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民事责任第一节概述一、民事责任的概念和特征是指当事人不履行民事义务所应承担的民法上的后果。
其具有如下特征:1.民事责任是民事主体违反民事义务而承担的不利后果。
2.民事责任既是对国家的一种责任,也是对当事人的一种补偿责任。
3.民事责任具有强制性和一定程度的任意性。
4.民事责任主要是财产责任。
二、民事责任与其他法律责任的区别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行政责任相比,具有如下区别:第一,责任产生的根据不同。
前者是违反民事义务所产生的法律责任,后者是违反了行政法和刑法上的强制性规定。
第二,适用的对象不同。
前者适用侵权和违约。
第三,使用的目的不同。
前者主要是补偿受害人的损失,后者是惩罚和制裁。
第四,责任性质不同。
前者有一定程度的任意性,后者则是强制性。
第二节民事责任的分类一、侵权责任和违约责任违约责任是指合同当事人违反法律、合同规定的义务而应当承担的责任。
侵权责任是指行为人因其过错侵害他人财产、人身,依法应当承担的责任以及没有过错,在造成损害以后,依法应当承担的责任。
两类责任的区别主要表现在:第一,从违反义务的性质来看,违约责任是因为违反了约定义务,侵权责任是行为人违反了法定义务。
第二,从侵害的对象来看,违约行为所侵害的是相对权即合同债权,后者侵害的是绝对权,如物权、人身权。
第三,从事先是否存在合同关系来看。
第四,从侵害的后果来看,违约损害赔偿仅限于财产损失赔偿,而后者既包括财产损失,也包括人身伤害和精神伤害。
二、过错责任、严格责任、公平责任过错责任,是指一方违反民事义务并致他人损害时,应以过错作为确定责任的要件和确定责任范围的责任。
严格责任主要适用于违约责任和特殊的侵权责任。
在严格责任条件下,违约方只有证明违约行为是发生在不可抗力和存在特约的免责条款下,才能免责。
公平责任,是指在当事人双方对造成损害均无过错的情况下,由人民法院根据公平的观念,在考虑当事人的财产状况及其他情况的基础上,责令加害人对受害人的财产损失给予适当补偿的一种责任形式。
三、财产责任与非财产责任前者是指以一定的财产为内容的责任,典型的形式就是损害赔偿、支付违约金、返还财产。
后者是指不法行为人承担的主要不具有财产内容的责任形式。
如,消除影响、赔礼道歉。
第三节民事责任形式一、停止侵害二、排除妨碍三、消除危险四、返还财产一是返还不当得利。
二是指不法侵占财产,应当返还原物。
五、恢复原状六、赔偿损失赔偿损失是指行为人因违反合同或侵权行为而给他人造成损害,应以其财产赔偿受害人所受损害的一种责任形式。
七、消除影响、恢复名誉消除影响,是指行为人因其侵害了公民或法人的人格权,故应承担在影响所及的范围内消除不良后果的一种责任形式。
恢复名誉,是指行为人因其行为侵害了公民或法人的名誉,故应在影响所及的范围内将受害人的名誉恢复至未受侵害时状态的一种责任形式。
八、赔礼道歉是指责令违法行为人向受害人公开认错、表示歉意,主要适用于侵害人身权的情况。
第四节民事责任的竞合和聚合一、民事责任的竞合广义的责任竞合,是指同一法律事实,违反多个法律规定,产生多个法律责任的现象。
狭义的责任竞合仅指选择性的竞合。
广义责任竞合具体包括以下几种形态:1.规范排斥的竞合,也称为法条竞合,是指其中某项请求权因具有特殊性而排斥其他请求权的适用。
2.选择性竞合,是指同一法律事实产生后发生多项请求权,当事人只能选择其中一项行使,即使一项请求权行使后,不能使受害人得到充分补救,受害人也不能再选择另外一个请求权。
3.请求权竞合,是指同一法律事实产生后发生多项请求权,当事人可以选择其中一项行使,如果一项请求权行使使受害人得到充分的补救,原则上受害人不可以请求另外一种请求权。
