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宏观经济水平的度量及其决定1.宏观经济流程2.宏观经济水平的度量3.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及其变动一、单项选择题1、宏观经济的研究包括下列哪些课题(E)A.通货膨胀、失业和经济增长的根源B.经济总表现的微观基础C.一些经济取得成功而另一些经济则归于失败的原因D.为实现经济目标,可以制定经济政策以增加取得成功的可能性E.上述答案都正确2、在国内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净值统计数字中,“投资”包括( C )A.通过政府部门生产的任何耐用产品,如一条新公路B.购买任何一种新发行的普通股C.年终与年初相比增加的存货量D.消费者购买的但到年终并没完全消费掉的任何商品3、下列哪一项不列入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B)A.出口到国外的一批货物B.政府给贫困家庭发放的一笔救济金C.保险公司收到一笔家庭财产保险费4、在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计入GDP的政府支出是指( B )A.政府购买物品的支出B.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支出C.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支出加上政府的转移支付之和D.政府工作人员的薪金和政府转移支付5、与名义GDP相比,实际GDP是指(C )A.名义GDP减去对别国的赠与B.名义GDP减去全部的失业救济C.将名义GDP根据价格变动进行调整后得到D.将名义GDP根据失业变动进行调整后得到6、一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小于国内生产总值,说明该国公民从外国取得的收入( B )外国公民从该国取得的收入。
A. 大于;B. 小于;C. 等于;D. 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
7、“面粉是中间产品”这一命题( C )。
A.一定是对的;B.一定是不对的;C.可以是对的,也可以是错的;D.以上三种说法全对。
8、在三部门经济中,如果用支出法来衡量,GDP等于(B )A.消费+投资B.消费+投资+政府购买C.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净出口D.消费+投资+净出口9、用收入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是( C )A.将人们取得的收入(包括资本所得)加总B.将所有厂商的收入减去使用的中间投入品的成本的加总C.厂商支付的劳动者工资、银行利息、间接税加上厂商利润后的数额D.将厂商支付的劳动者工资、银行利息、间接税的数额减去厂商利润后的数额10、边际消费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之和等于(D )A.大于1的正数B.小于2的正数C.零D.等于111、以下四种情况中,投资乘数最大的是( A )A.边际消费倾向为0.6B.边际储蓄倾向为0.1C.边际消费倾向为0.4D.边际储蓄倾向为0.312、如果与可支配收入无关的消费为300亿元,投资为400亿元,边际储蓄倾向为0.1,那么,在两部门经济中,均衡收入水平为(D )A.770亿元B.4300亿元C.3400亿元D.7000亿元13、在一般情况下,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数值最小的是(C )A.国内生产净值B.个人收入C.个人可支配收入D.国民收入E.国内生产总值14、如果投资增加150亿元,边际消费倾向为0.8,那么收入水平将增加(B )A.190亿元B.750亿元C.150亿元15、政府购买乘数( A )A.等于投资乘数B.等于投资乘数的相反数C.比投资乘数小1D.等于转移支付乘数E.以上说法均不准确16、如果边际储蓄倾向为0.2,则税收乘数值为( C )A.5 B.0.25 C.-4 D.2 E.-117、凯恩斯理论认为,造成经济萧条的根源是(C )A.就业不足 B.商品供给不足 C.有效需求不足 D.劳动力供给不足18、如果个人收入等于570美元,而个人所得税等于90美元,消费等于430美元,利息支付总额为10美元,个人储蓄为40美元,个人可支配收入则等于(B )A.500美元B.480美元C.470美元D.400美元19、所谓净出口是指( A )A.出口减进口B.进口减出口C.出口加进口D.GDP减出口E.GDP减进口20、假定经济实现充分就业,总供给曲线是垂直的,减税将(B )A.提高价格水平和实际产出B.提高价格水平但不影响实际产出C.提高实际产出但不影响价格水平D.对价格水平和产出均不影响二、判断题1、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一定是不相等的。
(X2、公司所得税属于直接税 Y3、国民经济核算中使用的收入法是通过加总生产者的收入、利润来核算GDP的。
(X )4、总理薪水不属于要素收入X5、使用产品的市场价值来计算GDP的好处在于使不同的产品能够进行加总。
(Y )6、其它条件不变,厂商投资增加将引起国民收入增加,但消费水平不变。
(X )7、消费者储蓄增多而消费支出减少,将引起国民收入下降。
(Y )8、在凯恩斯45度线图中消费函数与45度线相交点的产出水平代表消费C和储蓄S相等。
(Y )9、构成GDP一部分的存货投资被看做最终产品。
(Y )10、国民收入加上企业直接税等于净国民产出NNP。
(X )11、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是由于价格水平下降时,投资会减少。
(X )12、在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中,购买公司债券的行为被经济学家称为投资。
(X )13、在收入—支出分析法中,如果总支出位于45度线上方,非计划存货是正的,所以厂商会提高产量。
(X )14、在收入—支出分析法中,税率的增加不影响乘数。
(X )15、净出口不随国民收入变动而变动。
(X )16、当取得均衡国民收入时,非计划存货为零。
(Y )17、不存在政府的两部门模型中,均衡条件是储蓄等于意愿投资。
(Y )18、如边际储蓄倾向大于边际消费倾向,投资支出乘数将小于1。
(X )19、不仅投资支出有乘数作用,政府支出、消费支出和出口也有乘数作用。
( Y )20、假如政府支出的增加会挤出私人支出,政府平衡预算的增加不一定导致国民收入的增加。
( X )三、简答题1、什么是漏出和注入?分析两部门、三部门、四部门中的漏出和注入。
