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手术器械的处理流程-精品医学课件
手术器械的处理流程-精品医学课件
进一步强调医院消毒供应集中管理
LOGO
器械、器具和物品再处理原则(条款5.2)
三种情况的处理原则 a) 需要进行灭菌的器械、物品的处理原则; b) 需要进行消毒器械、物品的处理原则; c) 被软毒体、气性坏疽以及突发原因不明传染病的器械等处
理原则。 不论是其中任何一种处理,首先是及时清洗,没有合格的
清洗质量包装监测
5.6.2
清洗质量不合格应重新处理 重新清洗 酒精擦拭 除锈
器械功能损毁或锈蚀严重,应及时维修或报废
5.6.3
增加电源器械绝缘性能和安全性检查要求 绝缘器械的检查应遵循厂家提供的方法 仔细检查电源线绝缘体不允许有破损 电源接头不应松动
灭菌
存储 发放
污染物品
消毒物品 无菌物品
总结—清洗前进行器械预处理
• 保护器械,有效去除有机物质,减少污染物对器械造成的腐 蚀,减少因过度人工刷洗器械所产生的潜在损害。
• 保护我们的员工,浸泡器械,降低与血液和体液的接触风险, 减少人工刷洗器械的工作。
• 能减少病人受到疾病传播风险,能减少因不正确清洗器械而 造成院内感染。
➢ 均为强制性卫生行业标准—— 即(1)必须执行的 (2)管理、监督的共同依据
➢ 粗线条、原则性规定,为最低要求 ➢ 用辞:应——必须
宜——推荐、建议(个别条款) 可——允许、可以(个别条款)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
第1部分:管理规范
实行集中管理 (条款4.1.1)
应采取集中管理的方式,对所有需要消毒或灭 菌后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由CSSD 回收,集中清洗、消毒、灭菌和供应。
5.4 消毒
消毒的意义在于进一步降低清洗后器械、器具和 物品的生物负荷,消除和杀灭致病菌,达到使用 安全水平
清洗后的器材应进行消毒处理,可以避免工作人 员的职业安 全、利于操作流程管理和工作环境 的消毒隔离
进入消毒供应中心检查、包装及灭菌区的器材均 应进行消毒
5.4.1
【释义】清洗后器材的消毒是必须步骤 耐湿热的器材应应用热力消毒方法 包括清洗消毒器、煮沸槽等
器械咬合面、齿牙处要光亮洁净,无污垢、血残留、水渍和锈渍,应 干燥。
器械关节要灵活,如持针器夹针牢固;剪刀试剪纱布无挂线和毛边; 穿刺针锐利无勾,管腔通畅;玻璃类光亮无缝隙;橡胶导管类通畅无 弯折。
金属管腔类内壁清洁无附着物,细或弯曲管腔往管腔内注入95%酒精, 检查流出液通畅,清澈、无杂质。
【释义】污染器材处理基本程序
通常情况下污染的器材,采用“先清洗-后消毒-根据需要 选择灭菌”的程序。包括对乙肝、艾滋病等传染性疾病病 人用后器材的处理程序
改变过去“先消毒-后清洗”操作程序
改变过去将污染器材化分为“非感染和感染”的概念
4.4耐湿、耐热的器械、器具和物品,应首选物理
消毒或灭菌方法。
5.4.2
不能耐受高温和湿热消毒的方法
75%乙醇擦拭消毒 酸性氧化电位水 或取得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卫生许可批件的消
毒药械进行消毒,并符合《消毒技术规范》中 消毒剂使用规定
5.5干燥
水是细菌滋生的基本条件,干燥处理的意义在 于避免消毒后的器材二次污染和锈蚀。
由于器械构造的复杂性,手工干燥处理难以保 证干燥质量,因此,提倡使用机械干燥方法。
禁止采用晾干的自然干燥方法,避免由于干燥 时间过长使消毒后器材重新滋生细菌或被环境 污染。
5.5.2
不耐热器材处理不具备机械干燥条件, 可采用手工干燥处理 干燥处理应使用低纤维絮擦布,不宜使用容易
脱落棉纤维的棉布类擦布,如纱布等。避免影 响器械洁净度,造成微粒污染。 应保持擦布的清洁,用后应清洗消毒。
长管腔或小孔”
器械预处理的重要性
防止微生物大量繁殖——防止形成生物膜
明确要求使用现场进行预处理
5.1.2使用者应对使用后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及 时去除明显污物,根据需要做保湿处理。
手工: 机械: 保湿:
IAHCSMM《技术手册》的最佳清洗时间
最佳的器械清洗开始时间是器械使用后15分钟到1小时内。 长时间拖延可对器械造成不利影响。 器械就会开始着色,出现腐蚀锈斑、 生锈及变钝。 干涸的血液将变得更加难以去除。
手术器械及腔镜的处理要求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 三项规范标准
消毒供应中心(CSSD)
门 诊 护理管 临床各科 理部门
设备管 理部门
手术室 产房 医院感染
等部门
管理部门
征求意见稿:WS 310《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医院感染预防 与控制规范》由以下三个部分组成:
——第1部份:管理规范 ——第2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 ——第3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
3min - 5min,不宜超过10min。 使用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机器运转情况及清洗剂 、润滑剂供给情况。 清洗完毕,及时清洗清洗槽,关闭电源及机器。
手工清洗
