (透射比浊法 透射比浊法) 0.1~0.4g/L (透射比浊法)
【临床意义】 临床意义】
血清胆红素(umol/l) 血清胆红素(umol/l) 尿液检查 结合型 非结合型 结/非 尿胆原 胆红素 溶血性 ↑ ↑↑ <20% ↑↑ - 肝细胞性 ↑↑ ↑↑ >35% ↑ + ↓ 阻塞性 ↑↑ ↑ >60% ++
血清胆汁酸代谢检查
血清总胆汁酸
acid;TBA) (Total bile acid;TBA)
【临床意义】 临床意义】 是一种急性时相蛋白。 1. 是一种急性时相蛋白。 反映营养状态的指标。 2. 反映营养状态的指标。 肝脏疾病时均降低, 3. 肝脏疾病时均降低,且往往早于其 它血清蛋白成分的改变。 它血清蛋白成分的改变。
血清蛋白电泳 electrophoresis) (Serum protein electrophoresis) 静脉采血2ml 不抗凝,分离血清进行测定。 2ml, 静脉采血2ml,不抗凝,分离血清进行测定。 醋酸纤维薄膜电泳法正常参考值最好应根 据各实验室自己条件作出。 据各实验室自己条件作出。国内常用参考值 如下: 如下: 0.60~ 60%-71%) 白蛋白 0.60~0.71 或(60%-71%) α1球蛋白 0.03~ %~4 α1球蛋白 0.03~0.04 或(3%~4%) α2球蛋白 0.06~ %~10 10%) α2球蛋白 0.06~0.10 或(6%~10%) 0.07~ %~11 11%) β球蛋白 0.07~0.11 或(7%~11%) 0.09~ %~18 18%) γ球蛋白 0.09~0.18 或(9%~18%)
【异常结果分析】 异常结果分析】 白蛋白降低: 白蛋白降低: 肝细胞病变:慢性肝炎,肝硬化,肝坏死, ☆肝细胞病变:慢性肝炎,肝硬化,肝坏死, 肝癌,肝功能严重受损等。 肝癌,肝功能严重受损等。 蛋白丢失过多:肾病综合征,大面积烧伤, ☆蛋白丢失过多:肾病综合征,大面积烧伤, 浆膜渗出性损害等。 浆膜渗出性损害等。 蛋白摄入不足:如营养不良,慢性腹泻, ☆蛋白摄入不足:如营养不良,慢性腹泻, 吸收不良综合征等。 吸收不良综合征等。 慢性消耗性疾病:如恶性肿瘤,结核病, ☆慢性消耗性疾病:如恶性肿瘤,结核病, 甲状腺功能亢进,长期慢性发热等。 甲状腺功能亢进,长期慢性发热等。
白蛋白/球蛋白比值( 白蛋白/球蛋白比值(A/G) 静脉采血2ml,不抗凝, 静脉采血2ml,不抗凝,分离血清进行测定 2ml 正常参考值】 1.5~ 【正常参考值】 1.5~2.5 异常结果分析】 【异常结果分析】 比值< 提示有慢性肝实质性损害。 ☆ A/G比值<1提示有慢性肝实质性损害。 动态观察A ☆动态观察A/G比值可提示病情的发展和 估计预后,病情恶化时白蛋白逐渐减少, 估计预后,病情恶化时白蛋白逐渐减少,A/G比 值下降,A/G比值持续倒置表示预后较差。 值下降, 比值持续倒置表示预后较差。
血浆蛋白质
白蛋白是肝脏制造的主要蛋白质, ☆白蛋白是肝脏制造的主要蛋白质,半寿期 长。低白蛋白血症是慢性进行性肝脏疾病的 特征。(重症急性肝损伤) 。(重症急性肝损伤 特征。(重症急性肝损伤) 凝血酶原反映肝脏合成功能。(半寿期短, 。(半寿期短 ☆凝血酶原反映肝脏合成功能。(半寿期短, 严重肝损伤的最早指标) 严重肝损伤的最早指标) 总球蛋白作为肝脏疾病严重性的粗略估计。 ☆总球蛋白作为肝脏疾病严重性的粗略估计。 AFP作为肝癌指标及胚层细胞癌的标记 作为肝癌指标及胚层细胞癌的标记。 ☆AFP作为肝癌指标及胚层细胞癌的标记。 ☆α1-抗胰蛋白酶及铜蓝蛋白作为肝脏专门疾病 有指标
肝功能检查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内科 龚晓兵
肝脏的基本功能 ★代谢功能(90%蛋白、糖、脂 代谢功能(90%蛋白、 胆汁酸、胆红素、 肪、胆汁酸、胆红素、激素灭活及部 分金属) 分金属) 生物转化功能(氧化、还原、 ★生物转化功能(氧化、还原、 水解、结合) 水解、结合) 分泌和排泄功能(胆汁途径) ★分泌和排泄功能(胆汁途径)
白蛋白(Albumin;ALB) 白蛋白(Albumin;ALB) 静脉采血2ml,不抗凝, 静脉采血2ml,不抗凝,分离血清进行测 2ml,不抗凝 定。 白蛋白几乎都由肝脏合成, 白蛋白几乎都由肝脏合成,它是血浆中 的主要蛋白成分,具有结合, 的主要蛋白成分,具有结合,转运其他分 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等重要作用。 子、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等重要作用。 正常参考值】 【正常参考值】 溴甲酚绿法) 35 ~ 55 g/L (溴甲酚绿法)
