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优软科技有限公司研发设计管理办法编号:BT004 C版二级文件总页数:31制作:审核:核准:分发:物料部技术部品质部研发设计管理办法一、目的1.0确保研发设计具有正确、完整的信息输入;2.0确保开发设计的输出得到有效的管理,并完整、及时地传达到相关部门;3.0确保研发设计的结果能得到有效的验证;4.0确保研发设计的输出具有商业可行性和工艺可行性;5.0使开发进程得到有效的控制,并有效调整。
二、适用范围本管理办法适用于所有产品开发设计管理。
三、主要职责1.0业务部1.1负责提供产品开发的输入信息;2.0开发工程师2.1担任产品项目工程师,协调、推进产品研发进度;2.2确定产品开发要求;2.3开发设计;2.4开模、试模2.5组织试产;2.6组织产品设计及试产评审。
3.0品质部3.1负责开发设计的样品验证;3.2负责开发产品的认证;3.3负责对内和对外的封样管理;3.4负责产品和物料的检验。
4.0物料部4.1负责安排开发产品的试制。
5.0生产部5.1负责产品试制,并反馈试制结果。
四、定义1.0 设计输入本文的设计输入指开发产品的设计要求,包括功能、结构、包装、安全和寿命等。
其主要载体为《开发任务书》。
2.0 设计输出本文的设计输出指产品开发设计的产出,主要包括原理图、《物料规格书》、《物料清单》和样品等。
3.0 产品验证本文的产品验证指品质部通过测试等手段对开发设计的产品确认是否达到产品的设计要求和潜在预期的要求的品质判定行动。
4.0 产品评审本文的产品评审指对开发设计的产品,对其商业可行性和工艺可行性的评价。
五、作业流程图1.0确立开发任务1.11.21.3书》(如附件三)。
1.41.51.6如果开发任务书结合品规格书》2.0设计2.1《结构开发任务书》和《电子开发任务书》明确了开发过程中各阶段的完成时限,该文件为考核开发工程师的核心依据。
2.2在开发设计过程中需要使用新物料时,须填写《物料规格书》(如附件五),以明确新物料的技术标准,设计图纸本身可以以《物料规格书》的形式出现,也可以作为《物料规格书》的附件。
2.3当新物料认可合格后,《物料规格书》并同《物料认可书》(如附件六)发放到采购部和品质部,作为物料采购和检验的依据。
2.4技术部在开发设计中应尽可能利用现有物料,以降低物料管理成本。
2.5技术部正式发布的《物料清单》(附件七)应分发给品质部、生产部和物料部。
2.6电子设计1)电子工程师依据产品设计输入,按照《电子设计规范》进行原理图设计;2)设计过程中,电子设计工程师填写《项目检测申请》(如附件八)对单元电路予以验证、评审;3)原理图通过评审后,将相关设计要求发外电子布线;4)外包公司依据产品的功能、性能等要求进行CPU编程作业。
2.7 结构设计1)结构工程师依据设计输入,按照《结构设计规范》进行产品结构设计;2)结构工程师依据设计输出发外制作手板,并跟进进度;3)业务或客户依据手板进行外观评审,并提出相关修改要求,最终外观设计通过后,结构工程师方可进行模具报价和订模架事宜。
3.0检测3.1开发过程中,如需检测手板功能、性能或其他技术参数时,可填写《项目检测申请》申请检测。
3.2检测人员须将检测结果填写于《项目检测记录》(如附件九),并将报告交予开发人员。
3.3对于针对线路板的测试,应填写《电子综合检测记录》(如附件十);3.4对于产品温升的测试,应填写《温升测试记录》(如附件十一);3.5检测项目应符合《测试项目表》的要求,并遵循《检测大纲》的测试方法。
4.0设计评审4.1以《项目检测记录》等产品检测文件作为支持性文件,由其技术部召集品质部、生产部、采购部进行设计评审,并填写《结构设计评审报告》(如附件十二)或《PCB设计评审报告》(如附件十三)。
4.2设计评审人员应确认设计结果同《结构设计规范》或《电子设计规范》和《产品标准》的符合性。
4.3设计评审人员应对产品的功能、性能、工艺、成本和投产时间进行评审,并提出改善方案,并确定改善方案的责任人和计划完成时间。
4.4改善方案经确认完成并达到预期效果后,设计评审方通过。
4.5设计评审时项目工程师应提供的资料须包括但不限于:1)设计图纸或原理图;2)《物料规格书》;3)《物料清单》;4)手板(结构评审);5)《项目检测记录》等。
5.0开模5.1经评审合格的产品设计图经批准后外发开模。
5.2由开发工程师负责拟定开模合同。
5.3结构开发工程师负责跟进模具开发进度、模具验收、试模和模具修改事宜。
6.0验证/变更6.1项目工程师对样板进行设计图校对,实机安装,并根据《测试项目表》进行测试。
6.2品质部应按照《测试项目表》对样品进行检测,具体操作如4.0。
开发工程师应对品质部的测试结果予以确认,并对不合格项或缺陷拟定改善措施,并跟进其完成进度。
6.3对于验证不符合要求且相关技术资料已正式发布的情况下的如下设计变更,应填写《工程/设计变更通知》(如附件十四):1)新产品开发过程中,《物料清单》、《物料规格书》等技术资料已正式发布后的设计变更;2)解决试产或量产过程中反映的问题而进行的设计变更;3)售后处理发现的产品问题而进行的设计变更;4)原材料、部件变更、替换引起的设计变更;5)QC收集到的产品问题进行的设计变更。
