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小学生越剧特色教育研究的

关于小学生越剧特色教育研究的

关于小学生越剧特色教育研究的实验报告一.课题的缘起:1.契合素质教育的大背景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在性质和功能、思想与观念、目的与效益、方式与方法上均有拔萃的提法。

素质教育的宗旨是适应社会需要、促成人的社会化,主体是全体学生,核心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与发展个性特长,关键是“多出人才,出好人才”。

2.丰富嵊州的地域文化嵊州是名闻遐迩的“越剧之乡”,是越剧的发源地。

越剧既是嵊州的特色文化,又是嵊州的传统产业。

越剧之乡,越星璀璨,积淀了丰富的越乡文化底蕴,发展越剧特色教育有深厚的根基和肥沃的土壤。

特别是1995年,嵊州市委市府高瞻远瞩,为弘扬优秀文化传统,发展越剧事业,下决心要把嵊州市建设成为越乡文化体育特色城市,擎起了“振兴越剧从娃娃抓起”的大旗,剡溪两岸的袅袅越音为我校开展越剧特色教育创造了良好的氛围。

3.创办特色学校的需要城南小学创办于1993年8月,年轻而富有朝气。

新办学校如何争创一流,办出特色?1996年3月我们提出了“学校规范加越剧特色,教学超前加越剧特点,学生合格加越剧特长”的“三特”办学宗旨。

当有的学校还忙于“背书”,苦于“抄写”,疲于“应试”,困扰在“作业太多,时间太长,书包太重”的抱怨声中时,城南小学便毅然决定把艺术教育作为教育教学改革和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蓬勃兴起越剧特色教育,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来增强学校的生机和活力,扩大学校的影响和覆盖面,提高学生的档次和品位。

二.课题的设计:1.研究目标(1)总体目标:多方位、多渠道、多层次提高学生素质,快出人才,出好人才。

(2)具体目标:①加强越剧特色教育的普及工作,提高师生的越剧演唱、表演水平。

A.师生每学期至少学会5~6首尹桂芳、周宝奎、袁雪芬、傅全香、范瑞娟、王文娟和徐玉兰等越剧名家的精曲唱段:《沙漠王子》、《盘妻索妻》、《何文秀·桑园访妻》、《送凤冠》、《祥林嫂》、《梁山伯与祝英台》、《西厢记》《红楼梦》等。

B.“小小越剧团”的每个学员必须学会踢腿、鹞子翻身、劈叉、指法等戏曲基本功;领会四工合调、哀哀调、四腔,运用尺调腔、弦下调等腔调。

C.一年内,能组合排演越剧选段,小型剧目。

D.一年后,综合运用袁派、傅派、范派、尹派艺术,灵活排练越剧戏目,推出精品,走上越剧大舞台。

②.努力构建全方位的越剧特色教育体系。

③.营造越剧特色教育的良好氛围,培养学生的兴趣,多方位提高学生素质,促使他们全面、持续、健康的发展。

2.实验对象一~六年级学生。

三.实验的主要举措:实验依据目标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层次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和发展性原则进行。

经历了学习尝试、实验操作和实验总结三个阶段,为了使实验顺利进行,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一).组建实验班子1.成立了由分管副校长(绍兴市学科带头人)和音乐教研组长(市教坛新秀)组成的实验研究领导小组,使之观念新、素质高、业务精、结构合理,起决策作用。

2.落实了热爱教育事业、有奉献意识、创新精神、创新精神和越剧特长的同志为实验教师,这支队伍素质优良、结构合理、数量充足、相对稳定,起关键作用。

(二)完备硬件设施硬件设备完备是前提。

越剧特色教育手段的研究与实施,需要与之相适应的硬件设施,这是物质保证,也是前提条件。

1.学校从本来已十分紧张的教室用房中滕出一间大教室,装修排练厅,铺上绿地毯,装上了化装镜,购买了钢琴,添置了高档音响。

专室专用,“小小越剧团”有了固定的活动场所。

2.一至六年级学生人手发放一本《越剧大家唱》乡土教材,给每个班统一灌制一盒与之相配套的录音磁带。

3.学校迄今已投资了近五万元,增补所缺设施,用于“小小越剧团”开展各项活动。

(三)加强师资建设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师关键。

没有一流的教育,就没有一流的教育,也很难在越剧特色教育上有所作为。

我们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永远不变的工作重点,在抓好提高与聘用方面,突出做法有以下几点:(1)全员提高。