血清总蛋白 protein;TP) (Serum total protein;TP) 静脉采血2ml 不抗凝, 2ml, 静脉采血2ml,不抗凝,分离血清进行 测定。 测定。 血清总蛋白包括白蛋白及球蛋白。 血清总蛋白包括白蛋白及球蛋白。 【正常参考值】 正常参考值】析】 总蛋白增高: 总蛋白增高: 急性失水所致血液浓缩, ☆急性失水所致血液浓缩,如严重呕 腹泻,大量出汗。 吐,腹泻,大量出汗。 ☆某些球蛋白增多疾病,如多发性骨 某些球蛋白增多疾病, 髓瘤,巨球蛋白血症等。 髓瘤,巨球蛋白血症等。 总蛋白降低: 总蛋白降低: 病因基本同白蛋白降低
胆红素代谢检查
血清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
bilirubin; DB) (Total bilirubin and direct bilirubin;TB and DB)
采静脉血2ml,不抗凝, 采静脉血2ml,不抗凝,分离血清进行测定 2ml 防止溶血)。 (防止溶血)。 总胆红素包括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直 总胆红素包括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 接胆红素即结合胆红素, 接胆红素即结合胆红素,是经过肝脏处理后与 葡萄糖醛酸结合的水溶性的胆红素,间接胆红 葡萄糖醛酸结合的水溶性的胆红素, 素即非结合胆红素, 素即非结合胆红素,是红细胞破坏后游离出的 未被肝脏处理的非水溶性的胆红素。 未被肝脏处理的非水溶性的胆红素。
【正常参考值】 正常参考值】 5.1~ μmol/ 总胆红素 5.1~19.0 μmol/L 直接胆红素 1.7~6.8 μmol/L 1.7~ μmol/ 3.4~ μmol/ 血清间接胆红素 3.4~12 μmol/L
【异常结果分析】 异常结果分析】 总胆红素增高, ☆总胆红素增高,直接胆 红素、间接胆红素也增高, 红素、间接胆红素也增高, 常见于肝细胞性黄疸如急性 黄疸型肝炎、重症肝炎、 黄疸型肝炎、重症肝炎、慢 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等。 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等。 ☆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 增高,见于阻塞性黄疸, 增高,见于阻塞性黄疸,如 胆道结石、胆道梗阻、肝癌、 胆道结石、胆道梗阻、肝癌、 胰头癌等。 胰头癌等。 ☆总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 升高, 升高,常见于溶血性黄疸如 血型不合的输血、 血型不合的输血、溶血性贫 恶性疟疾等。 血、恶性疟疾等。
球蛋白(Globulin;GLO) 球蛋白(Globulin;GLO) 静脉采血2ml,不抗凝, 静脉采血2ml,不抗凝,分离血清进行测定 2ml,不抗凝 球蛋白=总蛋白- 球蛋白=总蛋白-白蛋白 【正常参考值】 正常参考值】 20~ 20~30 g/L
【异常结果分析】 异常结果分析】 球蛋白增高: 球蛋白增高: 慢性肝脏疾病:如肝硬化、慢性肝炎等。 ☆慢性肝脏疾病:如肝硬化、慢性肝炎等。 胶原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SLE) ☆胶原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SLE) ☆慢性感染性疾病如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 血吸虫病、疟疾等。 炎、血吸虫病、疟疾等。 恶性疾病:如多发性骨髓瘤, ☆恶性疾病:如多发性骨髓瘤,原发性巨 球蛋白血症等。 球蛋白血症等。
胆汁酸的分类
胆汁酸的生理功能 ①促进脂类的消化吸收 ②调节胆固醇的代谢 ③促进胆汁分泌
健康人肝细胞能有效地从血液中摄取胆 汁酸,因此循环血液中胆汁酸含量很微。 汁酸,因此循环血液中胆汁酸含量很微。 正常参考值】 μmol/ 【正常参考值】 0~10 μmol/L 当肝细胞受损时, 当肝细胞受损时,不能有效地回吸收 胆汁酸,或胆道排泄不畅, 胆汁酸,或胆道排泄不畅,胆汁酸不能有 效地排出,都可能使血液中胆汁酸增高。 效地排出,都可能使血液中胆汁酸增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