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美术第三单元第三课《寄情山水》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美术第三单元第三课《寄情山水》

时间:2017..—.科目:美术年级:八年级
课题《寄情山水》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山水画的意境和处理空间关系的“三远法”。

(2)学习山石、树木、云、水等的基本画法。

(3)尝试创作一幅山水画小品,概括地表达出山水画的意境,并配以
几句诗文表达对山川自然的审美情感。

过程与方法:通过“比较与感悟”“总结与练习”这两个活动,让学生
加深对中国山水画的艺术追求和表现方法的理解和运用。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中国山水画的艺术魅力,学会观察自然,
用笔墨书法热爱大自然的情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中国山水画的艺术魅力,学会观察自然,用笔
墨书法热爱大自然的情怀。

教学重点初步了解山水画的内容、形式,并掌握山水画的四个步骤。

教学难点能用笔墨表现山水,理解诗境与画境的统一。

课时安排1课时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挂图
批注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一)引入
画家笔下的树和山:
用多媒体课件播放中国优秀山水画作品,重点展示
画家对树与山、云与水的描绘。

看画家如何用笔墨
塑造形象;如何用线与墨色的变化表现笔墨趣味;
如何表现景物的神韵,如松树的傲岸挺拔、柳树的
俊秀轻盈、南方山石的秀丽与北方山石的厚重等,
并从中体会画家如何抒发自己的情感。

今天,我们也来学画中国山水画。

(二)新课讲授
欣赏研讨:
欣赏课本上的树木、山石和云水范图,
引导学生思考一下问题:1、画中的山石、树木与
云水和生活中的有哪些不同?
引出:对形体进行概括提炼,抓住最能体现物体的
本质部分进行表现。

2、画家如何用毛笔表现树石的结构和肌理的?
引出:以笔墨造型,辅以颜色。

不同的笔法和墨法产生的多种变化和效果。

总结:中国山水画是以线条为基础,笔墨变化为根本。

不应简单地描摹对象,而是用生动的笔墨“写”出画面,从而取得作品的笔墨情趣。

一、教师演示山水画基本技法,并讲解形体结构和用笔方法,指导学生练习。

1、山石的画法。

画石是画山的第一步,所谓“石分三面”就是要表现石块的凹凸阴阳,画出石块的立体感。

中国画画石主要通过线条的轻重转折和皴法来表现。

画山的步骤:(1)、勾。

用中锋或稍侧的笔锋画石块的轮廓,用墨可以稍淡。

(2)、皴。

依轮廓加皴,增加石块的质感和立体感。

皴笔中锋、侧锋兼用,开始勾皴的墨色也要淡,以后可以逐次加深。

(3)、染。

用淡墨渲染暗部,渲染时笔中水分要多,即所谓“干皴湿染”,才显得有笔有墨。

渲染要用侧锋大笔触,开始用淡墨,逐渐加重墨、浓墨。

(4)、点。

用焦墨画苔点,表现石上的苔草。

2、树木的画法。

(1)勾勒枝干,取势定位。

古人说:“树分四枝”,就是指树枝前后左右生长而形成的立体形象(2)、画出其他树干,皴出树皮的肌理。

注意树与树之间要有前后、远近及疏密关系。

用墨要有浓淡,用笔要有虚实。

(3)、画出树叶,注意用不同的笔法画出树叶的不同形状。

(4)、用淡墨补画近处及远处的树叶,整理补充画面。

3、云、水的画法。

云、水是山水画不可或缺的部分,一般有留白发或
勾线法两种表现方式。

二、学生练习。

学生练习以临摹为主,需注意几点:1、作画时强
调用笔的变化,用线不宜僵死,不宜用铅笔起稿,
让学生大胆地进行用笔的尝试,体验笔墨的情趣,
即使不像所临摹的对象,但只要能表现出树木及云
水的基本特征,就应鼓励。

2、教师发给学生一些自制的小课稿,让学生自由选
择临摹,给学生一定的自由空间,如改变树石的形
状,再组合等。

展示学生作品,点评技法运用。

小结
观察优秀作品中山石树木的绘画技法,分析尝试临
摹,提高自己水平,传承中国画的精髓。

课后反思。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