漏出和注入是有关经济流程的两个术语, 漏出是指退出收入循环的价值,也就是使厂商产品和劳务销售价值减少的项目,注入是指厂商向非居民部门销售的产品和劳务价值,也就是使厂商产品和劳务销售价值增加的项目。
两部门中,储蓄是漏出项目,投资是注入项目。
三部门中,储蓄、税收是漏出项目,投资、政府购买是注入项目。
四部门中,储蓄、税收、进口是漏出项目,投资、政府购买、出口是注入项目。
2、分析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的关系。
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国国土范围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是一个地域概念。
而国民生产总值是指利用一国国民所拥有的生产要素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是一个国民概念;这也就是说,一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应包括本国与外国公民在该国境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总和;而一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应包括本国国民在本国境内和境外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总和。
这两者之间的关系为: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本国公民在国外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总和-外国公民在本国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总和。
如果本国公民在国外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总和大于外国公民在本国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总和,则国民生产总值大于国内生产总值;反之,如果本国公民在国外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总和小于外国公民在本国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总和,则国民生产总值小于国内生产总值。
在分析开放经济中的国民生产总值时,这两个概念是很重要的。
在这里,我们可以引出国外要素收入与转移支付净额(NFP )的概念。
所谓国外要素收入与转移支付净额定义为本国生产要素所有者在其他国家获得的收入减去外国生产要素所有者在本国获得的收入,实质上也就等同于本国公民在国外生产的最终产品价值总和减去外国公民在本国所生产的最终产品价值总和。
国外要素收入与转移支付净额(NFP )=本国生产要素所有者在其他国家获得的收入-外国生产要素所有者在本国获得的收入国民生产总值(GNP )=国内生产总值(GDP )+国外要素收入与转移支付净额(NFP )3、分析乘数原理的含义、原因。
乘数原理是说明影响国民收入的因素发生变动时所引起的国民收入变动的程度。
由于国民收入的变动量是引起其变动的初始量的若干倍,因此,对国民收入的变动与影响国民收入变动因素的分析称为乘数原理。
若用K 表示乘数,则ΔY=K ·Δ初始量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一部门增加一笔投资(ΔI ),会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引起连锁反应,当国民收入重新达到均衡时,由此引起的国民收入的增加量将是这笔投资的若干倍。
以Ki 表示投资乘数,则Ki 等于1减边际消费倾向的倒数或边际储蓄倾向的倒数。
用公式表示为: =-=MPC K i 11MPS1 投资具有乘数效应的原因是因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是相互联系的,当某一部门增加一笔投资时,将引起经济中增加等量的投资需求,从而使投资品供给增加相同的数额;投资品的增加又使得经济中的总收入增加相同的数额;收入的增加又导致居民增加消费;消费增加又在各部门之间引起连锁反应,直到经济再次处于均衡状态。
在实践中,乘数效应要充分地发挥作用还受到若干条件的限制。
首先,如果经济中没有劳动力、投资存货等可利用的资源,那么,投资增加并不能使产量和收入增加;其次,如果增加的收入用来购买进口产品,则乘数将降低;最后,乘数效应要求经济中有比较稳定的消费倾向。
一般地,投资乘数作用在经济萧条时的效果最佳。
四、计算题1、假设某地国民收入统计资料如下:请计算:(1)国内生产总值(2)国内生产净值(3)国民收入(4)个人收入知识点:宏观经济总量的核算答案:(1)国内生产总值=个人消费支出+净投资+资本折旧+政府购买+净出口=500+125+50+200+15=890(2)国内生产净值=840(3)国民收入=840-75=765(4)个人收入=765-150-100-50+100=565(5)个人可支配收入=565-30=535年这些产品和价格如下表所示:试计算:(1)1999年和2008年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
(2)如果以1999年为基年,则2008年的真实国内生产总值为多少?(3)计算1999~2008年的国内生产总值折算数,2008年价格比1999年上升多少?知识点:名义GDP和实际GDP答案:(1)1999年名义国内生产总值=80*0.5+60*3+130*6.5=40+180+845=1065;2008年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100*1+120*5+160*9=2140(2)以1999年为基年,则2008年的真实国内生产总值=100*0.5+120*3+160*6.5=1450(3)1999~2008年的国内生产总值折算数=2140/1450=1.4759,2008年价格比1999年上升47. 59%难度:中3、假设在两部门经济中,I=1800亿元,C=400+0.8Yd(亿元)。
投资乘数是多少?均衡时的收入和消费分别是多少?知识点:两部门经济中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答案:投资乘数=5;均衡时的收入=11000亿元消费=9200亿元难度:低4、在两部门经济中根据下述消费和投资函数:C=500+0.75Yd I=1500计算(1)投资乘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