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湖南大学网络远程教育毛概复习题3

湖南大学网络远程教育毛概复习题3

复习题(三)一、单选题(在本题的每一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请把你认为正确答案的题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

多选不给分。

每题2分,共30分)1.在中国共产党内,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做得最好,贡献最大的是(A )。

A 李大钊B 刘少奇C 毛泽东D 邓小平2.十一届三中全会以谁的讲话精神为指导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A )A 邓小平B 胡耀邦C 陈云D 叶剑英3.在近代中国社会的诸矛盾中,最主要的是(A )。

A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B 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C 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D 反动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4. 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政策是(B )。

A 经销代销B 和平赎买C 统购包销D 加工订货5.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 C )。

A 深化改革,扩大开放B 发展教育和科技C 发展生产力D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政治建设6.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最大的实际是( D )。

A 生产力水平低且具有多层次、不平衡的特点B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C 我国已是社会主义社会D 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7. 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 D )。

A 阶级斗争B 政治运动C 物质利益原则D 改革8. 明确地确立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会议是( A )。

A 1992年党的十四大B 1987年党的十三大C 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D 1997年党的十五大9.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民主党派是( D )。

A 执政党B 反对党C 在野党D 参政党10. 时代精神的核心是( D )。

A 与时俱进B 求真务实C 奋勇争先D 改革创新11. 下列情况不属于非法收入的是( C )。

A 偷税漏税B 侵吞公有财产C 财产性收入D 权钱交易12. 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最初是为了解决( A )。

A 台湾问题B 香港问题C 澳门问题D 港澳问题13. 当今时代的主题是( C )。

A 改革与开放B 民主与人权限C 和平与发展 D.人口控制与环境保护14. 捍卫社会主义祖国的钢铁长城是( A )。

A 人民解放军B 人民警察C 人民领袖D 人民群众15. 中国共产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A )。

A 密切联系群众B 统一党的领导C 服从党的领导D 坚持党的领导二、多选题(在本题的每一小题的备选答案中,正确答案有两个以上(含两个),请把你认为正确答案的题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

少选、多选不给分。

每题2分,共20分)1.要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中国共产党人就必须(BCE )。

A 背诵马克思主义的词句B 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C 了解中国社会实际状况D 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每一个结论E 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结合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2.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是(ADE )。

A 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B 发展经济,保障供给C 公私兼顾,劳资两利D 保护民族工商业E 没收四大家族官僚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3.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处于新民主主义社会,其经济成分有(ABCD )。

A 国营经济B 合作社经济C 个体经济D 私人资本主义经济E 国家资本主义经济4.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涵义是(AC )A 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B 我国不是社会主义社会,还处于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C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D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共产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E 这是任何国家都要经历的阶段5. 我国实行对外开放,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内容和基本形式有(ABCD )。

A 扩大对外贸易B 开展对外技术交流,引进先进技术C 加强国际资金往来,积极利用外资D 发展国际劳务合作,对外承包工程E 发展国际旅游业6. 市场经济中企业的特征是(ABCDE )。

A 自负盈亏B 追求利润的最大化C 自主经营D 直接为社会提供产品和服务E 依法纳税7.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的(AC )。

A 最高权力机关B 最高行政机关C 最高立法机关D 最高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E 最高领导机关8. 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必须逐步提高的“两个比重”是指(BD )。

A 提高国家投资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B 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C 提高生产要素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D 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E 提高劳动报酬在再次分配中的比重9. 香港、澳门的顺利回归,其意义在于(ABCDE )。

A 彻底结束了殖民主义在港澳的统治B 是祖国统一大业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C 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的重大历史性贡献D 标志“一国两制”由科学构想变成现实E 对台湾问题的解决有着重要的示范作用10. 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优良作风是(ADE )。

A 理论联系实际B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C 为人民服务D 密切联系群众E 批评与自我批评三、简答题(每题15分,共30分)1. 如何认识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答:1、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极大地提高了广大劳动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发展社会生产力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2、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和社会生产资料的主人,这是中国几千年来阶级关系的最根本变革。

3、中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使占世界人口1/4的东方大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这是影响世界举足轻重的力量。

4、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不仅再次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而且以其独创性的理论原则和实践经验,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2. 如何理解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答: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对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第一,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

中华民族富有爱国主义传统。

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推动我国是和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是各族人民的共同的精神支柱。

国家统一,反映了人民对于和平和安定的渴望与追求,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和进步,有利于各民族之间的亲密合作和交流。

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始终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主流。

在中国历史上,出卖国家民族利益、制造分裂的人,历来被人民所唾弃;各族人民以坚忍不拔的意志,同各种分裂势力及其活动进行了坚决斗争。

第二,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之一。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内容和基本任务。

国家的完全统一是民族复兴的重要标志,没有国家的完全统一,就没有完全意义上的民族复兴。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既是一个走向现代化的实现繁荣强盛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过程。

只有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才能更好地在国际上展现中华民族团结奋进、朝气蓬勃的雄姿,使中华民族真正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第三,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国人民不可动摇的坚强意志。

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符合我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符合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潮流。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所有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

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始终高举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把捍卫民族尊严、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作为自己神圣的历史使命,并带领中国人民为之英勇奋斗。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是中国政府和人民不可动摇的意志和决心,符合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共同利益。

无论在祖国统一的道路上遇到多大的艰难险阻,无论国内外敌对势力如何阻挠破坏,都动摇不了党和人民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坚定信念和坚强决心。

四、论述题(每题20分,共20分)1.中国为什么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答:实现和平发展,是中国人民的真诚愿望和不懈追求。

自20世纪70年代末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成功地走上了一条与本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相适应的和平发展道路。

通过这条道路,中国人民正努力把自己的国家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国家,并以自身的发展不断对人类进步事业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走和平发展道路,就是要把中国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统一起来,把中国的发展与世界的发展联系起来,把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与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结合起来。

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是人类追求文明进步的一条全新道路,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

中国和平发展的道路,是一条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发展道路。

我们对内将毫不动摇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对外将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平与合作,与世界人民一道,共同推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

中国和平发展的道路,是一条勇于参与经济全球化而又坚持广泛合作、互利共赢的发展道路。

中国实行对内改革从一开始就是同对外开放联系在一起的。

在实行对外开放的同时,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中国国情的必然选择。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发展还很不平衡,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始终是我国的中心任务。

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必由之路。

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的必然选择。

中华民族历来崇尚和平,中华文化历来强调以和为贵的价值观念。

在近代历史上,中国屡遭外来势力入侵和奴役,中国人民深知和平弥足珍贵。

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当今世界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

求和平、促发展、谋合作,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心愿,也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任何国家要实现自己的发展目标,都必须顺应世界发展大势。

走和平发展道路符合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也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13亿中国人民走和平发展道路,无疑为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增添了极其重要的积极因素。

中国的发展不会妨碍任何人,也不会威胁任何人,只会有利于世界的和平、稳定、繁荣。

走和平发展的道路,也符合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主张和平的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中国今天要走和平发展道路,将来强大了也要走和平发展道路。

努力实现和平的发展、开放的发展、合作的发展、和谐的发展,始终是中国政府谋求发展的宗旨和原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