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小学信息技术四年级下册《争当小编辑》单元教学设计设计人:九江镇南畔华光小学一、学情分析:通过三年级与四年级上学期的学习,学生们掌握了一定的电脑基础知识,对windows的基本操作已有所掌握,学会了输入中英文字,会网上搜索等,为本单元学习的开展提供了基础。
本单元的学习是这学期的开学第一单元,也是对word的初步认识,对电子报刊的初步认识,幸好,在三年级下学期,学生们已接触过windows的写字板,并会用写字板制作简单的旅游海报,在此基础上,学生对报刊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且由于有写字板知识为基础,学生对WORD的学习也不难接受,且在四年级上学期学生曾制作旅游海报,学生们曾试过在网上查找图片,所以,为这节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二、教材分析1、本单元的地位和作用学生是在具备简单的文字处理能力并能够利用计算机来制作一些简单的电子作品的基础上开展本单元的学习。
本单元将会让学生认识到一位新朋友——“Word”,初步体验到这位新朋友给它们带来的新惊喜,学会利用它来修饰和排版文章,对图片进行简单的处理等操作,充分感受这个文字处理软件的优越性。
通过与“写字板”的对比,发现各种软件间相互的共性。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学会了Word的一些基本操作,为展开下一单元的报刊制作活动作好铺垫。
2、教学安排第一课时:第15课:《应聘小编辑》40分钟完成。
第二课时:第16课:《“打扮”文章》40分钟完成。
第三课时:第17课:《给文章加插图》40分钟完成。
第四课时:第18课:《处理文章中的插图》40分钟完成。
3、单元目标【知识与技能】⑴了解Word的窗口组成。
⑵学会利用Word打开和保存文档。
⑶学会文字的修饰和排版。
⑷学会设置文章的分栏。
⑸学会设置文章的段落格式。
⑹学会插入图片及设置图片的文字环绕方式。
⑺掌握利用图片工具栏简单处理图片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⑴通过自主探究学习掌握Word各个工具栏的使用方法。
⑵能学以致用,将所学知识综合运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⑴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相互帮助的精神。
⑵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⑶养成收集学习资料的好习惯。
⑷教育学生平时要多开动脑筋去思考问题,对于所学的知识要活学活用。
4、单元重点难点分析【教学重点】⑴学会文字的修饰和排版。
⑵学会设置文章的分栏。
⑶学会设置文章的行距⑷学会设置文章的段落格式。
⑸学会插入图片及设置图片的文字环绕方式。
⑹掌握利用图片工具栏简单处理图片的方法。
【教学难点】⑴使用“绘图工具栏”上的工具。
⑵设置文章的段落格式。
⑶设置图片的文字环绕方式。
⑷利用图片工具栏简单处理图片。
第15课应聘小编辑1、本课的地位和作用本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Word这位新朋友,从“写字板”过渡到Word,首次体会Word 的优越性,也是帮助学生复习以前所学的知识,如录入文字、保存文件等操作,在对比的学习中体会软件间所存在的共性,而学生能否对这位新朋友产生学习兴趣这课至关重要。
2、本课主要内容介绍本课主要让学生认识Word的窗口组成和利用Word来写应聘信参加小编辑的竞聘活动。
3、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⑴学会使用“绘图工具栏”上的工具。
⑵在Word中录入文字并保存文件。
⑶复制文件到共享文件夹中。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通过尝试操作从而发现工具的作用,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启发学生做事要学会举一反三。
4、重点难点分析【教学重点】⑴学会使用“绘图工具栏”上的工具。
⑵保存与复制文件的操作。
【教学难点】通过尝试“绘图工具栏”上的工具,了解到它们的作用。
5、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会打字、保存文件、复制文件等操作,并熟悉信件的书写格式。
6、课前准备⑴把“语文园地”这个文件复制到每一台学生机中。
⑵在教师机中建立一个文件夹并将其属性设为“共享”。
7、教学策略采用“对比法”和“探究法”来让学生认识Word的窗口组成,让他们对比Word与“写字板”所制作的作品,从而发现Word的优越性。
让学生自己尝试操作Word的工具,从探究中发现工具的作用,这样让他们的体验更深刻。
写应聘信时以小组为单位开展互帮互学,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完成整个学习活动,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8、教学过程:本课中大部分学生在开展探究工具的使用活动时学生的反应积极,都能自己探究出“绘图工具栏”上工具的作用,由于这里是农村小学,学生的打字速度不快,有一半以上的能在指定的时间内录入完信件的全部内容,有三分之一的学生并能将信件复制到指定的文件夹中。
