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衡阳市雁峰区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衡阳市雁峰区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衡阳市雁峰区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综合题 (共1题;共3分)1. (3分) (2017九·民勤月考)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①我喜欢出发,喜欢醉人的景色,绮丽的成光。

世界上有不绝的风景,我有不老的心情。

②凡是到达了的地方,都属于昨天。

哪怕那山再青,那水再秀,那风再和煦。

太深的流连便成了一种羁绊,绊住的不仅有双脚,还有未来。

③怎么能不喜欢出发呢?没见过大山的粗犷,真是遗憾;见了大山的粗犷没见过大海的浩瀚,仍然.遗憾;见了大海的浩瀚没见过大漠的广袤,依旧遗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自然知道,大山有坎坷,大海有波涛,大漠有风沙,森林有猛兽。

即使这样,我依然执拗地喜欢出发。

打破生活的平静,我便能看到另一番景致,一种属于年轻的景致。

④我还想从大山那里学习它的深刻,从大海那里学习它的勇敢,从大漠那里学习它的沉着,从森林那里学习它的机敏。

我想学着品味缤纷的一种人生。

⑤人能走多远?这话不是问双脚,但是要问志向。

有了志向,人在路途中才能走得长远。

于是,我不断寻找更美的风景,为了争取一种光荣,更为了追求一神境界。

目标实现了,便是光荣的;目标实现不了,人生也会因这一路风雨跋涉变得更丰富,这就是不虚此生。

⑥是的,我喜欢出发,愿你也喜欢。

(1)请用正楷将第⑤段划线的内容工整地书写在“田”字格里。

(2)请给语段中划线的字注上汉语拼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绮丽和煦粗犷执拗(3)第④⑤段中各有一处语病,请找出一处加以修改。

(不抄原句,直接写修改后的句子)(4)请在第③段划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它与上下文语意连贯,与前面的句子句式相同。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6分)2. (16分)(2020·武城模拟) 课外文言文阅读,完成下面题目。

华谭字令思,广陵人也。

及长,好学不倦,爽慧有口辩,为邻里所重。

刺史周浚引为从事史,爱其才器,待以宾友之礼。

谭至洛阳,武帝亲策之。

时九州秀孝策无逮谭者。

谭素以才学为东土所推。

同郡刘颂时为廷尉,见之叹息曰:“不悟乡里乃有如此才也!”寻除郎中,迁太子舍人。

以母忧去职。

服阕,为鄄城令,过濮水,作《庄子赞》以示功曹。

而廷掾张延为作答教,其文甚美。

谭异而荐之,遂见升擢。

及谭为庐江内史,延已为淮陵太守。

又举寒族周访为孝廉,访果立功名,时以谭为知人。

永宁初,出为郏令。

于时兵乱之后,境内饥馑,谭倾心抚恤,甚有政绩。

(节选自《晋书·华谭传》)(1)下列选项,与例句“而”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谭异而荐之A . 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B . 启窗而观C .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D .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下列选项,与例句“遂见升擢”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 . 急湍甚箭B . 且焉置土石C .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D .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刺史周凌引为从事史,爱其才器,待以宾友之礼。

(4)根据全文概括华谭这一人物形象。

三、句子默写 (共1题;共2分)3. (2分) (2017七下·微山期末) 根据提示,默写填空。

(1)脱我战时袍,________。

(2)无丝竹之乱耳,________。

(3)念天地之悠悠,________!(4) ________,自缘身在最高层。

(5)《游山西村》中写村民们在迎接神的箫鼓中来来往往祈求丰收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6)《己亥杂诗》中,表观老一辈革命家鞠躬尽瘁,甘愿牺牲自己,培植新生力量的高尚品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四、名著阅读 (共1题;共1分)4. (1分)(2019·蚌埠模拟) 运用你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各题。

(1)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的________ 一文,饱含着鲁迅对一位潦倒的同乡旧友的思念与同情;《二十四孝图》揭露了________ “以不情为伦纪”的本质,讽刺了封建卫道士的虚伪。

