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医执业医师《针灸学》考点速记第五章

中医执业医师《针灸学》考点速记第五章

第五章手阳明经络与腧穴
第一节手阳明经络
二、手阳明经脉
(一)循行:《灵枢·经脉》:大肠手阳明之脉:起于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出合谷两骨之间,上入两筋之中,循臂上廉,入肘外廉,上臑外前廉,上肩,出髃骨之前廉,上出于柱骨之会上,下入缺盆,络肺,下膈属大肠。

其支者,从缺盆上颈贯颊,入下齿中;还出挟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挟鼻孔。

(二)病候
《灵枢·经脉》;是动则病,齿痛,颈肿。

是主津所生病者:目黄,口干,鼽衄,喉痹,肩前臑痛,大指次指痛不用。

气有余,则当脉所过者热肿;虚,则寒粟不复。

(三)主要病候
腹痛、肠鸣、泄泻、便秘、痢疾、咽喉肿痛、齿痛、鼻流清涕或出血和本经循行部位疼痛、热肿或寒冷等症。

(四)主治概要
本经腧穴主治头面、五官、咽喉、热病、神志病和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

第二节手阳明腧穴
手阳明腧穴共20穴,左右40穴。

1、商阳* (LI1)井穴
[定位]伸食指。

在食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指寸)。

•[主治](1)耳聋,齿痛,咽喉肿痛,颌肿。

•(2)热病,昏迷。

•(3)手指麻木。

•[刺灸法]向上斜刺0.1~0.2寸,或点刺出血;可灸。

2、二间(LI2)荥穴二间寻来本节前
•[定位]侧腕对掌,半握拳。

在食指本节(每二掌指关节)前,桡侧凹陷处。

•[主治](1)目痛,齿痛,鼻衄,咽喉肿痛,口眼喎斜。

•(2)热病。

•[刺灸法]直刺0.2~0.3寸;可灸。

3、三间* (LI3)输穴三间节后陷中取
•[定位]侧腕对掌,自然半握拳。

在手食指本节(第二掌指关节)后,桡侧凹陷处。

•[主治](1)目痛,齿痛,咽喉肿痛。

•(2)身热,腹满,肠鸣。

•(3)手背肿痛。

[刺灸法]直刺0.5~0.8寸;可灸。

4、合谷* (LI4)原穴
•[定位]侧腕对掌、自然半握拳。

在手背,第一、第二掌骨间,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主治](1)头痛,目赤肿痛,鼻衄,齿痛,牙关紧闭,口眼喎斜,耳聋,痄腮,咽喉肿痛。

(2)热病,多汗,无汗;瘾疹,疟疾。

(3)腹痛,便秘;经闭,滞产。

(4)小儿惊风,半身不遂,上肢疼痛、不遂。

•[刺灸法]直刺0.5~1.0寸;可灸。

•[解剖]皮肤、皮下组织、第一骨间背侧肌、拇收肌。

浅层布有桡神经浅支,手背静脉网的桡侧部和第一掌背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

深层有尺神经深支的分支等结构。

•5、阳溪* (LI5)经穴阳溪腕上筋间是
•[定位]侧腕对掌,伸前臂。

在腕背横纹桡侧,手拇指向上翘起时,当拇短伸肌腱与拇长伸肌腱之间的凹陷中。

•[主治](1)头痛,目赤肿痛,耳鸣,耳聋,齿痛,咽喉肿痛。

•(2)臂腕疼痛。

•[刺灸法]直刺0.5~0.8寸;可灸。

6、偏历(LI6)络穴
•[定位]侧腕对掌,伸前臂。

屈肘,在前臂背面桡侧,当阳溪与曲池连线上,腕横纹上3寸。

•[主治](1)耳鸣,耳聋,目赤,鼻衄,喉痛。

•(2)臂腕酸痛。

•(3)水肿。

•[刺灸法]直刺或斜刺0.5~0.8寸;可灸。

•7、温溜(LI7)郄穴
•[定位]侧腕对掌,伸前臂。

屈肘,在前臂背面桡侧,当阳溪与曲池连线上,腕横纹上5寸。

•[主治](1)头痛,面肿,鼻衄,咽喉肿痛,口舌肿痛,吐舌。

•(2)肠鸣腹痛。

•(3)肩臂酸痛。

•[刺灸法]直刺0.5~1.0寸;可灸。

•8、下廉(LI8) 池前四寸下廉寻
•[定位]侧腕对掌,伸前臂。

在前臂背面桡侧,当阳溪与曲池连线上,肘横纹下4寸。

•[主治](1)头痛,眩晕,目痛。

•(2)腹痛,腹胀。

•(3)肘臂痛。

•(4)上肢不遂。

•[刺灸法]直刺0.5~1.0寸;可灸。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