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体工程学第一章概述PPT课件

人体工程学第一章概述PPT课件


第一章
这一阶段主要特点是: 重视工业与工程设计中“人的因素”,力
求使机器适应于人。
第一章
(三)现代人体工程学(1960年~ ):学科确立阶段
现代人体工程学特点: 1)着眼于机械设备的设计,使机器的操作不 超越人的能力极限,而不是让人去适应机器。 2)密切与实际应用相结合,通过严密计划设 定的广泛实验性研究,进行具体的机械装备 设计。 3)综合心理学、生理学、功能解剖学、物理 学、数学、工程学各方面的知识。
第一章
第一章 人体工程学概述
一、人体工程学的名称
欧洲各国 美国 俄罗斯 德国 日本 中国
人类工效学 人机工程学,人的因素工程学 工程心理学,生物技术学 劳动科学 人间工学 工效学,人机工程学,人体工程学,概述
二、人体工程学的定义
人体工程学(Human Engineering)由6门分支学科组成,即:人 体测量学、生物力学、劳动生理学、环境心理学、工程心理学、 时间与工作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学科。
人体工程学
引言
售货员跟你说“…我们产品的设计符合人 体工学原理…”你如何理解?
都说设计要“以人为本”,那么怎样才算 是“以人为本”的设计?在设计中有没有 要遵循的依据和原理呢?
引言
教学目的
熟悉人体工程学的概念及发展历程; 了解人体工程学的研究内容与方法; 研究与人体工程学相关的学科; 掌握人体测量的方法及应用; 掌握人体工程学在环境设计中的应用。
热力学等工程技术方面的优选上,在人机关系 上是以选择和培训操作者为主,使人适应于机 器。
第一章
(二)科学人体工程学(1945~1960年):二战中诞生
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80%飞机事故是由于人与机器之间关系不当 造成的。这些事故使人们意识到, 无论多么先进的装备, 也要与操作者 的操作能力相适应才能发挥效用。在设计新型的装备时, 人的行为特征 和能力极限应该是考虑的主要因素之一。
第一章
古希腊人体工程学:
雕像和绘画表明了古希腊人有很好的人类学知识,他们利 用人体各部分的相对比例关系作为设计的基本比例。比如:帕 提亚神庙圆柱的高度是其柱脚直径的8倍,而8:1正是女性身高 和脚长之间的比例。
由于了解人的视错觉特性,建筑师在设计建筑物时充分利 用视错觉,给观者特别的感觉。例如:帕提亚神庙中巨大的柱 子并非是笔直的,而故意设计成一定的弯曲弧度,却给人以挺 拔精巧的感觉。
第一章
1911年,吉尔布雷斯用新发明的 高速摄影机拍摄砌砖工的动作过程, 经动作分析把砌砖动作由17个减至5 个,使作业效率提高了三倍多。这一 被称作“砌砖作业试验”的研究开创 了“动作与时间研究”的先河。
泰勒和吉尔布雷斯的试验研究成 果为人机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第一章
这一阶段主要特点是: 机器设计的主要着眼点在于力学、电学、
第一章
现代人体工程学的研究方向:把“人—机—环境系统”作为统一 的整体来研究。
即在充分考虑人与机相互关系的同时,还要考虑到各种环境因素( 如声、光、气体、温度、色彩、辐射等)以及在高空或水下作业的生命 保障系统等。这样,就把人机相互适应的柔性设计提高到人—机—环 境的系统设计高度,使人—机—环境的系统和谐统一,从而获得系统 最佳的综合使用效能。
第一章
人机交互、人机界面
MIT智能房间
清华大学智能教室
第一章
四、人体工程学的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研究内容
1.人机系统中的人 Ø 人体尺寸; Ø 信息的感受和处理能力; Ø 运动的能力; Ø 学习的能力; Ø 生理及心理需求; Ø 对物理环境的感受性; Ø 对社会环境的感受性;
第一章
三、人体工程学的发展
经验人
体工程 学
早期历史~20世纪前期
科学人
体工程 学
1945~1960年
现代人
体工程 学
1960年~现在
第一章
(一)经验人体工程学( ~1945年):在生存与生产中 形成
早在石器时代,人类就学会选择石块打制成可供敲、 砸、刮、割等各种用途工具,从而产生了原始的人机关系。
研究“人—机—环境”系统中人、机、环境三大要素之间的关系, 为解决该系统中人的效能、健康问题等方面提供理论与方法的科 学。
第一章
人—机—环境的含义:
人——操作者或使用者; 机——泛指人操作或使用的物,可以是机器,也可以是用具、工
具或设施、设备等; 环境——人、机所处的周围环境,如作业场所和空间、物理化学
第一章
帕提亚神庙
第一章
18世纪末人机工程学进入研究阶段
美国工程师泰勒是最早进行人和机器 匹配问题研究的学者。1898年,泰勒在伯 利恒钢铁厂对铁锹铲煤作业进行了研究。 他用5公斤、10公斤、17公斤和20公斤四 种装煤量的铁锹进行试验,最终发现用10 公斤铁锹作业效率最高。这就是著名的 “铁锹作业试验”。
第一章
早期土陶的制造考虑到人与物之间的关系,在器物 的设计上增加了提手、耳扣、底座等,增加了人们使用 器物的舒适度。
第一章
我国人体工程学:
《考工记》一书,记载着当时社会生产中按照人体尺寸设计的 工具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水浒传》中有一段描述:花和尚鲁智深要打一根100斤的禅 杖,铁匠说对他说:“肥了,不好看,也不中使,依着小人,好生 打一条62斤的水磨禅杖与师父。使不得,休怪小人。…”这说明人 们在社会生产实践的过程中发现,器物必须与人(使用者)相适应。
第一章
Ø 二战期间,首先在军事领域中开展了与设计相关学科的综 合研究和应用。如在设计武器时聘请解剖学家、生理学家、心 理学家为武器设计出谋献策,提供适合操作人员生理、心理需 要的设计参数。相继出现了“实验心理学”、“人体测量学” 等学科。 Ø 战争结束后,学科的研究从军事领域向非军事领域发展, 并逐步把应用在军事领域的研究成果来解决工业与工程设计中 的问题,如飞机、汽车、机械设备、建筑设施以及生活用品等。
环境或社会环境等。 人—机—环境系统——指由共处与同一时间和空间的人与其使用
的机器以及它们所处的周围环境所构成的系统。
第一章
以人为主体,运用人体测量、生理及心理测量等方法, 研究人的结构功能、身体力学、社会心理学等方面与产 品设计、室内外设计之间的协调关系,以符合安全、健 康、高效、舒适等各层次的需求,实现“人—机—环境” 的和谐共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