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一.实习说明1.实习时间2014年8月19号至2014年8月26号。

2.实习地点吉林大学净月实习基地3.实习内容本次道路勘测实习是在学习完成《道路勘测设计》课程,结合《测量学》课程中相关知识,参考相关规范进行的一个合格,可行的设计。

总体来说分为外业和内业两个部分。

3.1.外业3.1.1.选线3.1.2.坐标角度测量3.1.3.中桩测量3.1.4.基平测量3.1.5.中平测量3.1.6.横断面测量3.1.7.桥涵测量3.2.内业3.2.1道路平面设计图3.2.2.逐桩坐标表3.2.3.道路纵断面图3.2.4.道路横断面图3.2.5.道路标准横断面图3.2.6.路基设计表3.2.7.直曲线转角一览表3.2.8.土石方数量计算及调配一览表3.2.9.排水设计,桥涵设计3.2.10.编写设计说明书二.设计概述1.目的和要求道路工程课程设计是专业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包括道路路线设计和路面结构设计两部分。

通过本次课程设计,要求熟悉公路设计规范,理解、掌握《道路勘测设计》的基本概念,综合运用本课程和其他有关课程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使所学知识进一步巩固、深化和发展;学习道路路线设计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通过设计,培养学生初步具备正确的设计思想和动手的能力,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工程设计概念;培养学生具备道路路线设计的基本技能。

根据设计所给资料,进行平、纵、横断面设计及其组合处理,完成土石方计算与调配,编制直线、曲线及转角一览表,路基设计表,路基土石方数量计算表等工作。

2.设计依据及参考文献《道路勘测设计》杨少伟人民交通出版社,2009.《道路勘测设计毕业设计指导》许金良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公路小桥涵手册》人民交通出版社3.公路参数公路等级:山岭区三级公路设计年限:15年设计车速:30km/小时其它:双向两车道,路基宽7.5米三.设计内容1.道路平面设计图平面线形应直捷、流畅,与地形、地物相适应,与环境相协调。

宜直则直,宜曲则曲,不片面追求直曲。

为了使一条道路上的车辆尽量从均匀速度行驶,应注意各线形要素保持连续,均衡,避免出现技术指标突变(如应避免长直线尽头接小半径平曲线),若因地形所限小半径曲线在所难免时,中间应该插入中等曲率的过度性平曲线,并使纵坡不要过大。

平曲线还应考虑纵断面的设计要求,与纵断面线性相协调。

平曲线还应有足够的长度,汽车在道路的曲线上行驶时,如平曲线长度过短,驾驶员需急转方向盘,在高速行驶时也会使离心加速度变化率过大,使乘客感到不舒服;当路线转角很小时,容易产生曲线半径很小的错觉,因此平曲线应有一定长度。

平面线形三要素的具体要求如下:1.1.直线的最小长度同向曲线间最小直线长度(以m计)以不小于设计速度(以km计)的6倍为宜;反向曲线间最小直线长度(以m计)以不小于设计速度(以km计)的2倍为宜.1.2.缓和曲线的最小长度1.2.1.直线同半径小于不设超高最小半径的圆曲线相连接处,应设置缓和曲线。

1.2.2.半径不同的同向圆曲线相连接处,应设置缓和曲线。

各级公路缓和曲线最小长度规定见下表公路等级高速公路一二三四计算行车120 100 80 60 100 60 80 40 60 30 40 20 速度(km/h)缓和曲线100 85 70 50 85 50 70 35 50 25 35 20 最小长度(m)1.3.圆曲线的最小半径我国《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和《城市道路规范》中所规定的圆曲线最小半径可见下表设计速度(km/h )120 100 80 60 40 30 20一般值(m ) 1000 700 400 200 100 65 30 极限值(m ) 6504002501256030 15 不设超高最小半径(m )路拱≤2.0% 5500 4000 2500 1500 600 350 150 路拱>2.0%7500 5250 3350 1900 800450200改建公路工程中利用现有公路路段,山岭重丘区三级公路的极限最小半径课采用25m 。

此外,《规范》规定圆曲线最大半径不宜超过10000m 。

平面设计计算有关计算公式:内移值:RLs LsRp 342238424-=切线增长值:RLs Ls232402q -=切线长:q R T ++=2tan )p (α圆曲线长:s 180L R L +=πα外距:R R E -+=2sec)p (α切曲差:L T D -=22.逐桩坐标表逐桩坐标表是道路平面设计成果组成之一,是道路中线放样的重要资料。

我们将使用全站仪测量所得到的结果进行整理计算即绘制出逐桩坐标表。

3.道路纵断面图纵断面线性设计一般是根据道路等级、沿线自然条件和构造物控制高程等,确定路线的合适高程,各坡段的纵坡和坡长,并设计竖曲线。

基本要求是纵坡均匀平顺、起伏和缓、坡长和竖曲线长度适当、平面与纵断面组合设计协调,以及填挖经济、平衡。

纵断面设计中坡长不宜设置过短,以不小于设计速度的9s 行程为宜,对连续起伏的路段,纵坡应尽量小,坡长和竖曲线应争取到极限值的1到2倍以上,避免锯齿形纵断面,以使增重与减重变化和缓;从路容美观方面也应此种设计为宜。

