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视剧《奋斗》中的人物形象分析

电视剧《奋斗》中的人物形象分析

电视剧《奋斗》中的人物形象分析一、电视剧《奋斗》 (2)(一)《奋斗》 (2)(二)主要人物介绍 (2)(三)电视剧《奋斗》的影响 (3)二、《奋斗》的审美体验分析 (3)三、《奋斗》中的人物形象分析 (4)(一)年青一代 (4)1、陆涛:纯粹的理想主义者 (4)2、米莱:富家女的蜕变成长 (4)3、夏琳:渴望温暖不放弃对自我价值的追求 (5)4、向南和华子:万水千山总是情 (5)5、杨晓芸、瑶瑶和露露:爱情和婚姻的幸福 (5)(二)《奋斗》中的父亲形象 (6)1、徐志森 (6)2、陆亚迅 (6)四、《奋斗》中人物形象塑造的现实意义 (7)(一)生活状态的自主选择 (7)二、时尚生活背后的传统价值回归 (7)结语 (8)参考文献 (8)内容摘要:电视剧《奋斗》在某种程度上真实反映了80后们的感情历程奋斗经历,深入地刻画了陆涛、夏琳等年轻一代的偶像。

他们代表不同的人群,但他们都是为了理想而奋斗。

在这个过程中,有人失落了理想,而有人却朝着理想一直走下去。

期间有人失败,也有人成功,但最终,他们都找到了奋斗的最终目标和归宿。

关键词:《奋斗》陆涛目标启示一、电视剧《奋斗》的简介及其积极意义介绍二、《奋斗》的审美体验分析三、《奋斗》中的人物形象分析1、80后的人物形象:完美主义人物代表和现实主义人物代表2、《奋斗》中的父辈人物形象3、《奋斗》中的其它人物形象此部分的总结:《奋斗》中人物形象塑造的成功原因分析总结源于现实,高于现实基于收视群体进行人物形象塑造社会意识的融入四、《奋斗》中人物形象塑造的现实意义结论参考文献一、电视剧《奋斗》(一)《奋斗》《奋斗》是2007年上映的一部爱情励志电视剧,由著名导演赵宝刚执导的青春偶像与现实题材结合的电视剧,佟大为、马伊俐、李小璐、文章、王珞丹、朱雨辰等主演。

这部讲述80后,特别是北京80后的青春情感和奋斗历程的电视剧,不仅将年轻人的愤世嫉俗、叛逆迷茫、情感混沌融入进去,还着重描写了六个刚毕业大学生的情感生活和事业奋斗。

32集青春偶像剧《奋斗》从众多日、韩、港、台青春偶像剧的包围中脱颖而出,以青春励志的名义,亮相上海、广州、杭州、南京、宁波等城市电视台地方频道,收视一路飘红,2007年国庆长假期间,成为北京地区的收视冠军,大结局更是以7·71的收视率完美收场。

《奋斗》被评为每个“80后”必看的电视剧,主人公的言行被“80后”争相效仿,至今热议不断。

(二)主要人物介绍陆涛,是一个有才华,有激情,努力,但也非常敏感脆弱的年轻人。

大学毕业前夕,同窗高强的死亡令陆涛和他的好友们怆然地离开了无忧无虑的大学生活。

进入社会,陆涛的生活突然发生很多转变——他有了两个父亲,于是他发现两条生活道路;他有两个恋人,于是他拥有两种情感……女主角夏琳服装学院毕业后,曾经在俱乐部“炒更”,在华文唱片当企宣,在宣颐广告公司当业务员。

生活积极,感情真挚。

夏琳和陆涛一见钟情,但在恋爱的过程里,二人波折不断,看似一对小夫妻,却是好得不能再好的朋友,被所有人担心着。

直到最后,两个人才终成眷属。

杨晓芸性格泼辣却不失可爱,她为人豪爽,对情感不加掩饰,虽然天天与向南吵吵闹闹,却依然甜蜜。

杨晓芸也有件烦心事,命中注定,总跟那些有浪漫色彩的白马王子——也就她心中的理想情侣失之交臂。

在和向南的恋爱,结婚,离婚,复婚的经历里,她其实都在爱的情绪中不能自拔。

在剧中,她是四个女孩中惟一一个已经结了婚的。

生活中,她一直都希望以自我为中心,以为成熟,其实她的想法在外人看来很幼稚。

向南,一个愣头愣脑的傻小子,傻得可爱。

他先是对杨晓芸一见钟情,在没有经过家长的同意下和她一起偷户口本,愣头愣脑地闪电结婚,然后又在婚姻生活中继续愣头愣脑,晓芸怀孕了都有意不想让她生,说是生不起,怕生出来的孩子做社会的底层人物,害得最后晓芸流产了。

