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投行案例学习(111):债转股问题讨论等10则

投行案例学习(111):债转股问题讨论等10则

投行案例学习一问一答(三):债转股问题讨论等10则1、第三方替股东缴足拟上市公司注册资本,第三方是否可以取得股东资格?某公司拟上市,在其成立时,某国资管理部门认缴出资8000万,分两期缴足,第一期4000万已经缴足;在缴付剩余的4000万时,该国资管理部门因经济原因计划由其下属企业缴付,在缴付后,该下属企业取得股东地位。

问题:该下属企业的4000万以什么方式或者名义缴付,其取得股东地位的程序是什么?★签订股权转让手续即可。

国资批复同意转让股权变更股东;如为有限,若有其他股东,需放弃优先购买权。

★如按二楼的意见,走股权转让这一步,那有什么好的安排,理顺实际出资人与其控制的股东之间的借款关系,避免将来出现股权纠纷?★公司股东资格以登记为准,代缴出资不是取得股东资格的条件,而是借款行为。

★你要具体结合当时的验资报告,如果成立时的验资报告是4000万,没有另外的4000万,则后来下属企业的4000万属于增资行为,其股东地位仅需目标公司股东会决议及国资手续即可;如果成立时的验资报告是8000万,下属企业应属于代缴行为,下属企业与国资部门是股权转让关系。

结合验资报告并补充转让协议。

【这个问题比较好解决。

首先要明确,原来股东出资8000万是确定的,8000万所占股份比例也是确定的,这个不因你第一期戛纳4000万以后没有钱交剩余4000万而又变化。

处理方式就是将一半股权转让给下属企业,然后未出资部分由股权受让的下属企业来补齐。

如果由下属企业来代缴,实际上就是借款关系,股东还会是原来股东,当然也可以说是原来股东代持下属企业的股份,那就更麻烦了,所以最好的方式就是转让。

】2、发起人以商标出资是否构成上市障碍?如果新设一个股份公司,发起人以商标作价入股对以后上市有无影响?因为之前看到有些资料提到有限公司改制时商标要求无偿进入股份公司,所以小弟想了解清楚如果以新设的股份公司作为未来的上市主体,发起人以商标入股会否对以后上市造成不利影响?★无形资产的估值总是一个比较麻烦的问题,评估的价值是否公允会经常引起怀疑,而商标权的价值评估起来确实比较困难,所以很少见商标出资的。

至于障碍,从法律上讲,用商标权出资本身应不构成什么障碍,但操作上,因为没有先例,还不得而知。

★价值公允,股东认可,应该是可以的。

不过有个问题,证监会肯定会要求发行人对商标是否存在减值发表意见。

★商标这种东西肯定是与特定的产品相挂钩啊。

不如干脆将生产设备与商标做一个整体评估可能更好一点。

★如果是新设股份公司并打算三年后才上市,只要保证把商标注入到股份公司就可以了吧?新设公司只要按照公司法就应该是合法的,商标是法律规定可以出资的无形资产,股东按照法定程序完成出资就应该是合法的。

至于在上市前利用无形资产增资,就可能引起证监会的质疑,这也是有道理的。

★可以,关键在履行股东会决议、评估作价、权利过户等法定程序。

★估值比较敏感,如果随意高估,即使股东都同意,对于工商来说还是有虚增注册资本之嫌啊。

【商标出资从法律上没有障碍,但是估值的确很难把握,证监会那关实在是很难通过,这儿就是为什么现实中还没有这样做的先例,因为很容易让人家怀疑你虚增注册资本的目的。

最好的方式就是商标和有关设备和产品一起投进来或转进来,如果就是单纯拿商标出资还想上市,建议想都不要想。

】3、股权转让价格的确定?在每家拟上市公司的历史中均存在多次的股权转让,而每次的股权转让除了要履行必要的法定程序外,股权转让的价格也格外令人关注,现请教大家集思广益,股权转让价格的确定依据一般有几种情形?先抛砖引玉一下,同一控制下的股东之间的转让一般按照净资产的账面值作为价格转让的依据;而如果实际控制人将自身的股权转让给公司的技术骨干或者核心人员,此时转让价格的确定依据?此外如果是法人股东之间的转让呢?★各方认可的审计值、评估值。

