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影视作品中的女性角色分析

影视作品中的女性角色分析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题目:影视作品中的女性角色分析专业代码:050420作者姓名:田臻学号:**********单位:传媒技术学院指导教师:**2013 年 5 月30 日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题目:影视作品中的女性角色分析专业代码:050420作者姓名:田臻学号:**********单位:传媒技术学院指导教师:**2013年5 月30 日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提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取得的成果。

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论文中不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聊城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

对本文的研究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人承担本声明的相应责任。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日期指导教师签名:日期目录摘要 (1)Abstract (2)前言 (1)一、中国影视剧中女性角色的转变和发展历程 (1)二、影视剧中的四种女性角色类型 (2)(一)盖娅类型—大地之母形象 (2)(二)潘多拉类型—女性诱惑 (4)(三)灰姑娘类型—等候“王子”的救赎 (6)(四)花木兰类型—自我救赎的新型形象 (8)三、新媒体时代影视剧作中女性角色的转变与不变 (10)(一)新媒体对影视剧作的影响 (10)(二)新媒体时代影视剧作中女性角色的转变与不变——以热播剧《后宫甄嬛传》为例 (11)结语 (12)参考文献 (13)致谢 (14)摘要在中国影视作品中,女性总是扮演着温柔婉约、体贴入微、相夫教子的角色。

他们的这种贤妻良母、无私奉献的精神让我们为之动容,为之惊叹。

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女性地位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随着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女性有了更多的发展空间,女性的选择权也大大增加了,她们有权利按照自己的意愿去选择自己的生活。

这使生活在当今的女性有了自己独立的人格和等同于男人的尊严,她们有权利按照自己的意愿去争取明天的发展权,对婚姻,对事业,对人生观价值观的看法都由她们自己来主宰。

以前那些只有男人拥有的特权之门,在现如今已经不能再把女性阻挡在外。

电影艺术是现实生活的反映和变相传达,女性如此巨大的改变,自然也逃不过摄影机的镜头。

在中国现代的电影艺术中,我们惊喜地从中看到中国女性动人的蜕变,从封闭保守的表达到开放张显的张示,这期间经历了一个不寻常的转变,是值得我们寻味的。

关键词:影视作品;女性角色;新媒体AbstractIn the Chinese film and television work, women have always played a gentle, take to one's bosom, caring role. Such as an understanding wife and loving mother, their selfless dedication spirit let us be moved, marvel. Bu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women's status has changed turn the world upside down. With the improvement of women's social status, women have more development space, choice of women has greatly increased, they have the right according to their own wishes to choose their own life. This makes life has its own independent personality and equal to man's dignity in today's women, they have the right according to their own wishes to strive for the right, tomorrow on the marriage, to the enterprise, the values of views of life by their own to dominate. The only man has the privilege of the door, in nowadays cannot keep women out. Film art is the reflection of real life and covert communication, women so tremendous change, nature also can not escape the camera lens. In the film art in modern China, we were pleasantly surprised to see Chinese women moving transformation from expression, from conservative to open Zhang Xian's chart, which experienced an unusual change, is worthy of our consideration.Key words:The film and television works; female characters; new media《影视作品中的女性角色分析》作者田臻专业广播电视编导指导教师张琳前言19世纪西方女权主义运动蓬勃兴起,女性开始反省自身的价值,并确定了自己的意识形态,她们对历史和文化的伟大贡献被充分揭示出来。

在女权主义运动方兴未艾,电影艺术中的女性意识也渐渐觉醒,同时期出现了“女性主义电影批评理论”,女性主义电影也崭露头角。

运动中的电影批评主要是针对一些男性电影中出现的女性形象进行犀利的批评,进一步揭示对女性的探讨,描写更细腻的女性感情世界。

由此,女性角色被史无前例的关注和讨论。

本文从我国影视剧出发,参考作者吴菁的《消费文化时代的性别想象——当代中国影视流行剧中的女性呈现模式》一书将女性角色分为四种类型:盖娅类型、灰姑娘类型、潘多拉类型和花木兰类型,并结合经典案例分析女性角色的发展和演变。

一、中国影视剧中女性角色的转变和发展历程我国作为一个有着五千年优秀文化底蕴的古国,其社会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女性形象也相应经历了多个不同阶段,但纵观历史,由于我国封建社会的长期存在,男权文化长期忽视女性,致使女性处于从属地位的形象影响深远,即使在近代以来的社会大变革以来,封建的男权文化对女性形象的歪曲依然存在影响,但不难看出,近代以来的社会革命,也使女性看到了自身社会地位的卑微,并开始逐步觉醒,自我意识逐渐成熟,尤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女性更加找到自我认同和社会认同,女性形象也逐渐多元化。

