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7文言文分析综合

2017文言文分析综合


二、把握命题特点 这类题目经常因不明设题方式和选项设置陷阱而失分,因此透彻 地理解把握题干要求,有利于准确排除选项,快速找出答案。下面就 高考的设题方式和选项设置陷阱进行详细分析和说明。 设题方式 对应陷阱 主要人物 非其人物 筛选 主要事件 非其事件 主体 主要观点 非其观点 主要景物 非其景物
2017文言文 ——分析综合
• 考点一
筛选文中的信息
• 筛选信息”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筛选出与题目相关的语 句;二是能对照材料辨析题目中信息的正误。这里所说 的“信息”,是指符合题目要求,具有某些特定含义的文 言词语、句子。 • 一、明确设问方式 • 1.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全部)表现(表明、体现、属 于)……的一组是 • 2.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记述、描写、反 映)……的一组是 • 3.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描写)……和……的一组是 • 4.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部间接表现(描写、反映、体 现……)的一组是 • 5.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部不能表现(描写、反映、体 现……)的一组是
【答案】 从张冠李戴角度设误,说徐谦尊是游侠士错误,原文 是“或曰:君古游侠之流也”。
二、比对时间 命题者故意将事情发生的时间顺序颠倒。分析时特别注意选项中的 时间词语,并与原文比对,理清人物在何时做了某事。 3.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认真比对,看选项分析概括是否有误。 咸平二年,夏,咏以工部侍郎出知杭州。属岁歉,民多私鬻盐以自 给。捕获犯者数百人,咏悉宽其罚而遣之。官属请曰:“不痛绳之,恐 无以禁。”咏曰:“钱塘十万家,饥者八九,苟不以盐自活,一旦蜂聚 为盗,则为患深矣。俟秋成,当仍旧法。”五年,真宗以咏前在蜀治行 优异,复命知益州。 (选项C.)在歉收时,张咏主张对贩私盐的人从轻处分,并建议从此 后都减轻刑罚。
• (选项B.)王尧臣在陕西体量安抚使任上,当现今的韩丞相因好 水之战指挥失当致使任福等人战死而被贬官时,敢于仗义执言。
【答案】 从张冠李戴角度设误,“韩丞相因好水之战指 挥失当致使任福等人战死”的说法与原文不符,文中是说 “且任福由违节度以致败”,也就是说,任福不是因为韩丞 相指挥失利而战死的。
2.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认真比对,看选项分析概括是否有 误。 而乙酉丙戌间,群盗大起。君(徐谦尊)以身保障一方,每闻盗则 挺身出,纠里中壮士为守御。贼大恨,卒杀公。乡里人皆欷歔流涕 曰:“斯人死,我辈无所恃矣。”或曰:君古游侠之流也。魏禧曰: 游侠士以好义乱国,君以好义庇民,此其不同也。 (选项C.)作者认为,徐谦尊在群盗大起之际,冒着生命危险保护 一方百姓,最终被害,是值得敬佩的游侠士。
四、比对关键词语 命题者故意曲解文中某一关键词语的意义,从而制造干扰项干扰考 生,这种方式是命题的主要陷阱。因为故意曲解的词语往往起关键作 用,且不易把握,故要认真、细心比对。 7.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认真比对,看选项分析概括是否有误。 宋士之在羁旅者,寒饿狼狈,冠衣褴褛,袖诗求见,公之兄弟皆揶 揄之。蓟公复为入言,急令铺设坐椅,且戒内人备酒馔。出至大门外, 肃入,对坐,出酒馔,执礼甚恭,且录其居止。 诸儒但言困苦,乞归。 公明日遂言于世皇,皆遂其请。 (选项D.)滞留在北方的秀才们饥寒交迫,廉希宪不仅解除他们的困 苦,还把他们举荐给元世祖,让他们得到重用。 【答案】 从曲解词义角度设误,“还把他们举荐给元世祖,让他 们得到重用”与原文不符,原文说的是秀才们请求回去,廉希宪第二天 告诉了元世祖,满足了他们的要求。