每周工作会议前,留出10分钟,教师学唱越剧。

有固定的辅导教师,下发越剧唱段资料。

教者,教得认真;学者,学得投入。

(2)岗位提高“小小越剧团”指导师田慧芳多次在市内外越剧比赛中拿过奖。

其他音乐教师,均有越剧特长。

学校鼓励他们去参加高水平的短训班,创造条件让她们去参加一些赛事,提高越剧演唱水平。

(3)聘请行家辅导聘请了市文化馆裘珍媛、叶茂夫、黄莲飞担任指导师,裘珍媛曾任嵊州市越剧团副团长,多次获过省级大奖。

有高水平教练员的参与,我校越剧教学“游刃有余”,学员越剧素质提高自然就快。

(4)请名家示范全国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范瑞娟,不顾年高,已8次来校指导“小小越剧团”活动,她身体力行,认真示范,小学员们收益匪浅:一方面是练功技术的,另一方面是艺德为人的。

(5)开展教职工越剧比赛由工会组织活动,激励青年教师人人学唱越剧经典段落。

(四)开展多样教育1.制定方略,全面开花,普及越剧教育。

①立足课堂。

低段学生侧重“培养兴趣,站高起点,分散难度,指导学法”,以越剧欣赏与简单曲目演唱教学为内容展开。

中段侧重“加强专业知识,突出演唱质量”,利用人手一册《越剧大家唱》教材与各班《越剧大家唱》的录音磁带为主要内容展开。

高段以名曲练唱技术与越剧表演艺术相结合,呈现缤纷的舞台艺术,侧重“强化专业训练,力求表演档次”。

主要途径有两条:一是音乐教师在完成音乐课教学任务同时,教学生越剧知识,唱越剧名曲;二是班主任必须每学期安排了3至5次以越剧为主题的班队活动。

②加强考核。

2001年起,学校制定了一个有关越剧考核的制度——“等级升降制”。

即对学生的越剧知识和越剧技能进行考核,按A、B、C、D四级分等级,在下次考核时在原有成绩上根据现有考核成绩进行升降等级,并将此成绩纳入学生的期末总评及各类各项个人评优机制中,使越剧教育真正形成了一套自己比较完善的体系。

③宣传深化。

(1)学校红领巾广播台、雏鹰电视台开设了“越剧专题节目”。

(2)《晨南报》校报专版和宣传窗通版介绍精英风采,每学期1~2次。

(3)与市广播电台开通调频节目,吸引广大学生参与“越剧专题热线。

”(4)深入开展“越剧大家唱优秀班级评比”与“越剧小明星演唱比赛。

”2、统筹规划,专设课程,办好“小小越剧团”。

①统筹规划。

确定“小小越剧团”为我校越剧特色教育示范窗口。

提出“一二三工作目标”,即“一年上轨道,二年上舞台,三年上央视。

”科研人员经过讨论研究,提出“三高两突”教学思路:低段高起点,中段高质量,高段高档次,突出表演技巧。

”②专设课程。

“小小越剧团”中专设越剧演唱课和表演课,施以诸如学唱各流派唱腔、踢腿、鹞子翻身、劈叉、指法等戏曲基本功教育。

④学科渗透。

一门学科或是一门艺术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往往与其他学科之间总存在着一定的联系。

为此,在专设课程的同时,我们还有意识地在语文、音乐、美术等各科教学中把越剧教育渗透其中,以达到“润物细无声”之实效。

四.实验取得的初步效果近年来,学校以“越剧特色教育”为抓手,深入开展艺术教育,学生在文化、知识素质提高的基础上,思想、个性、艺术素质也整体提高。

2000年,省教委主任侯靖方(3月)、省基础教育处处长鲁林岳(4月)、绍兴市市委书记董君舒(6月)先后视察了我校,对我校越剧特色教育给予了高度评价:“小小越剧团”代表了嵊州越剧的未来,“大大有前途”。