现在这个说法有问题,如果过低,应根据公允值进行会计处理。

上市公司刚发了一个文件。

★价格都是买卖双方谈出来的,至于形式上要满足那些条件,根据监管或者内部审批流程的需要来确定。

【关于股权转让价格,一般作价就是按照每股净资产、每股一块钱或者每股收益的几倍市盈率等;如果就是转给自己的员工,每股一块钱和每股净资产来转都可以;如果是创投投资,则一般按照市盈率来转;当然,如果有关联交易或者重大影响的转让,则还可以辅助评估报告,按照评估来作价,当然国有产权必须评估。

根据最新股权转让税收规定,如果税务局认定转让价格不公允的话,按照每股净资产来核定,看来按照这个标准作价是比较认可的。

】4、拟募投项目快完工的问题?现在IPO尚未开闸,而且开闸时间也无法预测。

由于时间拉得过长,募投项目已即将完工,应该怎么处理比较好。

现在的情况是不想换项目,有什么好的处理方法吗?★进行募集资金置换吧,在招股书里补充披露,深交所不用开会,上交所募集资金变更开会。

★快完工这种确实难弄,还是做找下一个项目的准备吧,不然你这个项目都已经用自有资金和贷款实现了,全进行置换,那募集资金来做啥?如果企业借了大量贷款,导致杠杆率过高,倒是可以考虑用募集资金偿还贷款,已经有过会的案例了。

【这个问题倒也普遍,尤其是发行节奏走走停停的情况下,置换贷款应该没有问题,只要是程序上走的完备。

】5、应收账款(债权)可以作为出资形式注册公司吗?按照公司法应该可以,但是实务上可以吗?工商部门现在认可吗?★应收账款出资实质上就是债权出资啦,这个问题在法学界一直都有争议,更不要说在实践中了。

据我的了解,严格意义上,债权出资肯定在工商行不通的,当然,你搞得定工商的话另当别论。

公司法对可用于出资财产规定有三个方面:可货币估价、可依法转让、法律不禁止。

应收账款符合可估价、可转让的条件;新修订的《公司登记管理条例》也没有将其列为6类不可出资财产。

因此,应收账款作为出资法律上没有障碍。

但作为出资的债权有可能因债务人主、客观方面的各种原因而不能实现或不能全部实现,可能因出资的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发生的争议或存在的其他法律关系而影响公司债权的实现,使得债权出资的方式在实践中的风险较大,且难以控制,使公司其他股东以及公司债权人的利益受到损害。

因此,仍需要相关法规的细化明确债权的出资行为。

如必须取得债务人的书面同意;附条件的应收账款能否作为出资;债权的期限不能超过公司法规定的2年或5年的缴付期限;债权出资比例限制等等(全部为债权公司成立后怎么经营?)。

鉴于以上原因,目前实践中应收账款作为出资较困难,即使搞的定工商,监管层也会关心出资的真实到位问题。

★债权可以依法转让,可以货币评估,按法律规定是可以用于出资的,实际的问题在于如此出资是否实际。

所以,应收账款的公允就显得很重要了,如果按照新《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应用指南的规定,应收款项的公允:短期按应收取的金额,长期按现行利率的折现值减坏账准备;如果被高估,就可以认定为出资不实。

★不行的。

根据《公司注册资本登记管理规定》第八条:股东或者发起人可以用货币出资,也可以用实物、知识产权、土地使用权等可以用货币估价并可以依法转让的非货币财产作价出资。

股东或者发起人以货币、实物、知识产权、土地使用权以外的其他财产出资的,应当符合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的有关规定。