筛选 特征 表现 方式 筛选 角度
一个特点 两个特点 (分别表现) 全部表现 直接表现 间接表现 作者评述 能表现 不能表现
非给出的这个特点 非给定的这两个特点或对应顺序不对或同属 一个特点 选项有一句或多句不能表现 混入间接表现 直接表现便为不妥 他人评述或自述便是陷阱 不能表现的需要剔除 能表现的就要排除
【答案】 从时间错位角度设误,原文中是“俟秋成,当仍旧 法”,意思是到秋天有了收成再恢复旧法,而不是“从此后都减轻刑 罚”。
4.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认真比对,看选项分析概括是否有 误。 二十三年,卒,时年三十九。兴素与从兄嵩不相能,然敬其威 重。兴疾病,帝亲临,问以政事及群臣能不。兴顿首曰:“臣愚,不 足以知之。然伏见议郎席广、谒者阴嵩,并经行明深,逾于公卿。” 兴没后,帝思其言,遂擢广为光禄勋,嵩为中郎将。嵩监羽林十余 年,以谨敕见幸。明帝即位,拜长乐卫尉,迁执金吾。 (选项C.)光武帝答应了阴兴的请求,在阴兴去世后,提拔席广为 光禄勋,阴嵩为中郎将。阴嵩监管羽林军十多年。
12.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认真比对,看选项分析概括是否有 误。 (贺钦)晚更好《易》,究心象数,手不释卷,大臣荐引相属,终 不起。少尝隐居医无闾山,因以医闾自号,人遂称为医闾先生。 (选项D.)贺钦晚年好《易》不愿做官,因年轻时曾隐居学医,大 家称他医闾先生。
【答案】 从因果失当角度设误,原文意思是贺钦以医闾自称, 人们才把他称为医闾先生,贺钦隐居医无闾山,并非学医。
【答案】 从曲解文意角度设误,原文说有圣人之道的士人,想 在乡里、在天下推行并加以教化,却没有道路,这是“今之贤也少” 的重要原因。
五、比对信息有无 比对选项中是否被命题者故意添加原材料中未涉及的内容,防止 无中生有。 9.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认真比对,看选项分析概括是否有 误。 高祖使陆贾赐尉佗印,为南越王。陆生至,尉佗椎结箕踞见陆 生。于是尉佗乃蹶然起坐,谢陆生曰:“居蛮夷中久,殊失礼义。” 因问陆生曰:“我孰与萧何、曹参、韩信贤?”陆生曰:“王似 贤。”复问:“我孰与皇帝贤?”陆曰:“皇帝起丰、沛,讨暴秦, 诛强楚,为天下兴利除害,继五帝、三王之业,统理中国,中国之人 以亿计,地方万里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居天下之膏腴,人众车舆,万物殷富,政由一 家,自天地剖判,未尝有也。今王众不过数十万,皆蛮夷,踦 山海 之间,譬若汉一郡,何可乃比于汉王!”尉佗大笑曰:“吾不起中 国,故王此;使我居中国,何遽不若汉!”
8.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认真比对,看选项分析概括是否有 误。 今也,庠序、师友、赏罚之法非古也,士也有圣人之道,欲推而 教于乡于天下,则无路焉。人愚也,则愚矣!可教而贤者,卒谁教之 哉?故今之贤也少。 (选项C.)作者认为有圣人之道的士人匮乏并且缺少激励机制,学 校又严重不足,是造成“今之贤也少”的重要原因,这种见解可谓一 针见血,深中肯綮。
【答案】 从无中生有角度设误,詹鼎曾任“河南行省郎中” 错,詹鼎并未担任河南行省郎中,吏部本来想让詹鼎去担任河南行省 郎中,但丞相说以詹鼎这样的才能,是不应该外派的。半年之后,詹 鼎被任命为留守都卫经历。