竖曲线应选用较大半径为宜,当受限制时可以采用一般最小值,特殊困难情况下方可采用极限最小值,坡差小时应尽量采用大的竖曲线半径。

相邻的两个同向凹形或凸形竖曲线,特别是同向凹形竖曲线之间,如直线坡段不长,应该合并为单曲线或复曲线,避免出现断背曲线。

相邻的反向曲线之间,为使增重与减重间和缓过度,中间最好插入一段直坡段,如两竖曲线半径接近极限值,这段直线段至少应该设计为设计速度的3s行程,当半径较大时,亦可直线连接。

3.1.纵坡3.1.1.公路的最大纵坡规定如下表设计速度(km/h)120 100 80 60 40 30 20最大纵坡(%)3 4 5 6 7 8 9设计速度为40km/h,30km/h,20km/h的公路,改建工程利用原有公路的路段,经技术经济论证,最大纵坡可增加1%。

3.1.2.公路的最小纵坡不宜小于0.3%。

横向排水不畅的路段或长路堑路段,采用平坡(0%)或小于0.3%的纵坡时,其边沟应作纵向排水设计。

3.1.3.平均纵坡二级,三级,四级公路越岭路线连续上下坡路段,相对高差为200-500m时平均纵坡不应大于5.5%;相对高差大于500m时平均纵坡不应大于5%,且任意连续3km路段的平均纵坡不应大于5.5%。

3.1.4.合成纵坡各级公路最大合成纵坡值规定如下表公路等级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四级公路设计速度(km/h)120 100 80 100 80 60 80 60 40 30 20合成坡度值(%)10.010.0 10.5 10.0 10.5 10.5 9.0 9.5 10.0 10.0 10.0为保证路面排水,还规定各级公路的最小合成纵坡值不宜小于0.5%,当合成坡度小于0.5%时,应采用综合排水措施,以保证路面排水畅通。

3.2.坡长各级公路最小坡长规定如下表设计速度(km/h)120 100 80 60 40 30 20最小坡长(m)300 250 200 150 120 100 60 各级公路最大坡长规定如下表设计速度(km/h)120 100 80 60 40 30 20纵坡坡度(%)3 900 1000 1100 12004 700 800 900 1000 1100 1100 12005 600 700 800 900 900 10006 500 600 700 700 8007 500 500 6008 300 300 4009 200 30010 2003.3.竖曲线公路纵坡变更处应设置竖曲线,竖曲线宜采用圆曲线,其竖曲线最小半径与竖曲线长度规定如下表设计速度(km/h)120 100 80 60 40 30 20凸形竖曲线最小半径(m)一般值17000 10000 4500 2000 700 400 200极限值11000 6500 3000 1400 450 250 100凹形竖曲线最小半径(m)一般值6000 4500 3000 1500 700 400 200极限值4000 3000 2000 1000 450 250 100竖曲线长度(m)一般值250 210 170 120 90 60 50极限值100 85 70 50 35 25 204.道路横断面图4.1.路基宽度要求:公路等级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四级公路设计速度(km/h)80 60 40 30 20车道数 2 2 2 2 2或1路基宽度(m)一般值12.00 10.00 8.50 7.50 6.50(双车道)4.50(单车道)极限值10.00 8.50 ———4.2.车道宽度要求:设计速度(km/h)120 100 80 60 40 30 20车道宽度(m)3.75 3.75 3.75 3.50 3.50 3.25 3.00 二级,三级公路应采用双车道。

4.3.路肩右侧路肩宽度要求:设计速度(km/h)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100 80 60 80 60 40 30硬路肩宽度(m)一般值 3.00 2.50 2.50 1.50 0.75 ——极限值 2.50 2.50 1.50 0.75 0.25土路肩宽度(m)一般值0.75 0.75 0.50 0.75 0.75 0.75 0.50 极限值0.75 0.75 0.50 0.50 0.50左侧路肩宽度要求:设计速度(km/h)120 100 80 60硬路肩宽度(m)1.25 1.00 0.75 0.75土路肩宽度(m)0.75 0.75 0.75 0.50土路肩的横坡:位于直线路段或曲线路段内侧,且车道或硬路肩的横坡值大于或等于3%时,土路肩的横坡应与车道或硬路肩的横坡值相同;小于3%时,土路肩的横坡应比车道或硬路肩的横坡值大1%或2%。

位于曲线路段外侧的土路肩横坡,应采用3%或4%的反向横坡值。

4.4.边沟设计的要求:高速公路,一级公路边沟的深度及底宽不应小于0.6m,其他等级公路不应小于0.4m.设置超高路段的边沟应加深,以保持排水畅通。

边沟纵坡宜与路线纵坡一致,一般不小于0.5%,特殊情况下允许采用0.3%。

当边沟纵坡较大时,应对边沟进行加固。

梯形边沟的内侧边坡,一般为1:1.0-1:1.5,外侧边坡与挖方边坡一致。

边沟的长度,一般地区不宜超过500m,多雨地区不超过300m。

4.5.加宽的计算当平曲线的半径小于或等于250m时,应对平曲线内侧的行车道加宽,相应的路基也应该加宽,加宽值的大小应根据平曲线半径的大小,及加宽类别从下表选取:加宽类别圆曲线加宽半径(m)值(m)汽车轴距加前悬(m)250-200 <200-15<150-10<100-7<70-501 5 0.4 0.6 0.8 1.0 1.22 8 0.6 0.7 0.9 1.2 1.53 5.2+8.8 0.8 1.0 1.5 2.0 2.5 四级公路和设计速度为30km/h的三级公路科采用第1类加宽值。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