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选修一 扬州慢
2.词人进入扬州城,看到、听到、想 到了什么?
荠麦青青、废池乔木、
见到—— 二十四桥、波心荡(以动写静)
冷月、红药
听到—— 清角吹寒 (以声写静)
联想——
重到虚惊,难赋深情; 桥月仍在、玉人已无; 花开依旧、人事全非 扬州城已是“空城”(词眼)
3 词人借助什么艺术手法抒发这份感慨的?
今日扬州和昔日扬州 今日扬州和昔日扬州 尽荠麦青青 杜牧诗句 若杜牧重到扬州…… 荒凉之景寓悲伤之情 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波心荡,冷月无声 渐黄昏,清角吹寒
词前小序交待了什么内容?
• 写作时间 淳熙丙申至日
• 所见所闻 夜雪初霁,荠麦弥望。 四顾萧条,寒水自
• 其他人的评价 有《黍离》之悲
• 黍离”一词也成了历代文人感叹亡国触景生情常 用的典故
• 黍离
• 周幽王残暴无道,犬戎攻破镐(hao)京,杀死周 幽王。周平王东迁洛邑,是为东周。东周初年, 有王朝大夫到镐京去,看到宗庙宫殿均已毁坏, 长了庄稼,不胜感慨,因作此诗。
扬州慢
姜夔
作者
一 词人零距离
姜夔,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 (今江西波阳)人。南宋婉约派的代表 词人,一生未仕,飘泊江湖,依人作客, 却绝不曳裾侯门,逢迎取合。他与辛弃 疾、杨万里、范成大等为文字交,诗词 皆卓然成家。其词格律严密,字句雕琢, 词风清空峭拔,清丽典雅,以冷香幽韵 和瘦骨逸神独擅胜场,为清代浙派词人 所尊奉。他深谙音律,能自度曲、工诗, 集中十七首自度曲,都旁缀音谱,是流 传至今的唯一完整的宋代词乐资料,有 《白石道人歌曲》。
•
• “黍离之悲”:
• 指国家沦亡的悲痛,后代指故 国之思。
设问一: 上片有哪个词可以来概括今日的扬州城 特点? 设问二: 昔日的扬州城是怎么样的呢?请用红笔 画出来。 设问三: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
• 《春》
•
——冯唐
• 春水初生,
• 春林初盛,
• 春风十里,不如你。
胡马窥江去后
南宋王朝南渡后,金人屡次渡淮, 扬州变得残破不堪。绍兴三十一年 (公 元1161年),金人十万铁骑破扬州,大 肆掳掠,“横尸二十里”,破坏极其惨 重。虽已时隔十五年了,但作者经过扬 州时依然“荠麦青青”,疮痍满目,不 禁追忆丧乱,“感慨今昔”。
1、如何理解《扬州慢》词中杜牧诗句的 引用?
扬州自古繁华,是文人荟萃之地。唐人有 很多咏扬州的诗作,犹以杜牧的几首最为 著名。状写扬州之繁华无出其右者。姜夔 在《扬州慢》中要表现扬州的昔胜今衰, 因此化用杜牧诗句作用是:
1. 引发读者美好的回忆,反衬当今的萧条败落。 2. 杜词的精炼概括,可为自己省却许多笔墨。
课堂小结
•
这首词写作者自己因路过扬州,目
睹了战争洗劫后扬州的萧条景象,抚今
追昔,悲叹今日的荒凉,追忆昔日的繁
华,发为吟咏,寄托了对昔日繁华的怀
念和对今日山河残破的哀思,表达了词
人因祖国山河的残破、人民的不幸而极
其沉痛的心情,既有内心的郁愤,也有
爱国的深情。
1虚实结合 2对比 3夸张
4用典
5联想
6借景抒情 7拟人 8动静结合 9视听结合
上片
•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
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下片
•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背景
二.最爱是扬州
扬州,在隋、唐、北宋间是著名的繁华 之地。古代诗人曾用“春风十里扬州路”, “十里长街市井连”等诗句来描绘它的市 容。晚唐大诗人杜牧一生至爱扬州,曾在 此流连十年之久,这里有他无数的浪漫回 忆,留下他无数的动人诗篇。但是南宋时 金兵两次侵犯扬州,扬州城变得破败不堪, 词人感慨今昔,写下这首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