(2)《简·爱》的作者是________,在桑菲尔德庄园,简·爱勇敢地宣布了对________的爱情。

五、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6分)5. (6分)综合性学习。

马年春节将至,“今年春节怎么过?”“置办什么年货?”“年夜饭怎么吃?”成了街头巷尾人们热议的话题。

今年的年味与往年有所不同,“节俭过年、杜绝浪费”成了今年春节的关键词。

从中央到地方,大力提倡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现就这个话题,开展一次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

(1)为倡导人们度过一个幸福、节俭、平安、和谐的春节,宁波新闻网、东方热线向广大市民征集春节宣传标语。

请你试着写一条。

(2)说到勤俭节约,李明同学想起《朱子家训》中的一副对联:“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恒念物力维艰。

”但他怎么也想不起下联的开头是哪四个字。

请你根据对联知识,从下列四个选项中帮他选出正确答案,并从对联的角度加以解释。

A.一丝一毫B.半丝半缕C.一星半点D.一点一滴我选()理由:(3)除夕快到了,关于年夜饭怎么安排的问题,网上展开了一次大讨论。

有人说:在家太累、太麻烦,一年到头了,还要在家累哼哼地干上一天,难道过年还不能轻松几天吗?再说了,你去饭店吃饭还能给许多的人创造就业岗位。

也有人说:还是一家人在一起,又热闹又有亲情还节约。

去饭店就是浪费钱。

中国人要面子,眼大肚子小,浪费;吃不了的饭菜倒进剩饭桶,饭店也被迫浪费,要节约还是在家。

你怎么看?请发表你的看法,并说明理由。

六、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6分)6. (20分) (2016八下·无锡期末) 阅读《海子爷与老雪狼》(郭雪波)一文,完成下列各题。