适用于严重污染的物品、器械使用机械清洗之前的初步 处理和精密复杂器械以及不能用机械清洗的方法。
适用范围:
1. 不能采用机械清洗方法的精密器械。如一些软式窥镜、 电源类等器械。
2. 器械上有严重污染生锈或残留血液污物已干涸,化学药 剂残留、医用胶残留,机器无法洗干净。
手工清洗的注意事项:
清洗人员必须做好自我防护,带防护手套、面罩、口罩、穿防护衣、 防护鞋;
应在专用清洗槽及流动水下冲洗,刷洗必须在液面下操作进行,以 免水的泼溅而形成气溶胶,引起操作人员感染;
去除干涸的污渍应先用酶清洗剂浸泡,再刷洗或擦洗;
清洗,便谈不上合格的灭菌。
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的再处理应符合使用后及时清洗、 消毒、灭菌的程序,并符合以下要求:
a)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腔隙,或接触人体破损的 皮肤、粘膜、组织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进行灭菌。
b)接触皮肤、粘膜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进行消毒。
c)被朊毒体、气性坏疽及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病原体污 染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执行WS310.2中规定的 处理流程。
清洗方法:1、机械清洗 (清洗消毒机、超声波清洗机) 2、手工清洗 3、机械清洗+手工清洗
用水要求:应有冷热自来水、软水、纯化水或蒸馏水.自来水水质应符合国标 5749的规定;纯化水应符合电导率≤15µS/cm(25℃)。
配备设施:清洗槽、压力水枪、压力气枪,专用清洗刷。
清洁剂:根据器械的材质污染种类,选择适宜的清洁剂。含酶的清洁剂 ,有 较强的去污能力,能快速分解蛋白质等多种有机污染物,无腐蚀性还有防锈 功能,可用于各类器械的清洗。
强调规定贵重、精密器械处理遵循生产厂家提供的使用说明 或指导手册。
包括电子光学器械类、带电源器械类、结构复杂的器械,如 内窥镜、电导线、高频电刀、气动钻、电钻等,应防止清洗 中的损伤。
制定精密器材专项的清洗技术操作程序。
影响清洗的因素
表面不光滑的物品很难清洗;一般情况下, 能拆卸的器械应尽可能拆卸至最小单位,用 含酶洗涤剂浸泡后手工仔细刷洗。
• 预处理是提高清洗质量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外来医疗器械的管理
明确植入物与外来医疗器械管理
1、使用前应由本院CSSD(或依据本标准4.1.8规定与本院签 约的消毒服务机构)遵照WS310.2、310.3的规定统一清洗、 消毒、灭菌与监测。使用后应清洗消毒方可交还器械供应商。 2、应明确各部门、相关科室在植入物与外来医疗器械的交
3、减轻工作人员劳动强度,减少化学浸泡消毒可能造成的 职业暴露、伤害和环境污染。
机械清洗的注意事项
每次运行前确认设备清洗消毒程序的有效性。观察运行程序、消毒时 间及温度并留存打印记录。
器械关节必须全部打开;如有锈迹必须先除锈再进行机械清洗。 容器、管道类应放在专用冲洗架上清洗。 器械表面和管腔内必须充分接触水流. 预洗阶段水温应≤45℃。 超声波清洗时,根据污染程度及时更换清洗用水. 超声清洗时间宜
年第 10 版
清洗:
步骤包括:冲洗、洗涤、漂洗、终末漂洗。 改变过去污染器材先消毒后清洗的操作程序。
(污染器械操作程序应先清洗-后消毒-灭菌)。
彻底清洗是保证消毒或灭菌成功的关键!
清洗操作要点:
清洗到所有表面,包括锯齿、轴节、锁扣、长管腔内壁 或小孔。
应用专业的清洗技术全面考虑影响清洗质量的因素: 1:根据污染物的性状 2:根据器械材质和形状 3:选择清洗介质( 水、清洗剂) 4:选择清洗工艺方法( 温度、 时间、 机械力) 5:清洗设备运行状况
pH < 7的洗涤剂主要用于无机污物的清洗;pH > 7的洗涤剂主要用于有机 污物如血、脂肪和粪便的清洗;金属器械主要选择弱碱性洗涤剂。
机械清洗-----适用于大部分常规器械的清洗、消毒、干燥、 润滑等的处理流程
Hale Waihona Puke 优势:1、操作简单,可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操作程序,运行程序 易监测。
2、清洗质量得到较好的保证,排除人工清洗中人为的不稳 定因素,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水温不宜太高(15℃-30℃),血液在40度以上的水中会凝固紧紧 地附着在器械上,造成清洗困难;
不应使用钢丝球类用具或去污粉等用品,应选择相匹配的用具、用 品,避免对器械的磨损;
管腔器械应用压力水枪冲洗,可拆卸的部分应拆开后清洗;
清洗用具使用后用消毒剂浸泡消毒,干燥备用。
精密器械的清洗,应遵循生产厂家提供的使用说明或指导手册
接和清洗、消毒及灭菌过程中的责任。 3、应要求器械供应商提供植入物与外来医疗器械的使用说 明书,说明书应包括清洗、消毒、包装、灭菌方法与参数, 否则应拒绝选用。保证足够的处置时间,择期手术应至少于 术前日15时前将器械送达。急诊手术应及时将器械送至CSSD。 4、应加强CSSD人员对植入物与外来医疗器械处置的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