10、练习设计:回家利用word软件写一篇学习体会,谈谈你今天有什么收获,并用e-mail发送给老师!第16课打扮文章1、本课的地位和作用我们日常经常用到Word来修饰和排版文章,本课正是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从参与考验的学习活动中不知不觉地完成本课的学习任务,同时也为了下一单元的电子报刊制作作准备。
2、本课主要内容介绍:本课主要是让学生学习文章的修饰和排版。
3、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⑴学会设置文字格式。
⑵学会设置文章的行距。
⑶学会设置文章的分栏。
⑷学会设置文章的段落格式。
【过程与方法】通过尝试操作,观察现象,从而学会归纳总结。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竞争意识,在实际生活中要相互帮助,共同进步。
4、重点难点分析【教学重点】⑴学会设置文字格式。
⑵学会设置文章的行距。
⑶学会设置文章的分栏。
【教学难点】理解分栏窗口中各个选项的设置。
5、学情分析学生以前曾在“写字板”中对文字进行修饰和排版,在上节课对Word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
6、课前准备把《桂林山水》这篇文章复制到每一台学生机中。
7、教学策略在对《桂林山水》的文字进行修饰时,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由开展学习活动,有困难的相互帮助。
在学习设置文章的行距和分栏时除了让学生按课本的例子进行设置外,本课中,以一些比赛为主线,例如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自由排版文章,看谁做得最好,这样既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又可检测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8、教学过程:这节课主要应用了VCM互动式电子白板的演示功能,电子笔的书写功能,结合课前准备的课件使用,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目标,对整个教学过程起到有效、高效的直观演示作用,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
使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演示两篇文章,让学生通过对比,引出学习目标,把课文分成五大关,利用电子白板显示每关的具体要求,让学生既自学,又能小组合作学习,利用电子白板,演示操作过程,让学生更直观,更易掌知识点,更易突破学习难点,这节课的学习,学生完成得比较好,绝大部分的学生都能能完成教材中所出示的范例,能运用所学的知识打扮文章。
我们课前准备的课件及资料让学生们在有限的课堂里知道更多,学得更多,懂得更多。
另外,由于有电子白板的应用,使课堂的教学目标更明确,学生对每一个知识点,每一个学习目标都更明确,从而使课堂高效,例如,在本节课中,过每关都通过交互式电子白板显示过关要求,教师又利用电子白板与网络教室控制平台软件演示操作过程与纠正学生在操作时易出错的地方,从而使学生对知识掌握得更好。
练习设计:按以下要求修饰和排版《桂林山水》,最后把它保存起来。
标题设置:黑体,二号,加粗,红色,居中,赤水情深。
全文字体设置:隶书,三号,倾斜,蓝色。
全文的行距设置:2倍行距。
文章第二段:分栏预设为偏左,有分隔线。
第17课给文章加插图1、本课的地位和作用一篇图文并茂的文章更具吸引力,在日常中的运用也很广泛。
本课正是让学生学会在文章中插入图片,这也是为以后制作报刊作好铺垫。
2、本课主要内容介绍:本课主要是让学生上网搜索“象鼻山”的图片,并把该图片插入到《桂林山水》这篇文章中,最后设置好图片的文字环绕方式及做好排版工作。
3、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⑴新建文件夹。
⑵上网搜索并下载图片。
⑶在Word中插入图片并设置图片的文字环绕方式。
⑷调整图片的大小和位置。
【过程与方法】⑴能根据所需下载相关图片并插入到文章中。
⑵通过尝试操作,归纳总结出各种环绕方式的异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4、重点难点分析【教学重点】⑴上网搜索并下载图片。
⑵在Word中插入图片。
⑶设置图片的文字环绕方式。
【教学难点】设置图片的文字环绕方式并调整图片的大小和位置。
5、学情分析学生以前已经学会了新建文件夹和上网搜索并下载图片,曾在“写字板”中插入图片,并学会了调整图片的大小和位置。
6、课前准备⑴检查学生是否保存好上节课所排版的《桂林山水》这篇文章。
⑵准备一些有关桂林山水的图片(特别是“象鼻山”这幅图片)。
7、教学策略由于本课的重点在于让学生在文章中插入图片和设置图片的文字环绕方式,所以在指定的时间内如果部分学生未能搜索到合适的图片,教师可以提供有关图片给学生使用。
在文章中插入图片和设置图片的文字环绕方式这部分的内容可以让学生看着书本自学,教师从旁指导,对于“小锦囊”中的内容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特别在调整图片的大小和位置时要注意观察鼠标指针的形状。
8、教学过程:。