如果一个请求权因目的达到以外之原因而消灭时,仍可以行使其他的请求权。
4.请求权聚合,是指同一法律事实产生后发生多项请求权,当事人对于数种以不同给付为内容的请求权,可以同时主张。
二、责任聚合责任聚合,是指同一法律事实基于法律的规定和损害后果的多样性,而应当使责任人向权利人承担多种法律责任的形态。
责任聚合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不同法律部门之间的责任聚合是指同一法律事实分别违反了不同法律部门的规定,将导致多种性质的法律责任并存的现象。
(二)民事责任内部产生的责任聚合是指同一法律事实产生了多种民事责任形式,各种责任同时并存的现象。
第二编人格权法第十三章人格权概述第一节人格权的概念与性质一、人格概念的涵义(一)人格的概念简言之,人格就是人在法律上的资格。
(二)人格概念的涵义1.人格是指具有独立法律地位的民事主体。
2.人格是指民事权利能力,即成为民事主体所必备的资格。
3.人格是指人格权的客体,即民事主体在人格关系上所体现的与其自身不可分离,受法律保护的利益。
(三)法人的人格法人的人格就是民法所保护的法人实体在社会关系中所享有的法人意志自由和精神利益完整性等人格利益。
二、人格权的概念和特征(一)人格权的概念界定现代民法的人格权,是指民事主体专属享有,以人格利益为客体,为维护其独立人格所必备的固有权利。
(二)人格权的法律特征1.人格权是民事主体的固有权利。
所谓固有,就是人格权是由主体始终享有的权利。
2.人格权是民事主体的专属权利。
3.人格权是维护民事主体独立人格的必备权利。
4.人格权是以人格利益为客体的基本权利。
三、人格权法律关系(一)人格权法律关系的主体是指在人格权民事法律关系中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自然人或法人。
(二)人格权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指人格权法律关系主体享有的权利和负有的义务。
人格权的权利主体所享有的权利,是指人格权的权利主体根据法律规定,依据自己的意愿,为实现自己人格利益,为某种行为或不为某种行为的可能性。
人格权的义务是义务主体为了满足权利主体实现其人格利益和身份利益,而不为一定行为的必要性。
(三)人格权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人格权民事法律关系中的权利、义务所共同指向的对象。
人格权的客体就是人格利益。
第二节人格权的种类二、人格权的种类(一)一般人格权一般人格权是基本的人格权,其客体是一般人格利益。
(二)物质性人格权是以自然人的物质载体所体现的人格利益为客体,概括保障这些物质性人格利益的权利。
包括身体权、生命权、健康权三种。
(三)精神性人格权就是以民事主体的精神性人格利益为客体,维护其不受侵害的人格权。
包括姓名权、名称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人身自由权、隐私权和性自主权。
第三节人格权的民法保护就是指用民法上以人格权自身的请求权方法和确认侵害人格权的违法行为为侵权行为的方法,以使权利人享有损害赔偿为主要内容的请求权的形式,对人格权遭受侵害的权利人予以救济的法律保护方法。
一、人格权请求权的保护方法人格权的请求权是指民事主体在其人格权的圆满状态受到妨害或者有妨害的可能时,可以向加害人或人民法院请求加害人为一定行为或者不为一定行为,以回复人格权的圆满状态的权利。
二、侵权请求权的保护方法就是确认侵害人格权的违法行为为侵权行为,赋予权利人以侵权请求权,通过行使该请求权,使损害得到救济,受到侵害的权利得到恢复,保护人格权的圆满状态。
认定侵害人格权的侵权行为,该种行为应当符合侵权行为的法律特征:第一,侵权行为是一种违法行为。
