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文房四宝之端砚名坑

中国文房四宝之端砚名坑

中国文房四宝之端砚名坑
制作中国文房四宝之一端砚的端石其地理位置分布主要为两个部分。

其一为羚羊峡的东面斧柯山,山下有一条端溪水自砚坑村流出,逶迤曲折北去,注入西江。

这一带集中了最有代表性,最为名贵的砚石坑洞,如老坑(水岩)、坑仔岩、麻子坑、绿端等,连绵数公里。

其二为北岭山一带,如宋坑、梅花坑等论石质,则首数老坑,而各名坑的石质、石品都有其各自的特色。

用这些砚石制出来的端砚,易发墨,石品多,实用、欣赏都很有价值。

老坑
老坑洞口距端溪水流入西江之处约50米,洞口向西。

老坑砚石呈紫蓝带青色,色彩丰富,浑厚凝重,石质温润如玉,幼嫩、滋润,致密坚实,敲之木声,贮水不耗。

其名贵的石品花纹有:鱼脑冻、青花、玫瑰紫、火捺、猪肝冻、云青、金银线、冻纹及石眼等。

《端溪砚史》曾这样形容它:“体重而轻,质刚而柔,摩之寂寂无纤响,按之若小儿肌肤温软,嫩而不滑,秀而多姿,握之稍久,掌中水滋。


坑仔岩
坑仔岩自老坑洞口东望第二峰,同老坑的直线距离不到500米。

坑仔岩石质坚实、细腻、滋润,石色青紫带红,颜色比较均匀。

石品花纹中有鱼脑冻、蕉叶白、青花、火捺。

据专家评价坑仔岩砚石与老坑砚石的石质、石色、石品十分相似。

只是石性稍燥,石质稍脆,但它的石眼较多而质优,石眼绿中呈黄色,有睛。

麻子坑
麻子坑在离老坑四里之遥东南方的山腰上,洞口有多个,是清朝乾隆年间一陈姓麻子所发现开采。

其质地高洁、娇嫩,细腻优质的麻子坑石可与老坑砚石媲美。

石色油润,色青紫略带蓝,色彩丰富。

石品花纹有鱼脑冻、蕉叶白、青花、火捺、猪肝冻及石眼等,其中石眼尤佳,多碧绿,有瞳子。

正由于麻子坑石多眼,很宜于雕龙刻凤,将天然的石眼作龙目、龙珠或凤尾拖翎的翎眼,极为生动。

宋坑
石色紫红如猪肝,石质润滑,细密、坚实,石品多样。

优质的宋坑石有大如饭碗的珍贵鱼脑冻,有鲜艳夺目的翡翠点,有维妙维肖的大火捺。

在端砚石的宗族中,宋坑砚石以发墨快而著称。

不过,它发墨虽比老坑、坑仔岩、麻子坑砚石稍快一点。

但研磨出来的墨法却比不上用老坑、坑仔岩、麻子坑砚所磨的墨汁细腻、油润。

梅花坑
北岭的梅花坑是宋代以后所开的,它砚石也很有特色,呈苍灰微带青黄色,里面有许多淡黄色的梅花纹,有如梅花鹿的皮毛,这个坑的砚石也是因为有此特点而命名的。

这个坑的砚石以多眼为其主要特色,石质近似宋坑。

绿端
素有“中国第一绿砚”之美誉的绿端砚石色泽青绿、微带黄色。

优质的绿端砚石则绿如翡翠,晶莹无暇为上品。

绿端作砚玩赏自有一番情趣,它黄绿相间,秀丽雅洁,一块上好的绿端砚石仍属难得。

(转自七星名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