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古代九大书法名家

中国古代九大书法名家

中国古代九大书法名家
1.兰亭序(王羲之)
《兰亭序》是书圣王羲之最有名的作品。

全文共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

王羲之的书法艺术在这篇序文中得到了酣畅淋漓的发挥,文中,凡有相同的字,笔法姿态必不相同,如出现的二十个“之”字,竟然无一雷同,成为书法史上的一绝。

当中章法、结构、笔法都极其完美,被历代书法家尊为“书法第一”,成为读书人写字必习的范本。

王羲之对真书、草、行诸体书法造诣都很深。

他的真书势形巧密,开辟了一种新的境界;他的草长浓纤折衷;他的行书遒媚劲健。

人们称他的字“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龙跳天门,虎卧凰阁”。

2.中秋帖(王献之)
大清乾隆帝称道的“三稀”墨宝之一,笔势纵逸豪放,一笔而成,偶有不连而脉不断,为王献之独创。

3.颜真卿书法
《多宝塔碑》为其独创“颜体”楷书的代表作,字体匀称丰腴,庄重劲美,气厚。

4.张旭书法
在书坛以“颠张醉素”并称于世,其狂草代表了草书最高境界,汪洋恣肆,个性张扬,独成一格。

5.郑板桥
兰竹圣手书画怪杰。

清代诗人,书画家,摇晃“扬州八怪”之一。

为人恃才傲物。

他的书画以“清、劲、怪”遗世,给了后人很独特的美学启示。

他的书法很“另类”,筛检真草隶篆用笔,独创一体,自称“六分半书”。

字形变化多端,章法诡谲有致,摇曳多姿,真可谓是书中奇宝,性情大自由的“表演秀”。

6.刘墉
心口锦绣的“罗锅宰相”。

清代乾隆年间宰相,善书好文。

书法与王、梁、翁并称“清初四大家”;初师从赵孟頫、董其昌,深得其中三昧。

中年学颜、苏,晚年又潜心于北朝碑版,终于凭借坚实的功力,蜕变成独具个性的一人大家。

刘墉书法笔短墨厚,体势少变,曾遭行内非议,甚至讥之为“墨”。

这说明认识刘墉书法是需要很高眼力的。

清代习颜者众,大多得其形意,而真正夺其神髓者仅刘墉一人。

用颜字距度而略作柔婉,正得魏晋小楷精华蕴蓄的风致;墨浓势厚而结体宽舒,更显从容不迫包罗万有之佳妙。

7.唐伯虎
江南第一风流才子。

明代书画家,在民间颇富传奇色彩。

唐氏绘画初师周臣,尤精山水人物,与沈、文、仇合称“明四家”。

书法源于赵孟頫,写得圆转遒丽丰润优雅,形成劲骨于内美形于外,缜密流便的独特风格。

他的《落花诗帖》,诗书并美,珠联璧合,让我们欣赏到往昔“江南第一风流才子”的儒雅韵致。

8.苏东坡
千秋翰墨一代文宗。

宋代大文学家苏东坡散文列入唐宋八大家,词章开创了“豪放派”先河。

其书法一变唐“尚法”传统,追求个性解放的“尚意”,充当了不断改革书法艺术的“锋线人物”,与黄、米、蔡并称“宋四家”。

坡之书法喜用卧笔偏锋,字势往往偃仰倾仄,故能给人圆劲宽博意忘工拙的酣畅感觉,也使我们领略到其纵逸豪放、平淡天真的人生。

9.赵佶
史笔遗恨丹青永纪。

北宋著名的误国之君。

但他自幼酷爱书画,并为之终生探索实践,却成了中国书法史上无可代替的杰出人物。

佶擅绘工笔花鸟,风格写实缜密,并由于他的倡导,使宋代工笔花鸟画登上了艺术最高峰。

他出入黄庭坚书法,自创了一种瘦劲硬挺锋芒毕露的“瘦金体”,历代传摹不衰,还打入了当今的电脑字库。

他兴办国家级画院,开了公办画院的先河;他主持编撰了“宣和书谱”。

使许多重要的艺术资料得以保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