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管理发展规划
财务管理专业 - 发展规划
1
为贯彻落实<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发展规划>、<金融学院—发展规划>,以及迎接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全面推动金融学院财务管理专业内涵建设再上一个新台阶,现制定”财务管理专业—发展规划,作为指导今后金融学院财务管理专业建设发展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第一部分:形势与挑战
财务管理专业是在1995年我校为适应经济发展对金融、财务管理人才的需要而建立的专业,在金融管理学院下属的四个专业中是设立最早的。
该专业最初被称为”理财学专业”,是国家教委于1992年高校专业目录中正式设置的。
1998年教育部调整高等学校专业目录,大手笔地进行了专业数量的压缩和归并,”理财学专业”更名为”财务管理专业”后在高等学校专业目录中保留下来,并被教育部列为工商管理学科下的一个独立本科专业。
我校”公司理财”专业名称也随之调整为”财务管理”专业。
我校财务管理专业的前身是经济系的国际金融教研室,已经具有十多年的教学历史。
在学校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经过金融学院全体师生十年多的艰苦努力,本专业已经成为深受社会欢迎、拥有稳定精干的教师队伍、课程设计科学合理、具有一定特色的成熟专业,该专业所取得的辉煌成绩已经得到学校及社会的广泛认同。
当然,在看到成绩的同时,对财务管理专业当前和未来所面临的挑战我们又必须有清醒的认识,并据此经过发展规划来解决我们所面临
2
的问题。
以下将从财务管理专业人才需求与培养状况、人才质量状况两方面来分析当前我校财务管理专业所面临的挑战。
一、财务管理专业人才需求与培养状况
1.人才需求状况
21世纪的知识经济将对人类的发展和进步产生巨大的影响,同时,中国加入WTO效应的推动,使中国经济加快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使得中国资本市场日益发达、企业管理不断规范,也使得财务管理的地位日益重要,功能不断拓展,这就对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更为专业化的要求。
而且,随着中国吸引外资规模的不断扩大,外资企业的规模和数量迅速扩张,对具有国际资产经营视野、具有国际资产经营相关专业知识的人才需求也迅速升温。
从1992年国家教委高校专业目录中正式设置该专业,到1998年更名为财务管理,说明财务管理专业的开设是适应中国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的,有着广阔发展前景的。
根据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公布的一份针对高校经济学、工商管理类人才需求和培养现状的权威报告显示,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里,社会对经济类、工商管理类人才需求意愿依然很强烈,而且对本科层次的人才需求仍是需求的主体,经济相对较发达的地区的社会用人单位的需求意愿相对更强烈。
报告还显示,对财务管理专业的需求意愿相对其它专业来说是比较强烈的。
2.人才培养状况
为适应社会对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近几年国内财务管理
3
专业设置数量成倍增加。
1998年全国只有48所院校设置了财务管理专业,到 ,全国600多所本科院校中已有189所院校设置了该专业,主要分布在理工大学(67)、财经院校(43)、综合大学(41)和师范院校(19)中,其具体分布见图1。
其中,211院校占112所,非211院校77所。
1998- 财务管理专业在普通高等学校的发展状况见表1。
表1 1998- 财务管理专业在普通高等学校的发展状况
资料来源: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普通高等学校经济学、工商管理类本科人才社会需求和培养现状调研报告>,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3月。
随着专业数量和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迅速膨胀的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规模问题逐渐凸现,这个问题的核心就是供求是否平衡的问题。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的报告显示,当前经济类、工商管理类人才供求关系基本平衡,其中,对财务管理专业的社会需求意愿是比
4
较强烈的。
- 间四个就业情况较好的本科专业就包括财务管理专业,平均就业率为85.36%,居第三位,且平均就业率历年来比较稳定。
可是,报告同时也显示,社会用人单位显然更愿意招聘重点院校的经济类、工商管理类专业的毕业生,而当前设置了财务管理专业的189所院校中,属于211院校的就有112所,接近总数的60%。
3.国内院校专业同质化带来的竞争
从当前情况看,尽管高速扩张的财务管理专业数量和人才培养规模并没有给就业带来太大的压力,财务管理专业的就业率当前一直比较稳定。
可是,随着经济发展对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提出更高、更复杂的要求,而且,国内专业设置及学生培养规格的高度同质化、学生培养人数的增加,必然会造成同类专业学生在就业市场上的高度竞争。
我校作为一所培养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非211院校,尽管该专业设置较早也较成熟,但仍感到面临严峻的挑战。
由于商科类专业设立的门槛低,所需投入资产少,因此近年来国内开设商科类专业的院校不断增加,几乎所有的综合性大学以及许多传统理工科院校都设立了经济类、工商管理类专业。
我校财务管理专业如何在”校校办财经”的格局下,在适应社会需求过程中保持自身办学的专业亮点和特色,并能不断强化形成短期不易被赶超的特色优势,需要我们今后不断努力。
4.国外教育的竞争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居民特别是经济发达地区居民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