晓芸和他闹离婚,在民政局里两人发生了最悲喜的嘴斗,婚没离成,两人似好非好,最终因为晓云和华子没有成功的一次“背叛”选择离开晓芸。

后来,向南爱上了一个叫瑶瑶的女孩,打算真正和晓芸了断,与瑶瑶登记结婚,最终还是晓芸拉回了他的心。

可以说向南在慢慢地走向成熟。

华子和陆涛是发小,向南与陆涛是同学,三者之间的关系有时很铁,有时却又很长时间互不来往。

三个人彼此了解,多年相处,使他们对彼此的一个动作的含义都心领神会。

华子性格大起大落,就像他的生活一样。

他自己有一个小贸易公司,后来开台球厅,开饭馆,取得很小的成功。

他有时会很风光,有时又四处借债——华子和向南的关系时好时坏,全看他们是否在同时喜欢上一个姑娘。

米莱是一个对爱情执着,敢爱敢恨,但心地善良的女孩。

这样的性格征服了很多观众,让很多观众喜欢上这个角色。

但米莱不软弱,而且兼具心地善良。

最重要的是,很难想象一个女孩能原谅抢了自己男友的人。

米莱又是一个对生活充满热情的女孩,她向的是平凡但不断前进、丰富又充满希望的生活,作为一个富家女,这简直是难能可贵。

(三)电视剧《奋斗》的影响电视剧《奋斗》在电视和网络上的热播让人印象深刻,由于首次关注80后年轻人的事业、爱情的主题,获得了一大批年轻人的广泛共鸣。

随着新世纪第一个十年的过去,第一批80后已经迈入30岁的人生门槛,以往围绕80后的大都是早恋、溺爱、学业等话题,如今也渐渐转移到实际生活的柴米油盐、衣食住行上来,随着年龄的增长,社会阅历的增加,80后们终于长大成熟,跨入了成人世界。

电视剧《奋斗》反映了80后在事业、婚姻、生活当中遇到的种种不顺,也让我们看到了80后在人生道路中收获的第一笔实际经验。

无论你是还在校园踌躇满志的80后,还是在社会中打拼已久的职场达人,亦或是刚刚跨进婚姻殿堂的家庭新手,这都是一次无法错过的共同体验,在第一批80后迈入30岁大关之后,80后们的成人之路注定只有“奋斗”这一条。

二、《奋斗》的审美体验分析《奋斗》的震撼人心之处在于温情浪漫的都市童话中,触及了现实的残酷性,犹如绵里藏针,表面看似柔软万分,但只要被它小心翼翼所挟裹利器所触,则让人痛楚无比。

该剧反映了现实社会中的友谊万岁、爱情至上、为心中的梦想而奋斗等内容。

但也反映了很多社会现实:盲目的闪婚、友情的背叛、不堪就业压力而自杀、房地产风险、钉子户、京漂一族的艰难……对于这些当今的社会之痛和“80后”的精神之伤,编导尽管对其进行了温情化的表现,但仔细看来,仍然是残酷无比。

这种残酷主要反映在两个人身上。

一是漂在北京的外省女孩露露,为了能在这个梦幻一样的城市中找到自己栖身港湾。

他先后依附过三个男人小海、华子和猪头。

她在这个城市中找不到自己的身份,不停地随着男人的爱好和需要改变着自己。

二是都市女孩杨晓芸,她的现实和虚荣也很能代表当下一般都市女孩的求偶心理。

自己能力有限,却对老公要求甚高。

永无餍足的物质需求,虚荣的攀比。

希望向南能给自己带来物质上的一切,当向南显示出平庸、满足和不求上进时,就不断地施压,让男人不堪重负,感觉婚姻不是爱情的天堂,而是地狱般的折磨。

《奋斗》被许多媒体评为是难得的一部讲述当下社会年青一代生活状态的佳作。

新浪娱乐记者评其为:“这部讲述‘80后’,特别是北京‘80后’的青春情感和奋斗历程的电视剧,不仅将年轻人的愤世嫉俗、叛逆迷茫、情感混沌融入进去,还着重描写了六个刚毕业大学生的情感生活和事业奋斗的过程,更像一部励志剧,反映了年轻人在励志过程中所遇到的社会问题,展现了一种新型的人际关系和生活观念。