1.电视台频频青睐“小小越剧团”(1)1997年9月3日,中央电视台海外电视中心来校拍摄8集电视剧《中国越剧》,从小演员娴熟的唱腔、练功,直到俊俏扮相、有板有眼的演出等,进行了全方位拍摄,编入《中国越剧·未来篇》。

中央电视台在此后,又曾8次来校拍摄“小小越剧团”,报道其成长历程。

(2)浙江电视台、杭州电视台、钱江电视台等先后来校采访“小小越剧团”,并在1996年9月5日和10月31日的“百花戏苑”中播放了专题片。

(3)绍兴电视台、嵊州电视台对“小小越剧团”特别关注,专题片“连续剧”般地播出。

据统计,“小小越剧团”已上电视荧屏90余次。

2.各级报刊争相报道“小小越剧团”国家刊物《戏文》在1996年第2期,图文并茂地报道“越剧之乡”的“小小越剧团”。

《中国戏剧》在1996年8月,报道了图片新闻《嵊州市创办“小小越剧团”》。

《光明日报》、《文汇报》、《浙江日报》、《经济生活报》、《浙江教育报》、《嵊州日报》均少不了“小小越剧团”的特色报道。

据不完全统计,“小小越剧团”已被全国各省、市报刊报道120余次。

3.友情演出频频钟情于“小小越剧团”(1)1996年国家文化部艺术局、浙江省文化厅和嵊州市委市府联合举办“纪念越剧诞生90周年”庆典活动,“小小越剧团”排演的《九斤姑娘》片段《十只桶》,在“纪念越剧诞生90周年文艺晚会”上演出火爆、世惊四座,获得了领导、专家和观众的一致好评。

(2)1998年11月,在中国领带节上,小演员的精彩表演,获得了全国政协副主席孙浮凌的肯定与亲切接见,并合影留念。

(3)1998年1月26日,“小小越剧团”在杭州参加了98浙江省春节团拜会的演出,并受到省委、省府办公厅的领导的高度赞赏。

(4)’97全国万里边疆文化长廊建设现场会·水乡情韵文艺晚会、’98“春满嵊州”颁奖晚会、’98“呔皇领呔杯”中国越剧流派传人演唱会、’99嵊州市名特优新产品及越剧节赴上海新闻发布会、’99韩国庆山市市长访嵊及绍兴有线电视台建台5周年晚会等友情演出,均少不了“小小越剧团”的精彩表演。

4.学生赛事“满庭硕果枝头挂”(1)1998年,学生陈一娜、俞烈、王小卉在戏曲界最高荣誉的浙江少儿戏曲大赛中分别荣获了“小梅花奖”的金奖、银奖、铜奖的殊荣。

(2)1999年5月,俞烈参加浙江省电视台“戏迷擂台”赛总决赛一举夺魁,获一等奖,显示了不凡的功底。

(3)在’97绍兴市戏曲大赛中,“小小越剧团”荣获集体演出优秀奖,受到当时市领导陈章方、沈云姑等同志的接见与赞赏。

(4)在全国折子戏大赛中,王小卉、俞烈的越剧表演唱《祥林嫂》获全国新苗奖。

成立迄今,“小小越剧团”演员曾在各级各类大赛中获奖30余次。

今年7月,又从省艺校传来了好消息:我校王小卉、陈津、陈一娜和张银等4位学生被录取。

5.全校学生整体素质不断提高(1)学生在全国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范瑞娟、傅全香的直接指导与交流过程中,受到正面引导和潜移默化的教育,孕育了刻苦钻研的奋斗精神,培养了持之以恒的毅力,激发了爱国主义精神。

(2)学生在各种越剧特色教育活动中,爱到锤炼,培养了艺术上不断追求完善、工作上不断追求精益求精、心理上保持戒骄戒躁的优秀品质。

(3)学生的艺术兴趣又自觉不自觉地被“迁移”和“辐射”到学生的学习、生活等方面,对学生学会求知、学会生存产生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从而达到了提高综合素质的目的。

五.实验后的思考1.加强协调“文”、“艺”之间的关系问题对小学生来说,唱唱、跳跳本来就喜欢的,再加上把越剧教育引进了课堂,更具有创意与新意,所以,学生们往往会把更多的兴趣与精力集中到了越剧上,面对文化知识的学习不够重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