股东或者发起人不得以劳务、信用、自然人姓名、商誉、特许经营权或者设定担保的财产等作价出资。

★我认为不能按照账面价值出资,可以评估后,按照评估价值出资。

★现实中有很多这种案例,比如苏泊尔改制时也曾有以应收款出资的情况。

但之后听说工商注册会有障碍,有谁知道目前的情况?★实践中只有当债务人与被投资对象一致,且债权人与出资人也一致时的出资案例:银行债转股;A企业以对B企业的债权出资设立C企业在实践中是不行的。

★除了国家法定的四大国有资产管理公司的"债转股"以外,其他的债权转股权都不是国家工商局允许的,因为中国目前还是行政机关做主,一般人拿不到国务院的批复文件。

★谁说不能债权转股权,只是不能用于初次出资吧了。

如重庆就出了一人文件。

重庆市公司债权转股权登记管理试行办法。

★可以,几年前在珠海设立公司时有过,帐款要与公司业务相关。

★实务中只有以对A公司的债权对A公司增资才可以。

如果能通过应收账款证券化的方式,强化、保障其可兑付性和流通性,是可以作为出资的。

但目前尚无成例。

目前,有银行开展的应收账款保理业务,如果企业有现实出资困难,可以通过该方式实现资金融通。

★债转股,进行债务重组可以,设立公司时以债权出资不行。

【债权是否可以出资是个很值得探讨的问题,可分以下几种情况思考:1、债务人和被投资人是一致即债权转股权是否允许?债转股现在是不是只有国有企业和资产管理公司的先例,其他还找不到?如果设立公司时债权转股权是不是可以还是只能以债权增资?突然想起来最近st九发就因为债转股问题而闹得沸沸扬扬,这可以证明非国企也是可以债转股的,但是不是债权人必须是银行等金融机构?以债权出资是不是在民营企业还是行不通?】6、成立企业集团后,企业集团的母公司可否不经工商变更登记直接加上“集团”二字?公司成立三年后组建了以该公司为母公司的企业集团,并领取了《企业集团登记证》,于是该公司未经工商变更登记,就自己在原名称上加上了“集团”二字,例如:原名称为“山东华冠实业有限公司”,加“集团”二字后就变成了“山东华冠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据该公司的人说,根据工商局的说法,组建企业集团后他们就可自动地加上“集团”二字而不须办理工商变更登记,但我查遍了相关法规和规定,却没能找到支持这一说法的法律依据。

我的问题是:公司组建了企业集团后,是不是就自动地获得了加上“集团”二字的权利,还是必须变更工商变更登记?目前我比较倾向于后者。

另外,根据《企业集团登记管理暂行规定》第十四条第二款有规定:母公司可以在企业名称中使用“集团”或者“(集团)”字样;但第七条同时也有规定:企业集团的登记应当由企业集团的母公司提出申请,原则上应当与母公司的设立或者变更登记一并进行。

因此我认为:母公司虽然可以在企业名称中使用“集团”字样,但仍然必须办理变更登记后方可使用。

★属于母公司的名称变更,需要办理变更登记。

★肯定是需要办理变更登记的,但是否标注集团未影响公司的根本性质,因此在实务中不构成重大法律障碍。

不过还是最好去不登记一下。

★严格来讲集团公司和母公司是两个概念,注册集团公司并不改变母公司的名称,但在非正式场合加集团也没关系。

最好两个名称并用,或直接用集团公司名称。

【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企业注册为集团公司,那么其母公司也是可以使用这个集团称号的,关键是母公司是不是需要同时做名称变更才能使用集团称号?如果企业在变更时把等级资料中股东名称已经变为“**集团”了呢?】7、审计净资产低于注册资本,改制折股时是否要履行减资手续?审计净资产低于注册资本,改制折股时是否要履行减资手续?希望有这方面实务经验的朋友不吝赐教,谢谢!★需要履行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