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 眼睛和眼镜一.选择题(共11小题)1.下列关于眼睛的说法正确的是()A.晶状体和角膜相当于光屏B.物体在视网膜上成正立的像C.看清远处物体时,晶状体较薄D.患近视眼,应使用凸透镜矫正2.在如图所示的眼睛成像及矫正的示意图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图是近视眼,乙图为其矫正图B.甲图是远视眼,丙图为其矫正图C.甲图是远视眼,乙图为其矫正图D.甲图是近视眼,丙图为其矫正图3.下列光现象的示意图,描述正确的是()A.如图说明了日食的成因B.如图中所成的像可承接在光屏上C.如图说明了近视眼的成因D.如图是解释“潭清疑水浅”的光路图4.保护好眼和耳有利于青少年准确地获取信息。
下列有关眼睛和耳的叙述错误的是()A.近视眼可以戴凹透镜加以矫正B.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C.人的视觉是在视网膜上形成的D.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5.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矫正远视眼需要佩戴合适的凹透镜B.人站在穿衣镜前看到自己在镜中的像是实像C.用照相机拍照时,景物应位于照相机镜头的二倍焦距以内D.待观察物体通过显微镜的物镜在目镜的焦点附近生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6.下列给有关光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孙爷爷佩戴的远视眼镜一定对光有发散作用B.城市中的光污染一定是由于光发生了漫反射的缘故C.当物体与它的像大小相同时,光一定是通过折射或反射形成的D.当凸透镜成放大的像时,其像距一定是大于物距的7.人眼看物体和凸透镜的成像原理是一样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
以下光学仪器中与人眼的成像情况相同的是()A.放大镜B.投影仪C.照相机D.显微镜8.关于近视眼和远视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近视眼不戴眼镜一定看不清书上的字B.远视眼不戴眼镜一定看不清书上的字C.近视眼不戴眼镜能看清远处黑板上的字D.远视眼不戴眼镜能看清远处黑板上的字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近视镜片中间薄,边缘厚,是凸透镜B.凸透镜所成的像一定是实像C.近视眼不戴眼镜时像成在视网膜的后面D.用照相机拍照时,得到的是缩小的实像10.下列关于近视的看法,正确的是()A.近视的眼睛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B.近视的眼晴晶状体焦距变小C.来自远处某点的光经折射后会聚在视网膜后D.近视眼可用会聚透镜进行矫正11.来自远方物体上的光进人眼睛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后。
折射形成了下图所示的情况。
则下列关于此类眼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此类眼睛的晶状体变厚,聚光能力弱B.此类眼睛的晶状体变薄,聚光能力强C.此类眼睛是远视眼。
应用凸透镜矫正D.此类眼睛是近视眼应用凹透镜矫正二.填空题(共6小题)12.人眼相当于照相机,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的胶片,物体在视网膜上成一个(填“倒立放大”或“倒立缩小”或“正立放大”或“正立缩小”)的实像。
我校学生很多不注意用眼保健,以致近视眼越来越多,近视时就如图中的图。
应该佩戴镜来矫正视力(选“凸透”或“凹透”)13.正常人的眼睛在水中看物体会一片模糊,因为光从空气射入眼睛折射程度大,而光从水中射入眼睛折射程度就明显减小。
关于在水中看清物体,有下列说法:①高度远视的人在水中裸眼看物体更清晰;②高度近视的人在水中裸眼看物体更清晰③正常人在水中应戴高度老花眼镜④正常人在水中应戴高度近视眼镜。
其中正确的是(填序号)。
假如传说中的“美人鱼”在水中视力正常,如果要在陆地上看报纸她应戴透镜14.每年的6月6日是全国“爱眼日”,2018年爱眼日的主题是“科学防控近视,关注孩子眼健康”。
近视眼成因示意图是,近视眼的纠正示意图是。
把近视眼镜放在己清晰成像的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则光屏应该往(选填“靠近透镜”或“远离透镜”)的方向调整,才可再次获得清晰的像。
15.6月6日是全国爱眼日。
眼球中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透镜。
视力正常的人看物体时,物体在视网膜上成(选填“正立”或“倒立)、缩小的实像。
近视眼需佩戴透镜矫正视力。
16.近视镜属于透镜,老花镜属于透镜。
17.爷爷是远视眼,需配透镜来矫正。
雨过天晴,天空出现美丽的彩虹,是光的现象。
三.实验探究题(共1小题)18.下列四幅图,分别表示近视眼、远视眼成像情况和矫正做法(1)以上第图属于近视眼患者示意图;第图表示矫正近视眼的做法。
(2)第图属于远视眼患者示意图;第图表示矫正远视眼的做法。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1小题)1.下列关于眼睛的说法正确的是()A.晶状体和角膜相当于光屏B.物体在视网膜上成正立的像C.看清远处物体时,晶状体较薄D.患近视眼,应使用凸透镜矫正【解答】解:AB、人类的眼睛很像一架照相机,眼睛与照相机的不同之处是:人的眼睛是通过调节晶状体的弯曲程度,改变晶状体的焦距来获得清晰的倒立、缩小的实像,即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故AB错误;C、看远处物体时,晶状体较薄,对光的偏折能力变弱,使来自远处物体的光刚好会聚在视网膜上,故C正确,D、近视眼是品状体太厚或眼轴变长造成的,需要用凹透镜矫正,故D错误。
故选:C。
2.在如图所示的眼睛成像及矫正的示意图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图是近视眼,乙图为其矫正图B.甲图是远视眼,丙图为其矫正图C.甲图是远视眼,乙图为其矫正图D.甲图是近视眼,丙图为其矫正图【解答】解:近视眼成因:眼球晶状体的曲度过大,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造成近视眼;所以甲图是近视眼;因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能使光线延迟会聚,使像成在视网膜上,所以近视眼应该配戴凹透镜进行矫正,由图知,应该用丙图中的凹透镜矫正,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3.下列光现象的示意图,描述正确的是()A.如图说明了日食的成因B.如图中所成的像可承接在光屏上C.如图说明了近视眼的成因D.如图是解释“潭清疑水浅”的光路图【解答】解:A、发生日食时,月球在太阳和地球之间,而图中是地球在太阳和月亮之间,故A错误;B、由图可知,是平面镜成像,平面镜成虚像,虚像不能在光屏上承接,且图中光的传播方向错误,故B错误;C、近视眼是晶状体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即折光能力增强,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故C正确;D、由光的折射规律可知,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且当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如下图所示:图中光的传播方向错误,故D错误。
