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山东省肥城市王庄镇初级中学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 虽有嘉肴》导学案(无答案)

山东省肥城市王庄镇初级中学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 虽有嘉肴》导学案(无答案)

《虽有佳肴》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礼记》相关知识,积累重点文言词语,熟读并背诵课文。

2、准确翻译课文;用“意义”法划分句子节奏。

3、学习类比说理的方法,理解教与学互相促进的道理。

【重点难点】
1.理解、积累、识记常见的文言实词,翻译课文,用“意义”法划分句子节奏。

【评价设计】
通过自读、听范读在教师指导下达成让每个学生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在教师指导下,根据课下注释,达成让每个学生正确翻译课文。

通过小组合作,让80%的学生达成按“意义划分句子节奏的目标”。

【预习导学】
一、查阅有关资料,了解《礼记》的有关知识。

明确:《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又名《小戴礼记》,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著作的选集。

相传为西汉戴圣编撰。

汉代把孔子定的典籍称为“经”,他的弟子对“经”的解说是“传”或“记”,《礼记》因此而得名,即对“礼”的解释。

《礼记》全书用记叙文的形式写成,一些篇章具有相当高的文学价值。

有的用短小的生动故事表明某一道理,有的气势磅礴、结构谨严,有的言简意赅、意味隽永,有的擅长心理描写和刻画,书中还收有大量富有哲理的格言、警句,精辟而深刻。

<礼记>与<周礼><仪礼>合称”三礼”本文节选自《学记》(《礼记集解》)。

《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学的专著。

文字言简意赅,喻辞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的关系。

二、朗读课文不少于4遍,力争读熟会背诵。

三、给下列加线字注音:
嘉肴()自强()兑命()学学半()
四、阅读本课学习目标、重难点,完成下列题目。

1 重点实词
(1) 弗食,不知其旨也 (2)虽有至道
(3)弗学,不知其善也 (4)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5)教然后知困 (6)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7)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8)故曰
(9)教学相长 (10)学学半
2 一词多义
(1)其弗食,不知其旨也其此之谓乎
(2)学学学半弗学,不知其善也
3 通假字
《兑命》曰
4古今异义。

虽有佳肴古义:今义:
弗食,不知其旨也古义:今义:
教然后知困古义:今义:
教学相长古义:今义:
【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1、细读文章,读出节奏,注意停顿。

方法指导:要正确解答这类问题,前提是读懂句子,理解句意,以“意义”划分停顿为主,联系上下文,在此基础上,再考虑句子的语法结构和一些标志性的文言虚词。

如: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2、本文主要论述了什么道理?(你同意这个观点吗?)作者是怎么论述的?(论证思路)
3.开头“虽有佳肴”一句有什么作用?
4、从学习的角度,“教学相长”可以给我们怎样的启示?试结合学习经验,谈谈你的看法。

5、“教学相长”与“学学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是什么?两者之间是什么关系?
【课堂检测】
1. 《礼记》是战国至秦汉年间家学者解释说明经书《》的文章选集,是一部思想的资料汇编。

又叫《》。

与《》《》合称“三礼”。

内容主要是记载和论述先秦的,解释等的问答,记述。

2、《虽有嘉肴》集中论述了与的关系,说明了的道理。

3、本文在论述时先以“”作比继而引入“,”进而又从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结到“”这个结论。

(用原文填空)
4、综合能力训练(集腋成裘1——
5、含英咀华9——12)
【课后反思】。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