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园林植物枝干病害

园林植物枝干病害

引起杨树烂皮病的病原菌都是弱寄生菌,只为害 树势衰弱的树木。立地条件不良或栽培管理不善, 削弱了树木的生长势,有利于病害的发生。土壤瘠 薄,低洼积水,春季干旱,夏季日灼,冬季冻害等 容易引发此病;行道树、新种植的幼树、移植多次 或假植过久的苗木、强度修剪的树木容易发病。

2. 杨树溃疡病 (1)症状识别 主要危害杨、柳的枝干,能造成大 苗及新造的杨树林大量枯死。发病率高达80%。此 病有溃疡型和枝枯型2种症状。溃疡型:3月中下旬 感病植株的干部出现褐色病斑,圆形或椭圆形,大 小在1cm,质地松软,手压有褐色臭水流出。有时 出现水泡,泡内有略带腥味的粘液。5、6月份水泡 自行破裂,流出粘液,随后病斑下陷,很快发展成 长椭圆形或长条形斑,病斑无明显边缘。4月上中旬, 病斑上散生许多小黑点,即病菌的分生孢子器,并 突破表皮。当病斑包围树干时,上部即枯死。




5月下旬病斑停止发展,在周围形成一隆起的愈伤组 织,此时中央裂开,形成典型的溃疡症状。11月初 在老病斑处出现粗黑点,即病 菌的子座及子囊壳。 枯梢型:在当年定植的幼树主 干上先出现不明显的小斑,呈 红褐色,2~3月后病斑迅速包 围主干,致使上部梢头枯死。 有时在感病植株的冬芽附近出 现成段发黑的斑块,剥开树皮 溃 可见里面已腐烂,引起梢枯。 疡 随后在枯死部位出现小黑点。 型 这种类型发生普遍,危害性大。
(5)防治:参考录像及教材。

松材线虫病(一)
松材线虫病(二)
松材线虫病(三)
实验三 园林病害种类调查与诊断

1. 分组分别对校园及附近小区内园林植物 病害种类进行调查与诊断,写出报告。
(至少包括10种植物,病害名称,症状特 征,发病规律,防治要点)
思考题

1. 结合生产和实践,通过查阅资料,对

(2)药剂防治在生长期内可选用50%多菌灵 800~1000倍液,或用70%甲基托布津1000倍 液,或0.1%代森锌与0.1%苯来特混合液喷洒 均可。
4.竹丛枝病


1.分布与危害:竹丛枝病又称雀巢病或扫帚病。分布较 广。危害刚竹、淡竹、苦竹、紫竹、毛竹等竹种。病竹 生长衰弱,发笋少,影响其观赏性,发病严重时病株枯 死。 2.症状:发病初期仅个别枝条感病,病枝细弱,节间缩 短,叶片呈鳞片状,侧枝丛生成鸟巢状或成团下垂,每 年4~6月份在病枝梢端叶鞘产生大量白色米粒状物,即 病菌的无性世代。从5月下旬至6月下旬,白色米粒状物 变黄褐色,即有性世代。最后导致全株枯死。
3.月季枝枯病

(1)分布与危害:该病分布广泛,引起枝 梢干枯,发病严重时,甚至全株枯死。

(2)症状:病害主要发生于枝条及嫩茎上, 初期为红色或紫红色圆斑,后逐渐扩大成较 大的病斑,病斑中心灰褐色,稍下陷,边缘 紫褐色,略隆起,周围常有一红色晕圈。后 期病组织产生黑色小颗粒,即病菌的分生孢 子器。发病严重,病斑包围枝条一周时,致 使病部以上的枝叶全部枯死。

3.病原:真菌子囊菌亚门。

4.发病规律:病菌在病竹枝内越冬,翌春在 病枝新梢上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 该病为局部侵染,2~3年后逐渐形成鸟巢状 或扫帚状。
病害在管理不善,生长不良和栽植过密的 竹林内容易发生。4年生以上的竹子易发病。

竹丛枝病
丛枝病的防治措施

(1)加强管理,适时清除枯死病枝, 以减少病害侵染源。注意施肥,保持土 壤肥力。 (2)发病期可用20%粉锈宁乳油1 000喷 雾。

(二)杨树烂皮病、杨树溃疡病的防治措施

1.加强出圃苗木检查,严禁带病苗木出圃,对插条
进行消毒处理;重病苗木要烧毁,以免传播。加强 栽培管理,提高抗病力。如随起苗随栽植,避免假 植时间过长。避免伤根和干部皮层损伤,定植后及 时浇水等。

2.选育抗病品种。日本白杨、沙兰杨、毛白杨、意
大利214杨、新疆杨等较抗病,小叶杨、小美旱杨等
(初期症状) 皮孔周围 呈水渍状
杨树溃疡病
发 病 后 期 呈 现 大 面 积 坏 死 斑
杨 树 溃 疡 病

2. 病原 为子囊菌亚门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ribis (Tode) Grosssenb. et Dugg.,无性世代为半知菌 亚门群生小穴壳菌Dothiorella gregaria Sacc.
校园内植物叶、花、果类病害作出综合
治理方案(包括具体的防治措施)。