6.4 《设计/工程变更通知》涉及的技术变更由品质经理决定是否需要验证、采用什么方法验证(如试产验证、测试验证等)、谁验证等问题。
7.0试产7.1小批量试产数量为20-50PCS;中批量试产数量为1000PCS以上。
7.2试产前须填写《试产确认表》(如附件十五)确认试产各项资料、物料和工艺等的准备情况,以保证试产能顺利进行。
7.3试产前技术部应试装样机,并制定相关的《作业指导书》、加工单价和《排拉表》等资料,对于须用到的工具、夹具也应一并备妥。
7.4生产部依据产品试产情况将试产“重点关注事项”的结果填写于《试产确认表》上,对于试产过程中的缺陷或需要改善的事项填写于《试产反馈单》上(如附件十六)。
8.0试产评审/产品定型8.1技术部依据品质部的产品验证结果或产品的试产反馈结果组织设计评审,并填写《试产(定型)评审报告》(如附件十七),试产评审重点确认产品的技术符合性和工艺可行性。
8.2技术部应将在试产评审过程中总结出来的产品或工艺不足以及相应的改善措施填写于《试产(定型)评审报告》上,并拟定改善措施,品质部应对改善措施的实施结果予以确认。
8.3《试产(定型)评审报告》由项目工程师编制,技术部负责人审核,品质部经理确认。
相关项目的评审人员需要在各自的评审项目上签名确认。
8.4对于试产评审过程中结论为不需要再进行试产验证的设计变更,项目工程师须将经批准后的《设计/工程变更通知》存于产品开发资料夹。
8.5于试产、定型评审过程中产生的改善措施全部完成且达到预期效果后,由技术总监对定型产品予以封样,以杜绝此后的随意更改。
8.6技术总监决定开发产品是否需要中试(批量1000PCS以上),对于需要中试但未通过中试的产品不得进行大批量生产。
8.7试产评审时项目工程师应提供的资料须包括但不限于:1)《制品单》;2)《作业指导书》;3)《排拉表》;4)《试产反馈单》;5)生产样品;6)试产产品的相关测试记录。
七、罚则1.0对于不填写《开发任务书》者,每次处以5元的罚款;2.0对于不能按照《开发任务书》的计划时间完成开发任务,且未主动向部门经理汇报者,每次罚款5元;3.0对于未能按照《电子设计规范》或《结构设计规范》和《产品标准》进行产品设计者,每次罚款10元;4.0对于设计过程中未按照《测试项目表》进行产品测试者,每次罚款10元;5.0对于采用新物料不填写《物料规格书》者,每次罚款5元;6.0对于拟生产的新产品如有未认可合格的物料者,每项物料罚款5元;7.0对于产品评审过程中未如实填写《结构设计评审报告》或《PCB设计评审报告》者,每次罚款5元;8.0对于产品评审过程中未提供完整的评审资料者,罚款责任人10元;9.0对于已发出正式技术资料的设计变更而未填写《设计/工程资料变更通知》者,罚款责任人10元;10.0对于评审过程中确定的改善措施,但未实施者,每项每次罚款责任5元;11.0有关其他违反本办法的行为将予酌情处罚。
八、参考文件1.0产品标准2.0结构设计规范3.0电子设计规范4.0测试项目表5.0检测大纲6.0有关测试的作业指导书九、附件1.0订单信息表2.0结构开发任务书3.0电子开发任务书4.0产品规格书5.0物料规格书6.0物料认可书7.0物料清单8.0项目检测申请9.0项目检测记录10.0电子综合测试记录11.0温升测试记录12.0结构设计评审报告13.0PCB设计评审报告14.0设计/工程变更通知15.0试产确认表16.0试产反馈单17.0试产(定型)评审报告附件一:订单信息表□新型号□变更旧型号时间: 年月日作业流程:业务接单→填写订单信息表→客户确认→订单评审附件二:结构开发任务书时间: 年月日附件三:电子开发任务书时间: 年月日附件四:产品规格书时间:年月日□新增□修改□删除包装要安及寿要作业流程:工程师制作→主管副总批准→产品编号附件五:物料规格书时间:年月日□新增□修改□删除部门:作业流程:工程师填单→查询ERP系统→样品认可→主管审核→分发附件六:物料认可书附件七:物料清单产品编号:名称:版本:附件八:项目检测申请时间:年月日部门:附件九:项目检测记录时间:年月日部门:附件十:电子综合测试记录(一)时间:年月日附件十一:温升测试记录时间: 年月日部门:作业流程:测试→审核→改善测试:审核:附件十一:结构设计评审报告(一)结构设计评审报告(二)作业流程:通知评审→评审→拟定评审结论和改善措施→品质确认→稽核附件十二:PCB设计评审报告(一)作业流程:通知评审→评审→拟定评审结论和改善措施→稽核PCB设计评审报告(三)作业流程:通知评审→评审→拟定评审结论和改善措施→稽核附件十三:设计/工程变更通知附件十四:试产确认表时间:年月日作业流程:工程师填写试产申→请各部门确认→技术副总批准→分发附件十五:试产反馈单时间:年月日部门:作业流程:试产人员填写→提交试产申请人制作:附件十六:试产(定型)评审报告时间:年月日作业流程:评审申请→组织评审→评审总结→审核→品质部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