早期的电影银幕上展现的基本都是男尊女卑、男性当道的故事,弘扬的主题大都是彰显男性的阳刚、侠义等传统美德。

在这其中也不乏有温柔、贤惠女性角色的出场,但归根到底,女性的存在只是男性的陪衬。

这既是文化理念的主流构建,也是传统意识发展的必经流程。

直到20世纪70年代大众文化的普及、西方女性主义的盛行开始,经济独立的女性逐步走向精神独立,使得电影中的女性角色也逐渐摆脱了“被看”而具有主动“看”的意识。

至此,影视作品的女性形象才有了“质”的提升,摆脱了单一的从属地位,男性导演也开始将女性形象纳入到创作的主体之中。

女性作为主动的表达者与被表达者的双重身份也越来越多地介入影像世界。

二、影视剧中的四种女性角色类型(一)盖娅类型—大地之母形象盖娅出自希腊神话中地母的名字,本文中盖娅类型指的是贤妻良母类型。

“贤妻良母”是男性中心社会建构的最经典的女性形象,从这已经流行的概念本身就可以看出她是以“夫”和“子/女”(家庭)为依托而获得自己的命名,概念本身指涉了某种缺席的在场。

而在我们的文化传统与习惯性想象中,贤妻良母的生活便是以“相夫教子”为中心,社会对他们的价值判断也是以他们对家庭的付出为衡量标准的。

1.贤妻良母的故事模式贤妻良母模式的一些基本主题序列是爱、付出、包容、牺牲等等。

1949~1979年间的电影文化对传统贤妻良母模式继承的同时进行了革命政治化的改写,女主人公不仅具有中国传统美德,同时既是革命力量的哺育者,保护者,又是革命力量的拯救对象。

贤妻良母模式在80年代电影尤其是谢晋的政治化理论情节剧中得到大量的使用,他歌颂了一批女性,但是这些女性无一不是满怀拯救男性于苦难之中,牺牲自我,奉献一生的形象。

(《牧马人》中的李秀芝,1981 年《芙蓉镇》中的胡玉音,1987 年)贤妻良母成为剧中男性落难英雄的天生的地母式守护着与拯救者,也成为经历时代创伤的一代人的情感安慰剂。

20世纪90年代以来影视剧对于妻子和母亲的呈现很大程度上仍然是“本质主义”的体现:勤劳、朴实、温柔、善良、为丈夫与孩子操劳不息、无私奉献等等。

(《渴望》中的刘慧芳,1990年《嫂娘》中的嫂娘张敏,2000年)2.个案分析《渴望》电视连续剧《渴望》在90年代初市场经济大潮兴起之时为人们提供了一位极具中国传统美德的温柔贤淑的贤妻良母形象,她作为母亲和家园的象征受到大众的认可。

剧中的刘慧芳自始至终是以不愠不火、默默承受一切的姿态出现的,她呈现最多的表情是哭泣、担忧,极少开心的画面,而她那低头走路的神情、偶然间将头发捋到耳后的动作也无不昭示着传统女性的顺从。

这不免让人想起鲁迅先生笔下的祥林嫂,在封建礼教和传统道德的压抑下,被磨灭了个性、磨平了性情,早已不知反抗为何物。

《渴望》故事开始于一段复杂的恋情,年轻漂亮的女工刘慧芳面对两个追求者迟疑不决。

一个是车间副主任宋大成,一个是来厂劳动的大学毕业生王沪生。

面对爱情,刘慧芳看似是有着选择权,但是她更多的出于对王沪生的照顾之心,同时在王亚茹的设计下选择了王沪生,王沪生是一个软弱而不成熟的丈夫,他像个儿子一样需要刘慧芳的照顾但是又处处表现出丈夫的权威,在这样一种男性缺席或是男权主义的家庭环境中更是凸显了刘慧芳的博大宽厚、无私奉献,充分体现了她贤妻的本质。

当她最终被王沪生抛弃后,她无怨无悔,默默回到自己父母身边,依旧在孩子与厨房之间打转。

再后来,刘慧芳即便和大学教师罗刚彼此倾慕,感情日深,刘慧芳最终还是悄然退出,她放弃了本可以得到幸福的爱情,但是正因为她克己的本质,使得自身的自主性丧失,由此可以窥见“贤妻良母”主体性的极度脆弱。

除了具备传统道德所弘扬的忍让等特质,慧芳身上还体现出母亲甘心为儿女受苦受累、无私奉献的一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