”有观点认为,“这部电视剧不带矫情地还原了当代年轻人尤其是‘80后’的生存现实,主人公经历具备很好的情感张力,大体准确勾勒了‘80后’的生存状态和奋斗痕迹,剧中充满了大量‘80后’的文化符号,面对当下对‘80后’的误读,为‘80后’的正名做出了努力。

三、《奋斗》中的人物形象分析(一)年青一代1、陆涛:纯粹的理想主义者陆涛无疑是全剧最具争议性的人,自傲而孤高,以自我为出发点,在两个性格截然不同父亲的思想里有着自己独立而独到的特性,说到底,父亲陆亚迅是他人生价值观形成的基础,有那份淡定执着,也同样恪守着道德的底线。

但同时他又有叛逆的思想。

他对夏琳的爱是伟大而决绝,自私而人性的,用情至深至性至真。

陆涛更大程度上依赖着原我,超我意识很淡薄,当然在现实里也就很可怕。

他虽然有着千万人所不能企及的机遇与背景,但是与现实的轨道背离,都会被无情的商业抛弃。

他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实现个人价值,拒绝生父的财富,这是一个纯粹的理想主义者。

在人生道路的选择上他彷徨过,迷惑过,年轻一代的人生观、价值观在他这种内心冲突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陆涛翻修设计了精装投资房,市场反应激烈,获得初步成功;第二个项目是“法兰克福风情”——都市豪宅。

这种理念是陆涛最擅长的。

他是项目经理,让米莱所在的装饰公司垫资4千万;因为容积率问题过不了关,他找继父陆亚迅帮忙,省了8千万;最开心的当然是他可以自主主持楼盘设计……一时间,陆涛挥洒衣袖、豪气万千,还打算提携华子和向南。

然而,“法兰克福风情”被徐志森卖了,赚了2亿。

在这个项目里,陆涛得到2千万,失去了控制权,失去了成名的机会。

——他于是辞职。

而“田园牧歌”的高成本的完美做派、不考虑市场接受能力,只能是一败涂地。

这不是生意,这是赌博。

陆涛代表了社会生活中这样一群人,他们出身于社会金字塔的顶层,有良好的家庭背景,有能力,有才华,却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我们到底是为了钱而奋斗,还是为了理想而奋斗,怎样做才能既实现自我又能获得想要得生活,这是每一个初踏入社会的人都会思考的问题。

2、米莱:富家女的蜕变成长全剧看完,没有人不喜欢米莱,为她感动,为她的执着,为她对爱情的付出。

但是客观上,真的很痛心他只是爱情的傀儡,于整剧现实手法来看,米莱的全场给人带来一点“乌托邦”的气息。

她生下来什么都有,什么都不缺,但是到了最后却不得不悲怅的叹息:我从一出生就什么都有,但就是得不到最想要的东西。

她所生存的养尊处优的家世告诉她一个直觉的思维:我想要的东西我一定要得到。

所以她会嫉妒又贫穷又漂亮又有个性的夏琳,她渴望拥有这一切,她渴望能拥有在她眼里陆涛所欣赏的东西,说到底她只是渴望得到陆涛的心,这个从小到大与其他任何东西都不一样,都想得到的东西。

但是太想得到得不到,得不到的更想要,到最后才知道,迷迷茫茫是煎熬。

想给她定义为爱情的傀儡,但是她的孝心,她出国求学,事业打拼最后挣脱爱情的枷锁又在表明着她不是只为爱情而生的人,曾经的年少轻狂,曾经的敢爱敢恨会在一切尘埃落定后回到最初,曾经心底的承诺已不算数。

3、夏琳:渴望温暖不放弃对自我价值的追求作为牵引陆涛感情起伏的女主人公,夏琳的独立孤傲,事事追求完美的形象深入人心。

来自社会底层的小家庭,父母的离异,造成了一颗柔弱破碎的心。

所以到最后当她去法国之后才发现其实自己只是害怕失去,害怕不能再为心爱的人付出而惶恐不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