第二,是一种有过错的行为。
第三,是侵害民事主体权利的行为。
第四,是应当承担相应法律后果的行为。
第四节人格权与其他民事权利一、人格权与身份权身份权是指民事主体基于特定的身份关系产生并由其专属享有,以其体现的身份利益为客体,为维护该种关系所必须的权利。
(一)人格权和身份权的相同之处1.两者同为专属权。
2.两者都为支配权。
3.两者均非具有直接的财产性。
(二)人格权与身份权的区别1.两者的法律作用不同。
前者以维护自然人、法人的基本人格为其基本功能,使其实现人之所以为人的法律效果。
后者是为维护特定的身份关系所必须的权利。
2.身份权与人格权相比,不是民事主体固有权利。
3.身份权不是民事主体的必备权利。
4.权利客体不同。
前者是人格利益,表现人之所以为人的资格。
后者的客体是身份利益。
二、人格权和财产权(一)人格权和财产权的联系1.人格权的享有和保障是财产权行使和取得的基本前提。
2.某些人格权的行使可以使权利人获得财产利益。
3.财产权对于维护个人的人格利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人格权与财产权的区别1.人格权是非财产性权利,不以财产利益为基本内容。
2.人格权都是固有权,是与生俱来的权利,而不是事后取得的权利。
3.人格权是专属权,只能为权利人所享有,不能转让或者抛弃,也不能继承。
4.人格权具有普遍性和平等性。
三、人格权与人权人权,是每个人都应该普遍享有的、须臾不可离开的权利。
人权是指人在社会、国家中的地位,是人在一切社会关系和社会领域中的地位和权利的综合,既包括社会、经济、文化权利及政治权利,也包括人身权利。
(一)人格权与人权的联系1.人格权是人权的基础。
2.人权是人格权的指导思想和精神力量。
人权的基本精神就在于尊重个人的人格平等、人格自由和人格尊严,保障每一个人的基本权利得到尊重和保护。
(二)人格权与人权的区别1.人格权仅仅是人权中的一个具体内容,除了人格权外,还有宪法上的权利、公权利。
2.人权与人格权的基本性质不同,受到侵害后的救济方法也不同。
人格权是法定权利,是民事权利。
第十四章一般人格权第三节一般人格权概述一、一般人格权概念和特征(一)一般人格权的概念是指自然人和法人享有的,概括人格独立、人格自由、人格尊严全部内容的一般人格利益,并由此产生和规定具体人格权的基本权利。
(二)一般人格权的法律特征(与具体人格权相比较)1.权利主体具有普遍性。
2.权利客体具有高度概括性。
3.权利内容具有广泛性。
4.一般人格权是人的基本权利。
二、一般人格权的基本功能(一)解释功能是具体人格权的母权,对具体人格权进行解释时,应当以一般人格权的基本原则和基本特征为原则。
(二)创造功能是具体人格权的渊源,从中可以创造出各种具体的人格权。
(三)补充功能第四节一般人格权的内容一、一般人格权的内容概说二、人格独立是民事主体对人格独立地享有,表现为民事主体在人格上一律平等,在法律面前,任何民事主体都享有平等地主体资格,享有独立人格,不受他人的支配、干涉和控制。
(二)人格独立的内容1.民事主体的人格不受他人支配。
2。
不受他人的干涉。
3。
不受他人控制。
三、人格自由(一)人格自由的概念具体内容是人身自由和意志自由。
(二)人格自由的内容1.保持人格的自由。
2。
发展人格的自由。
四、人格尊严(三者中的核心)(一)人格尊严的概念它是指民事主体作为一个“人”所应有的最起码的社会地位,并且应受到社会和他人最起码的尊重。
(二)人格尊严的内容1.人格尊严是一种人的观念。
2。
具有客观的因素。
3。
是人的主观认识和客观评价的结合。
第十五章具体人格权第一节生命权、健康权和身体权一、生命权(二)生命权是以公民的生命安全的利益为内容的、独立的具体人格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