六、比对因果关系 比对命题人是否将原因说成结果,或将结果说成原因,或给句子间 施加因果关系,防止因果倒置或强加因果。 11.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认真比对,看选项分析概括是否有 误。 揆在相位,决事献替,虽甚博辨,性锐于名利,深为物议所非。又 其兄自有时名,滞于冗官,竟不引进。同列吕 ,地望虽悬,政事在揆之 右,罢相,自宾客为荆南节度,声问甚美。惧其重入,遂密令直省至 管 内构求 过失。 密疏自陈,乃贬揆莱州长史同正员。 (选项C.)李揆汲汲于名利,深受人们非议。他在相位时,论及大事 头头是道,却热衷追名逐利。他嫉妒吕 地位超过自己,密令捏造吕 的 过失,最后反而自食其果。 【答案】 从因果失当角度设误,“密令捏造吕 的过失”,并不是 因为“嫉妒吕 地位超过自己”。原文中“密令捏造吕 的过失”的原因 是“惧其重入”。
【答案】 正确。
6.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认真比对,看选项分析概括是否有 误。 天保三年,为冀州刺史、六州大都督,有惠政,得吏民之心。四 年十二月,梁将东方白额潜至宿预,招诱边民,杀害长吏,淮、泗扰 动。五年二月,诏征韶讨之。既至,会梁将严超达等军逼泾州;又陈 武帝率众将攻广陵,刺史王敬宝遣使告急;尹思令率众万余人谋袭盱 眙。三军咸惧。韶(段韶)谓诸将曰:“自梁氏丧乱,国无定主,人怀 去就,强者从之。霸先等智小谋大,政令未一,外托同德,内有离 心,诸君不足忧,吾揣之熟悉矣。”乃自将步骑数千人倍道赴泾州。 途出盱眙,思令不虞大军卒至,望旗奔北。 (选项D.)段韶擅长统众,面对敌人的侵扰时,善于鼓舞士兵的士 气。泾州一战,段韶亲自率领步兵骑兵几千人突袭,尹思令败逃。 【答案】 从地点混乱角度设误,“泾州一战”应为“盱眙一 战”。
(选项B.)尉佗原本自傲自大。与陆贾会面时,他举止无礼,态度 轻慢;认为自己既有将相之才,亦有帝王之能,且南越君民同心,足 以与汉王朝分庭抗礼。
【答案】 从无中生有角度设误,从尉佗对陆贾说的话来看,他 认为自己有将相之才、帝王之能,但并没有提“南越君民同心”。
10.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认真比对,看选项分析概括是否有 误。 时河南行省缺郎中,吏部请命鼎为之。丞相曰:“吾同事,以鼎 才不可使外也。”待半岁,除留守都卫经历,改刑部郎中、刑部佐 僚。未完,有司请除吏。丞相曰:“刑部有詹鼎在,胜百辈。”其见 称如此。鼎在刑部,一以宽仁行法,威声不起,而人皆乐其不苛刻。 会大都督府受赂,除军吏。事发,诬鼎有赃。御史覆鼎,鼎言在留守 时所养孤甥来省,恐有之,鼎诚不知。御史曰:“法贵杀有名。”卒 诛鼎,与百余人皆死。 (选项D.) 詹鼎曾任上虞制、河南行省郎中、留守都卫经历、刑 部郎中、刑部佐僚等职。他在刑部任职时,适逢大都督府受贿案败 露,被人诬陷贪赃,后被处死。
• 一、比对人物 • 分清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做的不同事,产 生的不同结果,防止张冠李戴、颠倒事实。 • 1.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认真比对,看选项分析概括是否 有误。 • 是时,边兵新败于好水,任福等战死。今韩丞相坐主帅失律, 夺招讨副使,知秦州;范文正公亦以移书元昊不先闻,夺招讨 副使,知耀州。公因言此两人天下之选也,其忠义智勇,名动 夷狄,不宜以小故置之。且任福由违节度以致败,尤不可深责 主将。由是忤宰相意,并其他议,多格不行。
【答案】 从时间错位角度设误,文中说“兴没后,帝思其言” 可见光武帝在阴兴去世后,回想起阴兴的话才提拔了二人,当时并没 有答应。
三、比对地点 比对选项中人物行为、事件发生的地点与原文是否一致,防止地 点概括错误。 5.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认真比对,看选项分析概括是否有 误。 上皆嘉纳。(萧燧)出知严州。严地狭财匮,始至,官镪不满三 千,燧俭以足用。二年之间,以其羡补积逋,诸邑皆宽。上方靳职 名,非功不予,诏燧治郡有劳,除敷文阁待制,移知婺州。 (选项C.)萧燧政绩卓著,受到皇上嘉勉。使他出京管理严州,严 州面积狭小财物匮乏,他勤俭理政,以盈余填补拖欠,各地都感到宽 松;皇上升迁萧燧的职位,调他去治理婺州。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