2. 常见园林植物枝干病害的症状与发病
规律。
课后作业

1. 掌握常见园林植物枝干病害的症状与发 病规律。

2. 分组分别对校园内园林植物进行调查, 调查枝干病害的种类,写出调查报告。

3. 结合生产和实践,通过查阅资料,对校 园内园林植物枝干病害作出综合防治方案。
第六章
枝干病害
一、本章知识点
1. 枝干腐烂、溃疡病的特点与防治措施; 2. 枝枯病的特点与防治措施; 防治措施;
二、本章重点
上述各类病害的综合防治方案
三、本章难点
上述各类病害的发生规律
枝干病害
一、枝干病害概述
园林植物枝干病害虽不如叶、花、果病害多,
2.病原 为子囊菌

亚门污黑腐皮壳菌


Valsa sordida Nit.。
无性态为半知菌亚


门金黄壳囊孢菌
Cytospora
chrysosperma
Pers.) Fr.
杨树烂皮病 1、2.病株症状 3.分生孢子器 4.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5.子囊 6.子囊及子囊孢子

(3)发病规律 病菌以菌丝、分生孢子器和子囊壳 在病组织内越冬。翌年春天,孢子借风、雨、昆虫 等媒介传播,自伤口或死亡组织侵人寄主。潜育期 一般为6~10 d。病菌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5℃,孢子 萌发的适温为25~30℃。烂皮病于每年3~4月开始发 病,5~6月为发病盛期,9月病害基本停止扩展。子 囊孢子于当年侵入杨树,次年表现症状。
杨树溃疡病 1.病害症状 2.分生孢子器 3.子囊壳、子囊及子囊孢子

(3)发病规律
病菌以菌丝在寄主体内越冬,翌春
气温10℃以上时开始活动。南京地区病害于3月下旬
开始发病,4月中旬至5月上旬为发病高峰,病害发
生轻重与气象因子、立地条件和造林技术等密切相
关。春早、春寒、西北风次数多则病害发生重;沙
丘地比平沙地发病重,苗木生长不良,病害发生也 重;苗木假植时间越长,发病越重;根系受伤越多, 病害越重。

苦楝丛枝病
5.松材线虫病


(1)寄主与分布:松树线虫病又称松树萎蔫病,是松树 的一种毁灭性病害。该病国内分布于江苏、浙江、安徽、 山东、广东、香港、台湾。国外分布于日本、美国、韩国、 加拿大。危害赤松、黑松、马尾松、黄松、海岸松、火炬 松、湿地松、琉球松、白皮松等属植物。该病致病力强, 寄主死亡速度快,不仅造成巨大经济损失,也破坏了自然 景观及生态环境,对我国松林资源构成严重威胁。 (2)症状:松树受害后针叶失绿变为黄褐色至红褐色, 萎蔫,最后整株枯死,但针叶长时间不脱落。外部症状的 表现,首先是树脂分泌急剧减少和停止,蒸腾作用下降, 继而边材水分迅速降低。病树大多在9月至10月死亡。
但对园林植物的危害性很大,往往引起枝枯或全株
枯死。引起枝干病害的病原有真菌、细菌、植原体、
寄生性种子植物和茎线虫等。非生物病原有日灼、
冻裂伤和枯梢。症状类型主要有腐烂、溃疡、枝枯、 肿瘤、丛枝、黄化、萎蔫、腐朽、流脂流胶等。



一、腐烂、溃疡病类 1. 杨树烂皮病 (1)症状识别 杨树烂皮病又称杨树腐烂病。是杨 树的重要枝干病害。是我国北方的公园、绿地、行 道树和苗圃杨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常引起杨树大 量枯死,新移栽的杨树发病尤重,发病率可达90% 以上。该病除危害杨属各树种外,也危害柳树、核 桃、板栗、榆、槭、樱、桑树、木槿等木本植物。 初发病时主干或大枝出现不规则水肿块斑,淡 褐色,病部皮层变软、水渍,易剥离和具酒糟味, 后病部失水干缩和开裂,皮层纤维分离,木质部浅 层褐色,后期病部出现针头状黑色小突起(分生孢 子器),遇雨后挤出橘黄色卷丝(孢子角),枝、 干枯死,进而全株死亡。

(3)病原:本病是由松材线虫引起。

(4)发病规律:松材线虫的传播媒介主要是松墨 天牛。线虫由卵发育为成虫,其间要经过4龄幼虫 期。秋末冬初,病死树内的松材线虫逐渐停止增 殖,开始出现一种称为分散型的3龄虫,进入休眠 阶段。翌年春季,当媒介昆虫松墨天牛将羽化时, 分散型3龄虫蜕皮后形成分散型4龄虫,潜入天牛 体内。
易感病。

3. 药剂防治。树干发病时可喷用50%代森铵或50%
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00倍液、80%“402”抗菌素200倍
液喷雾;或用波美2度的石硫合剂涂抹病斑。茎、枝
梢发病时可喷洒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50%多菌
灵可湿性粉剂、70%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 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与50%苯来特可湿性粉剂混 合液(1:1)1 000倍液。
(3)病原:为半知菌亚门。
(4)发病规律:病菌以分生孢子器和菌
丝体在植株病组织中越冬。翌春,分生 孢子器产生大量的分生孢子,随风雨、 灌水传播。从伤口侵入,进行初侵染。 南方地区梅雨季节发病严重。管理差, 树势衰弱的植株发病重。
月季枝枯病的防治措施

(1)及时修剪并销毁;修剪应在晴天进行, 以利于伤口愈合,修剪口可用1%硫酸铜消毒, 再涂波尔多浆或其它药剂保护伤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