①漠北。

苦寒之地,有一大泽,老百姓管它叫天海子。

天海子西畔一隅,扎着一座地窖子,里边住着海子爷。

②可以这么说,天海子周边百里就剩海子爷这么一位两条腿的活物了。

当初大迁徙,儿孙们跪着求他,一块儿走了吧。

海子爷晃脑袋说,不。

儿子说,这儿已没法活人了。

海子爷说,我有法活,开春儿我就往海子边儿撒草籽儿插树条子。

儿子没辙,留足过冬食物抹着泪一步三回头地走了。

可没有熬到过年,一场沙尘暴就把他的房子卷翻了,老汉便挨着天海子挖了一个地窖子穴居起来,就如一只老狼苦守着这片被弃的土地。

③天海子边崖下有一洞穴,洞口上遮着沙蓬子。

海子爷每天那经过都要吹吹口哨。

那丛沙蓬子下便有了动静,若有若无的两点绿光十分微弱地在那里闪动。

海子爷的嘴角呈现出微笑,心说:老伙计,还活着,活着就好。

④如往常一般,海子爷到天海子冰面,就往冰窟的深水放鱼钩鱼线。

等着鱼儿咬钩。

今天的头条鱼,半个时辰之后才上钩。

海子爷从钩上取下那条鱼往身侧土筐里扔,习惯地回头望了望,想到不远处蹲着的老雪狼,兀自笑了。

每当扔头条鱼时,他都会这样。

⑤那是三年前的事。

当他把头条鱼扔进身侧土筐里,转瞬,鱼就被一只老狼叼走了。

那老狼一瘸一瘸的,跑起路来歪歪扭扭,海子爷很快就追上了。

他惊诧了:这老雪狼竟是他多年前的“冤家对头”﹣﹣当年被人们围剿后逃脱的那只母狼。

海子爷还清晰地记得,它和一只公狼被大伙围剿到天海子边,公狼为保护它而掉进天海子的那一刹那,它惨烈的嚎叫。

想到这,海子爷盯视片刻,挥挥手说,你走吧!老雪狼低垂的雪色长尾冲海子爷摇了摇,咬着鱼蹒跚而去。

海子爷一直目送着它回到天海子边沙崖下的那个洞穴,他终于相信了母狼一直守着天海子的传说。

⑥想到这些,海子爷便心生感叹。

在冰天雪地的海子边,也只有他偏不肯逃离这片故土,还守在这里了。

这些年,他们仿佛就成了一对彼此熟悉的伴儿守在这片荒漠。

⑦海子爷每天钓完鱼,路过老雪狼的岩洞,总要从筐里拣出一条鱼,扔过去。

老雪狼待他走远,便从那丛沙蓬子后走出来,找到那条鱼,冲着海子爷的背影呜呜嚎两声,便转回穴内。

今天也不例外。

⑧当日夜里,北风刮得紧。

天海子边传来老雪狼的哀嚎。

一早醒来,想到老雪狼昨夜的哀嚎,他放心不下要去看看。

到了洞口,海子爷依旧吹起口哨,似有似无的绿点过了好久才出现,他松下心来。

⑨他下到天海子的冰面,凿了两个冰窟把鱼线放下去。

可等了半天鱼就是不咬钩,海子爷冻得坐不住了,装备收线回家。

突然,鱼线哧溜溜往水里窜,海子爷大喊一声“好大的鱼!”他拼命拽住线不松手。

大鱼拼命地往水下逃窜。

他猛地一个趔趄,便被那根鱼线倒拽进了冰窟里。

海子爷从水下挣扎着冒出头,攀住冰窟边沿,攀爬,滑落,他的四肢开始变得僵直、麻木,海子爷有些无望了。

突然,他的衣袖被什么紧紧地拽住了,抬头一看,竟是那只老雪狼。

此时,老雪狼一双昏花模糊的老眼冒出很强的绿光,低着头,弓着腰身,撅着屁股,拼命拽拉渐渐下沉的海子爷。

⑩“谢谢你,老伙计!”海子爷冻紫的嘴巴张了张。

⑪唿儿﹣﹣唿儿。

老雪狼的喉咙里滚动有声,显然催促着海子爷赶紧使劲爬。

可他麻木的四肢已经不太听使唤。

老雪狼恼怒起来。

呜呜低吼着,咆哮着,又拉又拽。

老雪狼不走,也不松口,只一个姿势,低着头,弓着腰身,撅着屁股,拼命拽拉渐渐下沉的海子爷。

慢慢地,它的身体变得僵硬,它的尖嘴自咬上海子爷的袖子就没有松开过。

姿势也没有改变过。

渐渐地,它的身躯连着海子爷一起被冻硬冻僵,纹丝不动了。

⑫海子爷和老雪狼就成为一对连体的活标本,仿佛是一对冰雕矗立在天海子空旷的冰面上,成为天海子的一部分,守护着这片天和地。

(1)小说中的“海子爷”是怎样一个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2)文章画线处两次描写老雪狼救海子爷这一细节,请从描写方法角度,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3)有人认为小说的主题是对故土的眷恋和坚守,也有人认为是人与自然和谐的追求。

你认同哪一个观点?请结合这篇小说就此谈谈你的看法。

(4)本文第⑤段和下面的链接材料都运用了插叙的手法,请结合相关文章,概括出它们的内容,说明其作用。

【链接材料】听人家背地里谈论,孔乙己原来也读过书,但终于没有进学,又不会营生;于是愈过愈穷,弄到将要讨饭了。

幸而写得一笔好字,便替人家钞钞书,换一碗饭吃。

可惜他又有一样坏脾气,便是好喝懒做。

坐不到几天,便连人和书籍纸张笔砚,一齐失踪。

如是几次,叫他钞书的人也没有了。

孔乙己没有法,便免不了偶然做些偷窃的事。

但他在我们店里,品行却比别人都好,就是从不拖欠,虽然间或没有现钱,暂时记在粉板上,但不出一月,定然还清,从粉板上拭去了孔乙己的名字。

——鲁迅《孔乙己》本文第⑤段:7. (16分)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下列各题。

化学尘暴离我们有多远①2004年5月的一天,环保志愿者郑柏峪和当地蒙古族牧民依德尔到查干诺尔湖种碱篷(一种耐盐碱灌木)。

忽然,依德尔大叫:“那家伙来了!”只见干湖盆中一股白色的烟柱突然腾空而起,像原子弹爆炸一样,不断扩大上升,直冲千米高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