故选:C。
4.保护好眼和耳有利于青少年准确地获取信息。
下列有关眼睛和耳的叙述错误的是()A.近视眼可以戴凹透镜加以矫正B.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C.人的视觉是在视网膜上形成的D.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解答】解:A、近视眼是因为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去度过大,可以配戴凹透镜加以矫正,不合题意。
B、人眼通过睫状体调节晶状体曲度的大小就能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不合题意。
C、人的视觉是在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的。
所以人的视觉是在视网膜形成的是错误的,符合题意。
D、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可以把振动转化为神经冲动,不合题意。
故选:C。
5.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矫正远视眼需要佩戴合适的凹透镜B.人站在穿衣镜前看到自己在镜中的像是实像C.用照相机拍照时,景物应位于照相机镜头的二倍焦距以内D.待观察物体通过显微镜的物镜在目镜的焦点附近生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解答】解:A、近视眼是晶状体的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即折光能力增强,应佩戴发散透镜,使光线推迟会聚,因此利用了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故A错误;B、穿衣镜是平面镜,人站在穿衣镜前看到自己在镜中的像是正立等大的虚像,故B错误;C、照相机是根据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的原理制成的,故照相时,被照者应站在镜头二倍焦距之外,故C错误;D、显微镜的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放大镜是根据物距小于焦距时,凸透镜成正立放大虚像,故D正确。
故选:D。
6.下列给有关光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孙爷爷佩戴的远视眼镜一定对光有发散作用B.城市中的光污染一定是由于光发生了漫反射的缘故C.当物体与它的像大小相同时,光一定是通过折射或反射形成的D.当凸透镜成放大的像时,其像距一定是大于物距的【解答】解:A、孙爷爷佩戴的远视眼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故A错误;B、城市中的光污染是由于光的镜面反射引起的,故B错误。
C、当物体与它的像大小相同时,可以是通过光的折射形成的,例如凸透镜成像时u=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也可以是光的反射形成的,例如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也可以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例如小孔成像可以成等大的实像;故C错误;D、当凸透镜成放大的像时,不管是成实像还是成虚像,其像距一定是大于物距的,故D正确。
故选:D。
7.人眼看物体和凸透镜的成像原理是一样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
以下光学仪器中与人眼的成像情况相同的是()A.放大镜B.投影仪C.照相机D.显微镜【解答】解:人的晶状体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物体在视网膜上成倒立的、缩小的实像。
所以照相机与人眼球的成像原理是一样的。
故选:C。
8.关于近视眼和远视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近视眼不戴眼镜一定看不清书上的字B.远视眼不戴眼镜一定看不清书上的字C.近视眼不戴眼镜能看清远处黑板上的字D.远视眼不戴眼镜能看清远处黑板上的字【解答】解:AC、近视眼不戴眼镜看远处物体时,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近视眼看不清楚远处的东西,但离得近一些可以看清书上的字;但近视眼不戴眼镜不能看清远处黑板上的字,故AC错误;BD、远视眼眼球的前后径比近视眼的短,物像会落在视网膜的后方,远视眼看不清楚近处的东西,远视眼不戴眼镜,将书靠远一些,可以看清书上的字,远视眼不戴眼镜能看清远处黑板上的字,故B错误,D正确。
故选:D。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近视镜片中间薄,边缘厚,是凸透镜B.凸透镜所成的像一定是实像C.近视眼不戴眼镜时像成在视网膜的后面D.用照相机拍照时,得到的是缩小的实像【解答】解:A、近视镜片中间薄、边缘厚,是凹透镜,利用了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故A错误;B、当物距小于焦距时,凸透镜可以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B错误;C、近视眼不戴眼镜看远处物体时,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故C错误;D、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D正确。
故选:D。
10.下列关于近视的看法,正确的是()A.近视的眼睛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B.近视的眼晴晶状体焦距变小C.来自远处某点的光经折射后会聚在视网膜后D.近视眼可用会聚透镜进行矫正【解答】解:如果晶状体的凸度过大,或晶状体太厚,眼球前后径过长,折光能力太强,焦距变小,来自远处某点的光经折射后会聚在视网膜前方(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形成近视眼;需要佩戴具有发散作用的凹透镜加以矫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